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不如来湛江吃蚝吧!
从过年到二月都是肥蚝上市季节,清蒸原汁原味,炭烧最多人喜欢,老人喜欢生蚝煲韭菜汤,冬天来一碗,暖心暖胃又暖手!#湛江头条# #美食# #生蚝#
#在中国,你认为哪里的饺子最好吃# 东北的饺子
内蒙古美食的秘诀在哪里???
美食走向全国可不简单,啥时候甭管真的假的,大多数人都打着你的旗号卖,那就差不多这类美食算是走向全国了(当然你说烂大街了到也没意见)。比如卖冰糖胡芦的打着“老北京”的旗号,卖红富士"的打着“新疆阿克苏冰糖心”的旗号,卖大米的打着“五常”的旗号,卖葡萄干的打着“吐鲁番””的旗号,卖煎饼果子的打着“天津”的旗号,卖小面的打着“重庆”的旗号等等。内蒙古也有,比如像风干牛肉这类口味 ~于被人们普遍接受的….….
但总体来看,内蒙古成功走出去的美食并不多。
(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跨度大,人民生活和饮食习惯大
第一,能接受内蒙古特色道的人很少。比如手把肉(羊肉)、烧卖(羊肉大葱馅儿)、蒙古馅儿饼、蒙古包子、羊血肠、黄油果子,以及各种奶豆腐、奶酪、奶皮、奶嚼口 等。不是从小经常吃牛羊肉和奶食品的人,很难接受这其中的膻味和奶腥味的。即便是优质的肉和奶食(膻味和腥味比较淡),也是不易接受的。
第二,蒙餐价格普遍较高。内蒙古地处偏远、物价较高,蒙餐中大量使用的羊肉、牛肉、黄油等材料本身就比较贵,不论是早餐还是正餐,去蒙餐馆的开支比去一般的餐馆要多得多,不经常吃的了的。
第三,内蒙古的自然环境春秋风沙大,冬季严寒。本地的特色美食基本都是需要在屋子里暖暖和和的坐下来趁热吃的,带羊肉、牛肉、黄油的食物稍微一凉,油脂就凝固起来没法吃了。所以不像南方一样可以有很多在,边就能出摊的美食、小吃,内蒙古的大多数美食很难脱离实体店铺在大街小巷普及开来,站在马路上吃东西搞不好容易喝一肚子西北风顺带糊一嘴凝固的羊油的。
第四,内蒙古的蒙餐口味比较单一。很多蒙餐的调味兴就是简单的盐、大葱这些人们喜欢这种最朴素的烹饪方法,更纯正、更原汁原味。但这也是外地人接受不了的口味。
第五,内蒙古的宣传水平很低。比如呼和浩特的焙子(一种用火焙烤出来的面,有各种口味、各种式、各种吃法,但出了呼市就没人知道了。对外宣传张口闭口就知道一个“烤全羊”(在内蒙古也没几个人吃过烤全羊,也吃不起,招待请客也请不起)……其实内蒙古生活中的焙子、烧卖、托县葡萄、华莱士瓜等等,就像新疆的烤馕、烤包子、叶鲁番葡萄 、哈密瓜一样的~吃。但新疆的美食人们普遍知晓,即便没吃过也有所耳闻:而内蒙古的美食在全国人民面前,就是一只虚无缥缈的“烤全羊”...…
第六,文化的严重流失。这边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怕别人把内蒙古当成偏远落后地区,有时候外地人说“你们是不是骑马上学啊”“你们高考是不是比射箭啊”这样的玩笑话,有的本地人就着急了,开始介绍这边有什么高楼大厦”,离北京多么多么近等等,围着鼓楼立交、海亮广场“拍一组照片….…总想着把位于祖国北疆的这片土地往什么二三线城市上靠拢, 开一家某某咖啡、某某奶茶能得瑟的不行,本地特色正在一步步淡化流失。如今呼和浩特的街边的焙子铺已经很少了,口味正宗的更是少之又少,不用想着走向全国,能在本地留住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