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了
特立独行的猹丽水深度游(八)遂昌:这个浙西南的宝藏小城不要太迷人
#还有诗和远方# 来到江山,一定要去爬一爬素有“神州丹霞第一峰”的江郎山,感受全国一线天之最的独特风貌;还要去看一看素有"浙西南锁钥"之称的廿八都古镇,体会古朴闲致的人文风情;最后还可以去赏一赏碧水澄清的月亮湖,登上险峻挺拔的浮盖山看江山如画的绝美景致。本周日22:00,江山之旅,我们不见不散[牛哞哞]
“丽九味”:做强比评选更重要
洪盛勇
近日,处州本草丽九味培育品种评选活动正式收官,灵芝、铁皮石斛、三叶青、黄精、覆盆子、处州白莲、食凉茶、薏苡仁、皇菊获评处州本草丽九味。重楼、百合、菊米、灰树花、浙贝母、青钱柳、白及、五加皮、前胡为处州本草丽九味培育品种。
懂点中医的一看就知道这丽九味说的是中药材。此次处州本草丽九味以及培育品种的评选对丽水中药材产业发展、两山转化、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方面可谓意义重大。
不过且慢,评选虽意义重大,但比此更重要的是,把丽九味做强。
据介绍,丽水中药材资源丰富,已发现中药材资源2478种,被誉为浙西南的“天然药园”,202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63万亩,总产量2.76万吨,总产值10.6亿元。所谓做强,就是要让丽九味真正具备江湖地位,在中医药行业有一席之地甚至好几席之地。唯有如此,丽水的中药材产业才能真正被进一步带动起来,强大起来,唯有如此,丽水的两山转化才能被又一次开辟出新路径,也唯有如此,丽水的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才能得到一股强大的助推力。评选虽然为做强提供了基础,但要实现上述意义,做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做强丽九味,必须重视药材之地道。物以稀为贵,物更以质优为贵。一样商品能不能得到消费者青睐,除了价廉,最根本的就是物美,物美最根本的就是质优,中药材既是治病之药,更是一种商品,当然也要注重质优,讲究地道。不过,在经济利益诱惑面前,许多人容易忽视质的问题,这当然不好,你的东西就容易被市场轻视,直至被市场抛弃。
好山好水好药材,丽水拥有绿水青山的天然资源优势,很适合好药材的培育,丽水是浙江省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这为丽九味的地道提供了基础。除此,更需要各地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生态种植、标志制订、产地加工、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等环节,严加把关,不让不利因素伤害丽九味的地道,促进丽水市中药材产业向高质量、高水平、高竞争力发展。
做强丽九味,还须扩大其知名度。酒香还怕巷子深。因为巷子一深,香气就很难飘到大街上,就极容易让许多客人不知,而不知又极容易造成错过。要让丽九味得到市场承认,不断走向强大,就必须扩大其知名度,让更多人认可,否则,光靠地道还是很难强起来。这就要求强化吆喝意思,利用好各种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做到让更多人不光知其名,更知其好,让丽九味闯出一片天地,让丽九味为丽水的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丽九味能做强起来。也希望丽九味只是引玉之砖,会给人以启发,在两山转化的征程上,引出更多玉,甚至是金山银山来!!
位于浙江温州泰顺县泗溪镇的北涧廊桥,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廊桥”。在我眼里,它集古桥、千年古树、河流、远山、民居为一体,是古建筑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美。体现了古代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北涧廊桥是一座纯木打造的拱桥,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如今的桥身距今已有170余年历史。全桥长51.87米,宽5.39米,桥柱84根。桥东为桥头,桥西为桥尾。
古廊桥横跨在北溪之上,气贯长虹,高高的桥拱让桥中间距离水面10米有余,从桥对面望去气魄雄伟。桥身黑瓦红木,与周围的千年乌桕树、千年古樟树相互掩映,相得益彰。清晨来这里欣赏廊桥,河面升起的水雾朦胧,犹如仙境一般。而从石堤穿过的小溪流水淙淙,给古桥上演了一场永不停歇的生动伴奏。
走过泗溪的石堤,来到这座古廊桥,桥头匾额上题有国家文物局桥梁专家杨道明教授,题写的“古建古物”四个大字,而桥尾匾额上题写的是“民族精粹”四个大字。桥中主要为行人来往的木质地板,供人乘凉的木板凳,还有供人们休息的20间桥屋。功能可谓是十分完善,而且保存十分完好,古色古香。而在桥西(尾)矗立着三位始建者的石雕像、国家文保和浙江文保的石碑。
站在古廊桥向四处望去,远处的高山与泗溪,还有近处的古树、民居,俨然一幅山居山水画卷,美得令人心醉。古廊桥作为桥为人提供行走便利的最基本功能,还有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用途。这就是古廊桥的独特魅力。
古廊桥旁的古樟、老房子其实也很有韵味,这里就不再介绍了。如果朋友们有机会来到浙西南秘境中的泰顺县,那么一定要来泗溪的北涧廊桥走一走,据说走一走泰顺的古廊桥,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顺[呲牙]
#乡村随手拍##田园生活抖有趣##记录乡村之美##古建筑##图虫旅行摄影圈子##旅行##自驾游##自驾闯天下##自然人文地理摄影组#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刘英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看了今天篮网和步行者的比赛,我想到一个人史蒂夫.纳什[捂脸]
#浙江天气预报# 今晨我省除浙西南和沿海地区外大部最低0到-3℃,明晨气温仍较低,大部最低-1到-4℃,有冰冻。未来五天我省以多云为主,早晨气温持续低迷。
#杭州头条#现在浙江农村的老人食堂办的真好!
