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桂林米粉,从桂林观音阁到三里店,到瓦窑,到安新州,铁西,都是五块五二两居多,个别六块二两米粉。都不知道你为什么会吃到这么多么贵的?
#桂林头条#今天来城南片区办事,中午饭本来想去米老头粉店解决,后来想起批发城这边有家海南的后安汤粉没吃过,就换到这家,这个汤粉汤很鲜,粉口感也不错,黄灯笼椒酱超辣。以前来城南这边办事,吃过几次米老头米粉,味道可以,地址在净瓶路瓦窑消防队对面。关于米粉的吃法,各有各的方式,我喜欢添加少量的汤水,搅拌后吃完,再喝一点汤水。顺便来说说在桂林市我比较喜欢去的几个米粉店,这个米粉仅仅指的是卤菜粉,不包括其他粉。七星区我首推美惠米粉,它是我心中的王者,位置在普陀路航天苑小区,旁边是公交站台。市中心秀峰区推荐田源米粉,位置在乐群路太平路交叉口。叠彩区推荐翊武路北巷的老表米粉,群众路群山花苑小区门口的清风老牌米粉和滨北路叠彩万达广场附近五福新村的铁西碗碗香米粉,八里街开发区川东一路的好甘妈米粉(近八里街小学)和川东三路欧洲小镇小区的香鲜老牌米粉。
我桂林的穷的住在瓦窑
勇往直前的西柚iW有啊,广西穷得很,我广西玉林,村不通公路,去一次集市要行1个月山路才到镇上。
今天是11月26号,桂林市象山区瓦窑市场正常营业,市民买菜购物很方便的。但进出瓦窑菜市场路囗有工作人员执勤,要扫码,亮出绿码,出示核酸检测结果是阴性。
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桂林市政府两手抓。一方面封控有黄码的社区,精准防控疫情,控制疫情蔓延;一方面坚持开放部分社区.菜市场,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提供保障。
桂林疫情已控制并消除
昔日,在新冠疫情期间,桂林市象山区瓦窑市场前来买菜的人稀稀拉拉,寥寥无几。
今天2022.9.10号(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瓦窑市场变成了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闹市。市场出现这样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得益于桂林市政府一直以来严格防控疫情的措施,凡是进车站.银行.超市.医院人员必须戴口罩;必须扫健康码,行程玛(如有黄码红码立即隔离治疗)。从八月二十九号到九月4号,桂林市政府紧锣密鼓的在全市施行了全民免费核酸检测。由于市政府的严格防控,经过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民警艰苦的工作,在桂林新冠疫情已控制并消除。桂林山水甲天下!欢迎朋友们放心到桂林旅游。
#桂林头条#自去年以来在瓦窑菜市经常买到一种皮硬、肉韧的猪肉,烹饪后吃在嘴里其肉皮就像是没有泡好的干米粉,有种“嘎吱、嘎吱”的感觉,而瘦肉也是韧巴巴的,总之要用力咬、嚼才能吞咽,而且口感极差,完全没有新鲜肥猪肉那种鲜、嫩、香的味道,我怀疑这是母猪肉。
母猪肉皮粗而厚,毛孔深而大,毛根呈丛生“小”字形,脂肪组织色黄、干涩并与肌肉分离,瘦肉条纹粗糙呈暗红色,而新鲜肉猪肉皮薄,毛孔浅小,脂肪密而细嫩呈油白色,瘦肉纹路细短清晰、水灵细嫩呈水红色。由于母猪肉与新鲜肉猪肉存在这些明显的差异在正常情况下是很容易辨认的,但是现在瓦窑菜市里的肉摊上方都装了灯,在灯光照射下所有猪肉摊上的猪肉都显得水灵细嫩、新鲜,当然价格一律和新鲜的肉猪肉一样,只有买回来烹饪吃在嘴里后才知道是否买到了母猪肉。这让人不知道是肉猪养老了,还是因为灯光的照射掩盖了母猪肉的特征?
在大白天都开灯的特殊现象只在猪肉摊,其他摊铺是没有的,如牛肉摊、鸡肉摊就没有。我很怀疑这些大白天都开灯的猪肉摊是利用灯光来提高肉色的鲜亮和掩盖母猪肉的特征。据说还能用漂白粉来刷掉母猪肉色黄、暗红的肉色,显得和新鲜肉猪肉一样,不知是否真实,如果真是这样,那些摊主就成了不良商贩。
由于在市场内的肉摊上屡屡买到母猪肉,我现在已不在大白天都开灯光照射的肉摊上买猪肉了,而是选择那些处在自然光下的猪肉摊买肉,自然光下的猪肉肉色一目了然,而且从这些肉铺上买的猪肉再也没有了母猪肉的口感。
据有关资料介绍由于母猪肉老,不易煮烂,营养差,无香味,更严重的是含有危害人体的物质——免疫球蛋白,特别是产仔前的母猪含量更高,食用母猪肉易引起贫备、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等疾病,因此一定要慎食。对于不分肉猪肉和母猪肉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故意将母猪肉充作肉猪肉卖的不良商贩有关部门应该监管起来,因为这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
下图中第五幅图为新鲜的肉猪肉在自然光下的颜色,其他发红的猪肉图片都是在灯光照射下的颜色,因此很难识别出肉猪肉和母猪肉。
#桂林头条# 桂林市首家仓储式网红零食超市“乌尼酷星球”元旦开业了,最近看到在瓦窑梦想储运仓库里,开了一家网红零食超市,墙上画上了卡通式的壁画,购物同时也是拍照打卡的好去处。#桂林身边事#
#桂林身边事#散步走过瓦窑村,在路边的空军大院围墙上看见村务公开栏贴有2020年至2021年6月的收支公告,其中2020年元月的收入有2,497,400元之巨,当然很多都是半年、一年的收入,如果按年计算也有二十五万七千多元;支出项如果刨除分红为四万八千三百多元,收支相抵集体的积累占大头。瓦窑村处在漓江西岸、净瓶山以南至净瓶山桥一带,瓦窑东路、净瓶路是瓦窑村的主要通道,现在的瓦窑村大都成了城区,村子本身也成了城中村,因此剩余的集体土地大都建了市场、停车场、商场。从村务公开的公告中可以看出收入栏里的收入基本上由租金构成,而支出主要是村干部及有关管理人员的工资,而村民的房屋也大都用于出租或者商场经营,这是靠近城区的地利,那是远离城市处于荒僻之地的广大乡村无法复制的。现在的瓦窑村村道已经全部硬化,宽敞干净,各种文化生活设施及生活水平已经和城市居民毫无区别,也基本上不再干农活,因为已经没有地可供耕种了,虽然还是村的建制,其实已经是城里人。看来中国人的身份称呼也应该来一场改革,而不是用什么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来称呼。不过瓦窑村的村民也还保留有浓厚的农村习俗,如村边还建有如鸡窝般大小的大约是土地庙之类的庙,而且还有村民经常去烧香膜拜,也还有举办乡村流行的什么“娘娘节”活动的习惯,从村民转变为市民也许还要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