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冤枉!提个建议,为什么都要挖苦我?”震惊!近日,河南商丘某学校一学生在网上提建议表示:我们学校没有清真餐厅,希望增设清真食堂,丰富我们少数民族的食物种类。
该学生抱怨称:自己从郑州去商丘上学,但商丘这个学校居然没有清真餐厅,作为回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吃饭了,天天吃速冻水饺,也不是事。
该学生建议称:在我们学校专门增设清真餐厅,丰富我们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
《11路》
我大概十岁起就在父亲的带领下,学习认路,走路……当然走的最多的是从虹口区周家嘴路的家到普陀区长寿路国棉一厂附近,看望爷爷奶奶,每月还要给爷爷奶奶送生活费呢。路也够长的,大概13路电车正好十二站(从起点到终点十八站,提蓝桥至曹家渡)。
十一,二岁我就自已一个人走这段路,也有坐车的,也有坐一半,走一半的,也看自己的心情吧。我从高阳路起步,到商丘路吴淞路,这一路住家的多,房子也很一般,都有点年代了。到鸭綠江路桥,有一座房子不得不说一下,全世上界像它这样规模和格局据说只有三座,它就是世界上唯一保存下来的屠宰场,现被改造成创意园区。过了桥就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马路上渐渐热闹起来,陆续有文具店,饮食店,洗衣店,还有一家“清真”饮食店,牛肉汤,牛肉煎包特香,路过总是口水直流,有时都绕到马路对面,避开它!接着水果店,西歺社(房子简单,罗宋汤,猪排),大众化吧!吃刚好,又上文娱项:解放剧场,胜利电影院,国际电影院;不停换频道,皮鞋店,服装店,食品店,哇,凱福饭店到啦,吃大餐?这里是虹口区的商业中心,到四川北路就更热闹!我只是穿越而过罢了。我是沿着海宁路继续前行,到河南路向北,这一段路较冷清,都昰住家户。看见“泰山电影院”向西走,就是天目路了。“上海火车站”南大门,13路电车在这里设有一站。来来回回坐了多少次火车,想起都害怕,只要检了票,就开始百米冲刺,上车厢抢行李架上的位置,这是后来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当然火车站周边又是‘商业网点密集,走过路过都要买点带点上海特产喽!
看见高楼知道已经到西藏路晋元路了(这是为纪念抗日名将谢晋元而特设立),这座高层建筑在当时很惹眼的,因为周边都是二层或平房,特别是它的南边或西边都昰老破小!和这幢大楼相对而立的是五层楼的房子,能住这样房子的怕也有点来头吧!和
它相对的马路对面都是上海火车站的围墙。
没有多远,就看到新旱桥了。小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大一点才知道,为了市民生活方便,也为了这铁路线两边企业的生产,才建了此桥。在它的不远处,有一座“老旱桥”,那是一座供行人来往方便的钢铁结构桥,它窄了,只能方便行人,它老了……
(图五是13路电车)明天接着写吧!
满庭芳·归去来兮
宋-苏轼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清真集》入“中吕调”,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谪(zhé)居:官员因罪降级外调。作者元丰三年(1080)二月至元丰七年(1084)四月谪居黄州,前后五个年头。
临汝:又称汝州,今属河南。
南都: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阳羡:今江苏宜兴,当时属常州所辖。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叫一仞。嵯(cuó)峨:山势高峻貌。
弹铗(jiá)悲歌:用战国冯谖典故,见《战国策·齐策》及《史记·孟尝君列传》。铗,剑。
驻平坡:形容快马疾驶,不可停留。这里是形容盼归阳羡的急切心情。驻一作“注”。
无何:“无何有之乡”的简称。
银潢(huáng):指星空。银为银河,潢为天潢星。
天女:即织女。
戏:角力,较量。风波:喻政治斗争。
稚子:想象中的随从,非实指。一说指幼子苏过,其时十四岁。
“应烂”二句:用“王质烂柯”典故,见梁任昉《述异记》。柯,斧柄。
烟蓑:喻天宫烟云缠绕,仿佛蓑衣披身。一说即指蓑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