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住家保姆,今早6:30起床,洗漱烧水,开始准备早餐,先把小米粥熬上,菜呢,就炒尖椒鸡蛋和耗油生菜,先洗好切好,等老板上来吃饭再炒,他吃饭也没个准点儿,炒早了不好吃,又热了两个馒头。
大约8:30,老板从二楼上来,没上四楼,直接去了三楼老板娘的房间。
不一会儿,我就听两个人又吵了起来,老板娘说,还要钱?这一年我给了你200万!你都干啥了?还要?没有!
老板提出给老板娘看账,老板娘不想看,两个人接着吵…
又吵了大约20分钟,老板说明天走,回来一丁点儿意思也没有。
有能耐你今天走才好呢,老板娘吼道,说完就下楼走了,我跟了下去。
‘我要不是牙坏了,今天就走’,这话说的没气势[呲牙][呲牙]
智能门锁坏了打不开,她朋友在外面用门卡开的。(他们走后物业才来人给修的)
正如老板娘所说,老板真没能耐今天走[呲牙][呲牙]
他今天一天也没出门,大约9:3o吃的饭,喝了一碗粥,吃了一盘鸡蛋。他牙不好,只让我炒了尖椒鸡蛋。
老板娘10点又返了回来,打电话让我下楼取东西,一只鸡,一箱鸡蛋和一块豆腐,一看就是为老板买的[捂脸][捂脸]感情没了但是亲情还在,毕竟这是孩子亲爹。
老板今天只吃了两餐,晚饭给他炖的大豆腐,土豆炖茄子,我把土豆和茄子都铲碎和到了一起,方便他吃。
现在厨房正熬着半只鸡汤,明天用来给他煮面。我说给他做红烧肉,他说他不吃肉了[what][what]
昨晚我睡的不错,今天有点精气神儿,浑身也没那么累了。
询问了孩子意见,今晚给她们娘俩做的烤肉。
孩子吃烤肉还把艾派拿了上来,老板娘说,你看也不和妈妈聊聊天,看什么呢?
神仙姐姐刘亦菲和李现主演的新剧《去有风的地方》,剧中许红豆状态陷入低谷,来到云苗村的有风小院休息调整自己,认识了回乡创业的谢之遥和一群来自大城市的朋友,在这里大家相互治愈,融合,给彼此重新面对人生的力量,很励志的剧。
妈妈,这部剧拍摄地可美了,现在也因为这部剧大火,你也就过年这十天半月不忙,咱们去玩呗。
老板娘立马就答应了,立刻上网订票,她平时太忙,真的没太多时间陪孩子。
我心里也窃喜,这样我就可以回家休息了[耶]
吃完饭孩子和老板娘下楼,不一会儿,就听孩子尖叫,啊啊啊虫子,李姨快来,救命。我连忙下楼,到她屋一看,在墙上确实有一只大飞虫,用纸按死了它,孩子不敢看,让我赶紧拿出去。
这孩子从小就怕各种小虫,但是各种恐怖片她怎么敢看呢[呲牙][呲牙]真是的[呲牙][呲牙]
#去有风的地方征文#
#武汉头条# 武汉下雪了,我的第一反应是让五年级的儿子写篇作文!吃完早饭,我带着俩孩子去湖边打雪仗,让他们尽情欢乐的玩耍,回家后让儿子背诵了《沁园春·雪》,并放了视频讲解,然后让他开始写作文,中间自己修修改改,最后誊抄,除了一堆错别字,作文终于能看了了!作文困难户太难了!
