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龙岩美食素菜好吃吗图片(龙岩有什么菜)

#龙岩头条# 记得以前这里有一家自助素食馆的,一人10来块钱吃到饱,菜的样式还挺多,今天偶然经过这里发现不在了!

#龙岩头条# 记得以前这里有一家自助素食馆的,一人10来块钱吃到饱,菜的样式还挺多,今天偶然经过这里发现不在了!

印象中他们家生意挺好的呀,每次来都爆满,是搬走了还是关门了[泪奔]

“红薯免费通行,紫薯却要收费,它们不都是地里长的吗?”福建龙岩,一拉紫薯的货车准备走绿色通道时,被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拦下,工作人员告诉司机,红薯可以免费通行,但紫薯不行,紫薯是要收费的。

 

司机很是不解,不是说鲜活农产品都可以走绿色通道吗?红薯和紫薯都是地里长的,为何紫薯不能免过路费?工作人员听完司机的辩解后,拿出了《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

 

工作人员向司机解释说,上面写了,红薯、白薯属于可以走绿色通道的鲜活农产品,甚至鲜玉米、鲜花生都在此类之中,但名录中并没有紫薯,所以紫薯不能走绿色通道。

 

之前青海也曾发生过拉蔬菜的货车被工作人员拦下的事情,司机也同工作人员据理力争,但工作人员坚持不肯放行,并表示线椒不是辣椒,《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只写了辣椒可以走绿色通道,没有写线椒可以走绿色通道。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当地收费运营部出面回应,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无法分清线椒、辣椒,他们的负责人在了解情况后就放行了。

 

其实,龙岩这事和青海这事有本质的不同,线椒属于辣椒中的一种,既然辣椒可以走绿色通道,线椒自然可以,没有异议。

红薯和紫薯虽然都长在地里,但红薯和紫薯并非包容关系,而是相互并列,它们都属于薯类。

 

换而言之,如果《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写的是薯类农产品可以走绿色通道,收费站工作人员不让紫薯走绿色通道,那就是错的,但品种目录中写的是红薯,而非薯类农产品。

 

笔者认为,这种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主要是品种目录规定得不够详细,有关部门应该作出更详细的说明,要不然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同类农产品,都是拒绝绿色路通的理由。

 

事发后,有网友提出,这些货车司机为什么一定要走绿色通道啊,走其他通道不行吗?是不是因为防疫检查?

 

其实,这个防疫检查没有关系,上述说的绿色通道,实际上是指免费通道,既品种目录内的鲜活农产品,可以不用交过路费,在高速上免费通行。

大家都知道,蔬菜水果的运输成本很高,而这里的运输成本,很大部分体现在过路费上,如果货车不能走绿色通道,货车司机跑这一趟,将会利润大跌,甚至还有可能血本无归。

 

从法律上讲,除了规定的品类目录外,货车想走绿色通道,还必须满足有关规定,既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货车,其装载农产品的重量超过该车载重或者车厢容积的80%的。

 

换而言之,货车司机想要走绿色通道,免过路费,需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

1、鲜活农产品需要达到车辆核定载车质量或者车厢容积80%及以上;

2、需要是鲜活农产品,比如蔬菜、水果,具体规定是《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

 

本案中,货车司机和工作人员对鲜活农产品,达到车辆核定载车质量或者车厢容积80%及以上的这个条件没有异议,但工作人员认为紫薯不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内,所以不能走绿色通道。

 

最后,大家觉得,是品种目录的规定出现了问题,还是大家的理解出现了问题?紫薯和红薯,是不是一种农产品?

 

@蚂蚁说法 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关注热点问题,探讨人心与法律。

……………………………………………

头条热榜#普法行动-律师来帮忙##龙岩头条# #高速回应红薯能走绿通紫薯不能#

“红薯能免费,凭啥紫薯不行?”福建龙岩,一位货车司机拉着满满一车的紫薯,进入收费站的绿色通道,却被工作人员给拦了下来。工作人员称,紫薯是不能走免费通道的。货车司机十分不解,红薯和紫薯不都是番薯科的吗?既然红薯能通行,为什么紫薯不行?

