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汾阳好吃的美食推荐附近小店(汾阳美食街)

欢迎来山西汾阳贾家庄种子影院过欢乐中国年[福] 大年初二排片如下,欢迎大家来贾家庄过节:看电影、吃美食、逛贾街、看灯展。

欢迎来山西汾阳贾家庄种子影院过欢乐中国年[福]

大年初二排片如下,欢迎大家来贾家庄过节:看电影、吃美食、逛贾街、看灯展。

#汾酒中的黄盖汾和红盖汾是粮食酒吗#应该 都是粮食酒,黄盖53℃,红盖42℃,汾阳酒厂出的。二者价位都在大约在四十到五十元左右,红盖汾酒稍略便宜点。[呲牙][呲牙][玫瑰]

#过年# #山西#

放假回到老家,在街上又找到熟悉的年味了。整条街上,都是卖年货的。灯笼对联,牛奶饼干,糖果饮料,汾酒系列等等。

看着人们忙忙碌碌采购着过节用品,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小时候。我感觉90年代的年味儿比现在浓厚多了。那时候,家里买了两百响的鞭炮,我把每个鞭炮拆下来揣兜里,就等着除夕晚上和小伙伴一起放鞭炮。小时候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现在的过年,好没意思,呆在家里不想出去,衣服也不想买。宁愿玩几个小时手机,也不想看一眼电视。 汾阳,孝义这边过年要做肉盅盅,花馍,油炸糕。不知道山西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做这些?

山西月饼(一)

河漏

过中秋节时,收到一份礼物,山西月饼。

我看了,感叹道,山西人勤俭。

山西月饼和苏式月饼,广式月饼比起来,简直不像月饼,像山东人的酥油饼。

山西是个好地方。

表里山河,西边是黄河,东边是太行山,中间从南到北,长长的是汾河平原。

去年夏天,我从河北去山西,当时是河北邢台的朋友请我填报高考志愿。

邢台在太行山东边,过了太行山就是山西,这一段风景很美,靠近南太行,南太行是五代和北宋山水画家最喜欢画的地方,巨源,荆浩,关仝一帮子人在那里画来画去,形成了美术上的宋代山水。

邢台的朋友带我去太行山深处,深山里,有一处太行山庄,居然养鱼,妥妥的都是山泉水,水至清则无鱼,在这里,鱼虽然好吃,但养起来真不容易,我给朋友说,万万不要破费,靠山吃山,我们就吃这里的山林野菜,还有小米,这就是这里的豆腐很有特色,硬,可以用秤钩挂起来称。

河北朋友说,好不容易来一趟,又是给孩子填报高考志愿,一定都让您尝尝。

那天的晚饭很丰盛,感谢朋友的一片热情。

第二天,我穿过太行山从河北邢台到山西汾阳。

汾阳有个贾樟柯,拍了很多好电影,《三峡好人》《山河故人》《江湖儿女》,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导演,且不说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在国内的电影导演中,他有最难得的良知和良心。

汾阳有他一个文化基地。

早晨出发,西行穿越太行山,高天白云,平原上还是夏天,太行山顶已经有秋意,在树荫下感觉凉凉的。

这一段太行山在河北和山西之间,人来人往,古已有之,穿过山间的这些路,叫陉,最著名的是井陉,因为那里曾经有一次井陉之战。

山西那边先到左权县,电影《老井》写的就是这里的故事,张艺谋是这个电影的摄影,也是男一号,还得了一个东京影帝。

张艺谋不仅是一个好导演,还是一个好演员,更是一个好的摄影师,他在北京电影学院学的是摄影。

山西民歌里,我很喜欢左权的"开花调“:

