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米饭掉满身妈妈抱着让鸡啄,结果衣服都弄干净了,鸡也吃饱了,真是一举两得!
10月20日,湖北随州的徐女士把两岁的儿子带回乡下的姥姥家,因为孩子吃饭不干净,总是弄得满身都是大米饭粒,不是很好处理。看到儿子和姥姥养的鸡玩得很开心,于是徐女士灵机一动,吃完饭之后就把儿子放在鸡笼旁边,让鸡啄孩子身上的米粒吃,这样过了一会儿孩子身上的饭粒都被吃的干干净净,鸡也都吃饱了。
徐女士笑称:这就是传说中的“洗衣鸡”。
我觉得徐女士的做法还是非常正确的,虽然孩子还不是很会吃饭,弄得浑身上下都是,但是坚持让他自己来,慢慢自己就会了,再长大一些也就不会弄到身上了,而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照料的过于“精心”,总是担心自己的宝宝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于是事事代劳,最后娇生惯养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做,到时候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感到深深地绝望。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只要没有危险的事就放手让他们去做,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创造力和开放性思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陕西人就是爱吃面,作为一个一个陕西人,我是有发言权的。在我的记忆中,从小每天早上的饭就是馒头,小菜拌汤或者玉米珍,午饭大多都是面条。如果那一天,变过花样,吃个炒菜米饭之类,晚上还是要安排一顿面条。关中的男人个个生来面肚子,一天不吃一顿面,他就觉得那一天没吃好,那一天没过好。关中地区盛产小麦,所以 吃的永远也离不开小麦。也许陕西人祖祖辈辈就是这样过的。。。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历史,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了。 现在陕西人的生活已经是大大不同了。虽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水果蔬菜已经不是问题。想吃啥就做啥。偶尔也上街吃个火锅,炒菜,烧烤之类。总之就是怎么开心就怎么吃。
我发现全国最节约的地方应该是陕西人。他们常年吃面食,不挑食,不讲究,只要能吃饱就OK。而且陕西女人特别厉害,男人只需扔给她们一袋白面粉,她们一双巧手就能折腾出无数种花样来。便宜,好吃,又实惠……可以说陕西人在吃食的花销上,比起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真的要少很多很多全国各地地域,风俗,口味各不相同,观念也有很大差别。陕西关中地处内陆远离大海主产小麦,所以就以小麦为主做出各式各样的面食,百吃不厌,反而不喜大鱼大肉。村上有一个广西女婿,年年春节回来,顿顿都得吃肉,丈人买了好些猪肉,他嫌单调,今杀-条狗(看门狗),明杀一只鸡(下蛋鸡),过两天鸭又遭殃,等他回去时,丈人家的鸡笼空空荡荡,成为村民笑料,据这家女儿说婆家穷的叮当响,但吃从不马虎。所以吃今不顾明儿的做法关中人接受不了。
我发现全国最节约的地方应该是陕西人。
他们常年吃面食,不挑食,不讲究,只要能吃饱就OK。而且陕西女人特别厉害,男人只需扔给她们一袋白面粉,她们一双巧手就能折腾出无数种花样来。便宜,好吃,又实惠……
可以说陕西人在吃食的花销上,比起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真的要少很多很多
全国各地地域,风俗,口味各不相同,观念也有很大差别。陕西关中地处内陆远离大海主产小麦,所以就以小麦为主做出各式各样的面食,百吃不厌,反而不喜大鱼大肉。村上有一个广西女婿,年年春节回来,顿顿都得吃肉,丈人买了好些猪肉,他嫌单调,今杀-条狗(看门狗),明杀一只鸡(下蛋鸡),过两天鸭又遭殃,等他回去时,丈人家的鸡笼空空荡荡,成为村民笑料,据这家女儿说婆家穷的叮当响,但吃从不马虎。所以吃今不顾明儿的做法关中人接受不了。
我朋友老陕在广西当兵,看到广西老乡穷的叮当响,住茅草屋连一件家具也没有穿的也不讲究只吃一种比稀饭绸一些的水煮饭,配点青菜,但有大肉片子,还常吃鸡鸭鱼肉,真是吃了今天不管明天。这在陕西不可思议,吃肉讲究细水常流省下钱盖房置家当给娃娶媳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做面条就水煮,再放点青菜,连油盐都不放,吃甜的,然后炒几个菜,搭配着吃。我的胃就适合吃这些,吃别的不好消化。
确实,我这有俩同事是陕西省的,他们说小时候,家里基本上不吃肉类的,就过年才买一两斤肉包肉馅饺子……
现在工作工资8000多包吃包住,食堂大盆菜自己专挑肉多的打菜,休息日自己在家做饭,就是两勺面粉调成面糊在锅里烙两张饼,卷点土豆丝,大葱之类的。说到吃,他们是真的省!
