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考古专家挖掘此墓时,怪异事件不断,科学无法解释
- 2、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专家不顾反对硬挖万历皇陵
1、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考古专家挖掘此墓时,怪异事件不断,科学无法解释
中国自古就是尊重祖先,敬畏神灵的。因此,很多时候认为挖掘祖坟,或者挖掘古墓是不太吉利的,而且很多盗墓类的影视作品,更是演绎了在盗墓过程中的怪异事件,这些虽然不一定真实。但是,在我国的考古史上确实也是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邪气重重,科学无法解释。下面这个陵墓发掘时,就遇到了一些怪事。
这就是定陵,也就是我国大明王朝著名的万历皇帝陵墓,位于明十三陵,也是现在唯一被挖掘的皇帝陵墓。说来也奇怪,当时其实考古专家们是想发掘千古一帝朱棣的陵墓长陵。1955年郭沫若等带头上了一个《关于发掘长陵的请示报告》,里面讲述了挖掘长陵的重大意义,虽然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考古技术还不够硬,但是这个还是被批准了。
1955年12月专门挖掘长陵的工作组成立,由著名考古专家吴晗带队,赵其昌担任挖掘工作的队长。而奇怪的事情是,当挖掘队伍准备去挖掘长陵时,陵墓园区和周围村庄连续下了2个月的雨,按理说北方冬天是没有那么多雨的,而且附近村庄很多女子突然发了癫狂,举止很奇怪。因此,当地的村民立刻上书阻止了发掘。
现在看来这些可能是巧合,但是,在当时没办法解释。因此,考古队临时改变了挖掘对象,转而去挖掘更为吸引人的万历的定陵。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而其却能掌控大明江山,在其在位期间,三大征全胜,因此,在他身上有很多的谜团要解开。而且刚开始定陵发掘很顺利,考古队不费什么劲就找到了墓室的入口。
但是当进入墓室后却发生了一些怪事,挖掘开始,外面天空电闪雷鸣,在定陵里面有两尊守墓兽。几百年来都没事,却在打开陵墓的时候,被雷劈掉了一个,而且接连几天电闪雷鸣,劈死劈伤2位考古工作者。这些当时都没办法解释,只能看作是巧合,但是这也给考古工作开展造成了一些恐慌。
在发掘过程中,因为考古技术不到位,致使很多文物没办法得到有效的保护。虽然在打开万历皇帝棺椁时,其30年不上朝的真相揭开,原来是因为其患有严重的腿疾,再加上身体肥胖,活动十分不便,因此只能待在后宫,30年不上朝。最后在这个万历陵墓出土了很多珍贵的文物,光珍宝就有3000多件,尤其是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四件堪称国宝。
而挖掘之后的事情也是很奇怪,据说有一些村民因为捡了被考古队丢弃的金丝楠木,而受到了惊吓。而且参加考古队的一些人后来也很反常,定陵发掘重要决策者狱中自杀,负责发掘指挥者飞机失事,开馆摄影师上吊等等,虽说这也可能是巧合,但是毕竟是邪气重重,无法解释啊。
2、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专家不顾反对硬挖万历皇陵
自古皇陵就是引发世人无限猜测的神秘存在,在大家的普遍认识中,皇陵一定豪华无比,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死后也常常会把权力死死攥在手中,而掌握权力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埋葬大量的陪葬品。
1928年孙殿英挖开了慈禧陵墓,所获金银财宝及国宝级文物不计其数,其中尤数一把乾隆皇帝的九龙宝剑和慈禧口中的夜明珠最为珍贵,后来孙殿英将其分别送给了蒋介石和宋美龄。
东陵事件一出举世哗然,除了谴责盗墓贼孙殿英之外,人们第一次感受到了皇陵简直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当然也极大刺激了一批民间“倒斗”者,此后盗墓者络绎不绝,在民国乱世之中造成了大批文物的流失。
时间穿越到明成祖年间,朱棣自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最终选择定都北京,历代帝王登基后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为自己修陵墓,当然朱棣也不例外。
经过一番勘察,最终选定了北京昌平燕山脚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在正式动工之前,朱棣还不放心,便询问助自己夺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此地可埋葬我几代子孙?