亲疙瘩下河洗衣裳,

双腿腿跪在石头上,

小亲疙瘩……

山西民歌很多,《桃花红杏花白》《看秧歌》都很好听。

到了汾阳,天已过午,赶紧找个地方吃饭。

山西饭多面食,刀削面,水饺,饸饹,搓鱼儿,挑尖,猫耳朵……

我看见一家小饭铺,招牌上有大字:刀削面,河漏。想,也算熟悉山西面食,还真不知道"河漏",就吃它吧。

同行的小朋友把车停到饭店门口,门口有两三桌吃饭的人,一人一个大碗,都是四五十岁的汉子,像是建筑工地上出力的人。

老板在灶上忙的不亦乐乎,我说要两碗河漏。

他说,浇肉的还是浇菜的?浇肉的八块,浇菜的六块。

我说,一碗浇肉的,一碗浇菜的。

我和小朋友在门外的桌子上坐下,一会儿,饭端上来,原来,河漏是饸饹,大约老板不会写这两个字。

饸饹,山西面食,像是压出来的面条。

碗真大,小朋友看了直咋舌,说这里的碗这么大!

桌上有醋瓶,我给小朋友说,先喝醋,把醋倒进调羹里,先喝两勺,你尝尝山西醋有多好喝!

(未完待续)

1932年,冯玉祥去洛阳,路过开封时,河南省主席刘峙请冯吃饭。有个菜是纸包鸡,别人都是把纸去掉,而冯玉祥却连纸一齐吃,引来在座众人的暗笑。饭后刘镇华说,冯玉祥是故意装相,他不信冯没有吃过纸包鸡。

刘镇华的说法更像是为冯玉祥打圆场,其实冯玉祥可能是真的之前没有吃过纸包鸡,因为他本人是很少下馆子的,在生活上对自己的要求是很严苛的。

冯玉祥最反对华丽的衣着,如果被他看到时,经常会当场予以难堪。有一次,军需官李隆九穿了一双缎鞋,被冯玉祥遇见,冯马上给这个军官敬了礼,吓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冯玉祥带着嘲讽的口气说:“你不要误会,我不是给你敬礼,是给你那双鞋敬礼。”这件事在西北军传为笑谈。

有一次。冯玉祥住在北京香山饭店,发现室外衣架上有一顶漂亮草帽,马上问是谁的,他的长子冯洪国说:“是我的。”冯玉祥马上不高兴地说:“呵!好一个漂亮的草帽!”像这一类的事很多。

不少人去见冯玉祥,常常是换一套比较朴素的服装再去见他。 冯玉祥驻军陕西时,省长刘镇华的生活本来很腐化,但为了与冯玉祥打交道,特意制了一套布料的武装便服;冯玉祥在南苑时,当过北洋政府外交总长的王正廷为了去见冯玉祥,也定制了一件布大衫。

1925年,冯玉祥到张家口任西北边防督办,由于兼管军民两家,和社会上的接触便多起来。除了察看军队,不常穿军装,平时总是灰布武装便服,上行下效,他的部属当然就穿成了一片灰。

有一次,冯玉祥请地方绅商吃饭,谈到地方商业情况,有位商会会长说:“自从贵军到后,我们这里就糟了。”冯玉祥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会长说:“张家口这个地方是通商口岸,进口大宗是皮毛,出口大宗是绸缎,这里的商业贸易原本是很繁荣的;可是自从贵军来后,因为禁穿绸缎,市面已日渐萧条,地方税收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冯玉祥听了没有生气,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当即解释说:“我并未禁止穿绸缎呀,只是怕我们的青年军官学浮华,不要他们穿绸缎。至于老人们,还是可以穿的呀。”冯玉祥为消除这一误会,开完会就派人买了100多匹春绸、几十件老羊皮袄,分赠全军上校以上军官佐的父母,以示提倡。从这以后,西北军官佐家属也渐渐有穿绸缎的了。

中原大战失败后,冯玉祥经过一段山居的生活,便改穿粗布短衣,近似农民装束。后来冯玉祥和蒋介石关系缓和后,前往南京参加会议,参会时他就穿着粗布短衣,当时参加会议的人,有的穿中山服,有的穿长袍马褂,有的穿西装,唯有冯玉祥的装束最为特别,成了大家的谈资。

随后来的人便劝冯玉祥说:“您这次来京,是为了团结合作,人家规定的制式礼服是长袍马褂,而您偏要穿一身小打扮,在这点小事上都不能迁就,还怎能谈得上团结合作呢?”