由于疫情原因造成我几年没有回老家了,今天特地打电话给哥哥嫂子问候一下。我的老家在浙西南一个小山村。小山村里人口只有600多人,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定居在外地了。村里还有我的亲人:四哥和四嫂两个老人居住在那里,四哥今年81岁,四嫂77岁,两个人身体健康,他们的4个子女全部都在杭州、宁波、丽水等城市工作,买房定居了。
我的四哥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今天来接我电话时说:他60岁时开始,国家每个月发60元生活费补助,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增加生活补助费,今年81岁了,现在每个月的生活补助费是285元,很好了。
我的四嫂是一个小学教师退休,四嫂原来是农村民办教师,后来转正,成为正式小学教师,满30年教龄,退休的时候可以拿全额工资。原来每个月退休工资是6500多元,今年国家第十八次上涨工资,又加了230多元每个月,现在每个月退休工资一共是6700多元。四嫂在电话里对我说:现在生活的很好,两个人在农村每个月有近7000元的工资,用不完的。
四嫂还说:早几年村里就办起了老年人食堂,60岁以上的老人去吃饭,每顿饭收5元钱,70岁以上老人去食堂吃饭,每顿收2元钱,还是很便宜,很方便的。想去食堂吃饭,或者家里做饭吃都可以,很自由。每个镇各村庄,村村都办有老年人食堂,老年人食堂的费用,国家有补贴的资金投入。
到现在我才知道,丽水、金华、义乌、淳安、建德等等,即浙江省各地农村都办起了老年人食堂,现在的农村老人生活的很好,有些村庄,90岁以上老年人可以免费在食堂里吃饭,这种福利就是好,怪不得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了,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国家关心老年人的结果,真是感谢党和国家,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幸福了,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好,说一万句谢谢,也表达不完对党的感激之情。家乡的亲人生活的好,我们在外的亲人都非常的开心和放心!
浙西南红色之旅(八) 遂昌姚岭村。出独山村,过焦滩乡,去姚岭村须走十五公里盘山公路。姚岭是个座落在海拔八百米高的古山村,人称“仙境姚岭”,是遂昌的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居于云林环抱的高山之巅,姚岭村是当年红军巧计击敌的“姚岭战斗“的胜利之地,也是自驾旅行的胜地。姚岭战斗后的红军转战路线图,现被绘在了村舍的泥墙上。这块红色的土地现在是绿色的山乡了。
#丽水头条# #电影素材# 她被誉为浙西南刘胡兰,是浙西南地区人人敬仰的女英雄。她叫潘香凤,1926年出生在青田万山乡万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6年,一场无情的瘟疫夺去了她的祖父、祖母、母亲、二哥和三哥五个人的生命,潘香凤的童年生活异常凄苦。
1939年4月,中共万山村党支部重建,潘香凤加入儿童团,后入村妇女会,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积极参加放哨、宣传等活动。
1942年,党组织在万山设立地下交通站,香凤成为一名地下小交通员。此后她走遍瓯江南北,经常装扮成村姑、学生、商人,巧妙地通过敌人封锁线,传递消息,刺探敌情,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1944年5月,潘香凤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又兼任游击队侦察员。不久国民党浙保四团到万山一带“清乡剿共”,游击队战略转移,潘香凤留在村里和支部一道坚持斗争。
1947年11月,潘香凤不幸被捕,狱中,残暴的敌人使用了各种酷刑,但这位用钢铁铸就的革命女性始终顽强不屈、傲然挺立,敌人毫无办法。1948年1月13日,遍体鳞伤的潘香凤在永嘉县碧莲镇白岸刑场英勇就义,年仅2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