妈呀!这也太吓人了!多亏开的小火!
青州广电山东省青州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女子回老家忘关燃气从年前烧到初五
青州东门边有个荷花湾,闹中取静,白天鸟鸣鱼游,晚上住神仙。
【方志辑要·小清河·文献】《修浚小清河记》
盛宣怀是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1891年,时任登州、莱州、青州道的盛宣怀受山东巡抚张曜指令,负责治理小清河。盛受命后,亲到沿河村镇,详细勘察度量,议定了分别情况对待,采用裁弯取直、疏浚旧河、开挖新河等几种办法进行治理的施工方案。并创造性地采取了“劝捐筹款、以工代赈、分段分期”的方式,征调民工数十万,耗支白银七十多万两,自1891年起,历时三年,方告完成,全河畅通。
1893年11月工程完工之时,由他本人亲自撰写并书于碑石之上,此碑原立于小清河航运局,现移立于新整治的厦门小清河岸边,供游人观赏,碑题为《修濬小清河记》。该碑还寄托了盛宣怀对治理不足之处及对善后的期望。碑文曰:
头品顶戴北洋行营翼长、直隶津海关监督、前分巡山东登莱青道盛宣怀 撰并书
自昔降洞为灾,民哭垫隘,夏王敷土,烝民乃粒。秦开郑国渠而富强,李冰开蜀渠,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记‘曰’:水无以制之‘为害’,民治之则为利。
历城、章邱居岱之阴。趵突泉、绣江诸水旧以大清河为宣泄,迤东山泉有归支脉沟入海者,有归小清河入海者。自铜瓦厢决,黄流并入大清河,积沙淤垫岁岁漫溢。沿河筑堤防守,历、章诸水北流无可宣泄,盛夏山泉暴涨,‘滞’蓄于章邱、齐东之间。下游横堤层层间隔,偷挖械斗屡酿巨案。
光绪壬午,前巡抚陈公士杰委知县廖福京,由历城、章邱、齐东、挑河二百余里使水东趋支脉沟,适齐东黄流漫溢,诠功未竟。下游河身逼窄,海口淤塞水流不畅,于高苑、博兴、乐安诸县难免不被其害。
丙戌,宣怀守登兼青道,高、博、乐、实辖青州。时有发棠之请,乃输吴越之粟以赈。青、齐岁糜三五万金,补救一时,无‘宜’计长久。己丑夏,宣怀乃亲展被灾各县,评勘河道。将其受害之由遂禀请前巡抚张勤果公,修浚旧小清河。以劝捐筹款,以工代赈施工。先委知县何景贤测量地势,壬辰春以候选知府徐君金绶南绅严君作霖总其事。
地势变迁,旧河所不合者,则凿开新河。由母猪沟循小清河,南历乐安之石村镇至博兴之金家桥心,计一百四十余里。并挑竣预备河三十余里,使母旁溢明;又挑旧小清河穿高苑之青沙泊、长山之陶唐口至齐东之归苏镇,越章邱绣江河、历城之柴家庄、鸭旺口至省城东北八里之黄台桥止,一计一百五十余里。自黄台桥至柴家庄,村落稠密,只循壬午‘所挑河道’加广挑深;归苏镇下又循旧河五十里,其余则凿开新河道直达海口。中挑河身宽十丈,两旁马道各十丈,出土成堤,所占民田给价豁粮。综计全河绵长四百余里。
是役也,员绅百数十人分段施工,三载始竟其事。用款至七十余万金而未清国帑,用夫数十万余名而不资民力。有顾所不及此者:今而后,岱阴之水有所归宿,下游数邑可免其鱼之患炙。
宣怀上年奉命调津海关监督,不敢稍分畛‘域’,以隳初志。今于其事之成也,喜而为之记。至多开涵洞以畅支流、广设义渡以惠行旅、凡可以善其后者,又望当事之君子加之意焉。
光绪十九年十一月 勒石
古代饮食奇珍——鲍鱼。鲍鱼的古今叫法有所不同。我们如今所说的鲍鱼,在古代被叫作蝮鱼。古代人通常把整体腌制的鱼类统称为蝮鱼。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并没有向外界发布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反而用整车鲍鱼掩盖秦始皇的尸体,都是指这种鲍鱼加工品。
到清朝时,人们才把蝮鱼完全改称为鲍鱼,而称古之蝮鱼为腌鱼、糟鱼或于鱼。