冯玉祥听了之后未置可否,有人去找他的好友李烈钧,由李出面送给冯一套长袍马褂的布料,冯玉祥在接受时说:“就依着你们办吧。”随后找来裁缝量尺寸,冯玉祥说:“不用量,就照着张秘书(秘书张锋伯也是个大个子)的身量做吧。”

第二天做成请冯玉祥试穿,还未打开,他看一看就说:“棉袍太长了。”裁缝说:“您还没有试一试,怎么就知道太长了呢?”冯玉祥说:“我说太长,就请您给改一下吧。”裁缝问:“减多少?”冯玉祥说:“长一尺。”说完他就走开了,弄得缝工莫名其妙。冯玉祥的随从说:“请你不要为难,就给截去一尺吧。”

这就是冯玉祥在南京所穿的那件式样奇特礼服的来历,事后冯玉祥对人说:“我们有四万万人,如果每人穿长袍都短一尺的话,就可以省下很多布匹,为什么非要那一尺不可呢?”

冯玉祥为了穿他所穿的衣服,还有过这类的趣事:他在山西绛州住的时候,喜欢穿当地出产的土布;后来迁居汾阳至道河,曾不止一次地派专人乘长途汽车去绛州购买土布。还有一次是在南京,因为找不到他要穿的那件特制的布衣而大发脾气,副官处只好派专人到开封去取。

此外,冯玉祥在吃的方面也不讲究,基本是有啥吃啥。他在南苑当陆军检阅使的时候,他的小厨房每月限制支用菜钱12元,冯玉祥亲自查账,不许超支。但吃得太差了他的夫人又不高兴,而且来往的客人很多,12块钱一个月绝对不够,管伙食的人很为难,只好由军需处暗中补贴,还不能叫冯玉祥知道。

1928年,冯玉祥在南京当军政部长时,别人请客,不是这个饭店,就是那个酒家,行政院长谭延闿在家请客,饭菜尤为考究。当时南京的客人们都认为北伐完成之后,大家应该享受享受了,所以当时南京的官员们在吃的方面都十分排场。

冯玉祥则对这种风气非常不满,有一次,他在三牌楼办事处请客,吃的是大锅菜。他对客人说:“没有什么好吃的,我来给大家盛上。”结果是被请的人不但不领情,反而说:“哪里是请客,简直是教训人。#历史##人物#

端午节的况味

说到端午节,现在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赛龙舟,吟诗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

