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了一个本地惠阳大亚湾霸王餐群。
白吃了两餐霸王餐,商家为了在某团刷好评,就线下由专人拉个微信群,以报名的形式在某团下单,由外卖员正常配送,客户吃完餐就给予好评线下返现。一般是20返15或30返20。商家为了刷好评,除了付个配送费和平台费,都没赚钱的。
被朋友拉进群时我还不知道竟然有这种操作。[捂脸]
去一次喜欢就多一分的大亚湾~
城中村屋栋规划齐整,村路宽敞明亮,干净整洁,居住在此舒适度肯定比一些城市的握手楼高。
马路,学校,政务大楼,购物中心,小区,天空,放眼望去,心生惬意,有一个年轻城市该有的样子,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三个月后再踏足大亚湾,又有新变化。
在万达就餐时间里,我观察到,一家客家菜餐厅生意火爆,几乎没有空桌,来取餐的外卖小哥比三个月前多了好多,其中不少还是女骑手,大亚湾隐藏着不少吃饭刚需。
马路上的泥头车我没看到有,要么是这里的楼盘开发接近尾声,要么是交警部门整治的结果。小区门口的公交车竟然多了两条线路,肯定是有需求才有市场吧。哦,正好碰上交警叔叔在查车,路边停放的拖车上已经收了好几辆摩托车,这是一个城市交通向良好方面发展的必然整治举措,深圳禁摩已经好多年,交通事故大幅下降。
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的中介门店和街铺门店没有出现倒闭潮,一路走来,看着觉得安心不少。如果去到一个地方,发现街边到处都是贴着招租转让的空店铺时,你会有如何的感觉呢?
叫了辆滴滴,司机大哥很健谈,他说儿童公园开园了,这段时间很多人去玩,项目价格听说也不便宜,他周末就守在公园门口接单。他说住大亚湾那么多年,这两三年人越来越多,大亚湾的配套也越来越好,以前想有的现在都有了,终于有城市的感觉了。他说幸好几年前就买了房子,不然现在怕是想买都买不起。他还说一个男人如果已成家有孩子,要是不提前谋划安顿好孩子的教育,毕竟孩子的教育问题要占十几年,也要占用一个家庭十几年的资金,如不给老婆孩子一个安心的住所,日子将会是动荡不安的,钱存不住,人也留不住。司机大哥说他很满意在大亚湾的生活,孩子已读高中,一路来孩子读的公立学校,确实省了很多钱,不然七八年前也不敢去买房子。妻子在家旁边工厂上班,活不累,每个月挣个四五千,他滴滴也能挣些几千,两夫妻两三年前就提前还清了房贷,每个月花销也不多,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人也不焦虑。这位司机大哥真通透啊!而我还在深圳高房价高消费低收入的环境中挣扎出不来。
所以,这么多年在深圳,我都混了个啥?
搬来大亚湾第十三天,继续奔波在面试的路上。
今天去面试的是一家玩具厂,看招聘信息挺吸引人的,工资四到五千,长白班,记件薪资。觉得还行,工厂长白班嘛,一般都是早八点上到晚上八点。听着有十二个小时,可中间隔开来有休息时间,习惯了倒也还好。八点下班十几分钟就能到家,也还能辅导孩子的作业,感觉挺美的。
但是还是被现实狠狠打了一巴掌。
去了厂里,填个资料,接待的人带我去车间看工序,说女生安排在包装部。做玩具的,倒不难,就是用胶水黏黏手脚,很简单。几个上了年纪的大姐大娘都在做,我也肯定做得来。当接待的人问我要不要来上班时,差点就要答应了,幸好多嘴问了句上班时间是怎么样的。她说,早上八点到十二点,一点半到五点半,接着六点半上到晚上十点半,最近货多,加班就晚些,平时一般就是加到九点半。我的天!这也太长时间了吧?!工资呢?四千五上下。哦我的天,再次刷新了我的认知,在惠州,这劳动力这么廉价么?
