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宗李仁孝在位五十四年,比其父李乾顺多了一年。1124年,李乾顺临幸一位汉人美女曹氏。生下了李仁孝。李仁孝生得天庭饱满,肥头大耳,哭声响亮,惊动了李乾顺另一个妃子,辽成安公主,她一见大喜,先请求李乾顺赐名为仁孝,然后经常抱到自己的宫中。
1139年,李乾顺驾崩,李仁孝16岁,朝气蓬勃。即位称帝后,就马上迎接一个新的突发情况,萧合达叛乱。
这是考验少年天子的第一关,检测一下李仁孝的含金量有多高。萧合达本来是辽朝将领,是跟成安公主来西夏的。他本身是能征惯战,擅长骑射,这样的武将,李乾顺喜欢啊,就把他留下来,为李乾顺打仗,杀得人头滚滚,李乾顺开心了, 赐国姓,提拔为夏州都统。给了一个夏州城,李乾顺给予他最大的权力了。按理说,萧合达应该感恩不尽,死心塌地才对。
但李乾顺却估错了,萧合达只忠心成安公主以及世子李仁爱,更忠心大辽。异国他乡的,再多的赏赐没用。成安公主和世子相继去世,他没有任何留恋的了,派人去西域寻找耶律大石,却找不到,一怒之下,占据夏州城叛乱。他联络阴山河东的契丹人,图谋拥立辽朝后裔。
他手上有李乾顺给了不少的资源。造反很快燎原,进围西平府,攻克盐州,直逼贺兰山,兴州大震。
全朝野上下都看李仁孝呢,看看这瓜娃子究竟有几斤几两。李仁孝虽然小,但是眼光毒辣,他命静州都统任得敬平叛,任得敬是人才啊,十月就迅速平定夏州,进攻盐州,萧合达不堪一击,连连败退,直到黄河口任得敬追上,一刀落下,萧合达人头分离。平叛迅速搞定,任得敬也得到了最高规格的奖赏,晋封为西平公。
前有萧合达,后又有企图叛逃大金的慕洧、慕溶兄弟,李仁孝收拾他们更是小菜一碟,抓住后全部斩首。
两年之内,李仁孝的所作所为,都没有他名字中仁孝的味儿,全是雷厉风行,杀伐果断。
大家都看在眼里了,这个皇帝根本不是仁孝模范啊,是个狼灭。大家都心甘情愿的给这个青年天子送上一个尊号“制义去邪” ,看见没大家都服气了。
但李仁孝好像有点倒霉催的。1142年,西夏发生了自然大灾害,粮食奇缺,粮价蹭蹭上涨,一升米就要几百钱,一年后,都城又发生了强烈地震,夏州发生地裂,这些天灾导致了人祸,党项难民活不下去了,只能铤而走险,就1143年,韦州的大斌,静州的埋庆,定州的竾浪、富儿等纷纷起义,多者万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们攻劫州城,州县连连告急。
李仁孝洞察本质,叛乱的本质是因为人活不下去了,所以要免租,受灾最严重的兴庆、夏州的人民,凡因灾而死亡二人者免租税三年;死一人免租税二年;受伤者免租税一年。房子倒塌的,所有修复费用由官府买单。还要出钱赈灾,对饥荒严重的地区,给钱给粮。
对造反的乱军,任得敬是行家,李仁孝再次祭出王牌,逐渐平息韦州、静州等地起义。
李仁孝是汉文化的发烧友。他先维护好和金朝的关系后,转头就和大宋建立良好的关系,将以前李元昊搞得夏宋支离破碎的关系重新修复了,向大宋进贡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20年的往来。
宋朝的儒学对李仁孝特别有吸引力,在自己地盘上,李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设立小学太学,实行科举,祭拜孔子,一切套路都是按照宋朝的路子来。他还崇尚佛教,不惜代价请高僧,大佛讲经,传播佛教文化。
任得敬军事才能非常强悍,前期是李仁孝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利器,但这把双刃剑时间长了,好的一面渐渐磨损,坏的一面愈加锋利。在两次平叛后,他的话语权加重了,常年在外执掌兵权的他逐渐不满足,更想入朝参与国政。
李仁孝也很警惕,任得敬日益膨胀的野心,他看得出。他打算解除兵权,就怕狗急跳墙,这样吧,先婉拒他入朝的请求,后封任得敬为都统军、西平公,先稳住再说。
野心家的欲望是欲壑难填,任得敬认为自己牛逼了,终于跃居相位,如愿以偿控制了朝廷,任人唯亲,滥用职权,上下敢怒不敢言。李仁孝欲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先封楚王,出入仪仗,快和李仁孝一样平起平坐了,做事越来越变本加厉,要废除科举,为了方便任用亲信;为了篡位想让李仁孝住在瓜州、沙洲等鸟不拉蛋的地方,自己霸占灵州、夏州中心地盘;为了将西夏的西南路和灵州让给自己作为独立王国,任得敬胁迫李仁孝遣使向金朝求封,金世宗拒绝。任得敬与南宋秘密联络,密谋推翻李仁孝,但密书被截获,李仁孝终于露出锋利的獠牙,你小子前面要地要权,我都给,现在你要废了我,我不能坐以待毙,仁至义尽了,他在金朝的帮助下,果断诛杀了任得敬,剿灭了其党羽。
在李仁孝治下,他不断地避免战争,又不断暗渡陈仓蚕食一大堆土地,西夏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部,甘肃省的大部,陕西省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西南部,青海省的东北部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部分地区。李仁孝时代是夏国疆域最为广阔的时期。
1193年九月二十日,李仁孝去世。在位五十五年,享年七十岁,他在西夏皇帝中在位最久,寿命最长。是西夏王国最牛逼的中兴之主,国力之强盛,经济之繁荣,连西域各国都很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