但在我小时候的端午节,有几年都是在古老的县城里过的。那时的情景与今日有同有异,想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先是这天早上起来,外祖母给洗了脸后要在额头上用筷子蘸上小酒蛊里的酒〈后来才知是雄黄酒〉点一下。还要在上衣套一个小坎肩,坎肩是用旧布改的,很普通。但右衣襟下缝着小口袋,可以装东西。这没啥稀奇,只是小口袋的上沿上用彩色线绣上了一条蜈蚣和一只蝎子。当时年龄小也不懂有何用意,长大了才知是能避五毒如蛇蝎之类。成人后我对小蛇小蝎之类不太惧怕,当然知道少招惹它们。但上初中时相邻的一个男生长得标致且学习好,但偏爱玩蛇,当然是不足二尺的小菜花蛇,无毒。我不知他是怎么弄到的,问他也不说只嗐嗐地笑。但悄悄地告我别让老师和同学知道。上自习时便常常从放蜡纸的筒里放出来玩玩。那小蛇弯着身,吐着信子在他手上乱窜。我问它不咬人吧?他说早就用细帆布把它的牙磨了,没了牙还怕它咬?果然是高人,我也试着用手捏住蛇头,它的身子触到胳膊上凉凉的,总有些惨人。当即就把蛇还给了邻座。突然就想起外祖母家的炕围子画。画的是黄底彩色的白蛇传故事,其中一幅便是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蛇身。这条小菜花蛇不是小青的后代吧,怎么落魄到如此可怜地步。再后来我进厂里,车间南面是野草灌木丛生的大坑,夏天偶有蛇窜上来。有人捉住一条一米长的蛇,戏耍了一阵,把蛇甩的半死后竟抛在冷床上尚发红的方坯上,烧得直冒烟发臭,遭大家痛骂。那时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也捉过一条一尺多长的小白蛇,据说是毒蛇,便封在蜡纸筒里,饿死了它。因我自学中医,便盘起来用细铁丝捆好放在办公室的日光灯罩上风干着。可惜后来竟不翼而飞了。至于蝎子更是时常光顾我家,多是黄昏出动,不是爬上窗外的纱窗,就是窜上灶台,每每发现便用筷子一夹,放入小瓶子里贮存,也是一味药材。但有次老婆在小厨房做饭,猛然间觉得脖子上有个啥在动,忙喊我看看。一看是一条小蜈蚣,顾不上考虑,一巴掌下去拍了个稀巴烂。幸好没咬了,否则还不知疼到啥程度且有毒呀。现在想来这些趣事是否跟穿过蝎子蜈公坎肩有关。以至于儿子小小年纪也不知害怕敢捉蛇玩。

至于往手腕上拴五色线,挂彩线包,我看个热闹并无兴趣,连门上插艾也不关心。关心的是吃粽子。可我记忆中县城里人们吃的都是黄米粽子,包上红枣,软软的甜甜的,没出锅就闻到香味了。等煮熟半凉了才让吃,直馋的流口水。后来回到太原才吃上江米的粽子,黄米粽子慢慢的少了。到了上初中住校,我们在食堂上灶,端午节,学校蒸江米红枣凉糕,一人一块。当时正是三年困难年月,这凉糕真是美味佳肴,甜在嘴里,美在心间。

说到包粽子,我们院里数汾阳老太太马芝芳(我们都叫她大大)包的粽子好,我母亲便是跟她学会包粽子的。母亲心灵手巧,包的粽子有模有样。但后来却不包了,原因竟然是母亲上班前泡上米,煮好叶子,放在锅里,等米发好了包。谁曾想一贯爱干净爱打扫的父亲回来竟(无意还是有意说不清)给把一锅粽叶倒在垃圾筐里。等母亲下班囬来要包时却不见了粽叶,待知道了叶子被倒了后勃然大怒,把米扬了一地,吵了一架,从此再也不包粽子了。那时我已成家在厂里的宿舍住,不知此事,这是后来邻居说的。

幸好老婆一双巧手,一颗善良心,每年都要给大人们送去包的十分好看又好吃的粽子。兄弟也是巧人也会包,也往家里送。大人们随着岁数大了,也

习惯了我们往回送,大家也正好团聚过节,美餐一顿。那曾经的不愉快也烟消云散了。

如今父母去世两年,每每过节倍思亲。个中况味,难以尽言。尤其是今年老伴儿在深圳照看孙女,我在太原,未及过节,亲人、邻居早早送来粽子、炖肉,二小子把发下的礼品粽也托人捎回来,这满满的亲情友情,令我感动。

人老忆旧更知新,日子越过越幸福。端午节马上就到,国家新增了公休假,又要增加养老金,真是喜上加喜。感谢大家的厚爱,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所以写下这些啰嗦话和几首打油诗以表心意。祝亲朋好友端午节快乐安康!