每个人为人母的女人,儿女是一辈子的软肋。今早6:30醒来,7点起床。必须在7点20前准备好早点,让儿子吃个早点,赶七点半出门上班。
现在人都在忙着生活,常年不在一起,他的生活琐碎平时我不曾多想,想了也无济于事,有些事多说几句,他不耐烦,所以干脆闭嘴。
今年春节选择离开老家,来儿子这过年,发现变化很大,变得暖心放心。
一,儿子学会珍惜亲情了。每天下班回家,吃着我做的家常饭,总是有滋有味,满足得很,偶有不合口味,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么不吃,要么自己点外卖,用他的话说,这是妈妈做的饭,只要有这一口,他就是幸福的。看到他这样我很欣慰。
二,听人劝。无论工作还是生活,父母的建议他学会了理性接受。周末领导让临时加班,第一反应是烦,不情愿。我说周末加班,领导也是迫不得已,有些事别人干不来,你有时间就接受事实,就当攒经验,既然躲不过,不去愉快接受,不要抱怨,都是人,领导知道你的能力和为人的。
三,懂得感恩。尽管单位今年福利缩水,他还是用福利卡买了些年货,打算看望女朋友的妈妈,前段时间一直忙没有成行,我提醒他需要添加烟酒给他爸爸,就当拜年,这样就完美了,他好久没去,应该隆重些,他很赞同说他一定照办。
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如此不易,人总得活着。而亲情就是最有效的缓解剂。
人的成长仿佛在一夜之间,无论儿子还是我们两个做父母的,突然意识到要倍加珍惜和维护亲情,没有什么比它更暖心。
以往忙于生计,难得有此机会,让我体悟和享受生活的真味,日子依然很清苦,但当一家人在一起时,尝出了不一样的甜。#从今日起记录我的2023# #冬日生活打卡季# #头条创作挑战赛#
4月23日,晴天,六点半起床,孩子六点已经醒了和妈妈玩有一阵了。到我陪孩子读书,已经在等着我,看见我拿书进来哈哈大笑了,妈妈做早餐了,我们俩读作文了,从小好好学习,长大做过有文化的人,然后做排操,已经自己翻过身等着我了,真乖。妈妈做好早餐了,爸爸洗漱了,我们一家三口在一起吃早餐,早餐虽简单,但幸福无比。吃完以后上班了,到店里打扫完开门营业了,上午微信,上门顾客订不少牛肉干奶食,都是发货的,本来中午自己要加班不回家了,但为孩子,怕孩子习惯在一起吃午饭一起午睡,缺少父爱,所以回家吃午饭陪孩子睡午觉。下午再加班加点吧!下午开门第一时间先烤牛肉干,烤完以后再打包发货。这次不敢告诉孩子妈妈,怕娘俩又下来帮忙累着了,只有自己干,这下午不停又烤又卖货又要打包,终于到了九点都完成了,快递员合作时间长了,关系挺好,人也实在,加班帮忙,辛苦兄弟了。今天真累了,吃个方便面,休息一下,十点了,算一帐,今天可以,关门回家,累得腰酸背痛,好好睡一觉了,愿明天更美好!
一碗开水冲鸡蛋,放点香油、白糖、一点醋,润肺止咳。是我家先生的最爱。
白菜炝锅面条,我们娘俩的早餐。干燥的季节,喜欢吃酸甜多汁的橙子,唤醒我的味蕾。
天天盯着天气预报,看看什么时候能下雪。恐怕最近一段时间都是这么晴朗的天气。
大晴天也只能宅在家里,有时间刷热剧《向风而行》吧。王凯,谭松韵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就让热剧陪我度过这段不寻常的日子吧。
#电视剧向风而行征文#
晨起,煮一碗馄饨,安抚一个小男人的胃。抓住一个人的心,就要抓住他的胃,抓住小男人的胃,日后就可以在他学习时多叨叨,让他无力反驳。某时某刻他还可以回忆起妈妈的早餐,妈妈的味道,小作文也不用搜肠刮肚,胡编乱造了。
依稀记得小时候,我的童年,我的上学路上,几毛钱的花费,油条,油饼,包子,糊汤粉,面窝,糍粑,油香,豆皮,烧卖......每天可以不重样。一条狭窄的小道,两旁全氤氲着早餐蒸汽,其间穿梭着自行车,人流,那老式自行车铃铛的响声还回荡在我耳畔。匆匆买上一份热乎乎的早点,慢吞吞地走向学校,等着早上的升旗,晨读。那时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一首《童年》写尽了我们的儿时记忆,那真是车马牛羊慢的年代,我们只爱四大天王的年代。
