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励志!20多年前从保安逆袭上北大,如今已桃李满园# 20多年前,北大保安张俊成通过自学考上北大法律专科,从保安逆袭为大学生,被称为“北大保安第一人”。曾经光芒四射,此后的人生更加精彩。张俊成如今已在家乡从教二十余载,并创办了一所主要面向农村孩子的民办中职学校。他说:“北大给我播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把这颗种子带给更多的人。”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张俊成不得不放弃中考回家种地
张俊成出生在中国北方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那里四处环山,土地贫瘠。小时候,张俊成一直在和贫穷、食物短缺做斗争,每天只能穿打补丁的旧衣服和破鞋子。他回忆说,母亲炒菜只能用布蘸一点油抹在锅底上,实际上就是水煮菜。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张俊成不得不放弃中考回家种地。“那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每天5点钟起床下地干活,其他时间还要在村里挖矿石。”他说。
>>要干就要干到最好,保安培训拿到第一分配到北大西门
走出大山这一年,张俊成17岁。表哥帮他在长治市区一家汽修厂找了一份冲压工的工作。当了8个月的冲压工,北京一家保安公司来长治招人,张俊成报了名。入职前,张俊成需要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训练,而训练成绩直接决定分配去向。
要干就要干到最好。抱着这个信念,张俊成全身心投入训练中,别人练一小时,他便练上两个小时,别人看一遍书,他就看两遍。训练结束,他拿下了军事技能、业务知识、职业规范等多项考核第一,最终成绩在500多人里排名居首。
拿下第一,张俊成心知分配去向不会太差。分配那天,大巴拉着学员们一路停靠,每停一站就会留下一些人,当车把张俊成和十几个学员一起留在北大时,张俊成意外极了:“想过会去好地方,没想到会是北大!”
1994年,张俊成被分入北大,还被分到了北大地标性建筑、有着“北大第一门”之称的西门。两个多月的试用期过去了,张俊成因为业务突出、工作认真被提拔为西门班班长。
>>内心渴望接受高等教育,半年后考上北大法律系专科
虽然保安工作做得很好,但张俊成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给自己买了书,并在下班后抓紧每一分钟阅读和学习。他申请连续上夜班,以便白天有更多时间学习。
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曹燕在经过学校大门时注意到了这个勤奋的保安,深受感动,主动帮张俊成申请了免费的英语听课证,还联系其他教授提供帮助。
功夫不负苦心人。半年后,张俊成考上了北大法律系专科。在随后的3年里,他硬是啃下了艰涩难懂的专业知识,13门课程全部以高分通过,成功拿到北大法律专业自考专科毕业证。
>>5年后回归家乡,所带“刺头班”逆袭成全年级成绩最好的班级
5年倏忽而过。1999年,张俊成的新婚妻子怀孕了,希望他能回家。尽管校保卫队百般挽留,张俊成也有千般不舍,他还是决定离开:“北大已经教会我最重要的东西,我相信不管去哪,都能闯出一片天地。”
带着一纸北大毕业证,带着三大袋沉甸甸的书,带着5年无比珍贵的人生经历,张俊成告别燕园,回到家乡当上老师。上每节课前,他都要反复打磨讲课内容,还会把自己的经历穿插其中,增加互动环节。因为知识面宽、语言风趣,张俊成很快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的法律课、政治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程。
>>干了16年教育工作,自己办学办校
在中职学校一干16年,张俊成对中职教育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很多理念和方法发挥不出来,张俊成便动了自己办学办校的念头。2015年,年近不惑的张俊成与朋友们共同出资,开办了长治市科技中等职业学校,张俊成担任校长。
这所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实行“准军事化管理”。走进位于长治市郊的校园,教室外墙都涂着迷彩色,学生们都身穿迷彩服,宿舍内务也像军营,床铺平平展展,被子叠得像豆腐块。在这里,学生们早上要出操,饭前集合唱歌,晚上准时熄灯,消费只能用卡,每天设40元最高消费,以便引导他们体谅父母辛苦和避免攀比。
来读职校的学生十有八九出身农村,其中不乏家境贫困的孩子。为了让这些孩子把书读完,张俊成在校内设置了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帮厨挣钱,实在交不上费用的还可以缓交,甚至免交。到了假期,学校还会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为贫困生安排实习机会,帮助他们自食其力。
从一二百名学生起步,到如今的1300名学生,张俊成创办的这所学校已成为长治市规模数一数二的中职学校。学校开设有航空服务、机器人、动漫设计等十几个专业,5年多来已经为社会和院校输送了数千名人才和大学生。“这些十几岁的孩子总是让我想起年轻时的自己,在我最困惑的时候,北大的老师无私地伸出了援助之手,我希望在这些孩子身上做同样的事情。”张俊成说。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视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