工作人员称这是明文规定的,如果有问题可以向上反映,但这车紫薯不能走绿色通道。货车司机见辩解无果,于是拍了段视频发布到网上,想让网友们评评理,紫薯到底要不要收费?

看到这段视频后,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网友表示,紫薯确实不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应当收费。也有网友表示,紫薯也属于番薯科,既然红薯都不收费,对紫薯也应当一视同仁。

其实发生这类事件,主要原因在于,每个人对一件事物的认知有所不同。另外,《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对于可以免费的农产品规定得不够详细所致。

绿色通道的全称是“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是为了运输新鲜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及其它肉类产品开通的一条绿色通道。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看名字是“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就认为只要是鲜活农产品,就可以享受这一政策。

那紫薯到底能不能获得免费通行资格呢?

根据政策规定,能获得免费通行资格的,必须是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的农产品。

我们查看了一下《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发现只有甘薯品种相吻合,而在甘薯品种中只规定了红薯、白薯、山药、芋头这4种农产品可以获得免费通行资格,紫薯并不在此列。

因此,运输紫薯不能获得免费通行的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运输的是规定在《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的农产品,但如果不满足整车装载条件的话,也不能获得免费通行资格。

所谓整车装载,意思就是装载的鲜活农产品所占空间,应占车辆核定载车质量或车厢容积的80%以上。

另外,鲜活农产品不能与非鲜活农产品进行混装,否则也是要收费的。

前段时间有一位司机为了省下1000多元的过路费,他买了12箱芒果,然后顺利获得了免费通行资格。

原因之一是,《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有芒果这一类。

原因之二是,司机开的是皮卡车,且12箱芒果已经占了车厢容积的80%以上。

最后,我们认为这类事件频发,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对于《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中的农产品的认识也不足,以及与货车司机沟通时没有解释清楚。

我们相信货车司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来找事,如果是出现了认知上的偏差,那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就应当给出让人信服的解释,并拿出合法的依据来。

@法律公开课 关注我,了解更多法律知识。

————————————

头条热榜#普法行动-律师来帮忙##龙岩头条#

#高速回应红薯能走绿通紫薯不能#

#为什么农民种地不能致富,反而越来越穷# #挑战21天在头条写日记#福建龙岩的老李种地一年收入5.8万元,一家五口人,人均收入不到1.2万元。老李在农村家里的房子是土胚房,来一个3级地震就可以随时坍塌的那种,瓦片房瓦片还到处漏水,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是属于危房了,老李已经做了十几年。这几年收入一年不如一年,种的蔬菜价格很低,我们在超市买一斤5元的青菜,老李那种种了出去买一斤只有8毛钱,而且这几年肥料越来越贵,以前一年还可以收成10开万,现在不到6万。

类似老李这样的,很多,福建龙岩那边种地多,收入大多就这样。

自古以来农民都是最辛苦的干最累的活收入最低,生活水平处于水平线以下。在家种地还不如农民工收入,所以农民工越来越多也是因为这样。

农民需要自强,意识需要变化,更需要群体报团取暖,改变这种现状。

最终农民,关心农民,从我做起!

刚刚发布,福建最新消息!