鲍鱼是一种爬附在浅海低潮线以下岩上的单壳软体动物,外壳坚硬,多呈耳状,壳体下部伸展出软厚的肉质,呈椭圆形。
鲍鱼用壳下的足部肌肉来附着礁石和爬行。这些足部肌肉臾脆柔滑、清香细嫩,是美味的海珍品,自古以来便为食家所共识。
鲍鱼还有九孔螺的别名,医家称其壳为石决明。北齐颜之推曾说过,鲠鱼壳上一个月生长一孔,等长到十二个孔便不再生长了。
这个说法虽然不确切,但是也展现出了古人对鲍鱼这一海珍的研究。
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鲍鱼的美食价值。据考古学家发现,我国东部沿海的新石器遗迹中,就有人类食用过的鲍鱼残壳。
文献记载,西汉末年,王莽出军不利,接连打了几场大败仗,他愁得连饭也吃不下,只能喝点酒,吃几块鲍鱼。这说明,在汉代宫廷饮食中,鲍鱼已是首推的珍味。
在汉魏两朝的时期里,鲍鱼更是成为了当时饮食界绝佳的奇珍异品。
光武帝时,占据青州的军阀张步曾向朝廷派出使节,随行携带的礼品便有鲍鱼。汉时青州管辖山东半岛的大片海域,这里正是古代鲍鱼的高产区。
张步用鲍鱼当做给光武帝进献的礼物,足以说明在当时鲍鱼绝对算得上是珍品。
另外史家还记载临淄人吴良受到太守嘉奖时,被赠予鲍鱼百枚,可见在山东地区鲍鱼同样是上好的礼物。
曹操可谓一世之雄,他就特别喜欢吃鲍鱼,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们为其祭典,总要把鲍鱼供放到灵位前。
魏文帝曹丕还曾派遣赵咨馈赠给吴王孙权鲍鱼千枚作为厚礼。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鲍鱼在饮食领域中倍出风头,为世所重。
古时的鲍鱼多产于山东沿海,尤以登、莱境地出产者为绝品。起码到南朝时期,江南人尚不知从本地海域采捕鲠鱼,只有依赖山东半岛的产品输入。
由于南北二朝分峙,战火时发,有时交通堵塞,鲍鱼之价也为之递长。
尽管鲍鱼物少价高,但讲求美食奢 侈的南朝士人仍然穷索不止,拼力追求珍美海味的事受。
宋朝时,鲍鱼的产量还算丰硕,很多人都有幸品尝。不过鲍鱼的价格却居高不下,始终占据着华庖豪筵的顶尖位置。
在北宋都城开封,贵人官家均嗜好鲍鱼的美味,苏轼为此写有一首《鲍鱼行》诗:“东随海舶号倭螺,异方珍宝来更多。磨沙瀹沈成大胾,剖蚌作脯分余波。”
宋金时期,人们对海珍品开始品头论足,好事者甚至排列其美食位次,有推崇江瑶柱者,有赞美沙鱼皮者,但已有不少人把鲍鱼奉为海珍之首。
看来,鲍鱼诱人的美味,确实征服了古代不少的美食家。
明清时期,我国南北海域的鲍鱼都被人们发现并被采捕,如辽东海域出产的簸鱼就曾名噪一时。
根据青州市委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发布的通告,自2022年4月15日开始,青州市有序开放堂食和街头绿地公园、室外体育健身设施,自3月9日公园开始关闭到现在开放,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同时下周三,也就是4月20日,青州市的初中一、二年级和小学也开始复学了,神兽们在家网课的时代终于也要结束了!
上周有两天的最高温度达到了30多度,让人产生夏季已经到来的错觉,今天恰逢周六,气温也刚好合适,大家不约而同的纷纷涌向了公园,感受春的气息,去抓住春的小尾巴!刚刚踏进范公亭公园,里面满是小孩们的嬉闹的声音,湖里的鱼和野鸭,早已被娃娃们喂得饱饱的了!公园不仅有来休闲的老人、溜娃宝爸宝妈,因公园里的樱花、牡丹花开得正当时,还引得美女们也纷纷来此拍照[偷笑]。
进入公园需要扫描场所码,可进入公园后,某些摘下口罩抽烟的人,着实让人生厌,一方面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另一方面虽然生活慢慢恢复正常,但疫情防控的意识不能松懈!
