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她擅长戏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关于陆小曼,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古今人物知多少#
1931年1月中旬,交通员唐虞叛变,供出了恽雨棠和他的妻子李文。恽雨棠夫妇完全不知情,刚从南京回到上海的住宅,就被特务逮捕。李文被捕时,已经有好几个月的身孕。
恽雨堂出生于江苏,父亲过世早,兄妹六人,全靠母亲耕种祖传的六七亩地和开一爿小竹器店维持温饱。
恽雨堂读到初小二年级时,家中无力供养,就辍了学。老师韩佩兰一直很欣赏恽雨堂,好心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让他去镇江张裕昌变蛋坊当学徒,赚点生活费。
张裕昌的龙缸皮蛋颇负盛名,恽雨棠名义上是学手艺,其实是老板家里的杂役工,而且他的收入很少,只够自己糊口。
没多久,恽雨棠就离开了变蛋坊,到安徽芜湖中兴打蛋厂做工。16岁那年,他母亲病逝,回到家乡,用自己打工存的钱,开了一爿新华酒店,自制甜白酒出售。
后来,恽雨棠从亲戚王光业处得知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刷所招工的消息后,就将小酒店出盘给一位街坊,他动身去上海商务印书馆应考。
只念过几年书的恽雨棠,凭自学积累的文化功底,顺利录取为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的练习生,被分配到订书柜工作。
恽雨棠个性刚直,倾向进步,十分敬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商务印书馆中最早穿中山装的职员。
1923年底,经商务印书馆中共地下党的教育培养,恽雨棠在董亦湘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秋,恽雨棠受党委派到黄埔军官学校学习,10月底,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他主要攻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英文、俄文水平也不断提高。
1927年,因为革命斗争需要,恽雨棠提前回国。后来经熟人介绍,恽雨棠与李文结识。
李文聪慧、率真,搞过农运,早在江苏武进老家时就多次下乡发动农民抗租。他们不期而遇,心心相印,最终走到了一起,并生下一个女孩。
1930年,恽雨棠被任命为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当时,南京中共党支部几乎被摧毁,恽雨棠的任职无疑是凶多吉少,但李文义无反顾地跟了过去。离开之前,怕老家的亲人伤心,他们把女儿放在了育婴堂抚养。
1931年1月21日中午,因交通员唐虞出卖,回上海开会的恽雨棠与李文在上海新闸路福康里623号双双被捕,押往新闸捕房。
被捕时,李文已经怀有几个月身孕。但她和丈夫一样,非常坚强,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背叛信仰。
敌人诱降失败后,决定将他们杀害。
2月7日晚,恽雨棠身穿长衫,脚下拖着沉重镣铐,从容走出牢房。李文紧紧依偎着丈夫,深情挽着他的臂膀,最后一次并肩前行。
上海龙华塔下,凄厉的枪声响了,年纪轻轻的夫妇二人,和他们未出世的孩子,一起倒在了雪地上。
恽雨棠牺牲时,仅29岁,他的妻子李文,仅21岁。
李文的哥哥李一,得知李文夫妇英勇就义后,曾赶往上海,寻找他们送往育婴堂的女儿,但无果而返,至今下落不明。
#今日头条#
恽是常州特有的姓氏,据说是隋朝后人杨恽为了逃避新朝皇帝追sha,而以名为姓。
是,常州武进区横山桥有是姓聚集地。
初中英语老师就姓支,坐标江阴。
我在苏州,我有学生叫府晨轩。。还有学生姓羊和鱼的,[笑哭]还有个同事姓伏。
承姓,常州这边这个姓氏还有超厚的族谱~
蒯(kuai第三声)
佴在隋唐就是多音字,A:止摄日母三开ȵi;B:蟹摄咍韵泥母nAi。最基础的古汉语常识。
把,掌,大学同学姓,就遇到一个。
火,同学奶奶扬州人,姓火 ,回族。
我们班有个孩子姓干,叫干小尧。
眭 知道怎么读的朋友把拼音打出来[大笑](读 虽)#民俗# #姓氏# #吴越文化#
钱化佛(1884年-1964年),名苏汉,字玉斋,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自日本回国,留沪习英文,后在天津路创办补救社,外面看为一民办教育机关,实质多有全国革命志士入社为会员。1911年秋,武汉爆发辛亥革命,淞沪响应,钱君即奋力参于起事。民国成立,南北议和,许多同盟会员都成了民国大官,然钱君却急流勇退,避谢一切官职解甲返沪,并组织新剧社,创办某影片公司,力谋改进社会教育。是时钱君开始用化佛之名,专绘佛像,亦取“万佛楼”为其室名。