福建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三明市,宁德市

8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福建疫情最新消息

8月8日0-24时新增本土确诊2例

8月8日0-24时新增本土无症状3例

现有确诊130例

累计确诊3795例

累计治愈3664例

累计死亡1例

疫情提醒:

请广大居民朋友加强防范意识,戴口罩,勤洗手,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防疫好习惯。注意加强身体锻炼,注意饮食健康,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积极配合防疫工作,积极参加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时请注意保持1米距离,并且全程戴好口罩,做完核酸检测后请随即离开检测地点,不要过多的逗留检测地点,要积极配合工作人员的工作做好登记工作

若您本人或家人朋友出现发烧、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请佩戴好口罩,前往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如实告知医生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居住史、旅行史或接触史等信息。

总之,大家要做好疫情防范,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加油

高速路检查站惊现“哲学家”?:前有苹果蕉不是香蕉,香菇不是蘑菇,线椒不是辣椒,今有紫薯不是红薯,不能享受绿通!这不是哲学家是什么?7月22日,一位货车司机网上反映,他在运输紫薯通过福建龙岩连成收费站时,工作人员称紫薯不是红薯,不能像红薯那样走绿色通道,所以要收费。视频曝光后引起网友关注。(极目新闻)#高速回应红薯能走绿通紫薯不能#

网传视频中,一名司机拿着紫薯表示,自己拉了一整车货,收费站工作人员称车上拉的不是红薯,而是紫薯,所以不能免费。他很奇怪,红薯和紫薯都是地里长的,为何紫薯不能免高速费?

在大家的认知中,紫薯不就是红薯的一种吗?查它植物学分类,也是根茎类果实,是特殊的一种红薯。兼有粮食类和经济类食物两种属性。

可是高速管理员为啥阻拦呢?原来,

它并不在交通运输部门公布的《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里。目前执行的目录共包括5大类共128个品种。新鲜蔬菜大类中包含有薯芋类,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都在此类之中,但没有紫薯,所以高速管理站答复说,不能享受绿通免费政策。

这就有点奇葩了!都是植物根茎果实,也是农产品消费品,难道薯类也有高低贵贱?凭什么红薯白薯可以享受绿通?紫薯就不行?难道真的和其他一样:苹果蕉不是香蕉,线椒不是辣椒?玩什么哲学问题?

还有的网友为高速站辩解:说什么绿通的目的是惠及民生,紫薯产量少食用的人不多又卖的贵,是高附加值产品。凭什么给它免费?就像青椒可以免费,贵的黄椒红椒收费。

是这样吗?就因为紫薯是经济作物,不是民生必需品,就不能绿通?

还有人举例说:老虎和猫都属猫科,你可以养猫,但是不能养二米长的大猫,特别是脑门上刻字的。

这么一说似乎挺有道理的。

你觉得紫薯应不应该绿通?

近日,福建龙岩。龙岩一男子喜得贵子老婆正坐月子,老婆和老家公公视频时随口说了一句,城里的水太贵了都喝不起了。没想到说着无意听着有心,公公连夜托人带东西,儿子下楼一看瞬间泪目!

原来,该男子近段时间喜得贵子,老婆还在月子中,因为家里添了个小孙子,一家人都非常开心,远在乡下的公公于是也经常发视频来看孩子和儿媳妇。

这天儿媳妇和公公发视频聊天的时候,无意中提到城里的开销太大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孩子,甚至水都太贵了,都要喝不起了。

没想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儿媳妇随口一句却被公公记在了心里。

没想到公公就连夜专门托人从老家带来很多东西,当儿子接到电话去楼下拿东西的时候,瞬间泪目了!

没想到公公竟然寄来了一大堆食物,除了有老母鸡、土鸡蛋之外,还有自家种的各种蔬菜,南瓜、西瓜、茄子、辣椒都带来了。

更让男子泪奔的是爸爸竟然从自家水井中,专程打了两桶水托人带了过来。

看到这满满的东西,男子和老婆都感动不已,于是随手将这一幕发布到网上,没想到网友看到后纷纷表示羡慕不已:这两桶水承载了老人对儿子一家深深的爱!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孩子懂得感恩,以后有一半的心回报父母,父母就知足了。

我就喜欢这样父母疼爱,儿孙孝顺,鹭港温暖的家庭氛围。这公公真是想得周到啊,为这样么的好公公点赞[赞],做这样的老人家的儿媳妇好幸福呀,好好善待吧。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十分的付出,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有十分之一就好了,我以前也是子女,现在是婆婆了,基本上都差不多这样,父母是掏心掏肺的对后人,而得到的要自己去品。

只希望可以互相理解,媳妇肯定是最好的,公公也是最好的,好人碰到好人,这样的家庭让人羡慕。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但凡经济上允许,不会托人带两桶井水,善待老人吧!

