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厦门还是武汉美食好吃吗(厦门吃湖北菜的地方)

武汉配不上它的名号!说起武汉,当年的汉口塑造的大武汉形象深入人心,说起大上海,一定会想到大武汉!

武汉配不上它的名号!说起武汉,当年的汉口塑造的大武汉形象深入人心,说起大上海,一定会想到大武汉!

武汉名声在外,实际上却实力羸弱,2021人均收入30强,大上海排名第一,大武汉排名差点倒数第一!

绍兴无锡人均超过武汉也就算了,镇江厦门南通也都超过武汉了,武汉实力和名号真的太不相配了!

很多网友反映

这是他们见过的比较客观、公平的

全国百强城市

苏州力压武汉,位居第7,厦门领先长沙,昆明第28。

苏州说实话在科教、卫生等经济软实力上是不如武汉的。奈何自身的经济硬实力太强,处于全国第4,高于广州。最终,也是名列第7,力压武汉,不敌杭州和南京。

厦门领先长沙。在经济规模上,厦门与长沙的差距还是不小的。在经济软实力上,似乎也差不多,甚至是说长沙更具优势,不知为何最后是厦门领先长沙。

昆明第28。昆明曾经是进入新一线的。但是自己的经济水平还是经不住“推敲”的,能够进入前30,也是很不错的成绩。

对此,你怎么看呢?

山东厦门兄弟,算了,在武汉人眼中,除了北上,都是县城,我们长沙还是沙村。武汉宇宙第一城。

网友们纷纷点头

说他们终于看到了一个比较客观的全国综合实力20强城市排名:

武汉力压天津,处于第6,成都第11,西安领先厦门、合肥位居第17。

这是通过经济、科教文卫、城建交通三个大项综合考虑的。

你必须要承认的是,武汉在经济上不敌天津,武汉虽然在经济总量上高于天津,但是在人均GDP、财政、税收上好像都不敌天津。最终也是凭借科教文卫和城建交通,逆袭了天津,处于第6。

成都第11。真的是很遗憾,2000多万成都人多少有些难过了。成都未能进入前10,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经济。人均是硬伤。

西安领先厦门和合肥。应该也不用多说了,在科教文卫和城建交通上,西安和厦门、合肥就不在一个层次。

对此,你怎么看呢?

对厦门的三个相信:相信厦门的判断,相信厦门的治理,相信厦门的效果!

01

厦门战疫这场硬仗,正处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

这是厦门对这一轮疫情的最新判断。

今天一早,我就查看了最新的疫情数据。

其一,厦门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例(其中,集中隔离点检出38例)

其二,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22例(其中,集中隔离点检出143例,社区筛查检出12例)

归纳一下,有两个特点:

第一,新增病例总量依然很高。

第二,社区层面的传播风险已经极大降低。

数据,最有说服力。

这证明官方对疫情态势的总体判断,是正确的。

这是一个向好的信号,但还没到喘口气歇歇脚的时刻,更需咬牙坚持。

02

厦门在尽最大能力,让疫情管控措施更加人性化。

昨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有两点值得关注。

其一,对当前划设时间已到48小时的临时管控区,经排查没有风险的情况下,及时解除管控。

其二,对划设的高风险区、临时管控区严禁采取铁板封堵、铁丝拴锁等硬质隔离、硬质围挡等措施,严禁封堵消防门、单元门、小区门,确保消防安全及交通安全。

是的,封控是迫不得已的手段。一旦封控,它就打破了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对整个社会运行产生影响。

