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追问通化市市长原因在哪
市民在家饿肚子,家里什么食物都没有,只剩下糖了;老人刚做完手术没有药;志愿者前脚给别人家贴完封条,回家发现,自己家也被贴了封条,回不去家了……吉林通化网友对防控疫情,村子封闭管理后,自己真实生活的描述,把自己苦上了热搜。
吉林通化市的这一波的疫情最早出现在 1 月 12 日,当天新增 5 例无症状感染者。六天后,通化全市社区村庄进入封闭式管理; 21 日晚,该市高风险地区东昌区的居民家门被贴上封条,防控进一步升级。结果,就出现了开篇的各种乱。
通化出现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准备不足,还是经验不足?按说,市领导上央视,应该抓住机会,回应,并可以说清楚现在缺什么?需要什么?实话实说,可显然,事实并非这样:
第一,采访中领导说出现问题的是个别群众、个别人,可说到数据时,却变成了高风险区11万户,保障了7.3万户,无论是11万还是7.3万,哪个是个别人?
第二,在已有的武汉经验、北京经验、大连经验之后,通化的疫情管控,能否抄抄好学生的作业?
第三,在网络配送、快递、外卖、物流如此普及的今天,通化的供应用的是什么平台?总说物资充足,却到不了百姓的手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疫情防控,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容易的,尤其是作为城市、街道、社区的管理者,真是由衷的想说一句,大家辛苦,可辛苦是让百姓一方面隔离了病毒,保证安全,另一方面,生活又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这是管理者的智慧,接受央媒采访,不是表功作秀,说都做了什么,而是到底还缺什么?
#白岩松追问通化市市长原因在哪# #头条热榜#【物资配送不及时?防疫需要力度 更需要温度 - 今日头条】马良说的视频
#通化头条#
#这就是年味儿#
要说中国人最重大的节日那就是“过大年”就是春节,没有之一。时间,真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不间断的鞭炮声
声中今天已经是大年初五了。打从懂事就明白:在每一个年“味”之后就长大了一岁,岁岁年年,如今的我,已经比孩童时代当年的妈妈年纪还大,但是岁月更迭,年“味”依旧。
特以除夕这天来说,年“味”是早上爸爸要贴上的对联 ,据说源于最早的桃符,是驱灾辟邪,现在是表达对新年寄以和顺吉祥的厚望。
是妈妈要把已经筹备好的菜谱落实到将近午后才能吃的大年饭的桌子上,这也是全年最丰盛的家宴。一般都十几道菜不仅要美味更要有讲
究的寓意,像猪蹄要前蹄是往里“挠钱”,鸡(吉祥顺意),鱼(年年有余)是标配,生菜(生财)……这顿饭之后 妈妈还要做“守岁”饺子的准备,守岁饺子是
最浓墨重彩的中国“年味”,小时候姥姥在世,对我们小孩说:年是个怪物!青面獠牙,每年三十晚上,都 要出来祸害,警告我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比如饺子破了要说“挣了”,干活要倍加小心不能
打碎东西,不小心掉地上要马上说“岁岁平安”……虽然后来懂得“年”由来的科学说法是与农耕生活相关,指庄稼的一个生长周期,到汉武帝时春节才开始定型。
但到现在我都会用“岁岁平安”来化解万一的不小心。大人们会挂起灯笼,准备吃饺子前放的鞭炮……
最压轴的年味是守岁的饺子,年夜饭的饺子还包硬币,我们家是三十
晚上这顿包4枚,初一早上的饺子也是4枚,一起包好,吃到就意味着来年发财。其实,饺子的外形就像 元宝,吃了它,本就寓意着来年发财。往饺子 里包钱,不过是
对美好生活更虔诚的期盼,也给孩子们增加半夜吃饺子的兴头。
还要包糖饺子应该是寓意 生活甜蜜,但是妈妈告诉我们说吃到糖饺子的孩子会嘴巴甜 ,招人喜欢。所以,那时候我们姐妹都希望能吃到。
在1983年之前家里没有电视机的时候,三十晚上大人们包饺子,孩子们就拎着灯笼跑到 街上放鞭炮或到邻居家去玩!又在各家揣些不一样的糖果。83年以后有了春晚,从
此成为一道不可或缺的年味大餐 。大人小孩都有趣有盼地期待着,大约新年的钟声敲响之前,妈妈就把煮好的饺子端上桌,待我们和爸爸放完鞭进屋 ,这是孩子们
最心切完成的仪式感给长辈们问好拜年之后,就得到“压岁钱”(压“祟”钱)寓意是:希望晚辈在新的一年不要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平平安安过一岁。除夕之夜
(就是除旧岁之夜)不能关灯,老年人要“守岁”是珍惜光阴。年轻人守岁是为了延伸父母寿命,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珍惜和家人的团聚。零点钟声之后,孩子们换新
衣,穿新袜。至此 “辞旧迎新”年味高潮结束。如今,时代变迁,已经是现代化的时代,我已经是当年妈妈的年纪,但不管多远只要有条件都要回家过大年,又体验了“春运”的“年味”。
其实,即使是日新月异的今天,年“味”中,美食,美衣变换得多姿多彩,但每一个大年的“年味”流程还是没变,而且这许多年“味”里承载着的寓意更是历久弥新,因