走出工厂,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在厂里上班的都是大娘大妈,年轻人确实不愿意把一天的时间,都奉献在厂里,就为了三四千的工资。也才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风里来雨里去得送外卖送快递,因为同等的时间付出,换来的货币回报却是工厂的多一倍。更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住大亚湾的深圳人,更愿意忍受每天来回的奔波,也不愿意在家附近随便找个工作。实在是随便不起来啊!大亚湾能够给你提供一个花园般的居住环境,但是没办法给你提供一个令你身心愉悦,满足理想工资的工作。
而我,自从经历过十年前从宝安到南山上班的路上,总是挤不上公交车的噩梦后,从此对小电驴20分钟内到不了或者公交车不方便的工作,全部拒绝。以至于这么多年来,只在家附近的地方上班。如今,在大亚湾找工作,看来这个多年来不改的惯例该打破了。
大亚湾现在疫情怎么样了?我们小区已经封闭管控了,目前大家都在居家做核酸,生活物品采购全靠外卖,不知道小区外面的疫情是否过去了没?啥时候才能正常上班呢?
健康和挣钱之间,其实很多打工人都没得选!正如那句话说的虽然打工会痛苦十年,不打工一天我都活不下去!愿疫情早早过去,山河无恙,人人皆安!#惠州头条# #发现深圳美好# #大亚湾在线#
搬来大亚湾的第12天,这两天开始沉下心来找工作,人到中年,没有任何技术傍身,真心不好找工作了。找家政吧,自己没有任何经验,除非花钱去接受培训,找个月嫂之类的,可是目前这个工作也不适合自己,毕竟自己家里还有个小学生需要兼顾。
还有就是一个美团买菜分拣员的岗位,对中年人很友好,上班时间也符合自己的理想,下午四点到夜晚两点,工资有个六七千,算是还行吧。可是上班地方太远了,几十公里外,这样就无法回家照看到孩子了,这个工作果断放弃。
以前在深圳,我体验性得去送过外卖,因此到了大亚湾后,我每天会打开手机里的接单系统,查看这边的单量情况,发现少得可怜,因此这个岗位我就没去深入研究了。加上,如果进了外卖骑手这行的话得换辆电动车,我现在家用的小电驴肯定是满足不了每天的跑单需求的。其实,外卖骑手对于我来说,还算不错,自由,能照顾到家里。但是看这情况,似乎月收入不高啊!那就没必要了。
都说做生不如做熟,接着看了几个柜姐的招聘,也去万达面试了,但始终不是太合自己的心意。其中一家觉得还行,但是店长说每逢周六日和节假日需要上全天班,也就是从商场开业到晚上关门,一天是需要站着上14个小时,两天连接着上,这样的班次让我接受不了。我在商场已经奋战了七八年,腿部已经站出了轻微的静脉曲张,不想再拿自己的健康开玩笑了。
接下来可能就需要找工厂了,找个坐班的工厂,好好爱护一下我的老腰和两条腿吧!
朋友诉说送外卖这几年不堪回首的经历
汗水在深圳送外卖三年,真心不建议年轻人去做这行!去年刚从深圳回来,结束了三年的外卖生涯,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年来工作的酸甜苦辣吧。本人80后,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人说送外卖可以月薪过万,自己也心动了。想着去凑凑热闹。因为本人不喜欢冷天,决定去一个暖和的地方送外卖,想也没想就去了南方一个很有名的城市,深圳 。
刚去深圳,感觉一切都是新鲜的,给人感觉是特别美。道路很宽,街道很干净,高楼大厦很多,去的前几天没有急着找工作,先玩了几天,大亚湾,梧桐山,大梅沙。玩累了才开始在网上找。刚开始其实很傻,没有人推荐,就去找中介。
其实你去大街随便找一个外卖骑手,他们都可以帮忙介绍过去的,而且他们还可以拿介绍费。后来我才明白,干这行没什么门槛,来来走走的人很多,也就是为啥常年招骑手了,有点割韭菜的意思 。
把证办下来,安排了一个站长和我沟通,说还要买一辆电动车跑单用,把我带到一个卖电动车的店面,好像和站点有合作比较熟。老板说电动车跑单需要再买一个电池,因为一个电池最多跑4个小时左右,电不够,加起来2千多,快三千了。老板还建议我分期。当时啥也不懂,其实那个时候随便买一辆2手的车就行,也就5,6百,额外加一组电池最多400,1千块足够。
