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今年中秋节,在外求学的儿子用获奖作品奖金快递来的月饼[礼物],吃着格外香甜[强]。
话说香港美心的,澳门永辉的都有了,台湾的还会远吗?
愿中秋家国共团圆[微笑]
今天被这两张图触动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图一这个扛着尼龙化肥袋独自去大学报到的男孩,一看就是个农村娃,为了省几个快递费,竟然一路扛着袋子到了大城市里去求学。可能是天气太过炎热,所以他奢侈的买了一瓶冰镇饮料,坐在行李上歇歇脚。旁边的化肥袋子里可能装着被褥和衣服鞋子之类的物品。
图二是在一家网吧,在城里建筑工地上打工的父亲默默的看着那个曾经让自己在村里无限骄傲的儿子,那时候儿子刚刚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全村人人称道羡慕,觉得他们家祖坟冒青烟了,出了个秀才。这位饱经风霜的父亲穿着不知道穿了多少年的粗布外套,裤子和鞋子上都是白灰和水泥,他木然的看着儿子衣着时尚,戴着耳机沉浸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物我两忘。这不是周末,要不是老师打电话,他可能会一直以为自己的宝贝儿子还在校园里乖乖读书,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他还指望着这个读了大书的儿子能光耀门楣,把这个穷困的家庭带出泥潭!可是他失望了,儿子已经长大了,说也说不过,打也打不过,他还能怎么办呢?
或许有人会对这两张图片产生质疑,比如摆拍,比如P图。但是在我看来,图片是不是真的已经无所谓了,因为现实中比图片更残酷的情节到处都是。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更懂事,我得承认这一点,因为我当年就是图一的那个孩子,从农村出来,带着沉重的行李去报到,幸运的时妈妈陪在我身边,和我一起去的学校。在大学里,同宿舍的另外三个舍友家庭条件都比我好,他们穿名牌,有笔记本电脑,有手机,他们天天通宵去打魔兽,打梦幻西游……我知道自己进入大学有多不容易,我也知道父母几乎是砸锅卖铁供我读了高中,所以大学四年,我每月的生活费没超过300块,只够吃饭的,根本不可能去网吧包夜打游戏,也没有资格谈恋爱。但是,像图二中那样的农村孩子有没有呢?当然有,而且很多!隔壁宿舍的一个同学,来自大别山区,比我老家还穷,但是他天天翘课泡网吧,打游戏,谈恋爱,没钱就问家里要,父母给不了就找亲戚借,借到实在没人愿意借了,就跟同学张口,最后干脆办了十几张信用卡,到了毕业的时候好几家银行找到学院,个人征信记录一塌糊涂!
所以,贫穷可能是一个人成长的动力,但也可能彻底毁了一个人的未来,关键就在于个人如何选择!#开学季# #头条故事挑战赛#
秋夜,凉意浓浓。儿子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开启了青春读研之旅,终于圆了他的燕园梦!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儿子离家去北京读研,明天报到。一早开车拉着他去医院做核酸检测,为了保险其见,就花60元做了单釆,医生说下午5点出结果,就回家收拾他的行李箱。大件行李快递已到北京大学软微学院,只剩一个箱子,一个背包两个小包。他自己根据学校要求整理好要带的证件,通知书等。这次好在不带书(电子书代之),只有一本专业课本捎上了。一切准备停当,反复检查各种生活用品,台灯,电脑,平板等把箱子塞得满满的。
中午拉着他去崂山路一家新开的快餐店吃了饭,回来又在小区理发店理了发,回家洗了澡,休息了会。5点多收到医院传来的核酸检测结果信息,截屏保存。6点多我们开车送他去火车站,姐也坐车去送他,一路上满满都是爱的叮咛。
到了车站,等车的人不太多,几乎皆是学生。个个拉着行李箱行色匆匆,儿子很快加入到他们的队伍里,向我们摆摆手说再见。我们来不及多看他一眼,他就急忙进站了。
凉凉的秋夜,我们在车站广场徘徊,直到列车员呼叫本次列车进站了,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儿子已长大,为了考取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吃了很多学习中的苦。备考中多少个日日夜夜,他在刷题,在思索,每天清晨,他手机上定制的燕园情歌曲成了唤醒他早起的闹钟,当他困了累了的时候,他说心中默唱一遍燕园情,随之又投入到功课复习中……而今,他终于到达了理想的彼岸。接下来,他将继续保持电子信息专业课考140分的劲头发奋学习,勇往直前,勇攀学业高峰!