近现代名家钱化佛“笑面罗汉”一副,钱化佛(1884年-1964年),名苏汉,字玉斋,江苏武进人。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宣统二年(1910年),自日本回国,留沪习英文,后在天津路创办补救社,外面看为一民办教育机关,实质多有全国革命志士入社为会员。1911年秋,武汉爆发辛亥革命,淞沪响应,钱君即奋力参于起事。民国成立,南北议和,许多同盟会员都成了民国大官,然钱君却急流勇退,避谢一切官职解甲返沪,并组织新剧社,创办某影片公司,力谋改进社会教育。是时钱君开始用化佛之名,专绘佛像,亦取“万佛楼”为其室名。#收藏# #字画#
读词典的学生
——秦仁昌刻苦攻读的故事
☆☆秦仁昌(1898~1986)植物学家,江苏武进人。出生贫困农家,从小对植物产生浓厚兴趣。省第一甲种农校毕业后,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林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29~1932年赴丹麦、英国留学,进修植物学。回国后,1932~1945年任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1945~1955年任云南大学林学余教授兼主任。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室主任。在植物分类学、中国植被区划的研究中做出重要贡献。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秦仁昌终于如愿以偿,考进金陵大学农学院学习林业。
他只身来到南京。南京是江南名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使秦仁昌这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大开眼界。农学院的环境十分优美,如同花园一般,学校的师资力量很强,生活也很舒适。这一切使秦仁昌喜出望外。他很清楚,自己没念过几年书,基础较差,所以十分用功。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他把休息和睡眠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千方百计寻找课外读物。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学期期终考试,他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赞扬。
秦仁昌的学习精神在学校里是出了名的,有一则秦仁昌读词典的故事,当时在学校广为流传。
有一天清晨,教英语的朱老师正在校园散步,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他循声走去,发现秦仁昌坐在梧桐树下的石板凳上,正在朗读英语单词。他十分清楚地记得秦仁昌刚来农校,英语基础很差,可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却是优秀。究竟秦仁昌有什么学习外语的诀窍呢?今天,朱老师终于发现了。
他走到秦仁昌的身旁,只见秦仁昌正捧着一本厚厚的书,问道:“秦仁昌同学,你在读什么书呀?”秦仁昌见朱老师来了,有点不好意思,说:“我正在读一本英语词典,是从图书馆借来的。”“你读词典,感到枯燥吗?”朱老师问道。“确实枯燥,可是为了多掌握一些词汇,枯燥些也没关系。问题是现在找不到合适的书本。朱老师,你觉得我这种学习方法有什么问题?”“不,不。你的学习精神很可贵,只是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比较差。”朱老师回答说。他们俩沉默了片刻。
“噢”,朱老师突然想起来了,“我在美国留学时,买进一些课外读物,你到我家来,给你找几本看看。”秦仁昌跟朱老师来到他的家。朱老师取出了两本英文书,一本是《鲁滨孙飘流记》,另一本是《天方夜谭》。“这两本书有不少故事,你不仅能掌握大量词汇,而且可以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我送给你,请带回去看吧!”秦仁昌接过书本,向朱老师致谢后便匆匆回到宿舍。他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
就这样,秦仁昌读词典的事情,被朱老师宣扬开了。同学和老师都钦佩他那认真、踏实的学习精神。
这位读词典的学生对野外实习课特别爱好,认为在实践中能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仲夏的一天,植物学家钱老师带领秦仁昌等一批学生行进在紫金山的小道上。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请钱老师讲解各种植物学问题。“钱老师,这种合欢在我们家乡到处都有,可不知道它的叶子晚上自动闭合,早晨自动张开。”秦仁昌看到路边的合欢,便问起钱先生。