婚后一年,我怀孕了,因为孕期反应特别厉害,再加上胎儿状况不稳,奈何母亲身体不好,在照顾我的事情上有心无力,付涛只得把婆婆接来西安。婆婆来了后,每天变着法地给我做好吃的,可是因为孕吐,那段时间我的体重不升反降。
晚上11点,付涛拉着我趴在卧室门口偷听,客厅里婆婆正在给公公打电话,她的声音压得很低,我隐隐约约听到她说:“我真没用,专门跑来照顾楠楠,饭菜却不合她胃口,楠楠都瘦了……”话语中有隐隐的哭声。
我和付涛面面相觑。付涛坐在床上一边给我揉腿一边说:“你看做个饭把咱妈为难得,你就不能多吃点儿吗?”我本来还觉得婆婆心疼我,蛮感动的,一听老公这话顿时委屈了,孕吐吃不下饭又不是我的错,怀孕的辛苦我得受着,吃饭少也有罪了?
对婆婆的那点儿好感“咻”地烟消云散,瞬间觉得这老太太没安好心。
可能是因为心里有了芥蒂,之后再看婆婆做啥,都觉得她那看似勤快精干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不怀好意的心。
冬天的第一场雪后,女儿出生了,婆婆整天乐颠颠地照顾孙女,精心为我准备月子餐。
那天,婆婆外出买菜,我正在卧室里休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我打开门,原来是楼下的邻居。她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委婉地指着一个方向说:“这几天总有一股怪味儿从你家那边飘过来,是有什么东西坏了吗?”
难怪我这段时间偶尔会听到鸡叫声,还以为是楼下谁家养的鸡,哪知道这鸡居然就跟自己共处一室!我强忍心中愤怒,赶紧给邻居赔礼道歉,并且保证一定尽快把这些鸡全部弄走。
婆婆接了我的电话慌忙赶回来后,我黑着脸说:“妈,这不是农家小院,您养鸡干啥啊?今天要不是邻居被咱家的臭味儿熏得找上门来了,恐怕我得出了月子才知道您在阳台上养鸡!”婆婆却一点儿都没觉得不好意思,她说:“楠楠,我想着你现在坐月子,得多吃鸡蛋和鸡肉补充营养,就把老家里的鸡运来养着,以后我及时把鸡粪清理掉就不臭了。”
天啊!婆婆想继续养鸡就算了,竟然还把锅甩到我身上,这是要气晕我的节奏。我强烈反对:“妈,我先谢谢您的好意,您想给我补充营养,直接去市场买就是了,没必要大张旗鼓在阳台上养鸡,如果您继续在阳台上养鸡,邻居肯定会找物业投诉咱家的。”
当天晚上,我就在业主群里看到有人拍了我家阳台上鸡舍的照片并配文:“天哪,咱小区居然有人在自家养鸡!”图片一发出,就遭到小区业主们的集体diss(鄙视):“见过养猫养狗的,还真没见过养鸡的。”“每天闻着臭烘烘的鸡屎味,怎么吃得下去饭?”“没想到这么文明的小区里,居然住着这么一户奇葩!这要是夏天还得了,还不得苍蝇蚊子满天飞啊!”
大家说什么的都有,我原本强压下来的火气又开始噌噌冒出来。我把业主群里的消息拿给老公看。没想到他漫不经心地说:“这群人真是吃饱了撑的,不就是养几只鸡嘛,碍着他们什么事了?”
“还说呢?你妈把好好一个家弄得一屋子的鸡屎味,一想到自己和一群鸡待在一个房间里,我就觉得恶心!”
“哪有那么玄乎?咱们卧室离阳台那么老远,你能闻到什么味啊?”
“不光是臭味,鸡叫声也吵得人睡不着觉,你让我怎么坐月子?你让其他住户怎么看待咱们家?”
