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了5天的长江三峡游,去三峡是因为孩子一直没有在江面上坐过船,想要去体验一把。我几年前在重庆学习过几个月,对重庆还算熟悉。孩子不一样,他跟我说起重庆都是从书本或者网友的描述而来。趁着假期出去走走,他从小生活在昆明,对于夏天的热是没什么概念的。
我们做高铁到达重庆,下车就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浪,是真的热啊,气温比昆明高了十几度,汗水马上就使人浑身湿透,孩子没有这种经历,一直在喊热。我跟他说感受夏天的热也是我们这次出来的目的。
那么热的天,街上的人也不少,有卖自制冷饮的老伯,顶着烈日在街边叫卖,还看到重庆有名的棒棒军,这个时代还有人做这么辛苦的工作,说明重庆人是真的能吃苦,也说明生活不易。
晚上住在朝天门一带,问孩子吃什么,他说还用问,当然去吃火锅了。重庆的火锅是真的有特点,麻辣味道够足。很多人挥汗如雨也要吃。即便是晚上也热得着不住。我们都吃了很久没吃的冷饮。我是多年不碰冷饮的人了。
重庆变化很大,地铁很方便,物价比昆明便宜,吃的品种多,味道重。底层人的生活不易,去爬山的时候看到抬轿子的轿夫,看上去也还费劲,心情复杂,座吧太不忍心了,不座吧,他们又少了一笔收入。
做船到三峡大坝,需要从重庆做大巴到白帝城。做了差不多5个小时才到,白帝城的风景对于云南人来说太一般了,但人家出名呀。有三国时期的故事,还有著名诗人写的佳作名句,让孩子把能想起来的诗词都过了一遍,我最喜欢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站在船头感受伟人做诗的意境,感慨万千,伟人的胸怀不是普通人能学得来的。
在导游的一再劝说下,去了神女溪,风景实在一般,也算不上小溪,说是一个水库还差不多,三峡大坝上游蓄水,重庆段水位上升了近一百米,已经没有了河水的本来面貌,船行了几百公里水面几乎没有波浪,就是一个平静的湖。两岸风景普通,没有特别惊艳的,即便是神女峰也如此。
到宜昌后辗转几次才去了三峡大坝,大坝的宏伟工程真的震撼到我了,做车转了好几十分钟才到观光区,上去要做五节扶梯,都是很长很陡的那种,坝顶到坝底要一百多米高,导游专门介绍了大船如何过大坝,总结一下就是“小船座电梯,大船爬楼梯”。也是我们国家现在富裕了,有实力也有能力建造这么大的工程。三峡大坝是军管区,很多军队岗哨。想想也是,越是重要的工程也是最危险的。万一那个不长眼的非要在三峡大坝上做点文章,后果不堪设想。
在宜昌还有点空闲,晚上去了长江大桥,太壮观了,孩子激动的不行,他说我从书上知道长江大桥有多宽,但站在桥上的感受完全是两回事,我也感慨我们国家的基建水平肉眼可见的不一般。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看到现在的长江大桥,不知道会做出什么样惊世骇俗的诗句来。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去三峡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也是一次对故事的实地考察。
呸[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职场火锅作家 职场专家单位里,有位35年工龄的老同事,上午办理完退休手续,下午就悄悄离开了。她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片纸不留。接到退休离岗通知后,整整一个下午,她关着办公室的门,独自收拾着物品。中间有人敲门,她也没开门,只是默默把窗台上的绿植的叶子擦拭干净,让它们呈现出绿意盎然的景象!她看着绿油油的叶子,想起自己的35年职业生涯,甘当一辈子绿叶,从来也没有当过一次盛开的红花。突然想起一个哲理:好花不常开,绿叶年年绿,花开得越盛越是昙花一现。曾经的几朵“红花”,已经“进去”了,当年“红花”有多“艳丽”,最后就有多“残败”!只有绿叶,依然绿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