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人爱吃麻蚶子。晚上来一盘凉拌麻蚶子,买回家的麻蚶子肉用热水洗一遍,放点盐,鸡精,酱油,醋,香油,拌匀即可。
饭店做这道菜都放菠菜,那样做省麻蚶子,成本低。我不放,就干拌麻蚶子,吃着过瘾。[呲牙]
据说早市上卖的麻蚶子肉都是赤贝肉,不是唐山本地麻蚶子,卖家和饭店都是用它谎称麻蚶子,也是啊,带壳的麻蚶子还20多一斤呢,麻蚶子肉哪有可能15一斤?[呲牙]
我是分辨不出来,哪个是麻蚶子哪个是赤贝肉,隐约觉得麻蚶子肉黄色更深一点。有哪位大神给指点一下,怎么分辨?
查了一下看大家都是凉水下锅,水开关火,口就都开了。另,麻蛤(也叫毛蚶)除了做馅包饺子外,还可以跟菠菜一起做拌凉菜, 或者打成“蚶子卤”拌面也很好吃。
期待疫情早点过去,虽然不是潮汕人,也惦记这味!
蔡澜的花花世界《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总顾问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谈谈海产#蚶,又叫血蚶。和赤贝是同种,没那么大罢了。上海人觉得最珍资,烫煮后剥开一边的壳,淋上姜蒜蓉和醋及酱酒,一碟没几粒,觉得不便宜。在南洋这种东西就不觉稀奇。产量多,一斤才一块钱,但当今怕污染,已很少人吃。潮州人最爱吃蚶,做法是这样的:先把蚶壳上的泥冲掉,放进一个大锅中,再烧一壶滚水,倒进锅里,用勺子拌几下,迅速地将水倒掉。壳只开了一条小缝,就那么剥来吃,壳中的肉还是半生熟、血淋淋。
这应该有寄生虫吧!
蔡澜的花花世界《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总顾问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谈谈海产#蚶,又叫血蚶。和赤贝是同种,没那么大罢了。上海人觉得最珍资,烫煮后剥开一边的壳,淋上姜蒜蓉和醋及酱酒,一碟没几粒,觉得不便宜。
#谈谈海产#蚶,又叫血蚶。和赤贝是同种,没那么大罢了。
上海人觉得最珍资,烫煮后剥开一边的壳,淋上姜蒜蓉和醋及酱酒,一碟没几粒,觉得不便宜。
在南洋这种东西就不觉稀奇。产量多,一斤才一块钱,但当今怕污染,已很少人吃。
潮州人最爱吃蚶,做法是这样的:先把蚶壳上的泥冲掉,放进一个大锅中,再烧一壶滚水,倒进锅里,用勺子拌几下,迅速地将水倒掉。壳只开了一条小缝,就那么剥来吃,壳中的肉还是半生熟、血淋淋。
有时藏有一点点的泥,用壳边轻轻一拨,就能除去。这时沾酱油、辣椒酱或甜面酱吃,甚么都不点,就这么吃也行。
演员吴家丽是潮州人,有次和她一起谈到蚶子,她兴奋无比,说太爱吃了,剥了一大堆,血汁从手中滴下,流到臂上转弯处,这才叫过瘾。
塘沽称为麻蚶子,泥地里的最好,当年真是2分钱一斤,一角钱给一板锨,那时各家入冬时都会买上几十斤,放在院里随吃随取。至于吃法多种多样,葱拌蚶子、蚶子熬白菜、蒸大饺子、蚶子打卤面……
当年去北塘的那条道路就叫“蚶皮大街”,取过肉的蚶子壳成了铺路的首选材料。[微笑]
东海渔场禁渔期已过,新一轮的虾兵蟹将们都应约上了百姓餐桌。
可是有一点,现在的海鲜价格是越来越离谱,别说大黄鱼等频临灭绝之珍品,就是在从前非常普通的大路货:梭子蟹价格也非常之高(质量一般的价格还可以)。
对于穷人来说,享受美味海鲜大餐可能也会成为一个不能实现的奢望!
不过,不论贫富,钱多钱少,主要还是要身体好。至于海鲜也并非可望不可及,穷人如果懂行,精打细算不花大钱也一样能吃到新鲜且正宗的海鲜,方法也简单,挑便宜但味道还不错的海鲜采购。
归结一下,如果想做一桌价廉物美的海鲜大餐,推荐以下品种:
1,海带可能是最廉价的海洋生物了,愣拌一下做凉菜可以的。
2,青占鱼,这个鱼市场上流通量很大,味道可能偏腥,入油锅后多放料酒可有效去腥。
3,虾潺,也有叫豆腐鱼。这就对了,它和豆腐烧一起是绝配:汤汁味道绝对有大海的感觉。
4,食蟹,另外一种蟹,价格便宜,味道一般。如果梭子蟹价格过高可以替代。
5,花蛤,一种贝壳类,下锅加料酒和葱很重要。
6,蚶子,小个样子差不多的叫奉蚶,奉蚶价格略贵。
7,硬壳海虾,价格便宜,壳很硬。虾仁味道却非常鲜美。
8,鲻鱼,生活在河海交汇处的一种鱼,味道非常不错,清蒸即可。价格可能要超预算。
9,泥螺,我们叫它:吐铁!可以与茄子一起做汤喝。
10,鱿鱼,价格比乌贼便宜多了,肉质味道相仿。
10个菜今天应该够吃的了!
应该还有非常多的价廉物美的海货,在石浦,宁海,台州那边。
我不是很熟悉!最好让那边的朋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