这行最怕下雨也最喜欢下雨。因为下雨就爆单,单多,收益就高。同时单太多,忙不过来,容易造成超时,超时就扣钱,扣一半。一单可以拿6块的,结果只给你三块。这就是平台定的规矩。有点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意思。下雨还不能开快,因为路比较滑,太快了刹车刹不住容易摔跤,把车摔坏了就要赔也是头疼的事。手机又不防水,时间长了容易坏。以前舍不得花钱,买了个比较便宜的手机套,结果时间长了进水。
现在知道为啥送外卖的忌讳客人投诉吧,平台扣得太狠了,都没有地方申冤。当时好评没有啥奖励,好像好评就是应该的,差评只是体罚一下或者扣几块钱,但是投诉就大了。美团更狠,投诉听说扣上千块,而且必须要好评,10个好评才能抵消一个差评。前几年经常会有美团骑手送完餐就求客人给好评的例子。没办法这和收入挂钩的。
平时除了有时头脑不清楚,送错地方的,拿错餐的,送错餐的造成损失外,还有一个就是偷餐的。这也是需要防备。深圳有不少流浪汉,平时就在大街上闲逛,但不乞讨的。饿了就有可能顺手从你餐箱里拿东西,拿完就走。有时自己备在车里的饮料,也会被喝几口再还给你。除了流浪汉,同行也可能出手。
这行真的门槛低,也不知道为啥,自己人的餐也不放过,就那么想省吃饭的钱吗?当然还有一些素质差的过路人。我也被偷过几次,只能和客人沟通,要么赔钱要么掏钱自己买一份送过来。为了防止被偷,常用的做法就是送餐的时候,把所有的餐都拿着,送一个地方就全部把餐拿上去,送完把其他的餐拿下来继续送。
这行最大的损失就是电动车了,也是不得不防。有一次送一个餐上楼不到5分钟,下来车就不见了。新车还没用到一个月。挺后悔的,要是买个好点的锁问题或许不会发生。
站点有一个通病,人多了,导致人平均单量低,收益就低,就有人辞职。人少了,平均单量起来了,又会引起大量超时和差评,影响站点的评分。站点只能不停控制人数,月薪过万的,只有过年期间的少数几个。遇到淡季,6,7天都算很不错了,还不包食宿。这样导致很多人辞职,但又有很多人入职。我我们那一批有30多个人,最后都走了,我是最后走的。有的人去美团了,有的人送众包。
关于外卖还有要说的就是受伤事件。为了赶时间,难免在路上违反交规,横冲直撞。在深圳外卖小哥受伤的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所以jj也是处罚得比较严厉。
干这行被平台欺负,被jj欺负,还会被客户欺负。平台给的单价是一年比一年低,规矩也是一次比一次严,每年还不断地向外面招人。刚开始来,跑1,2公里就有8,9块,现在要跑3公里才有这个价,想跑十块的就要跑4公里了。单价低,我们不愿意跑,那些岁数大点的人就愿意,这样导致单越来越低。加上最近的y情,又增加了一大波外卖小哥。僧多肉少,不好搞。还动不动有考核,验证人脸识别,增加工服的投入。
客人有时也挺无语的。超时了,餐冷了你给个差评可以理解。什么餐到了,没有给他电话;没有按照他的要求给他倒垃圾,给他拿快递,给他买水买烟也要给差评。保安不让上楼,备注非要送上楼不然给差评的,还有更厉害的,备注送三桶水到8楼,还是没有电梯的。
外卖收入也是有天花板的,一天到晚地跑,最高一天跑1千块,一个月不停地跑,理想的状态下就3w。不过事实上跑1w的都是很厉害了。基本上跑的时间越长,身体越累越吃亏。
其实做这行的也是很可怜的,赚的是辛苦钱,什么时候去了不知道。平台也不会那么体贴的每年给大家体检。身体不舒服了基本是自己扛着。大家看完还有想去送外卖的么?
我在伯恩光学做操作机台的,就是用这个机台打磨玻璃,现在公司里面比较忙,加班比较多,我一个月的工资可以拿6000多,我们那里是8点下班,下班了之后我要骑着电单车去送一下美团外卖,反正就是送夜宵的,就是有些朋友还在看这个足球赛的,我可以送一些小龙虾啤酒给他们喝,基本上都是赚这样的钱,一个晚上搞得好的话有100来块钱,搞得不好的话有五六十块钱,我加上工资再加上这额外的跑美团的钱,我一个月差不多有9000多块钱的工资,一年下来也能存个10来万,我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能够在外面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我相信打工也是可以买到房子的,只不过就是比较累而已,大家觉得我这个工资收入在惠州大亚湾买房子够不够呢?
