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安利你的家乡#
我的家乡叫忠县,生我养我的地方。
忠县位于重庆市中部、三峡库区腹心,唐贞观八年唐太宗赐名忠州,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以“忠”字命名的州县城市。巴蔓子、甘宁、秦良玉等忠臣良将留下千秋忠义故事。石宝寨、白公祠、三峡橘乡引人入胜。电竞赛、马拉松彰显这座城市的运动与活力。
忠县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置临江县,属巴郡。梁大同六年(540年)分巴郡置临江郡,领临江县。唐贞观八年(634),因巴曼子刎首留城,严颜、甘宁忠勇义怀忠信,改临州为忠州。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复名忠州。清雍正十二年(1734)升忠州为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4月废忠州为忠县,隶属东川道。1949年12月7日,忠县解放。1950年1月,建立中共忠县县委。1997年6月,忠县由四川省转为重庆直辖市管辖,万县市代管。1998年2月,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后设置万州移民开发区)代管忠县等6县。2000年6月25日,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忠县由重庆市直接管理。
忠县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获得过“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见义勇为城市”等荣誉称号。
作为忠县人,获得如此之多的荣誉称号,甚感骄傲与自豪。刷到的友友们,欢迎到忠县旅游、观光、休憩,吃美食,赏夜景,摆龙门阵,会听到奇奇怪怪的方言-您好叫仰好,吃饭叫ki饭,角落叫咔咔…还有很多很多,我已离开家乡30多年,不太会说方言,回到家乡,又会想起,语言环境会感染和熏陶的。
看看图片就知道我的家乡美不美。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东西,估计只有我们重庆忠县的人才知道是啥,就算是整个四川和重庆别的地区,都没有见过这种吃法
小时候在农村,每年中秋节家长都会做这个吃,炒香的黄豆打成粉,加上白糖混到一起,然后裹上,简直是太美了!
不管走到天涯海角,最美味不过小时候的味道
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啥吗?知道得举手,大家就是朋友[捂脸][捂脸]
不知道的留言,大家以后也会成为朋友![捂脸]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永远美丽健康发财!
#美食# #中秋节#
#重庆美食记录# 作为重庆山村出来的重庆土著,印象中的美食当是“鸭儿粑”。我老家就在重庆忠县高洞乡(现在应该叫高洞社区),每逢赶集(我们那边赶集是逢1、4、7)需要从乡村步行一小时才到集市。那时的农村还没有兴起外出务工,集市人潮涌动,最考验人的体力,逛了一圈便会又累又饿。这时临街江奶奶的包子铺飘来一阵“鸭儿粑”特有的香味,待我走进一看,只见蒸笼上热气翻腾,肚子馋虫一阵搅动,立马掏出零花钱买上几个“鸭儿粑”解馋。那时的鸭儿粑挺便宜,1元钱可以买15个,也可以5毛钱买7个,一般我们小朋友买5毛钱的就够了。今天国庆回到老家特意去尝了下那家的鸭儿粑,不知为何再也吃不出童年的味道了,亦如童年一去不复返。
重庆忠县,王女士开网店销售婆婆制作的传统美食——粉蒸肉、扣肉、回锅肉。不想被职业打假人告了,法院一、二审均判决王女士须“退一赔十”。50000元就这样没了,这个判决对在网上售卖类似食品的人们影响巨大。#重庆头条# #315全民活动#
这个案子很容易让人想起四川广安的谌光辉香肠被索赔案。那个案子双方争议的焦点是谌光辉抽了真空的香肠腊肉究竟是预包装食品还是散装食品。最终法院认为虽然抽了真空,但仍然属于散装食品,法院判决谌光辉退还原告1000元香肠款。
本案其实和谌光辉案有些相似,都是抽了真空,都是传统美食,都是从业者众多。不同之处在于,香肠腊肉的保质期更长,而粉蒸肉、扣肉的保质期明显要短一些。
但这一次,双方的争议却不再是否属于预包装食品的问题,而是案涉产品是否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的问题。法院的判决依据《食品安全法》第68条和《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第19条。认定涉案产品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因此王女士应当退还货款并10倍赔偿。
通过本案,我们觉得有几个问题还是应该提出来大家探讨一下,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大家平等讨论,不喜勿喷:
1.什么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食品安全法》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该法第26条对食品安全标准作了概括式的列举,其中第(四)项:对与卫生、营养等食品安全要求有关的标签、标志、说明书的要求。
因此,要判断案涉产品是否属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必须去相关的标准中找到答案,而不是通过《食品安全法》第68条和《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第19条来加以认定。
应当指出的是,《食品安全法》第29条规定:对地方特色食品,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后,该地方标准即行废止。
因此,像本案这种可能既无国家标准,也无地方标准的地方特色食品,应当由有关部门加以引导,由企业、小作坊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并报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在时机成熟后再制定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而不宜一棍子打死,认定其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
2.关于“退一赔十”条款的适用问题。《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事实上,对于粉蒸肉、扣肉、回锅肉这种传统产品,即使没有标签,也不至于对消费者进行误导,更不会影响食品安全。因此,这一款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标签标志的除外条款。简言之,即使没有标签,只要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就不适用这个惩罚性赔偿条款。
对于此案,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关注我@依律而动 ,为您评析更多法律热点事件。
【利用法律算计普通老百姓:重庆农民销售土特产被合法敲诈5万元】
这个时代真的是套路满满,一不留神就可能会掉入被人设计的坑里去。重庆忠县一家销售土特产的农民因为销售的自家烧白肉没有正规包装和标识,被买家以三无产品起诉,成功索赔5万元,真的冤得慌!