“这并不神秘。它的叶柄当受到外界刺激时,渗透压降低,叶子就套拉下来,光线减弱就能引起这种反应。”秦仁昌多年搞不清的问题,钱老师几句话就解决了。他高兴极了。
秦仁昌再想提一个问题,钱老师突然钻进树林间,采了一枝野蕨,走了出来。“同学们,这就是蕨类植物。”“钱老师,课堂上讲的先锋植物,就是它吗?”“对,它在植物进化历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它可以食用,可以作药,还是形成地下煤层的原料,更重要的是没有它,植物进化链断了,就不会有如今这个多彩的世界。”
钱老师的这段话,使同学们的情绪更加活跃。也正是钱老师的这段话,在秦仁昌心里播下了研究蕨类植物的种子。几十年后,播种在秦仁昌心中的这颗种子发芽、成长了。秦仁昌成了我国杰出的蕨类植物学家。(上辞)
总是没什么规划,想到哪里走到哪里。前几天路过四川北路武进路口的“今潮八弄”,今天便想着去武进路乍浦路那一片走走。
武进路也不算长,从沿河的九龙路起到河南北路终,住在那一片的老上海人都知道,那是条“老靶子路”。#上海头条#
武进路上有虹口区现存房龄最久的老建筑,还有留下过孙中山身影的扆红园。
图1,从九龙路进入武进路,两边很长一段路都属于市一医院范围。
路口的花坛里,立着虹口中学旧址的石碑。2008年虹口中学迁至新校区,这里的老校舍便被改建为市一医院所用。
据说,之前这里有一幢“宏中大厦”,建了才没几年就要拆,因虹口中学的主楼是历史建筑须保留,为不受影响,“宏中大厦”没用爆破而是完全人工拆除。
图2,武进路吴淞路口,吴淞路560号的虹口救火会旧址。
这座救火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上海目前还保留着原有功能的救火会旧址之一。中间高36米的瞭望塔楼,是当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首座消防瞭望塔楼,瞭望半径可达五公里。
图3,虹口soho。
号称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行云流水”的设计大作~
图4,武进路183号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沪北会堂的旧址。
这栋建筑从外观看,就像一座礼拜堂——这里是1905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在上海建造的第一座教堂,也是该会在上海的传教士聚集的场所。
图5,武进路206--296号毗连式公寓住宅。
这一片绵延至路口的毗连式公寓住宅,是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中国区主教文惠廉,在租界时期趁苏州河北岸地价低廉,以建造教堂为名,低价买入建造,用于高价租卖。现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图6,武进路225弄。
这条弄堂里的9号、11号是经典双门老房子建筑,属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可惜这一片都已在拆迁中,居民都已迁走,大门紧锁无缘入内。
图7,武进路四川北路西北角的“特科武器存储处遗址”立碑。
图8,武进路四川北路西南角的“今潮八弄”。
这里是由原来8条弄堂里的60幢石库门和8幢独立建筑修整改造而成的“虹口新天地”,原来的“颍川寄庐”、公益坊和扆虹园等优秀历史建筑都在其中,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网红打卡地。
图9,“今潮八弄”里还在整修未开放的老建筑。
这幢房子看起来像是原先武进路393弄武海小区内的老式英式建筑,不确定~
图10,武进路400-412号原英华书局。
这是虹口区内年代最久远的历史建筑,建于1892年,是当时美国传教士何伯森为培养翻译人才而创办的“英语培训班”所在地。解放后,这里一度成为了海军军官的宿舍,现在是海军幼儿园。
图11,武进路440号,曾是信谊药厂技工学校。
图12,武进路455号扆虹园。
扆红园,因是广东人赵岐峰或其后代所建,故俗称“赵家花园”,当年孙中山曾多次出席在扆虹园举办的各种欢迎会。这里作为“今潮八弄”的一部分也正在修缮中,看不到原貌,网上找到了一张旧时的图片,可见它在当时有多“豪”~
图13,武进路罗浮路口。
罗浮路是虹口与闸北(现在是静安了)的交界,路口右侧有“虹口界”的标识,也就是说,过了罗浮路,就属于闸北的地界了。
图14,武进路521弄德年新邨。
图15,武进路524号和548号余庆里。
图16,武进路541弄鸿安里。
鸿安里据说是民国闻人虞洽卿的产业,始建于1910年,是虞洽卿先生创办的“鸿安轮船公司”为职工建造的宿舍住宅。