知儿莫如母,从孩提时读书至今,我见证了儿子刻苦勤奋的求学全过程,陪他长大,教他成长,助他成功,盼他成材!一路走来,儿子远远超过了我的心理预期,我很欣慰,幸福感发自内心。同时也祝愿儿子学业顺利,未来可期!
回家过年(十二) 这些天很多媒体,包括人民日报都有报道。因为特殊情况,在外地工作的很多儿女,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于是乎老家的父母们各显神通,大包小包各种快递,带着父母的款款深情,飞到子女们手中,有的甚至冰箱都塞不下了。
我不得不佩服这些父母的舐犊之情,转而试想一下,如果是我能做到吗?肯定的说,我最多只能部分做到。也许我会做一两样食物,还必须是孩子提出要了我才会办理。
首先我不是很能干,确实做不出什么很有特色的菜肴。几十年了女儿从没对我做的菜有特别的欣赏和喜欢[泪奔],虽然有点悲哀,但也减轻了压力。从结婚后婆婆去世早,跟娘家“脱钩”比较彻底,完全独立的我自成一体。传统习俗继承得不多,过年过节基本不被重视。
我跟婆婆只生活了不到四年,物资匮乏的时候还有过年的企盼。后来生活条件好了,我觉得每天都是过年,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女儿15岁就离家去外地求学,她也是个很独立的人,离开我们以后基本就是自己独立生活了。
家中一直就我老两口,老伴的食量还不如我,吃得太少激不起我做美味兴趣做,不能带来成就感。原本就不怎么好的厨艺,没有机会施展。我自己对吃更没有追求,能够吃饱肚子,果腹,人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就可以了。
妹妹们每次去女儿家小住,东西多得排山倒海,恨不得车载船拉,几乎都是吃的。我无论去哪里都不会多带任何行李,吃的东西前几年还会多带一点。如今有了网购,快递,几乎难得再随身携带吃的了。
据我所观察,父母处心积虑为子女带去寄去的食品,未必他们都会喜欢,都会吃完,会很珍惜。不排除一部分吃不完或不喜欢的被他们丢弃,能够送给朋友帮忙吃已经很不错了。不是我泼冷水,凉了父母的心,不信你们可以调查一下。[笑哭]
恐怕中国像我这个年龄的女性,我这样的母亲不多。不知道我的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女)是否怪罪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留学生去英国求学,学习是主要目的,但是学习的同时 生活中的着装、穿衣 这些小问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必须要遇到的。
女儿在去英国曼彻斯特前,准备的衣服、生活用品带了不少,把两个大行李箱和一个随身小行李箱塞的满满当当,但是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还是觉得衣服不够穿,就去曼城逛店,准备添置两件衣服,逛来逛去,寻寻觅觅才发现由于地域不同, 当地的很多流行的东西都不一样,衣着 款式和 在国内不太相象,也和自己的喜好不在一个频道。
由于英国人体型是男性高大壮硕,女性丰润居多,穿得也是比较随意,衣服尺码要比国内的偏大,所以衣服款式和型号对亚洲身材不那么友好,女儿想要买到适合自己的衣服腿都溜酸了,也没看到,只好放弃。
还是咱们国内买东西方便,能买到心仪的衣服, 然后通过国际快递转运邮寄到曼城。解决了在当地买不到适合自己的衣服而带来的烦恼。
“妈,我把快递寄走了。这两天你注意接电话!”电话一打完,我的眼眶就忍不住热了。不知道是不能回家的伤感,还是对父母拆开包裹时喜悦心情的期待。
长这么大,不论是在外求学,还是结婚生子,春节一直是和父母一块儿过的。今年不回家了,就留在现在的城市过年。这个春节,除了一一给亲人春节的问候。还有就是好好准备年货,让它们替我回家。
几天前,我就在某多多上选好了。主要是找一些我们北方不常见的东西。例如榴莲、蓝莓等高档水果,还买了个扫地机器人,特别是给爸换了个华 为手机。虽然老家还没有5G覆盖,但要让老爸提前做好准备。上某多多过家乡的春节。
往年,过年会给爸妈包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