商业模式的改变,导致多少创业群体失败,甚至倾家荡产呀,通过一个小小滨海小城,惠州大亚湾的生活,就能从细节,发现很多问题,所谓,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
因为在这大亚湾滨海小城,网购的渗透强度都太猛了,小区里面一个快递驿站,忙得热火朝天,什么“快递、团购、冰鲜”都汇聚于这小小的驿站,关键这驿站,还是巨头资本们,超低价格战的一线阵地,普通小商铺创业者们,不投靠资本巨头,就没生意,投靠了,的确能提升流量,而命运便掌控在资本巨头手里,这是小城商业的真实写照。
“今天下单,明天取货”的模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普及,推进的资本巨头,看财报,巨头这项新业务,亏损近百亿,资本巨头有能力,补贴这项新模式,以便宜划算,为切入点,目标就是要消费者,养成消费习惯,就如当年补贴,让大家接受“打车、点外卖”一样。
最受伤的,必然是个体经营商铺老板们,和很多商铺房东们,因为模式的改变,商铺变得不再是唯一的中间渠道,甚至生鲜,以前生意模式,大概分几类:
1、原始生产行业,比如农民养殖户。
2、信息差商业,以前快致富的就是信息差。
3、服务行业,也被巨头平台把控。
4、技术竞争行业,这是科技研发实力竞争。
5、资本控股寡头,资本巨头的模式,有能力亏损布局几年,淘汰竞争者,实现垄断。
目前态势下,冲击最大的,就是“信息差和服务行业”,这两类创业群体老板们,真不容易,要么投靠平台,要么成本太高慢慢熬不下去,通过滨海小城的渗透率,就感知非常吓人,如果,资本巨头触角都到了小地方:“又方便又便宜,退货还简单”,普通商家小老板们,几乎是被降维打击,很难有还手之力。
除非经营成本更低,更能长线坚持,万变不离其宗,资本巨头低价垄断市场,最后,也是需要割用户韭菜的,熬得过低价竞争的商户们,一定会笑到最后,因为,消费者终究会明白,韭菜长在自己头上。
#惠州头条# #惠州爆料# 目前惠州市场销量下滑,二手房停贷,中介小哥哥们纷纷转行改当外卖小哥、代驾,期望度过难关。
今天跟经纪人小伙伴去刚开通深圳坪山聚龙路转转,聚龙路可以直接连接大亚湾的龙海三路,通车之后从大亚湾到深圳地铁16号线田心站变得非常方便。从龙光城自驾过去田心站约6分钟左右,为龙光城业主将二手房价涨到2.5万提供了坚定的信心。
可是龙光城隔壁的开发商有点不给业主们面子,上周突然宣布新房全部9.2折,将原本快上2万的新房价格硬降到1.7万左右,也是为回款拼了,对此龙光城业主只能表示无可奈何。
在路上经纪人小伙伴说大亚湾某门店8个中介已经有6个人改行送外卖去了,还有1个人每天晚上做代驾,日收入约200元左右,虽然辛苦但是毕竟还能混口饭吃。
还有一部分中介开始加入大公司,混一点底薪算一点吧,现在行业内卷的厉害,一个购房者只要说想买房,微信里少说都有十几个中介在推盘给他,然后相互诋毁其他中介推送的楼盘,让购房者变得选择困难。
“现在好好卖房也挺难的,总有人因为贪便宜吃亏上当,”经纪人小伙伴满脸无奈的感叹。昨天他聊了一个月的客户,因为别人许诺的回迁房折扣,跑去跟别人看房了,他还挺为对方担心,“万一被骗了可咋办?怎么说都不听。”
中介就是顽强的野草,你别看现在很多店关门,很多人改行,可是一到楼市回暖,他们还会重现江湖,你的电话又会周而复始的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先生)/女士,近期买房吗?