图17,武进路548弄同乐里。
图18,武进路588号,据说也是虞洽卿的产业。
这里已是武进路河南北路口,武进路到此结束。
武进路过了江西路开始,一直到河南路,两边都已进入拆迁中,弄堂全部封住无法,已无居民。
这些风格各异,精工细作,颇具匠心的历史建筑,都将在不久后消失,令人惋惜~或许,他们虽是历史建筑,却非保护建筑吧~
鑫宇,你到底在哪里?据《即墨新闻》最新消息,《即墨新闻》记者近日走访当地,试图从胡馨予的学校、家庭、村庄等方面寻找更多线索。据记者观察,目前致远中学校门口有很多铁架子,由保安和警察维持秩序。学校大门的两边贴着寻人启事,都是关于寻找胡馨予的。临近中午,学校门口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市民特地来到学校,看看胡馨予事件是否有新的进展。有市民告诉记者,志愿中学的学生分为三种:住校生、家庭陪读生和走读生。住校生是学生在学校单独居住的宿舍,陪读生是住在学校陪孩子上学的家属,走读生是住在学校的学生。另外,每天进出学校的时候,学校对进出学校的人员都有严格的管理。住校生和陪读生需要老师的批准才能进入学校,走读生则可以凭通行证进出学校。接着,记者又爬上了申远中学西南方向相邻的山头,山头上散落着许多坟墓。学校和小山之间有一道栅栏。大部分围栏顶部装有铁丝网,但也有一部分没有安装。记者上山,沿着围栏寻找,没有发现异常。除了学校附近,吉姆新闻的记者还去了吴新宇的家乡盐山县永平镇湖塘村。据了解,新宇是家中老二,比哥哥小15岁。他的母亲李女士说,新宇小时候活泼开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得内向。从小学到初中,英语一直不错。在入学考试之前,胡馨予与致远中学签订了入学协议。2022年9月,新宇进入致远中学读高中,获得学校1500元奖学金。李女士回忆,9月27日,他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在那次通话中,新宇哭了,说明老师说了他什么。李女士问及具体情况时,心里也没细说。接下来的国庆节,一家人难得聚在一起。在这段时间里,李女士并没有发现心里有什么异常。10月9日,已经回到学校的新宇给母亲打电话,让她远程操作,并帮他关掉手机和手表。之后呢?家人再也没有联系过新宇。李女士说,新宇曾告诉他,她进入一所志愿中学后,晚上经常睡不着觉。余从学校消失后,班主任问李女士,新余之前是不是得了抑郁症,是不是在裸校,让他大吃一惊。李女士认为,老师的意思应该是新宇进致远中学后成绩不好,所以怀疑新宇是靠关系进的学校。在永平镇胡家塘村,记者还见到了的叔叔胡先生。据他说,胡馨予的父亲很诚实,与村民关系很好。新宇失踪后,胡先生带着村里的十几个村民赶到学校寻找。在村民的描述中,胡馨予性格内向,话不多。她从小就很乖,从没见过他和别的孩子打架吵架。放假回家,她会主动跟长辈打招呼,很有礼貌。她失踪后,李女士瘦了很多。至于胡馨予一家的情况,村民们一直在感叹多么可怜。这样一个聪明、懂事、有礼貌的男孩突然凭空出现,任何人都无法接受。希望在社会力量的调查和政府各部门的力量下,真相早日浮出水面。
他是一个旷世奇才,语言骗过半个世界的人,一生只是快快乐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终只因“好玩”两个字颠覆了整个世界。
他叫赵元任,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表现出超强的天赋,过目不忘,他的平生所学皆因好玩,找遍整个中国,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像他一样。
他有一大串的头衔:数学家、翻译家、音乐家、物理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等等,这此头衔中,最为出名的还是语言学。
赵元任是旷世难寻的语言学天才,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他精通8国语言,会说33种方言,只要你用方言跟他聊上几句,过不了多久,你就能收获一个老乡。
世界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罗素先生来华巡回演讲的时候,赵元任担任翻译,他的翻译总是能因地制宜,到了江南,就用吴侬软语;到了长沙,就和长沙当地人聊天;到了巴黎,就讲当地土语;到了柏林,就讲柏林口音。
他一生最快的事情,就是到世界各地,当地人都会把他当作老乡,这个骗过半个世界的男人,最后人们送他一个有趣的外号叫“八哥”。
赵元任17岁参加了出国留学考试,嫌弃英语过于简单,提出要考拉丁文,于是借了本书,仅仅学习20天就考了第2名,与他一起参加考试有大名鼎鼎的学霸胡适只考了55名,被他吊打。
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四人被称为“清华四教授”,赵元任是最年轻的一个。当年他决定回清华执教,帮助祖国培养人才,校长看了他的简历,二话不说,直接让他做了七门课程的老师。
