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捏就的艺术】
“没吃过城隍庙的南翔小笼,就等于没到过上海”,因此,每次去上海,无论哪儿都好信儿地去吃一次正宗小笼包。这被赞为“指尖捏就的艺术”~小笼包形似宝塔、玲珑剔透,但必须谨记“一口开窗、两口喝汤、三口吃光”的口诀,方能满口生津、一饱口福。沈阳有很多小笼包的店,可总觉得“四不像”。要想在沈阳吃正宗小笼包,来这家看看!2014年,上海本帮菜入选国家非遗,小笼包就是代表作之一!#头条带你游中国# #旅行# #带你走遍全世界# #辽宁头条# #沈阳头条#
辽宁沈阳,一位顾客点了份外卖,备注区写了不少的字。而饭店老板也是非常的重视,立刻诚意满满地回应了对方。
原来,这位顾客也是这家饭店的常客了。
这次点外卖的时候,在备注区点了餐具,又写了放点鱼丸,最后还表明往死放陈醋。
而看到他的备注,老板立刻简单粗暴地送了对方半桶醋。
面对着这么诚意满满的老板,网友们也是乐开了花。
也有网友表示,这位顾客估计是想做腊八蒜,家里没醋了。
还有网友表示,往死放陈醋,这位顾客怕不是山西人吧?
其实生活中,喜欢吃醋的人还是挺多的。
小笼包,紫菜汤,馄饨里,很多人都是要放点醋的,不然觉得不好吃。
不过在这些地方放点醋,也挺好的,可以开胃,也能帮助消化。
当然,也有人是不喜欢吃醋的,这也是每个人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就像山西那边,就习惯性会加点醋。
而因为这位顾客是常客了,所以老板才豪气地送了他半瓶醋,也是希望他继续光顾自己的饭店。
那么,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呢?你们那里的生活习惯又是怎么样的呢?欢迎留言评论!#沈阳头条#
#娱乐聚焦#
球球的夜宵又火了。
球球晒出自己的一顿夜宵,香辣虾一盘,麻辣小龙虾一盘,小笼包一盘,烤榴莲一盘!
看看这沈阳的夜宵,估计也就一千块钱。
说到这里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李湘,一个月的饭钱是65万。
这样一来,感觉球球还是很节省的。
#晒晒你镜头下的烟台#
从广州到南京,再到沈阳,疫情还未真正结束。
虽然,在哈尔滨这座城市,江边白日喧嚣,夜晚同样热闹,三五成群的人挤在一起吃着烧烤喝着啤酒,不亦乐乎。甚至自己也加入其中,有一丝恍惚一切岁月静好。
老公发来消息说:“你出门别忘了戴口罩,随之而来的是新闻,南京疫情”
想起南京,脑海里便是法国梧桐和南京故宫,盐水鸭、秦淮河边冒着热气的小笼。一到这个时候,食物往往最重要了起来。之前,沈阳老头因出行轨迹让熏鸡架大火,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是小笼包。
不过,昔日热闹餐馆的景象,又会变的冷清了些,就像河南的特大暴雨,在突发的灾难前,人们会减少外出,总想着囤积些食物,以备不时之需。一想起大雨,就难忘1998年的抗洪,当时松花江的水位达到了120米,老道外的低处,房屋都被淹了。
电视机前,解放军在江畔与洪水搏斗的画面,让人记忆犹新。人们奔走在商场里,大批的罐头、米面、矿泉水售空。直到洪水渐渐褪去,雨终于停了,那个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前年疫情未发生之前,母亲便有屯粮食的习惯,也许和她的属相有关,鼠天生就爱囤积,宽大的阳台就成了她的粮仓。
米、面、油自不必说,还有各色的豆类,琳琅满目煞是可爱。她最爱屯的是885土豆、大葱、红薯粉条。一到阴天,刮风,或是下了大雪,她便觉洋洋得意,还好我有先见之明。笑着说,不必。
可真到大冷时,要现买些吃食,只顾着阳台整洁好看,不存东西的我,也渐渐接受了屯粮的建议是不错的选择;少买一点吧,屯着方便。
前几日,去横道市场闲逛,见有不少人开始灌起了风干肠,想想,我们也灌十斤吧,一问现在灌比秋天要合适多了,晾干了后,就冻起来,随吃随取。
那天,我穿一身亚麻的连衣裙,站在猪肉摊前,真正的人间烟火,不过如此。微胖的女老板在案子上切切剁剁,又绞了馅儿。拿白酒、糖、盐、花椒粉、大料十三香一类的调料,戴着手套拌了起来。
她的头顶是正在风干的肠,有的快干透了,肠衣紧缩。她道,这都已经有人订出去啦。可见生意真的不赖。
我拿了肠回到家放在阳台的晾衣杆上晾,半夜,酒香正浓,感叹越来越烟火气的自己。这样挺好,至少是那么真实。
网上曾有一则屯粮食指南,想来依旧可以作为参考,但也加上了些自己的心得。
牛奶容易过期,袋装奶粉是比它更好的选择,猪五花、梅花肉,进可红烧,退可包饺子。鸡腿肉买些,可手撕凉拌。
海带、木耳、菌类干货都不易坏,屯些总是不出错的,抓一把便可以熬碗热汤。
云南干豆腐皮,下水泡片刻,就得了张柔软的,炒来吃涮锅子都好。至于鱼嘛,怕不安全,可以买罐头。
还有总是不能忘记的泡面和鸡蛋,口粮红茶,可以做奶茶,布兰迪咖啡粉,这都是要屯起来的必备粮食。
每次到超市的时候,美名其曰屯粮食,其实都是借着名义去买各种零食,冲饮。终究是逃不开热爱生活之心。
屯的东西多了,便知道你平时最离不开什么,原来,脾胃脾胃虚弱的人,最需要的是一碗小米粥,吃的太多,花样百出,也终究抵不过人间一味淡。
愿远方的你安好, 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相信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