#上海头条#

今日没有去走路。

沐浴更衣,开始写小作文

今日,粉丝破万,收到友人们的祝贺,你们的挂念,让我受宠若惊。

六个月,379个视频,10000个粉丝,常常几百的播放量,这样的业绩,在西瓜视频里实属惨淡。但我却越玩越嗨,这块“自留地”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主动把握的东西。它就像动态日记一样,记录着我的生活,我也秉持写日记时的习惯,过往的视频一律不再翻看。

我唯一遗憾的是,我的镜头表现力太差,没有力能把波涛汹涌的东西呈现给你们看。就像煤球炉上的烧水壶,一直在沸腾,却没有人把它提起来。

记得有一次坐着车里,突然雪花迎着车窗玻璃就来了,那一刻毫无征兆的泪流满面,觉得那颗雪花是投奔我来的。

记得多年前,和土拨鼠爸在复兴公园里看见一群人摇着沙锤,而指挥者是那样的挺拔、投入,享受,那一刻 ,晨光洒在他的身上,若拍视频,说一个字,都是破坏。

前日有网友问我可是住在汾阳路?感觉我的气质和那里很契合。这对于我是多么高的赞誉,勾起我多年前在汾阳路的耳鼻喉医院就诊完毕,在路上看见音乐学院的孩子们,穿着藏蓝色的呢子大衣,不论男孩女孩全都是唇红齿白,干干净净的样子。即便是在买街边小吃的煎饼和炸串,也是一副彬彬有礼,美好的样子。夕阳下 ,散发着青春的光芒。恍惚间,我感觉我的两个儿子,白净挺拔的站在那里,也身穿有着校徽的长呢子大衣。

你们的祝福,带着念想,从那么老远的地方飘摇而来,我很想对的起这份记挂,拍出让你我内心有涌动的视频。

那日走路时,听小刚的《黄昏》,突然把我拉回多年前,我坐在别克商务车里,窗外下着雨,地灯昏黄。

土拨鼠爸那次途径一处楼房,说是闻到高中那年夏天的味道,为着他这一句:高中那年夏天的味道,我就觉得我没有找错人。

我就是这么古怪的存在着,就像我这把年纪会喜欢华晨宇版的《易燃易爆炸》一样,想曼丽,又想清醒。

静待逗的蜕变吧!

四川人爱打牌,邻居是一对四川夫妻,女人打牌输了20万,老公跟她离婚了,那女的就打起我的主意,好几次找我借钱,还愿意以身相许。

说起这件事,我自己都哭笑不得。

我隔壁住着一对四川夫妻,两人一起在工地上打工,男人是大工,女的干些辅助的活,我们都知道工地上的大工收入还是非常不错的。

以前我还挺羡慕这对夫妻的,虽然干活辛苦点,但回到家老婆就会准备几样好菜好肉,也算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每天下班我们经常在附近超市买菜时遇见,四川人真的比我们这的人能吃,附近这家小超市的好肉,好酒,基本上都被他们消化掉了。

常常是这样的情景:在工地上干完活的一群人,呼啦啦挤进超市,“老板,这块五花肉给我剁一块!”“老板,这瓶汾阳王好不好,我要寄回老家给朋友尝一尝。”“老板,今天炖菜,还有没有宽粉?”

而我买菜,就是几根黄瓜几个土豆,再加几个西红柿。

对比之下,我感觉自己就比较寒酸了,不是舍不得,是不会做呀!还嫌麻烦!

四川人真豪爽!这种性格还是挺受欢迎的。

有一次下班回来,看见隔壁四川夫妻在做酸菜鱼,我就顺势打了个招呼,他们就叫我进来喝酒,说我一个人多无聊,进来唠唠嗑。

于是,我逐渐跟他们熟悉了起来。

直到有次晚上了,我听到隔壁在吵架,还伴随着锅碗瓢盆的声音。

第二天我出门,看到女人眼睛通红通红的,就礼貌地问了一句,发生啥事了?