赵元任把一切玩弄于股掌之上,却唯独不玩弄爱情。他对爱情伴侣的选择也是与众不同,家里给他介绍温婉的女人他不爱,唯独偏爱女汉子,他的妻子杨步伟是一个彪悍的女汉子,也是一代才女,她的宣言是:“你要跟我横,我比你更横。”这样的话在当时是惊世骇俗的。
赵元任与杨步伟相守相伴相爱一生。1981年杨步伟去世,挚爱的离世使赵元任悲痛万分,他对人间也再无眷念,次年,赵元任也追随妻子而去。
赵元任被全世界称赞的“中国天才”,我们不应该忘记他的故事,这才是我们要追的“明星”。
#古代人物中你最佩服的人是谁# #历史冷知识#
别有用心的中医黑们,和你们攻击的目标相比恽铁樵先生相比,不论是学识,还是成就,提鞋都不配。
恽铁樵,名树珏,别号冷风、焦木、黄山民。1878年出生于父亲恽磨照的任地福建省台州。5岁丧父,11岁丧母,由同族亲戚携挈,与异母兄长回到祖籍、近代名中医的摇蓝——江苏省武进县。
恽铁樵伤寒金匮研究
聪颖异常的恽铁樵,由于家道贫寒、兄嫂遇薄,更立志发奋、刻苦攻读,13岁就读于族中私塾,16岁即考中秀才,20岁全部读完了科举经典,为深入中医的堂奥,开拓了畅通的渠道。由于乡风的熏陶,同时已涉猎了《温病条辨》等医学著作,粗通医道。在叔祖北山先生温热夹食,庸医妄投“小青龙”时,已能明辨是非,提出质疑。1903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攻读英语,成为近代中医界精通旧学,又系统接受新学制教育的第一人,为吸取现代科学知识发展中医奠定了基础。
恽铁樵从医之时,中医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20世纪初,随着新文化的传入,面对西方科学的进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医学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盲目崇拜外国,彻底否定中医,如余云岫,1916年抛出《灵素商兑》,从基础理论入手,认为《内经》“无一字不错”,中医“不科学”,“靠暗示的效果”,“精神的作用”,“和催眠术差不多”,甚至主张立法废止中医;另一种是夜郎自大,顽固保守,拒不接受现代科学,攻击研习西医是“媚外卖国,蹂躏国粹”。
恽铁樵以他渊博的知识,丰厚的临床经验,纵览了世界科学的进步,认为中医有实效,乃有用之学,西医自有长处,尤其生理学的研究,由于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医学基础各异,从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体系,“西方科学不是唯一之途径,东方医学自有立脚点”,但是中医由于年代久远,应该整理提高,使之发展进步,并明确提出吸取西医之长处,融会贯通产生新的医学,说“中医有演进之价值,必须吸取西医之长,与之合化产生新中医,是今后中医必循之轨道”,并说“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更无第二途径。”然而这是为了发展中医,补助中医,“万不可舍本逐末,以科学化为时髦,而专求形似,忘其本来”。他的真知灼见,为垂危的中医指出了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回顾半个世纪来中医所走过的历程,立足中医,吸取新知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3、著华章 融会古今创新论
为了使退化的中医进步,零乱的学术整齐,恽铁樵一扫引经考据的陈规陋习,不因袭前人的成见,不附和时行的见解,独辟蹊径,革新旧说,比较全面系统地整理了中医经典及重要著作,首先他针对《灵素商兑》的武断攻击,在1922年发表了著名的闻世之作《群经见智录》。他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了《内经》理论的原委实质,提出了“四时五脏”的观点,认为古人把四时看作是万事万物变化的支配力量,也是古人认识事物变化的方法,由四时的风寒暑湿产生了六气;生长化收藏产生了五行,再由四时五行派生出五脏,因此四时是内经的骨干,“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的五脏”。他从方法论的高度揭示了中医理论,特别是藏象学说的秘奥,展示了古代医家一条朴实的、可以理解、捉摸的思路,驳斥了《灵素商兑》的攻击,捍卫了中医学术的完整性。
此外“因势利导”、“拨乱反正”的形能观;“单丝不成线”,内外因素结合的发病观;“腺体一统,以肾为平的腺肾相关论”等众多独特的见解观点,至今犹有其指导意义,如腺肾相关论已为现代肾本的研究所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