朋友们,对此你怎么看呢?

#龙岩头条# #农村# #我要上 头条#

多元解纷为13名种菜阿婆追回“血汗钱”

武平法院 2022-07-27 18:13 发表于福建

“风吹日晒种一天菜才70元,我们老人家挣点钱不容易啊,感谢法官们帮我们追回2.6万的‘血汗钱’!”

头发花白的兰阿婆激动地说道。

日前,武平法院十方法庭收到一封来自13名阿婆联名手写的感谢信,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该院及该院法官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及优质高效的工作作风给予的高度赞誉。

13名阿婆的

联名手写感谢信

据了解

2021年上半年,朱某等三人在十方镇三坊、集贤等5个村周边合伙种植蔬菜,并聘请了13名阿婆帮忙种植。后朱某因病去世,另外两个合伙人因工资账目不清,迟迟不愿支付工人工资。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阿婆们,在多方讨薪无果后,在县法律援助中心的援助、县检察院支持起诉下,将两名合伙人诉至法庭。

民生无小事。武平法院考虑到,由于与阿婆们对接的朱某已去世,且工资账目不清,若是将该系列讨薪案立案处理,不仅增加诉讼成本,还耗时耗力,看着阿婆们急切而又希冀的目光,为使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以最短时间、最少成本化解当事人之间矛盾纠纷,让当事人感受到司法的便捷与温情,该院当即决定启动“人民调解+部门联动+司法确认(或出具调解书)”的纠纷调解模式。

法官逐一向阿婆们了解情况,对案件进行了仔细梳理,并将她们反映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分门别类的登记。与此同时,在法官的主持下,多次召集当事人双方来法庭进行面对面调解,又邀请县检察院检察官、法律援助律师全程参与调解。经过多次耐心释法说理,双方意见逐步统一,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武平法院出具诉前调解书,若一方不履行和解协议,可持调解协议向该院申请强制执行。至此,13名阿婆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近年来,武平法院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建设,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加大诉前调解工作力度,用好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依托人民调解、委托调解、行业调解,与其他诉非联动部门一同化解矛盾纠纷,为诉讼“瘦身”,为群众“减负”,让矛盾纠纷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切实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开启诉源治理新篇章。

投稿:十方法庭 钟少龙

文编:李思福

审核:刘永雄 肖艳红

监制:何裕锋

【墓前种蔬菜、碑文刻错字……这些#烈士墓怎么了#】清明前夕,“新华视点”记者在一些革命老区县调查发现,国家级、省级烈士纪念设施普遍管护得较好,但不少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日常管理不到位。有的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有的长期破损无人修复,还有的烈士墓前甚至种了菜。

村民老刘劈开杂草灌木,爬上村口的山坡,来到一个宽约4米的小土包前——这是个土墓,隐蔽在乱蓬蓬的草丛中,周围东一处、西一处插着香。“这里埋着100多位红军和苏区干部群众,长征前牺牲的。”老刘向土墓拜了三拜,“现在连一块墓碑都没有,我们心里感到很不安。”

青山处处埋忠骨。从1929年中国工农红军首次入闽,至1934年长征,在福建牺牲的红军战士多达数万人。官方与民间建设的烈士纪念设施数千座,分散在多地。如今,不少红军墓、纪念碑已是杂草丛生、老旧破损。

记者看到,即便是少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墓,也出现了大量裂缝、破损,有的甚至塌陷了。当地乡镇干部表示知晓此事,但也无可奈何:“有的墓40年就维修了两次,的确太少了。”