女人说没事,夫妻间吵架。

这之后,以前鹭港的景象不见了,经常看见夫妻两吵架,眼见着附近工地都陆续停工,很多人都收拾收拾回老家过年了。

自那之后我就没再见那个男人了,每天下班回家碰见女人刚好出门,早上上班又碰见女人满脸疲惫地回来。

有次跟房东聊天,房东说我隔壁的四川妹子估计是在赌博,听说男人和她离婚了,欠了20万的赌债,谁还愿意和她过?

不久下班我正在家做饭,因为回来买的菜多,没有顾得上关门。我正在洗菜,听见有人进屋了。

隔壁的四川女人,穿着紧身裙,手里拿着酒。

看着我疑惑的表情,她赶紧解释说家里还有两瓶好酒,一直放着也可惜了,送过来给我喝,她一个女人家也不喝酒。

老实的我自然就相信了,连连说声谢谢。

尴尬的气氛也得到了缓解,那个女人看见我正在弄鱼,就问我准备做啥鱼吃?

我老实回答自己不会做,正在头条上搜索美食类的学着做呢!

女人豪爽地说:“看啥视频教学,你这现场不就有一位老师嘛!刚好我今天闲着,我来教你做我们四川的酸菜鱼,保准你吃了以后忘不了!”

这一次我又老实的接招了,就谦虚地说:“那真的麻烦你了!”

说完女人撸起袖子抓起盆里的鱼开始干,我就在旁边打副手,一边学着怎么做。

我们俩配合的好默契,顿时我对她逐渐多了分好感。

于是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的这个女人,一袭紧身裙将她的身材勾勒出凹凸有致,白皙的皮肤,清澈的眼睛,头发松散得盘着,身上居然有一股淡淡的茉莉香水味撒散发出来。

要知道她平时都是工地上的工地装,今天却又这么大反差,让我突然发现她好美!

香喷喷的鱼终于做好了,她把做好的鱼端上桌,我一边去拿筷子,一边鬼使神差地说:“辛苦了,留下来一起吃吧,我一个人吃不了也可惜了。”

她假装推辞了一下,就坐下来了。她拿起自己带来的酒,给我倒满,我们就一边吃一边喝酒聊天。

她给我讲她做生意赔了20万,现在手头有点紧,需要几万块周转一下。

说完一脸伤心地又喝起酒来,看着她这副柔弱无助的样子,哪个男人会不动恻隐之心?

突然我想起房东之前给我提醒她赌博的事,于是开始警戒起来。

见我没有正面回答她,她突然把手搭在我肩上,说要敬我一杯,说我看上去就是个值得信任的好男人,不像她老公抛弃了她!

我急忙站起来,退了一步,端起酒杯跟她碰了一杯酒。

这时候我心里小鹿乱撞,再加上酒精的刺激,真的很想放纵一下。

那个女人见这招奏效,接着感叹说:“谁要是肯帮助她,渡过这一关,就是以身相许她都愿意!”

她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接下来她就看我的举动了。

此时的我觉得心痒难耐,但又想起房东的话,不断提醒自己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被骗了!赌博的人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不要和这种人往一块搅合。

前几年上班,就被赌博的同事以父母生病为由骗过一次,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半年工资,就那样没了。

想起心痛的往事,我瞬间清醒了,我安慰她说:“你那么能干,肯定会好起来的!”

此时我假装接电话,准备出去一趟。

她见我有事,也不好意思再待了,于是悻悻地出去了。

我赶紧锁了门,在大街上溜达了一圈,点了根烟平复下心情。

第二天,看见隔壁大门紧锁,房东说一大早有一群人够来催债,四川的女人求爷爷告奶奶的求了半天,等那群人一走,她就急忙忙搬走了,大概是出去躲债了。

听房东说完,我心里一阵庆幸:还好自己的钱财没有受到损失,这年头钱难挣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32239/
1
上一篇咔嚓爱科技:流浪地球2惊现中国移动7G网络
下一篇 豆芽制作美食简单好吃视频(豆芽菜怎么做好吃视频)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