为年“味”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记忆符号,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它是“妈妈的味道”,它也是所有华夏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味道”,更是悠长历史和文明的情怀味道。
近日,吉林通化,一位老大娘冒着大雨,头顶一个大铁盆走进了派出所,正当大家都在猜测大娘来意的时候,她已经推开门走了进来,放下头上的铁盆就准备转身离开,民警及时叫住了她。
天空下着雨,大娘迈着矫健的步伐,甩着两个胳膊,挺着笔直的腰板,头顶一个大铁盆,里面装了满满一盆东西,用一块白色棉布盖着,走进了边境派出所的大门。
大娘进屋之后,将头上的铁盆取下,放在了门口的办公桌上,然后给里面的人喊了一声,告诉他们端午到了,自己送来了一盆粽子,然后就准备马上离开了。
民警赶紧从房间里跑了出来,端起大娘送来的粽子,想让大娘带回家自己吃,可大娘怎么可能会同意,民警看到大娘没带伞,于是赶紧放下了粽子,撑起雨伞将大娘送回了家。
在传统的端午节,能够吃到来自朝鲜族大娘亲手包的粽子,想必还在辛苦工作的民警心里也会很开心,可能比其他任何食物都要更好吃,味道中除了温暖之外,还有一丝家里的味道。
这位走路带风的大娘,真的实在太好心了,为了让民警吃到粽子,竟然冒着雨就送来了,民警吃到嘴里,更是甜在心里,根据北方人的口味,这一盆应该是蜜枣粽子,大家吃着应该更香甜。
对于粽子的口味,北方人可能更偏于甜口,粽子里面除了糯米之外,会加入红枣、豆沙,而南方的人们则更喜欢咸味,粽子里除了大肉之外,更是有咸蛋黄、火腿、甚至还有鲍鱼等各种口味。
真的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不同的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购物的兴起,不管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吃到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口味的粽子,满足了每个人的口味和爱好。
而根据最新的统计显示,人们对咸粽子的喜爱远远超过了甜粽子,看来咸味粽子凭借更多的种类取得了胜利,而人们最爱的还是大肉粽。
你喜欢吃那种粽子呢?#咸粽子赢了#
大家好,我是一名通化的普通居民,现在在家隔离。因为疫情严重物质紧缺正准备去当志愿者。今天在此来说说在家隔离的情况。
从13号开始,发现了第一位病例,紧接着十个二十个逐渐涌出。我们也开始在家隔离尽量做到不出门。因为我们家是五口人住在一起,姥姥总是习惯在年前很早就把食物什么的准备好,所以家里现在都在吃年货。15号那天听说要开始隔离我父母就出去买了些蔬菜水果。到现在24号也已经没有了。
在第一次核酸检测之后就查出很多病例,居民们也都自觉地尽量不出门,在第二次核酸检测之后确诊达到200多,政府开始挨家挨户的贴封条,严禁私自出门。这造成了很多家庭因为没有存粮而吃不上饭,网上的消息是物资充沛但是物资并没有及时准确的到达居民们的手里。
昨晚朋友给我发了这样一条信息,一名男子因家里没有食物,跳出校区来超市买菜。超市的售货员不卖给他,他就拿刀给人捅伤,被抓了才有口饭吃。尽管说警察在第一时间就逮捕了该犯罪男子,我们看到之后也是说说这个人怎么能这么极端。但是这事情的背后不就物资的短缺和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证了吗。这个人还能翻墙出去,那那么多独居的老人怎么办谁又能去给他们送吃的。
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件事情上来,为这个小城市献出一份力量。同时和在一线拼搏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说一声辛苦了!#通化市民隔离日记#
最近,在吉林省通化市,一个小男孩蹲在门口,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大葱。吃馒头和洋葱的画面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照片中,孩子的衣服更有趣,上身穿着一件大花棉袄,头上缠着头巾。他左手拿着馒头,右手拿着大葱。他吃了一口馒头。这口大葱都不怕辣。男孩的衣服和吃馒头都很可爱,人们忍不住笑了起来。
所以网民们说:他们看中了孩子的棉袄。这孩子真可爱。城里的孩子不吃。农村的孩子们,你看他们吃什么。
一些网民还说,当他们想起童年时,他们嚼的不是馒头和大葱,而是窝窝窝头和泡菜。他们也吃美味的食物。回忆过去很有趣。
有网友说:上世纪70年代,我是葱窝头。我们小时候吃过新年的馒头。
通化物资供应的真的是越来越好了,记得前一段时间还有吐槽物资供应不及时,有人挨饿,现在真的好了,感谢政府。尤其是通化的好邻居,吉林梅河口的工作人员,他们每天在菜市场起早贪黑的打包蔬菜,才换来今天的食物充足,真的太感谢了。我姐说,每次打开冰箱,看着丰富新鲜的菜品,每每都会感动,眼泪都掉出来那种,不经历的人永远不会懂!
近日,在吉林通化,一个小朋友蹲在家门口,一手拿着馒头另一手拿着大葱,吃一口馒头啃一口大葱,这画面太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