据了解,福建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比较多,仅龙岩市就有零散烈士墓1万多座,较为分散,管理难度大。

根据英雄烈士保护法,烈士纪念设施要保持庄严、肃穆、清净的环境和氛围。但记者发现,不少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连最基本的日常保洁也难有保证。

记者在当地一个长眠着300多位烈士的公墓里看到,杂草最高已没过大腿,墓碑之间散落着许多易拉罐、香烛、燃放后的鞭炮等垃圾。“去年12月已经清理过一次了,没整理之前杂草有一人多高。”这个公墓的负责人说。

随着城市发展,一些原本位于郊区的革命烈士墓渐渐被民房包围。记者看到,一座烈士墓前种了一排芥菜。烈士后人叹气:“前两年还有人在坟头上搭鸡舍,养鸡。”

一处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的纪念碑甚至出现低级错误:150多个字的碑文刻错了三个字,将“连长和战士”写成了“连长河战士”,“浴血奋战”写成了“雨雪奋战”。

一位党史专家告诉记者,土地革命时期除了有战斗英雄,还有大量牺牲的苏区干部、负责通信的革命群众、抗日英烈等,关于他们的纪念设施建设与管护更难到位。

2018年底,福建烈士纪念设施统一划归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管理,管理经费有所增加,一些曾被破坏、污损的设施已得到了新一轮维修。不过,相对于点多面广的基层纪念设施,这些经费只是杯水车薪,且缺乏长期机制保障。

“如果烈士纪念设施没有被列为县级以上文保单位,只能申请‘抢救型’资金,日常管护资金几乎没有,眼睁睁看着日益破败。”多名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担忧地说。

“数量多、任务重,仅靠县级力量难以实现应保尽保。”一位县文旅局副局长坦言,该县包括烈士纪念设施在内的红色遗址中,有不少已经岌岌可危,但目前只修复了不足十分之一,“只能是有一点钱做一点”。

如果新建或扩建集中安葬区就需要找场所、找资金,于是,一些地方试图将散葬烈士墓迁至烈士陵园集中安葬和管理,但遭到烈士后人或村民反对。并且,现有的烈士陵园也不足以接纳更多散葬烈士。

记者调查发现,烈士纪念设施较多的地区,多是经济并不发达的山区,“只投入、不产出”的纪念设施令基层政府负担沉重,同时,当前的法律也对其维护责任缺乏刚性约束。

管护烈士纪念设施对于留存红色记忆,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意义重大。记者走访发现,有的干部不了解当地牺牲红军的事迹,有的村民不知道村里就有烈士墓,有的纪念馆长期关门……

85岁的三明市明溪县枫溪乡华山村老村支书余耀兴说:“英烈忠魂不容遗忘。”多位基层干部呼吁,应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提高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力度。

对于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的管护难题,基层干部群众建议:政府进行普遍筛查,针对破坏严重的设施紧急修缮,同时制定长远维护计划,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党史专家建议,落实责任主体,明确日常管护单位或人员的法律义务。同时协调管护人力资源,如聘请村干部或村保洁员为日常管理员。也可依托附近中小学负责管理,既维护设施,又能发挥红色教育作用。

此外,专家建议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发展规划。记者调查发现,县级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的历史背景挖掘较少,应加强整理和研究,不断丰富深化地方革命史。(来源:新华视点)

茶香永福来宋客

唐代著名“茶博士”陆羽(733—804),以完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陆羽是湖北天门人,一生行游天下,嗜茶爱茶,精于茶道,一部《茶经》从器之层面对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总结,也从形之层面道出了中华大地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俯瞰。

茶树生长于千沟万壑,历风雨雷电,采天地灵气,汲大地精华,长出的芽尖鲜嫩翠绿,经各种工序制成不同品质的茶叶,沸水冲泡,茶汤甘醇,色泽玲珑,茶香飘逸,细品慢啜,实在是人生快事。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叶作为一种饮品,从来都是人间的宠儿,不论是深宫大院、富足人家,还是民间闾巷、粗野凡夫,未曾听说不喜者。