最后,放一组图片,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春的气息!
#潍坊头条# #潍坊生活#
公元1050年,江浙发生大饥荒。普通百姓家中没有食物,数以百万计的灾民,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老人和小孩!
北宋朝廷对饥荒也十分重视,各地官吏纷纷开仓放粮,一下子发动全民攒钱过灾年。
这个时候,范仲淹负责管理杭州的灾情,但他似乎对灾情不是很在意。相反,在这个节骨眼上,要举办大型的龙舟比赛,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可就麻烦了!
就这样,在许多普通百姓因饥饿而逃亡的时候,杭州市知府举办了各种活动,各种有钱人如火如荼。白天是大型的歌舞晚会和龙舟竞渡。
追随知府的有钱人慢慢增多。当地人不知道知府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负责监督地方官员政绩的当地人,也对范仲淹不顾民生、一味寻欢作乐的做法表示不满。,在一系列弹劾范仲淹的信件中。连皇帝都亲自下令追究!
然而,当各种压力和嘲讽蜂拥而至时,追随太守的富豪们一改以往每天打球的方式,开始大力扩建庙宇,整修府邸。
不知不觉中,杭州市的灾民奇迹般地开始慢慢减少,到了年底,各地的救灾报告都传到了皇帝身上。
那么范仲淹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开仓和放粮的事情。受灾地区如此之广,受害者数以百万计。靠国家的救济粮是杯水车薪,也只能暂时解决问题。
第二,财富集中在哪里?自然是在当时的富豪手中,各个寺庙也盛产石油。有钱人花钱办各种活动、装修,需要什么?无非就是劳动力和原材料。而当灾难来临时,劳动力价格非常便宜,这正是富人所需要的!
范仲淹先是趁着有钱人的乐事,带大家一起玩,举办活动。有钱人聚在一起认识后,他告诉他们,可以利用今天的低工资做一些土木工程。
这样,受害者也可以通过劳动养活自己。在杭州,每天需要数以万计的不同技能的人。有才华的妇女、厨师和房屋维修工人可以通过劳动养家糊口。
范仲淹的这种方法,后来在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名字:凯恩斯主义。简而言之,它通过刺激消费和提供就业机会来促进经济增长。
当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时,往往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33年就依靠这个伎俩让美国度过了大萧条。
所以我们不得不惊叹,范仲淹在一千年前就知道了这个道理,并创造性地将这个理论运用到了救灾中。但这不是范仲淹的第一次创作!
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在《管子上的马数》中说:“如果年年重,旱(水)失(水灾),人就会失去独创性,宫殿和亭台会修的。过去没有狗,以后也没有猪。(劳动)。
故宫是为了建造宫殿和梯田,不漂亮,也是为了平息国家的灾难。这段话已经反映了这种思想。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希腊文。祖籍品州,后迁苏州吴县。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常山朱家,故改名朱硕。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刻苦学习,通过第一章,授广德军总管参军。后任兴化知县、密府校监、郴州太守、苏州刺史、开封刺史。
宋夏战争爆发后,康定元年(1040年),他与韩琦担任陕西荆略副使安抚招募,采取“久守田野”的政策。巩固西北边防。对宋夏和谈起到了推动作用。
待西北风平浪静后,宋仁宗召见范仲淹回朝,任命他为枢密使。后拜政事,发表《答复指示与陈诗诗》,发起“庆历新政”,实行改革。新政受挫后不久,范仲淹将他请出北京,认识了品州、登州、杭州、青州。
黄佑四年(1052年),改名瀛州,在去富士就职途中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亲笔写道,碑额为“表扬碑”。后授太史、仲书令、尚书令,魏国公,谥“文政”,世称范文政。清朝以后,先后供奉于孔庙和历代帝王庙。
范仲淹在治地方治边防方面有所建树,文学成就也很突出。他倡导“前世忧愁,后世乐世”和有志之士的诚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范文正文集》传世
用我们熟悉的术语来说,这就是所谓的“工作救济”。指以劳代赈,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范仲淹不愧是一代名臣!
公元64年正月,在安葬了母后阴丽华不久,悲痛之余,刘庄皇帝也开始了内心的反思:这几年是不是做的太过火了?若非如此的话,皇太后为何早早去世?莫非是因为用刑为政太酷,惹怒了上天这才降罪在母后身上吗?