听到我们俩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婆婆赶紧进房间把我老公推了出去,一边拍着我的背,一边安抚我说:“楠楠,坐月子不宜生气,这事儿是妈不对,如果邻居再找来,我去跟他们解释,请他们再多担待两天。妈没想别的,只想让你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土鸡蛋,喝到正宗的鸡汤。你太瘦了,生孩子遭罪不说,还伤了元气,需要好好补补。”
“可是这些市场都有的卖啊,干吗非要弄这么一群鸡养着?”我的语气没那么冲了,但还是不赞同她的做法。
“市场上卖的鸡,哪有咱们的土鸡有营养?我当姑娘的时候,付涛的奶奶也是这么照顾我的,我就寻思着,决不能亏待了咱们家的儿媳。但是你们住在楼里我离不开身,付涛上班也忙,不方便经常到乡下给你们带吃的,我就想弄个鸡窝在这养着,没想到给你们添了這么大的麻烦。”
婆婆不停地搓着手,她眼里满是深深的自责,看得我突然有些心疼。
我忍不住回想这些日子发生的一切,再看婆婆看着我时那小心翼翼的眼神,以及累得深陷下去的眼眶,愧疚和难过一起涌上心来:“妈您为什么要对我这么好啊?”婆婆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做父母的哪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好的?”
第三天一大早公公就来家里帮着婆婆拆鸡笼,一边拆还一边嘀咕:“城里人就是矫情,连个鸡也不让养。”婆婆一边瞪公公,一边打圆场:“你爸就是这么个唠叨人儿,你别跟他计较。”我也笑笑:“我爸说得对,城里人就是事儿多!”公公晒得黑红的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我心里却有些酸涩。
@时尚过去式:父母对儿女的付出,就在这一进一出之间。放下成见之后,才真正感受到了公公和婆婆对我们这个小家真挚的情感。
我姥爷刚去世,我爸就拉着我去派出所改名字,主要是改姓,名不用改。因为我一直都是跟我妈姓。我觉得改成我爸的姓,对我以后用处也不大,不想走这趟麻烦。我爸却很坚持,非让我去改。我就有点火了,问我爸:我妈和我姥爷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地方吗?你干嘛老是让我改姓,我不改,就不是你儿子了?我爸被我这么一说,整个人就愣在那里了,隔一会,就自己低着头走了,也不说让我改姓的事情了。把我一人扔在路边。我说错话了吗?
我爸跟我妈结婚,我爸是入赘,上门女婿。我妈是我姥爷的独生女,我姥爷有办个小服装厂。我爸家在农村,家里很穷,家里有两兄弟,我爸是小的,我大伯没读多少书而且很早就结婚了。
我爸妈是大学同学,听我妈说,当年她就是看中我爸人老实,还特别上进。刚谈恋爱的时候,我妈还不知道我爸的家庭情况,直到我爸带我妈回家,我妈才知道我爸家情况,我妈说,奶奶家实在是穷,住的是瓦房,院子很大,但是又脏又臭。院子里有猪圈,有鸡笼,还种了蔬菜,整个院子里,到处都是鸡屎。我妈说她特别怕去上厕所,因为又是旱厕所,而且厕所在猪圈旁边,我姥爷家厕所里都铺了干干净净的瓷砖,马桶也干净,厕所里都没臭味。可想要去上厕所,我妈得鼓起多大勇气,我奶奶烧的一手炒黑的菜,我妈是筷子都不敢动。我奶奶对我妈倒是很热情。这次后,我妈有点想跟我爸分手的,但是我妈又舍不得,因为我爸对她不错,实心实意,人上进,又是帅小伙。
我姥爷知道后,也不想我妈嫁过去,想我妈找个上门女婿,毕竟我妈是独生女,我姥爷还有个小服装工厂,以后肯定交给我妈打理。我姥爷就找我爸谈话,假如我爸愿意当上门女婿,他就不反对我爸和我妈在一起。我爸回去跟我爷爷奶奶商量,爷爷奶奶知道我妈家有钱,没反对我爸做上门女婿,还很支持我爸,说他们有我大伯在身边就好。
我爸就这样入赘到我妈家。因为我姥爷有钱,我爷爷奶奶家的楼房都是我姥爷出钱建的。我一直都是在姥姥姥爷家长大,姥姥姥爷对我挺好的。我奶奶那边的家人,对我都不怎么亲,也没给过我什么,以前小时候我爸经常会带我去爷爷奶奶家,但是,爷爷奶奶大概是因为我跟我妈姓,所以都不怎么热情,感觉很淡,也没说什么话,奶奶爷爷家里的小孩子也不爱跟我玩,大点了,我也不愿意去爷爷奶奶家。其实,我爸回去也就是给爷爷奶奶钱的,他一直都觉得自己入赘我妈家,没在爷爷奶奶身边伺候,愧对爷爷奶奶嘛,所以喜欢时常拿钱去表孝心。