读了陆羽的《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认知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但也留下一丝遗憾,因为整部《茶经》压根儿就没有提到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盛产的茶品,据说陆羽著书时生活在浙江湖州,他的脚板虽然走遍天下,但不知为何就是没有涉足福建,遑论介述福建的茶叶。

遗憾争取弥补。漳平之北、九鹏溪两岸生产水仙茶,漳平之南、博平岭丘陵生产乌龙茶——准确地说是永福镇生产台湾高山软枝乌龙茶。

茶田,远山。

漳平市永福镇平均海拔780米,素有“高山花园”“小庐山”的美誉。这里与龙岩市新罗区,漳州市南靖县、华安县毗邻,因地处边界,各种皇权的控制只能鞭长莫及,动荡的社会环境成为扰动农耕文明的渊薮,也迫使当地村民随时为生存而激起抗争的勇气,于是形成永福一地剽悍的民风和敢于担当的品性。自古以来,永福人秉持商品经济意识,崇尚竞争,坚信商品流通同样可以获得生产力,即使在禁锢的时代就悄悄推销萝卜籽、菜籽仁等农家所必需的商品。改革开放之初,永福人首开闽西地区落实生产责任制先河,开始大量种植油菜,从中获益。1990年代又大量种植反季节蔬菜,冬瓜、茄子、包菜、芹菜、茭白、黄瓜、西红柿等一车一车运到沿海地区,更多的人开始从事盆栽花卉养植,种花、养花、卖花,规模越来越大,上门求购者络绎不绝;为满足市场需求,有的永福人干脆到外面的大中城市租田租地,专司花卉养植,以致形成永福花卉新业态。进入21世纪,永福人敢拼会赢,连绵起伏的山山岭岭租给台湾同胞,被开辟成层层叠叠、一望无际的茶园。据介绍,永福现有台资高山茶企业近50家,种植高山茶5.5万亩,是中国大陆目前面积最大的高山乌龙茶生产基地,每年生产茶叶1600多吨,实现产值10亿元。

茶田公路。

何以台湾同胞到大陆投资?中国大陆之大,何以独中漳平永福?个中原由,耐人寻味,又水到渠成。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素来为封建朝廷管辖。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台湾始设台湾府,隶于福建省布政使司管辖;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改置台湾省。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从来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据传,清咸丰年间福建台湾府南投县鹿谷乡人林凤池来到福州参加科举考试,从福建建瓯带去36株茶苗在台湾试种,不成想,这些茶苗长势良好,采摘的茶叶制作工艺几经改良,制成焙火冻顶乌龙茶,从此,台湾开始了种茶历史。南投县是台湾岛唯一一个不靠海的地域,地处阿里山腹地,1996年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茶商谢东庆发现漳平永福镇四周高山环峙,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均与阿里山相似,于是率先投资开辟了千亩茶场,做出了优质高山茶。

谢东庆在永福种茶制茶的成功实践,立即引得台湾茶农纷至沓来。祖籍漳平永福李庄村的台胞李志鸿先生,于2005年入驻永福家乡,创办福建漳平鸿鼎茶业有限公司,专门种植、生产乌龙茶。随着一批批台湾茶农进驻永福,永福台湾高山茶声名鹊起。各级地方政府以打造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契机,招商引资,适时跟进,搞好服务,真诚相待,台湾农民创业园日具规模,2008年2月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漳平永福,因高山花园,因缤纷樱花,因祥瑞花卉上了网上热搜,成为网红打卡地,被誉为“大陆阿里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28676/
1
上一篇爱生活的养花人L:管宗祥逝世
下一篇 安溪美食菜谱简单好吃图片(简单介绍安溪富有特色的美食)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