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桥上藏文章
来到抚州文昌桥,本是寻访王羲之的“墨池”古迹,没想到却逢其闭馆。无奈中徘徊文昌桥头,偶见对面一组人物群雕:4个古装书生模样的人或站或坐或卧,皆袒胸露乳,呈放荡不羁、玩世不恭的形象。4人旁边,是官员和差人。
伫立观看,不解其意。端详之际,发现群雕的基座台上刻有一行不易看到的字迹:“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橋上曬文章前黃昏後黃昏黃昏渡前度黃昏”。哎呀,有趣!可什么意思呢?我聚精会神,再往被树丛遮挡的基座下面看,又发现黑底白字的文字记述,说的是4个才子与知府出对子的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抚州临川县城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一天,一知府到抚州上任,欲过文昌桥,却见4个袒胸露乳的书生横卧桥上挡道。知府见他们身旁放有一只陈旧的箩,装着几株艾子,立马就明白这是当时闻名的“陈、罗、章、艾”四大才子要出对子考他,遂让他们报出上联。4才子立马口吟:“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下晒文章。”原来,这“上文章”即他们有满腹文章,而“下文章”则是借“文昌”与“文章”的谐音,暗指他们身下的文昌桥。4才子仰面朝天,阳光晒着他们的肚皮,正好形成“文章桥上晒文章”的构意。知府无法对出下联,于是与差人原路返回。黄昏时,来到一个渡口,见一石碑上刻有“黄昏渡”三字。知府询问其意,摆渡人指着对岸前后两个村子说:前村名前黄昏,后村名后黄昏,故此渡名为“黄昏渡”。知府一听,猛然受到启发,立时想好下联。谁知回到文昌桥,4才子已叫书童送来一纸卷。打开一看:“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知府这才领教了陈、罗、章、艾4人的真才实学,恍然明白其拦路寓意,于是在任职期间恪尽职守,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百姓,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