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内蒙古新闻广播:委员建议禁放烟花改为限时燃放

【用政策的“人情味”守护温暖的“年味”】 临近春节,为减少污染,优化居住环境,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限时全域禁止燃放、违规销售烟花爆竹和堆燃旺火的通告》的要求落到实处,近日,呼和浩特市人民路

【用政策的“人情味”守护温暖的“年味”】

临近春节,为减少污染,优化居住环境,将《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限时全域禁止燃放、违规销售烟花爆竹和堆燃旺火的通告》的要求落到实处,近日,呼和浩特市人民路等街道办事处在辖区各个社区开设了烟花爆竹照价回收点,最大程度减少社区居民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提高居民对禁燃烟花爆竹规定的知晓率,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清新、祥和的新年。

一位居民来到社区烟花爆竹回收点,把两挂5000响的鞭炮和几个花炮交给社区志愿者。他说,“买回来炮了也收到了不让燃放的通知,正愁这些炮放在家里不安全,没想到社区就提出了这样的回收办法,替我们解决了一件难事,很贴心。”

有些居民家中留存有部分烟花爆竹,大多是去年过节剩下来的。而烟花爆竹的存放需要一定的条件,随意存储会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但是也不敢当普通垃圾乱扔。有了鞭炮回收政策,居民悬着的心也可以放下了。

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白旭东认为,政策为社会预留缓冲空间,转变用烟花爆竹迎春的观念,推动研发文化创新的产品,成为中国梦清雅却丰富的底色。

白旭东:呼和浩特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烟花爆竹禁售禁燃禁放安全防范宣传查处工作,市民村民理解配合自觉遵守,值得表扬。街道社区宣传引导烟花爆竹存货照价回收置换工作,彻底从源头阻断燃放行为的发生,值得点赞。

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对燃放行为进行规范,是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体现,同时也要看到,对于“爆竹声中辞旧岁”的传统风俗,还需要通过文化创新的方式来改造,以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既维护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法定权利,又为传统文化留下生长空间,使之成为促进民族认同和强化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节点。

“过年”成了现代生活中的文化乡愁,承载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文明的价值评判,变得沉甸甸起来。这些看似小事,却有助于形成开放的公共生活领域,有助于在复杂、分化的转型社会中增强归属、凝聚共识、增加认同,更好地在继承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从而体现传统民俗的美意。

政策为社会预留缓冲空间,转变用烟花爆竹迎春的观念,推动研发文化创新的产品,不断满足群众合理诉求,从而成为中国梦清雅却丰富的底色。

记者:孙雪梅、李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21237/
1
上一篇兰草之心:妻子感染发烧隔离
下一篇 古井中文:1月6天班工资破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