想到这里,刘庄皇帝有些追悔莫及:“早知如此,前些年何不宽容一些!唉!”事实上,刘庄皇帝说的没错,登基八年来他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与他的父亲刘秀相比,刘庄皇帝的为政效率虽然更高,更令奸猾之徒畏惧,违法乱纪的人比以前大大减少。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各州的刺史,各郡国的太守、国相,各县的县令、县长,各乡的乡长、亭长、游徼,大多数都以用刑深刻为能,争相以滥施律令、强迫命令为荣,他们把行政命令看作无所不能的灵丹妙药,认为只要往低下发一道命令,什么事情都解决了。一级压迫一级,导致越到基层负担越重。
比如:朝廷要各州里完成一项任务,十三州的刺史们立即安排各郡太守去办。二百零五个郡国的太守、国相们大多数不进行调查研究,而是照葫芦画瓢,不顾,则严令下属各县的县长去办。到了县令、县长们手里,他们已经是靠近基层的一级政府了,看到某些荒唐的命令,不敢反抗,只好咬牙给各乡里乡长、亭长、游徼们下紧箍咒。乡长、亭长、游徼们傻了眼,只好加紧勒索百姓。如果民众们不肯出工、出钱,就会被绳之以法。
这种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蛮干的作风,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各地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各级官员们畏惧刘庄皇帝的威严,无人敢出言劝谏。最后导致这种风气越来越严重,乃至高高在上的刘庄皇帝也有些坐不住了。
其实,现在存在的问题,刘庄皇帝在这两年的巡视过程中感觉到了。他做皇太子曾陪着父皇出巡时,那时老百姓虽说生活的富裕程度远不如现在,但是他们却并不十分畏惧官府。甚至对于刘秀皇帝本人,民众们并无多少畏惧之情。刘秀皇帝的马车一到各地,顿时会被围的水泄不通,当地的父老们的脸上,多是崇敬、钦仰之色,见了刘秀皇帝还敢说话,还敢提出一些意见与要求。可刘庄去年到青州、徐州、荆州一带视察时,却发现民众们对各级官员很是畏惧,很多时候人们见了他的车驾总是躲的远远的,前来拜见的三老们面有难色,显得很是惶恐,回答刘庄皇帝的问题时要么是一问三不知,要么是偷偷看着当地长官的脸色,专拣好听的说。
刘庄皇帝心知百姓有些不敢说话,他也是无可奈何。因为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他本人!只要他的酷烈政策不改变,那么眼前的这一切将无法改变!
几年来,各地因误触法网而被判刑的民众比比皆是,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功臣子弟。就连开国元勋的后人尚且如此,在残酷政风中受害的官员、百姓的数目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来看,永平朝政风与建武朝相比,差别很大。刘秀皇帝为政,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天下苍生。春风能吹绿万物,也能让某些害虫滋生。而刘庄皇帝却不能容忍他的治下有任何奸邪存在!他为政则像夏日暴雨,恨不能将庄稼上的每个害虫都清除干净!建武年间,刘秀皇帝对官员虽狠而对百姓却宽简,而永平朝则无论官民一视同仁,统驭手段极为酷烈。很显然,对刘秀皇帝,各地的民众是因其宽仁慈厚,爱之而不敢欺。对于刘庄皇帝,却是因为畏惧他的严刑峻法而不敢欺!“水至清则无鱼”,刘庄皇帝显然不明白这一点,故而酿成了眼下这种后果。
为了补救前过,刘庄皇帝被迫开始逐步做调整。永平七年正月,刘庄皇帝下诏调任东海国的国相宗均为尚书令,目的是改变风气。
宗均是建武朝的老臣,极擅处理疑难问题。建武二十五年三月,伏波将军马援率军征讨武陵苗民。马援因策略失误,导致汉军被阻在壶头不能前进一步。马援于十月病死后,宗均被刘秀皇帝谒者任命为南征大军的监军使者,他不顾诸将的反对,矫诏招降敌人,竟然一举平定了苗人之乱。由此足见,宗均是个注重实效的官员。刘秀皇帝恢廓大度,事后并未怪罪他,反倒对他大加赏赐。矫诏可是欺君大罪,若换了小肚鸡肠的刘庄皇帝在台上,宗均虽然立此大功,只怕也要被严厉追究。虽然不至于掉脑袋,但想要保住官职却是没门,更别指望得到赏赐了!