作为一个特斯拉Model Y的深度体验者,黑Y标续最低配,27W那一批。12月提车半年驾驶16000公里+,来说说我个人对特斯拉Model Y的体验感受:
长途感受,长途6000+,南北向走过大广,单程连续驾驶1200+。不觉得有电车长途恐惧,基本上平均100公里左右都会有充电桩,东西向走过深海,单程500+。相比油车中程距离会多一次充电时间。长途和油车时间一样(油车续航长,但是人也要休息,基本上电车充电三四次,充电时间完全可以休息好)。费用相比油车,真香,以前开GL8油费900+,奔驰E油费700+,比亚迪秦混动油费400+,标续Y200+。
市区感受,提速基本上这这条街最速的仔。偶尔会碰到兰博,法拉,思域(不是喷,有碰到过思域确实猛)GTI。不怕堵车,因为没有内燃机的震动(油车除了开启自动启停,否则一丝丝的震感也是有的)。
充电,小区停车场有慢充,12点以后1元一度电,充满60元续航430。慢充没位置就9点以后去一公里外的特斯拉超充,9点以后1元一度电,充满一小时。大亚湾经济带基本上不会担心充电问题。
不满意的地方,天窗没有遮阳布,得自己加装。语音交互没得说,是真的和它没话说,只开发到一个功能“打开空调,关闭空调”。异响偏多,零零碎碎的小异响,找不到哪里响,假装天窗遮阳布也会有异响。减震偏硬,GL8是软绵绵的摇晃,奔驰E是稳得一批,毛豆Y能把人晃出屎,但是转向很稳。座椅包裹挺好,但是太硬,跑长途屁股坐痛了。前风挡,驾驶副驾驶位玻璃太大,要贴膜,要不每天都是日光浴,而且玻璃太大,开窗抽烟,烟灰总被吹到后排。
综合来说,已经不想开油车了。准备开始惠深两地生活,因为已经不用担心路费了。
补充车友会里讨论度比较高的几点:
1,销售,特斯拉销售是见过唯一没有套路的车商,全国统一价,全国统一排队,不加钱,不装潢,不优惠,不送礼品,上牌费车管所收多少自己交。
2,单踏板,刚提车的时候还是使用和油车一样的蠕行模式,开了6000多公里的时候听说单踏板模式省刹车片(穷人的精打细算),果断就开始适应单踏板模式,现在觉得单踏板还是很好用的。
3,刹车,开过一些车,感觉没什么异样,也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软硬高低各不同罢了。
4,方向盘,开过的车里面,国内品牌埃安Y比亚迪秦混动方向偏超轻盈,国外品牌方向盘转向力度都差不多,要稍微使点力,但又不吃力的感觉。
5,隔音,开过的车里面,隔音没有GL8好,但是比奔驰E好点(可能开过的奔驰E有5年车龄了,新车没试过)
6,售后,因为异响去过售后,服务态度觉得还可以(因为没去过其他品牌售后,无法对比),该免费的免费,不免费的项目没做过不知道怎样。咖啡随便喝,小零食随便吃(也就雪米饼薄荷糖这些)。到了饭点会帮客户叫外卖,和员工吃的一样,毫无惊喜。售后电话倒是随时能打到人工,有一次凌晨一点打过售后电话,也有人接。
9个吐槽:
1,行车记录仪,车外记录仪好像是没声音记录的,车内不知道有没有记录仪,有摄像头但是始终找不到它拍摄的画面。
2,360全影,没错,没有这个功能,全车十几个摄像头竟然没有开发到360全影。雷达再多,听到真不如看到,特别是车辆前方盲区。
3,车内氛围灯,干脆取消这个设置算了,只有几个比较黑暗的地方有微弱的白灯,应该不能叫氛围灯,应该是小夜灯。
4,车门,需要大力才能出奇迹,多次行车前提醒朋友没关好车门,人家礼貌不大力关门,但是不大力关门就是关不住。很尴尬的体验。最多一次让朋友关了5次。
5,车机黑屏,碰到过一次,强制重启解决,但是感觉不爽。
6,没有座椅通风,超级热的天气要换姿势给屁股和背散热。都30万了,全世界不一定都会过冬天,但是全世界都会过夏天呀。
7,雨刮,有时候微风带来几滴细雨,这两根雨刷像疯了一样,咔咔一顿刮。有时候突降暴雨,这雨刮愣是要你点一下启动他才开始动。整体评价有点智障,还能用。
8,隐藏门把手不能自动弹出,总是要教新乘客,后来拼多多自己加装了外凸门把手,很好用。
9,尽量安装四轮挡泥板,可以省下很多洗车费,还能防止车轮甩出的小石子刮伤车漆。车身线条在轮子往下是内收的,内收的面收集了车轮甩出来的所有脏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