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天祝县好吃的美食有哪些(天祝特产小吃)

兰州的岁时节日习俗(三) 夏溽酷暑(6)天祝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天祝节,晒浴节。夏至节后,进入三伏天,又逢小暑、大暑节气,兰州气温升高,常常在摄氏35度左右,有时还会超过人的体温。汉代刘熙《释名》卷一《释

兰州的岁时节日习俗(三) 夏溽酷暑(6)天祝节 

农历六月初六,是天祝节,晒浴节。夏至节后,进入三伏天,又逢小暑、大暑节气,兰州气温升高,常常在摄氏35度左右,有时还会超过人的体温。汉代刘熙《释名》卷一《释地》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兰州进入数伏后,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晒经、尝新、秀庙会等。传统的六月六,在六月初六,官方称之为“天贶节”,始于宋代,是祭山敬道的节日。

宋后,由于多元文化的浸蚀,天祝节原本的含义渐失,好在汉民族不忘其本,在宋代天祝节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民俗内容。兰州为移民城市,不同的移民,有着不同的风俗,故兰州将天祝节又有“六月六”“洗晒节”“姑姑节”“赏荷节”或者“尝新节”等称谓。

据史志记载:“汉语曰过六月六,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预祝五谷丰盈。”于是,就有“六月六,看谷秀”之说。除了观察谷物生长,祭拜谷神外,这天还是“尝新节”。北山农家要烙制一种称之为“馉嚼”的食品,一些早熟谷物,用来煮或者炒食,谓之“尝新”,如扁豆、豌豆、青小麦等。这天,还要给教书先生送上好吃的应时食物。

农历六月初六,又被称为洗晒节。进入伏天后,天气非常闷热,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明清以来,从官家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洗涤和晒物的习俗。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都要进行沐浴洁身,素有“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习俗。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庙会焚香拜佛,或者将衣被晾晒一番,就有了“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说法。寺院庙宇、绅士学子,都要将藏书搬出来晾晒。俗谓之这天晒物晒书,可防虫蛀。在每年六月的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东西大街上的木塔寺、大佛寺、庄严寺、东华观等寺院、庙观,也在六月初六举办“晾经法会”,礼佛、敬道、诵经,善男信女上香许愿、还原。因是,大街周边寺院前的街道也就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街道两旁的鞋铺、绒行、估衣铺、皮货铺、旧书铺、字画店、药店以及各类商店,也就随俗在这天开放铺间,在街道上开放经营,晾晒各种商品。清同治之变,城门关闭,经济萧条,晾经法会不能举办。其后,逐渐淡化。

六月初六这天,城区、榆中、皋兰和永登的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故六月六又称“姑姑节”。城区居民有郊游和赏荷的民俗,据传,农历六月六是荷花的生日,城里的仕女会在这一天去莲花池赏荷、采莲 。

六月六又是传统庙会。明清以来,从六月初开始,兰州有登山转庙会的风俗。适时,一些佛道名山,如象五泉山(皋兰)、兴隆山(榆中)、仁寿山(永登)都有庙会。届时将举行朝山诵经、秦腔戏剧演出、商品交易等活动。特别是兴隆山庙会始于宋元时的道教活动,明清时期,是兰州周边乃至相邻地区较大的庙会。民国以后,五泉山开辟为公园,六月六庙会随之停办。20世纪80年代,受莲花山花儿会的影响,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六月六晒佛节期间,都要举办花儿会,充分利用和挖掘石佛沟独特的佛教文化和休闲、避暑、度假的旅游资源结合,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儿”演唱比赛 。 (民俗画:晒书图)

 六月六,相传还是药王的生日。这天,有居民去山子石药王洞和五泉山(皋兰)、兴隆山(榆中)、清泉山(永登)取水,俗以为这天的泉水,是药王的药葫芦里流出来的,喝泉水能治百病。在此俗影响下,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熬制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和其他节日一样,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明清之际,来自鱼米之乡的,这天不杀生,不食鱼,只吃汤圆、荷叶饼,米粥。来自山陕的,以面食为主,且以素菜佐餐。甘肃陇东籍的,以馉嚼(秦州)、油锅盔(兰州)、石子馍(庆州)为时物,邻里间相互馈赠。清代,逐渐形成兰州食俗,一般以凉面、浆水面为应时食物。

兰州岁时风俗(四)天祝节  (二)

六月初六这天,城区、榆中、皋兰和永登的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故六月六又称“姑姑节”。城区居民有郊游和赏荷的民俗,据传,农历六月六是荷花的生日,城里的仕女会在这一天去莲花池赏荷、采莲 。

六月六又是传统庙会。明清以来,从六月初开始,兰州有登山转庙会的风俗。适时,一些佛道名山,如象五泉山(皋兰)、兴隆山(榆中)、仁寿山(永登)都有庙会。届时将举行朝山诵经、秦腔戏剧演出、商品交易等活动。特别是兴隆山庙会始于宋元时的道教活动,明清时期,是兰州周边乃至相邻地区较大的庙会。民国以后,五泉山开辟为公园,六月六庙会随之停办。20世纪80年代,受莲花山花儿会的影响,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六月六晒佛节期间,都要举办花儿会,充分利用和挖掘石佛沟独特的佛教文化和休闲、避暑、度假的旅游资源结合,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花儿”演唱比赛 。 (晒书图)

 六月六,相传还是药王的生日。这天,有居民去山子石药王洞和五泉山(皋兰)、兴隆山(榆中)、清泉山(永登)取水,俗以为这天的泉水,是药王的药葫芦里流出来的,喝泉水能治百病。在此俗影响下,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熬制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和其他节日一样,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明清之际,来自鱼米之乡的,这天不杀生,不食鱼,只吃汤圆、荷叶饼,米粥。来自山陕的,以面食为主,且以素菜佐餐。甘肃陇东籍的,以馉嚼(秦州)、油锅盔(兰州)、石子馍(庆州)为时物,邻里间相互馈赠。清代,逐渐形成兰州食俗,一般以凉面、浆水面为应时食物。

#头条创作挑战赛#

青海之行谈感受。

2022年7月中旬,我和几个朋友参加了青海7日游活动。

这次去青海旅游虽然过程很挫折,但还是感触颇多,心里暖暖的。

我们刚上火车后兰州就发生了疫情,原本计划从兰州下车前往西宁的计划落空。我们只好临时决定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下车。由于我们人太多(近150人)突然来到了天祝县,给天祝县疫情防控带来很大压力。当时天祝县领导,公安,交警都出动了维持秩序。他们对我们这些突然来到的不速之客,没有抱怨和嫌弃,而是态度热情,说话和气,他们还给我们送来了矿泉水,面包等食物。当时已近傍晚了,天气很冷,但天祝县政府和领导给我们的关怀让感到心里暖暖的。

最后,等到天黑很晚了青海的大巴车才把我们接走,天祝县公安交警一路开着两辆警车把我们护送到甘肃与青海的交界点。我们大家都很感动。

到了青海后我们去了美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从西宁去茶卡盐湖的路上,一路上马路两边都是风力发电机架,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7月的青海阴雨绵绵,云雾缭绕。周边山峦云层跌宕,青海湖边的大片油菜花,与美丽的青海湖遥相呼应,像大自然泼出的画卷。

这次青海之行,改变了过去对青海老少边远荒芜的看法,收获颇丰,感受多多。看来人是需要出去多走走,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才是最真实的世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30991/
1
上一篇重庆话土豆做好吃美食(重庆炸土豆怎么做好吃)
下一篇 这个头条有点内容:男子春节放炮被炸眼球破裂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