其实,我妈人很温柔,做什么事情都会跟我爸商量,我爸是入赘的,但是他家庭地位也没变低啊!我姥爷对我爸挺好的,在家里姥爷从没当着家人面训斥我爸,姥爷他挺尊重我爸,也会听取我爸的意见。我姥爷去世之前,都让我爸接他的班,希望他能照顾好我妈,姥姥和我。
我就特别不明白,我爸干嘛执着于让我改姓,他总是说什么认祖归宗,现在谁还姓这个,我都二十多岁的人了,能长这么大,出钱出力的,对我好,教育我的,都是姥姥姥爷这边的人,爷爷奶奶什么都没有给过我,也没教过我,我改姓有什么意义。这事我妈还不知道,知道了,肯定是很生气,很伤心的。
你说我爸他现在这么执着我改姓,当初他又为什么要同意入赘呢?我爸的做法,让我觉得他这样很不厚道.他在我心里的形象落了一大截。我觉得吃谁家米长大的,谁家对我有养育恩情,我就该给谁家祖宗上香。
@莫愁前路君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是很传统的,有认祖归宗这种讲究,不喜欢自己家的子女流落在外。不供奉自己的列祖列宗。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随自己姓。现在是新社会,子女随父姓可以,随母姓也可以。没有谁说,子女随妈妈姓,孩子爸就不是孩子爸了,跟谁姓,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健康长大,懂事孝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爱。清明节的时候,爸爸妈妈两边的亲人墓都去祭拜就可以啦,那么执着于一个姓干嘛呢。
弟弟一百天了。之前大姑姐问我,弟弟一百天外婆那边有没有人来。我回答她说没听说有这样的,应该不来吧。又不是(对周)周岁。大姑姐用松了口气的语气说:那就好,要是来的话还要打发(招待的意思)。阿凯(老公的名字)又不在家挺麻烦的。
然后我想了想,说不定家乡是有这种风俗的,问问免得到时我爸妈来了什么都没准备,然后我就打电话问我爸妈。我妈说啊凯不在家,去了麻烦你老人,还是不去了。我当时也告诉我妈了,大姑姐说的话。她更决定不来了。
然后今早七点又打电话给我说:“不用特意告诉老人,等下你爸跟你叔会去。免得麻烦人家。你爸拿套衣服,米,拿点肉,水果,香纸之类的去。你把米煮了,肉煮了去拜拜”
然后我就没有告诉家婆家公,家婆吃了饭去打工了。家公跟大伯哥在家隔壁搭鸡笼。我爸十点多到了后,我问我爸要不要告诉老人。我爸说在家没去忙就告诉。然后在搭鸡笼的家公、大伯哥就回来了。一个杀鸡,一个去镇上买菜。弄了好久,又叫了隔壁的叔伯来吃。男一桌女一桌。
其实我爸跟我叔来我还是蛮开心的,虽然早上我还因为我妈他们说不来又来的做法感到无语。
自我孕晚期回家待产到现在,家婆几次三番的说让我回娘家去住几天,或者去玩玩。我因为不会坐电动车一直都不去,再加上还带着孩子,麻烦所以我那都不去。就是过年时去了一次。我越是不去她越是喜欢半开玩笑的说,甚至说出:我可以送你去的话。我都烦了。我有时想她是不是觉得我在我妈家不受待见所以不回去。所以老拿这个说我。在家说,出去跟三姑六婆也说:“她都不愿意回娘家,我说送她去都不肯。”人家说给我听时我都有点生气的。不知道我回不回有什么关系,关她什么事。弟弟从医院回来就是我自己带。除了冲凉的时候,或者有时吃饭了他哭。要不然都是我带。她什么意思。
弟弟一百天我爸跟我叔今天来了, 她却是去打工去了。可见我娘家也是重视我的。特别有一种有人给自己撑腰的感觉。
我爸临走前还给了弟弟一个红包。我特别满足。毕竟爷爷奶奶都没有给。外公都又买衣服又给红包。够有心了。[偷笑]
因为我带弟弟,因为大伯哥家房子拆了还没起,大家暂时都住我家。所以是他们帮着我招待我爸我叔。我看到他去买菜了,赶紧让老公中午下班后要记得问买菜花了多少,然后转给他。
免得又听家婆的拐弯抹角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