史上最戳心的7首古诗词,每一句都是千古经典,背后的故事也很凄美!
人这一辈子,活三种感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其中夫妻之情最为动人,因为两个人从朋友开始,到彼此相爱,最后升华为亲情,血浓于水,生命之间有了联系。
所以说,人这一辈子最好的修行,就是度了枕边人。
今天,我们用7首古诗词表达这样一份感情,希望我们都能惜缘、惜人、惜福。
(1)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出自贺铸的《鹧鸪天》
这首词,是贺铸悼念亡妻所作,原本他和妻子已经隐居苏州,但是蒙祖荫朝廷一纸调令,又把他调回了京师,于是这一别就成了永别。
(2)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摘自苏轼的《江城子》
苏东坡写下这首词时,王弗已经过世了整整10年,她本是他的小师妹,结缘于“唤鱼池”前,“抚掌唤鱼”之典故就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
奈何天妒良缘,27岁时王弗过世,香消玉殒。
(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摘自李清照的《声声慢》
公元1127年,大举南侵,靖康之耻永载史册。赵明诚负责镇守江宁,青州发生兵变,李清照跋涉千里去投奔丈夫,期间镇江守臣逃跑,李清照被围困数日,加上朝廷一味求和的态度,令李清照十分愤慨,所以到达江宁后,李清照作诗抨击朝廷: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可不久后,赵明诚却置一城百姓于不顾,独自逃跑了。那一刻,李清照的爱情信仰彻底坍塌,所以行船路过乌江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可令她更加伤心的是,同年8月,赵明诚就因病离世,李清照不得已南渡,于流亡途中写下了这首词。
(4)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摘自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归有光这篇文章,足足写了15年,前几段为妻子在世时所撰,再回首已经阴阳相隔,于是归有光在文末添了这半阙词。
(5)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出自唐琬的《钗头凤》
那支凤头钗,原本是她和陆游的定情信物,最后却成了一段最伤心的往事。因陆游的母亲不喜唐琬,逼他写下了休书,几年后陆游科举落榜,在沈园放饮时偶遇唐琬,遂作《钗头凤·红酥手》。
次年春,唐琬复游沈园,偶然间看见了陆游所题之词,悲从中来,提笔附上了这首词。
同年秋,唐琬因思成疾,郁郁而终,芳年28岁。
(6)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出自纳兰性德《浣溪沙》
这是纳兰悼念亡妻婉君之作,婚后三年,卢婉君产子染病,不幸离世,留给了纳兰一生的痛。
纳兰容若经历过三段感情,一是表妹佩蓉,后表妹被选为秀女,入宫后吞金自尽;第二段就是和卢婉君的婚姻,原本只是政治联姻,但日久生情;第三段就是和江南才女沈宛的缠绵之恋,最终因满汉之分而劳燕分飞。
31岁时,纳兰在病中一醉一咏一叹,和这个世界告别。
(7)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出自《九张机》
这是宋人所作的一首词,为《射雕》中白发瑛姑所吟诵,他爱了周伯通一辈子,也恨了周伯通一辈子。最终与周伯通、一灯大师一笑泯恩仇,同隐百花谷。
公元1132年,大宋著名才女李清照在她49岁之际,做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情,引起轩然大波。杭州知府为了为了这件棘手案子,茶饭不思。最后把李清照关在牢里喝“咖啡”。
原来,李清照几天前向杭州知府递交了一份“离婚诉讼状”,要求与丈夫张汝舟离婚。这件事情现在看来都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在宋朝,如果女人提出离婚要面临着2-3年的牢狱,除非是丈夫以往有犯罪记录。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18岁嫁给高干子弟赵明诚,两家都是官宦人家。说起他俩的幸福婚姻,还是一段有趣的套路故事。
这一年元宵节,赵明诚制造与李清照在灯会上偶遇,赵明诚被李清照身上特有的文艺范儿气质吸引,主动搭讪。李清照看到儒雅帅气的赵明诚,心有所动,送给赵明诚一首词作为答复《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赵明诚一看心里透亮。第二天一早,就对他爹说:“我要脱单了,我昨晚梦里读到一本书,上面写着‘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
赵老爷子那是有学问的人,一听就知道,儿子在套路他。他装不知道,给儿子分析起来:“‘言与司合’是‘词’,‘安上已脱’是‘女’,‘芝芙草拔’是‘之夫’。合起来就是:‘词女之夫’呀。哦,懂了!”