现在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不仅仅是我这么感觉,儿子也说时间过得快,而我小时候一直是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的,我一直认为如今的时光飞逝是因为自己头上的白发,可小小的他为什么也觉得时间过得快呢,我很疑惑。
小作文2582 进藏行程第十四天
2022.7.19
早晨在宾馆楼下的川湘小厨吃的早饭,每人一碗热汤,一个鸡蛋,两个小馍,三个小菜。
先到可可西里无人区。
今天的目的地是沱沱河。
早上起床后,站在外面,空气的凉度很像深秋的早晨。
7.30准时出发。
老杨
2022.7.19
早上六点起床,匆匆忙忙做一个人的早饭,老公不愿那么早吃,说太早,没食欲,到单位后再吃。吃完饭,6:30准时走在上班的路上。
一路上,对面的车灯忽明忽暗,远光灯贼亮,近光灯正好,老公也不时的变换着灯光,朦胧晨曦中,6:58,老公把我送到校门口。
今天周五,抓紧时间处理没有改完的作文,一阵忙活后,打开手机,就看到级主任发布的信息(图片一、二),又是停课,毫无征兆的停课。
又是一阵忙活,收拾带回家的课文、资料,给学生发试卷、布置作业。8:00整,又坐上了回家的车。
疫情期间,我们所有的人都成了待宰的羔羊,任由着新冠病毒捉弄着。[捂脸][捂脸]
图三、图四就是回到家的状态。
阳光明媚的早晨[太阳]
早餐
老公和豆豆的鸡汤下面,大宝的牛肉面❤️,大宝前天接到班主任通知,参加学雷锋主题的一篇作文,要求至少一千五百字,前天晚上写到12点,昨晚做完作业,体育打卡,接着修改作文就到一点钟…孩子一直提醒让我去睡所以我十点就睡了,早起看见孩子课桌上的书包及文具都已经整理干净,我可爱的娃呀[心]
昨晚放学告诉我,想吃牛肉面,所以我昨晚吃晚饭就把牛肉汤做好了,自从做了母亲我的冰箱里囤了各种食物,多年来也是一直换着花样,换着品种给孩子吃,尽量做到营养均衡,大宝和他爸,无论你做平常饭菜还是满汉全席,人家的量也就那么多,豆豆和我胃口略好一点,但其实我们的饭量都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我和豆豆喜欢吃零食,其它方面饮食总体还算挺健康的。
我的早餐剩汤剩面剩菜,总算把鸡汤给解决完了,这几天我要接侄子~大宝都是她爸送的,每天早晨也是先安排她和她爸的早餐,然后在做的豆豆早饭,送去上学后在做我自己的。
生活各自不易,个人追求不同,每个人的胃口又不一,一直在做那个努力的人啊,为家人的健康护航,吃好喝好,身体才好,才有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我没有工作,但我一直把妈妈当做职业来做,从未敷衍[心]
#愿你一直欢喜#愿你工作顺利#愿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总有可口的饭菜,满足你的味蕾,消除一天的疲劳[比心]#愿人间没有疾病痛苦#愿家人都安康幸福[祈祷]
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了,丫头要吃肉渣,整了半盆,所以早餐理所当然的就是肉渣酸菜馅夹克面水饺。
按计划包吃光光,边收拾边刷新闻,也在搜索春节期间都看哪些节目,并排列成表。
《去有风的地方》听着就有诗意,打开预告看简介果然是一部爱情剧,而且是现代版的,最最重要的是有我喜欢的小鲜肉李现。
《去有风的地方》,间接的告诫人们,爱情是双方的,不是一方一味的奉献牺牲,而另一方却熟视无睹,甚至觉得都是应该的。
爱情到家庭的组合需要双方三观正,同心同德,真心去爱对方,婚姻才能走的长久,爱情才会幸福。
#去有风的地方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