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古人描写美食好吃成语(描写美食很好吃的成语)

#火山诗话##诗家争鸣##宏灯诗话# 推荐阅读杨逸明先生的诗词观点,对初学者有启发,读读看。[玫瑰][比心]

#火山诗话##诗家争鸣##宏灯诗话#

推荐阅读杨逸明先生的诗词观点,对初学者有启发,读读看。[玫瑰][比心]

◑诗词创作的语言可以有多种风格。杜甫有秋兴八首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典雅风格的诗,开李商隐一路;也有江村客至又呈吳郎等浅显风格的诗,开白居易一路。不像当代有很多诗词作者只认死理,只走一条死胡同。饮食也有满汉全席宫廷菜,也有民间小吃家常菜。不拘一格多样化,才能丰富多彩。诗词创作者应该有厨师雅量,烧好自己的菜,粤菜不必攻击川菜,东北菜不必诋毁上海菜。语言风格不同,可以有传统型,创新型,等等,只要有自己的感想、感慨、感悟在,而不是无病呻吟或老调重弹,采用任何一种语言风格,自有其读者和食客在,不合口味者自可别选饭店,根本不必在人家店门口寻衅相骂也。

◑写诗灵动否,有无新鲜感,似与年龄无关。推荐两位百岁老诗人的七律。一首是周退密先生的《九九有感》:

迎来九十九春秋,小老头成老老头。

腿足全衰难似鹤,耕耘不断爱为牛。

门多求字偿难遍,客至投诗急欲酬。

侨寓春申七十载,梦中时作故乡游。

 

另一首是吳祖刚先生的《无题》: 

黄浦滩边浪拍空,烟封雾锁大江东。

层楼处处歌秦女,市井家家拜赵公。

万贯腰缠个体户,通宵血战一条龙。

白头三五羞无事,闭目凝神练气功。

 

全是说话拉家常,却不失书卷气。口语、俗语和大白话入诗,浑不费力,能“雅不避俗,俗不伤雅。”叙述和回忆日常生活,淡淡写来,却情景毕现。百岁老人,生活在当代,用旧体写当代诗,说当代话,饶有情趣和诗味。不妨也用典,却如盐著水中,也用旧词语,但思想感情还是当代的。不像有些七零后、八零后,一写旧体诗词就陈年烂谷子气,从语言到思想感情,倒像是活回到一百多年前去了。

◑写诗眼高手低很正常,但只要眼高,手就有上升空间。眼都不识高处奇处妙处,手低是必然的,写出诗来肯定不奇不妙。要眼高,“神仙手眼菩萨心肠”这样的高标准,我们凡夫俗子要做到,自己来组装自己,谈何容易。因为所有五脏六腑的配件没有一件带仙气和佛性。凡夫俗子想自命不凡自以为不俗,不如要求自己做个平常人揣颗平常心。但要求返璞归真,恐怕也不易,因为早已丢失的璞和真,找回来也很难,但至少还有希望。

◑有感而发,有了感情感想感慨感悟就要抒发出来成为诗词,就像有了一小包咖啡就想冲一杯咖啡饮料享用。冲多少水?一小杯,人人想品尝,如果冲了一大铅桶,还会有咖啡香味吗?有一点“感”,千万不要“发”而成为洋洋洒洒一大篇文字。诗需凝炼,就像咖啡杯不大一样。把一首小绝句的原料,写成莺啼序六州歌头,或写成步老杜秋兴八首韵,象把一部电影故事片,硬拉长了拍成120集电视连续剧,有什么看头呢?

 

◑写作者简介,一般一,二百字即可,就像贴一张一、二吋的证件照,让人看个脸蛋五官,有个印象,以后不认错人即可。如果放大鼻子眉毛,还怕人记不住你,甚至汗毛孔都细部毕现,就只会惹人烦心了。可是就有人把简介写成了详情咨询,甚至五花八门的爱好和学历,作品登过哪些小报,收进哪些地摊式的名人录,一一下载。硬是在一吋证件照的部位,贴满了整套脸部皮肤在显微镜下的图片资料和数据报告。这样的简介,就像是只记得“介”却忘记了“简”。这样的作者一般写诗也很啰嗦拖沓,因为他不懂简洁凝炼。

 

◑当代诗词初学者学了一些要避“挤韵”、“撞韵”、“三仄”以及律诗三五七句收尾须用上去入等诸法,以为取到了格律诗词的真经,得了检验诗词好坏之真谛。自己写诗处处循此规蹈此矩不敢越雷池一步,甚至还以这些规矩去要求古人,好像诗词好坏这就是唯一尺度,至少也是个最重要的标准。实际上这不是交通法规,只是一些供参考的经验。死守成规,谨小慎微,只能制造纸花塑料花。有时自然生长,似乎有点小瑕疵,反倒是真花。古人云:“名家者各有一病,大醇小疵,差可耳。”很多古代名家名篇,并不都在乎这些小道。倒是当代有一些设馆开课的导师,津津乐道四避八病十二忌,写出诗来,却全无生气,更无精彩看点。

杨逸明,1948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上海诗词学会顾问。在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第一届、第二届“华夏诗词奖”中连获一等奖。已出版《飞瀑集》《晚风集》《路石集》《古韵新风集》《当代诗词百首点评》《当代亲情友情爱情诗词百首点评》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22727/
1
上一篇株洲和常德美食哪个好吃(株洲有哪些好吃的餐馆)
下一篇 武昌鱼做法(干烧武昌鱼的做法)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