随即,带着聘礼和儿子一起到李家提亲,李清照闻之赵家来了,心里暗自得意又担心,丢下秋千跑去偷看。心中甜甜的想着如意郎被自己套路来了,她幸福的记录了这一刻《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公元1103年,结婚没几年的一对新人,面临着重大的变故。赵家被蔡京排挤,赵父去世,赵明诚被派往山东莱州当差,李清照被罚落到青州乡下生活。两地分居的生活备受煎熬,李清照思念夫君,给丈夫 信中写出一片思情《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绮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忧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公元1129年,金国攻打南宋江宁府,赵明诚临阵脱逃,让李清照倍感羞愧,加上对朝廷软弱无能的愤慨,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千古名句,讽刺朝廷和临阵逃跑的丈夫。
同年八月,赵明诚在逃亡的路上病逝,四十六岁的李清照失去了依靠,流落到杭州。
在杭州生活的几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崇拜自己的人----张汝舟。已经49岁的李清照需要有人来和她走完人生的路。
这条路,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在礼教盛行的宋朝,这样的事情,不被世俗道德压死,也会被吐沫星子淹死。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彪悍的人生无需解释,爱谁谁。
让人没想到的是,结婚没多久,张汝舟就露出了其丑恶的嘴脸。原来他并不爱李清照的才,而是看上了李清照手里的古董。据说这些古董当初宋高宗出300两黄金,李清照都没卖。
因为这些是她和赵明诚的事业,她还要完成赵明诚没完成的著作《金石录》。所以她没有答应张汝舟。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汝舟开始了渣男的伎俩,对李清照实施家暴。一次又一次的家暴,将一个近50岁的纤纤老人打得濒临死亡。
李清照再一次向命运发起了挑战,离婚,必须离婚!她向官府提交了离婚诉讼状,按照大宋的律法,女人提出离婚是要面临2-3年的牢狱之灾。除非是丈夫有犯罪前科记录。但是,李清照义无反顾,李清照被投放到了牢狱里。
好在李清照有庞大的粉丝团,他们收集到了张汝舟当年弄虚作假考试舞弊,骗官行贿,这是重罪。张汝舟被判刑流放到偏远的地区。李清照在牢中关了9天被释放。
出狱后的李清照,对婚嫁心灰意冷,生活孤单寂寞,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声声慢 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就这样,李清照余生全力整理赵明诚的《金石录》著作。这部著作对考古界是一部很有价值的文献。在完成这篇著作之后与1155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李清照,千古公认的第一才女,不同于薛涛、鱼玄机。她是有独立意识的,她对爱情、婚姻、事业、家国情怀始终清醒而主动。
她又像是一个现代女性,独立、勇敢。正如她有一首《鹧鸪天》里的一句: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不知这是不是她自己对自己的自画像?在她之后的一直到清朝的几百年里,在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一位才女。
美哉,李清照!壮哉,李清照!