能不封则不封,能少封一天是一天。

这就是厦门的态度。

03

每一座城市的战疫,都要结合各自城市的特点,选取最精准的手段。

要相信,疫情3年了,市民对病毒的危险性有了足够的认识。现在已经不是2020年疫情初起时期,那时很多人还觉得病毒离自己很远。

在当时,为了赶在病毒扩散传播之前,常常采取铁板封堵小区等硬手段。

例如,王忠林从厦门调任武汉之后,就发现武汉很多小区还是敞口式出入,病毒传播隐患极大。王忠林出手的一个硬措施,就是对武汉的小区进行封闭式管理。

请相信,现在市民的素质,包括对病毒的认识都提升了。

一些以前不得已采取的管控手段,就该下岗了;一些之前有效的管控措施,也该随时而变了。

我们都能注意到,国内一些城市在尝试一些新的做法。

比如,广州市一些区就允许部分人员不参加核酸检测。以广州越秀区为例,它提出:长期居家老人、每日网课学生、居家办公者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如果没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全员核酸筛查,减少人群聚集感染风险。

我也注意到,一些城市开始效仿广州的做法。

广州的做法,肯定是前提的。比如,市民的整体素质较高,能够担得起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会随随便便就不参加核酸检测。更重要的是,它的大数据能力比较强,能够证实这些免检人员的感染风险极低。

如果一个城市,不具备以上条件,只是盲目地效仿广州,后果就很麻烦。比如,有的人,连打新冠疫苗,都要靠送大米送酱油来吸引,怎么能指望其自觉性?

战疫已经3年,尤其是二十条出台之后,更加考验每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与管控手段。

适合这一座城市特点的,才是最好的战疫武器。

04

疫情防控,一定要取得市民的理解与支持。

昨天,“浙江宣传”的一篇推文成了爆款。仔细读读,没有提出惊天动地的新观点,更没有曝出什么猛料。

但是,它为什么打动人?

它站在人民的立场说话,它重申了宝贵的常识。

跟人民站在一起,就是常识。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是常识。

疫情防控是为了防住病毒,不是为了防住人;从来只有“人民至上”,没有所谓的“防疫至上”。

这也是一个提醒。

出发点再好的管控手段,也必须赢得百姓的信任,才会无往而不胜。

05

厦门战疫,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斗。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不得厦门有任何迟疑。

请再多些理解与信任,再多些治理本领提升。

我们要相信厦门的判断,要相信厦门的治理,要相信厦门的效果。

同风雨,共奋进。

(浮见)

厦门何时崛起呢?近年来,国家中东部省会城市发展神速,不说杭州,武汉,成都,南京,就是长沙,郑州,合肥都在飞速发展,以新一线城市的姿态争妍斗丽,反而作为全国GDP排名前三的山东省省会厦门市,反而没什么声色,这有点奇怪了,这地位也与她本省的经济情况不符啊!厦门什么时候发展起来呢?

认识厦门,也是因为老舍的那篇《厦门的冬天》“吹面不寒杨柳风”,厦门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厦门算是个宝地!

我在武汉待过两年,郑州待过7年,厦门待了4年,最有活力的是武汉,厦门官味文化太重,过于教条,活力最差

有一年我从32度的武汉到37度的厦门,当时就做好了挨热的准备,谁知到了厦门,靠,这37度可比武汉的32度舒服多了呀!

2022年度,中国城市百强榜

第一名95分、杭州77.02、郑州及格分,厦门还是山东的一哥。

这是网上考察指标最全,比较客观和公正的城市综合排名。杭州进入全国前五,南京和苏州紧随其后,武汉排在了成都的前头,天津晋级前十,厦门还是山东一哥。

本榜单从硬经济和软经济两大指标,GDP、储蓄、财政、环境、科教、文化、卫生等七个维度给100名城市打分,最后总分排序,结果与大众认知基本一致。虽然网上很多自媒体机构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城市的发展,观点与我们不一定相同,仅做参考!

对此,你怎么看?

厦门,青岛,北京,石家庄,大连,沈阳,武汉,延吉,西安,南充。。。又在奔跑中度过一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22296/
1
上一篇似水流年往事如烟101:葡萄牙国家队祝贺C罗:新的冒险
下一篇 挪威美食哪里最好吃(挪威有什么好吃的)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