姚广孝沉吟一会,给出了一句意味深长的答案:“此地山间明亮广大,藏风聚气,可以埋葬皇上的万子重孙。”
朱棣听完大喜,便决定在此地动工,这也就是后来的明十三陵。
1955年,因国家考古需要,专家便建议国家开挖长陵,也就是朱棣的陵墓,作为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千古一帝,朱棣在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之所以想挖掘长陵,主要是考虑建一座地下博物馆,将陵墓中绝版的古书和文物对外展示。
这项工程的主要建议者是时任北京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和学者郭沫若,吴晗对明皇陵的研究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研究明史,力主挖掘长陵,可这项建议很快便遭到了郑振铎和夏鼐等学者的反对。
原因很简单,历朝历代都有保护前朝帝王陵墓的传统,主动开挖有悖于伦理道德,另外,即使挖掘以现在的保护条件也无法长期保存。
但吴晗一心想要打开长陵,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为了让挖掘长陵尘埃落定,吴晗和郭沫若还联络了沈雁冰、邓拓、范文澜等当时国内举足轻重的专家学者,一起联名撰写了《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专门上书教员要求挖掘,最终被国家批准。
吴晗和妻子合影
1955年冬天,明长陵挖掘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雇佣了当地的农民组成了专门的挖掘队伍,可挖掘进程并不顺利,几个月的时间,挖掘队员都没有找到明长陵的入口 。
第二年,最终改变目标,转而挖掘献陵,明献陵是朱棣长子朱高炽的陵墓,可令人费解的是仍然没有找到入口,再加上挖掘明献陵的意义并不大,因为朱高炽仅仅即位几个月便驾崩了。
挖掘进程的不顺利让吴晗和郭沫若极其焦躁,请示毕竟已经报上去了,万一无功而返,不仅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自己脸面也不好看。
二、掉转目标开挖定陵,接连事故差点吓退民工于是大家一研究,又把目标转向了定陵,这次挖掘比较顺利,没过多久就挖掘到了陵墓入口,兴奋异常的吴晗和郭沫若立即上报国家,要求立即开展挖掘,被国家批准。
定陵就是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同时埋葬在其中的还有孝端、孝靖两位皇后,这更让吴晗和郭沫若坚信挖掘定陵必然会收获斐然。
可就在大家准备集中力量深入挖掘的时候,却连连发生怪事,首先是参与挖掘的很多民工生病,病情不明,但发病时却癫狂异常,这让当地村民恐惧异常。
一些流言蜚语也慢慢流了出来,有人说这是“大逆不道”,万历皇帝显灵了,又有人说挖掘队员遭了天谴,可吴晗和郭沫若根本不信这个邪,命令挖掘队员继续挖。
可意外再一次发生了,1956年5月的一天,突然晴天霹雳,定陵殿前屋檐的坐兽被劈裂落地,这让大家再次惴惴不安,难道万历皇帝真的发怒了?
事情到此还没结束,此次雷击竟然劈死了一位姓谷的民工,另一位张姓民工被劈成重伤,但这仍然没有阻碍挖掘的进行。
1958年6月,考古队终于打开了万历皇帝的地宫,在墓中沉睡了三百多年的万历皇帝终于重见天日,其中发现了大量随葬品,据不完全统计各类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多达三千多件。
而万历皇帝的棺椁也被考古队员缓缓打开,大家心情激动,谁也不知道棺椁中即将面世的到底是什么,作为中国第一个被考古挖掘的皇帝陵寝,从万历皇帝的角度来说自然是大不幸,毕竟谁也不愿意几百年后再被别人挖出来研究,而作为新中国的考古事业来说,万历皇帝墓葬开发却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万历皇帝沉睡三百年再次面世,珍贵文物惨遭破坏当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万历皇帝的棺盖时,大家彻底惊呆了,棺椁内是一层层丝织品包裹的尸骨,直到剥到十一层,万历皇帝的遗体才映现在大家的眼前。
此时大家纷纷涌了上来,都想一睹万历皇帝的尸骨,经过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万历皇帝的尸体早已腐烂,但骨架依旧完整,头部发软并有光泽,周围是大量的金银玉器和绫罗绸缎。
定陵发掘的文物虽然极为丰富,但可惜的是当时无论技术还是人员的专业性远远达不到科学保存的水平。
尤其是皇帝和皇后身上的龙袍凤服,根本无法保存,刚刚开棺时,这些丝绸、衣物还保持着艳丽的色彩,可开棺的几分钟内都相继被氧化,面目全非,
由于考古技术有限,考古人员为了防止袍服破碎,竟然将丝织品用浆糊裱了起来,很快这批文物彻底被毁坏了,丝绸变黑变硬,有的甚至烂成了一堆泥。
考古人员却手足无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珍贵的文物在眼前损坏至无法修复。还有一些古书籍也没有得到妥善的保管,见空气阳光后被损毁。
当然这次考古也并非无功而返,一些贵重的文物能够面世,与此次挖掘也有很大关系,但相比于毁掉的文物,简直是得不偿失。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这次考古整体十分莽撞不理性,在既没有专业人员,也没有成熟的挖掘技术的条件下竟然敢于去挖掘规格如此之高的帝王陵,完全是为了满足某些专家的考古癖好而造成的严重考古事故。
这场事故导致了一大批珍贵文物遭到严重破坏 ,损失极其惨重,让无数历史学者十分惋惜,对吴晗和郭沫若也颇有非议,但这一事故的负责人和建议者却没有得到任何处理,反而继续在文史圈中混的风生水起。
1959年9月,定陵原址建起了博物馆,为了迎接领导检查,博物馆工作人员为了清理卫生,竟然将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当作垃圾扔进了山沟,而这三口巨大的棺椁全部都是由金丝楠木造成的。
棺椁被弃的那一天,博物馆正式成立,挂上了郭沫若题写的馆名“定陵博物馆”。
更让人无法理喻的是万历皇帝的尸骨后来竟被拉到广场上进行批判,广场上人山人海,面对这位死了三百多年的封建皇帝,大家同仇敌忾,痛斥了万历皇帝的罪行,并将尸骨砸的稀烂,一把火烧尽了。
幸运的是,国家后来意识到了这一严重考古事故,考古学家夏鼐在定附发掘三十年后,曾说:“如果现在挖,后果会好些,再推迟三十年也许更好。”
但事故已经发生,损失再也无法挽回 ,此后我国再未发掘过任何一座帝王陵。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初力主挖掘定陵的吴晗和郭沫若也似乎下场并不怎么好,吴晗自杀而死,郭沫若妻子自杀,至于其他参与挖掘定陵的民工,据传或病或亡,最终成为了一桩历史悬案。
本文关键词: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真相,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是什么,万历的陵墓是哪年发掘的,万历陵墓发掘纪录片,万历陵墓出土文物。这就是关于《万历陵墓发掘的怪事,考古专家挖掘此墓时》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