#头条历史# #我要上头条# #我要上微头条# #职场达人炼成记# #头条周刊#
#禹# 禹的巡行治水从冀州开始。
冀州:先治理完壶口山,又去治理梁山和岐山。已经修治了太原地区的大片高原,一直修治到了太岳山的南面。治理覃怀收到了功效,又一直治理到了横流入黄河的漳水经过的地方。冀州属于白色而细软松柔的土壤地带,田赋属于上上等级#白话史记:# 有时错杂出上中等级,田的等级在全国算中中。常水、卫水已经疏通得顺从了,大陆水泽也被整治好了。冀州东北的鸟夷部族进贡皮服。他们运往京城的贡赋从渤海绕过西边的碣石山,然后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兖州:兖州境内黄河下游的九条河道已经疏导,雷夏已经修筑堤防形成水泽,雍、沮两条河水就汇合流入这个湖泊,种有桑树的土地上已经能够养蚕,于是民众就从山丘上搬下来居住在平地上。兖州属于黑色肥厚的土壤地带,花草茂盛树木高大。田土属于中下等级,田赋的等级也就相当,兖州整治了十三年才和其他八州收到相同的功效。它的贡赋是漆、丝,以及用圆形竹器盛着的有花纹的丝织品。运往京城的贡赋乘船先经济水、漯水,然后通达黄河。
大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堣夷地区既已经略,潍水、淄水也已疏导。青州的土质属白色肥厚一类,海滨一带却是宽广又含盐质,这里的田土是盐碱地。田地属上下等级,田赋属中上等级。青州的贡赋是盐和细葛布,有时也进贡一些海产品,还有泰山深谷的丝、大麻、矿石、松木、怪石,莱夷地区的牧产品,和用圆形竹器盛着可用来做琴弦的柞蚕丝。贡赋运往京城是乘船先入汶水,再通到济水。
大海、泰山和淮河之间是徐州:淮河、沂水得到了治理,蒙山、羽山可以种植。大野泽整治后已经能够蓄水,东原一带地区在水去平复后就可以耕种。青州的土质属红色粘性肥厚的一类,草木也生长得密集茂盛。这里的田地属上中等级,田赋属中中等级。贡品是供天子分封诸侯时赐茅土之用的青、赤、白、黑、黄五色土,羽山深谷的彩色野鸡,峄山南边做琴瑟用的独生桐,泗水边浮石制的磬,淮水边上夷族聚居地产的珠蚌和鱼,以及用圆形竹器盛着的黑细丝绸。贡赋运往京城是乘船经过淮水、泗水,再通到黄河。
淮河以南和大海以西的大片地区是扬州:彭蠡泽(江西鄱阳湖古名)已经治好蓄水,大雁冬天就来这里停居。松江、钱塘江、浦阳江都已疏通入海,震泽(江苏太湖古名)地区就获得了安定。箭竹已经遍地生长。这里长的草鲜美柔嫩,这里长的树木非常高大。田质湿润。田地属下下等级,田赋属下上等级有时杂出升到中下等级。贡品有三种金属,美玉、似玉的宝石、箭竹,象牙、兽皮、鸟的彩色羽毛、旄牛尾,海岛上夷民用草织的衣服,用圆形竹器盛着的五色染丝织成的贝锦,还有是有时根据命令要进贡的包着的橘子和柚子。贡赋运往京城是先沿江或沿海向北,再通到淮河、泗水。
北起荆山、南到衡山之南的地区是荆州:江水、汉水像要去朝见宗主似的奔腾向前流入大海。有无数条支流汇入长江正好处在全州中部,沱水、涔水已经疏导,云土泽、梦泽治理好了。荆州的土质湿润。田地属下中等级,田赋是上下等级。贡品是彩色羽毛、旄牛尾、象牙、兽皮,三种金属,椿木、柘木、桧木、柏木,质地粗糙或柔细的磨刀石、可做箭镞的石头、丹砂,可做箭杆的諷)、眓木,是荆州地区三个诸侯国致送贡品中的著名特产,还有用绳缠绕包裹起来用于宗庙祭祀时滤酒的菁茅,用圆形竹器盛着的黑色或浅绛色的绸布以及用丝带串起来的珍珠,有时根据命令要进贡的九江中产的大龟。贡赋运往京城是先乘船经过长江、沱水、涔水、汉水,再经过陆路输送下到洛水,到达南河。
荆山以北、黄河以南的地区是豫州:伊水、洛水、鏶水、涧水,都已疏通流入黄河,荥播泽经过整治已经蓄水,疏导了荷泽,然后又治理到孟猪泽。豫州的土质柔细松软,低洼地是肥厚色黑。田地属中上等级,田赋属上中等级有时杂出升到上上等级。贡品是漆、丝、细葛布、苎麻,用圆形竹器盛着的细丝绵,有时候按命令进贡磨磬的错石。贡赋运往京城是先乘船经过洛水,然后到达黄河。
东到华山之南、西到黑水之滨的地区是梁州:岷山、潘冢山经过整治可以种植,沱江、涔水已经疏导,蔡山、蒙山都已平治完毕,和夷地区的民众收到了治理的功效。梁州的土质是青黑色。田地属下上等级,田赋属下中等级有时错杂下上等级或下下等级。贡品有趚玉、铁、银、钢铁、纈石、磬,熊、罴、狐、狸四种野兽。西戎织皮族和西倾山的贡物沿着桓水运来,其他的贡赋运往京城是先乘船进入潜水,经过陆地转输再进入沔水,到达渭水,最后横渡黄河。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