忠县这家名为毛妈妈的农家土特产作坊。以卖自家做的渣海椒、干咸菜、腊肉、烧白等自家土特产为主。在忠县当地一直都有不错的口碑和销量。同时也在网上销售他们家的产品。
不过,有人在他家一次下单购买了50份烧白,50份粉蒸肉,50份豆豉回锅肉。一共150份,订单总价5000元。这家农户看到订单后,就按订单加工好这150份农家菜品。按照对方给出的地址发了过去。
这次他家还是和往常一样,这些菜品只是使用了简易的真空包装,并没有附上食品名称,生产日期,地址和保质期等标识内容。 这就让对方抓住了把柄。迅速将这家农户告上法庭,以三无产品为由要求法院判处卖家十倍赔偿。
当然判决结果也不意外,按照相关法规,这家农民土特产店最终被判处退还买家5000元购物款,再赔偿买家5万元赔偿金。
面对这样的结果,这家农户很难接受,女主人表示:我们按照祖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做一点农村美食销售,说良心话没有加防腐剂和添加剂,完全就是原滋原味的食品。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仅仅因为没有正规的包装和出厂价日期等标识就要倒赔5万元,这真的让人无法接受,买家这样的要求真的合法吗?
@冷眼看巴蜀 :现在,像这样利用三无产品来敲诈农村土特产卖家的案例比较多,去年四川那起香肠案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少数碰瓷敲诈者就是利用农民普遍对法律规定不熟来达到他们敲诈钱财的目的。像这位买家因为所买农家美食没有标注生产日期来索赔的行为,法虽然合法,但绝对是不合理,更不合情的。有多少农民在售卖自家加工的农产品时有能力搞出正规的产品包装?人家辛辛苦苦做了150份传统美食,如今浪费了时间精力原材料不说,还让人家倒赔5万元。这难道不是法律痞子利用法律条款对普通农民的敲诈吗?虽然看似合法合规,实则卑鄙无耻?这种人真的是当今鹭港社会的搞屎棒,坏了整个社会应有的风气。
#重庆头条#
在重庆忠县,毛妈妈在网上开了一家当地特色小店,主要销售烧白、粉蒸肉和其他美味佳肴。一位顾客订购了150扣碗,她便快递过去了。毛妈妈在简单包装后就把货物送到了。最后,买主起诉她购买了三种不合格的产品。毛妈妈被要求退一赔十,造成重大损失。
毛妈妈和儿媳王女士一起经营这家店。他们主要做特色菜,包括烧白、粉蒸肉、豆豉肉和其他美味佳肴。他们认为制作原汁原味的佳肴可以发扬家乡的特色。出乎意料的是,他们被起诉了。
去年7月,买家以公司团购的名义购买了150碗,包括50碗烧白、50碗粉蒸肉和50碗豆豉回锅肉,共计4499.16元。
王女士以为收到了一个大订单。母亲小心翼翼地把它装进一个简单的真空包里,发快递给客户。出乎意料的是,买主以“三无”为由将毛妈妈的业务部门告上法庭,并提出了退款一、赔偿十的诉讼要求。
最后,法院裁定,毛妈妈的营业部违反了《重庆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二审判决中,毛妈妈退还了款项,并支付了10倍的赔偿金。
毛妈妈和王女士得知此事后非常沮丧。王女士说:“我只是想做一些正宗的食物。说到良心,我没有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我只是按照我祖父母的方法做的。我做梦也没想到我会被起诉。”。
这一结果让毛氏家族难以接受。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毛妈妈经常流着泪洗脸,什么都不想做。
看到这一点,第一反应是遗憾和同情。毛妈妈想成为当地的特产。出乎意料的是,由于法律意识薄弱,她被迫承担损失。然而,法律就是法律,如果她违反了法律,她将承担后果。这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那么,毛妈妈简单的包装有什么问题?它是如何成为三无产品的?
有网友说:这个买家应是所谓的职业打假人,就是故意的,虽然卖家不合规,但买家应该也是买过一次,不然没吃过谁会一下子买那么多,十有八九买过一次,看到没标识就故意下单然后故意索赔。
也有网友说:难道不调查买家是否恶意?这么大的购买调查应该很清楚吧,否则,我去市集看什么要求大量让对直接发货,然后这样索赔是不是都可以?市集都是三无产品吧?
还有网友:说实话,打假我是很支持的。但请记住:是打假。这个打假是指假冒伪劣产品,不是这种。别人卖的是正货,不是假冒伪劣产品。用这种手段打假是昧着良心赚钱的,要知道,你拿到钱但是给了一个没有做坏事的家庭增加困难,这就是在害人,这种人一直做这种没良心的事,总有天会遇上硬的,到时候下辈子不能的没良心的事。
网络销售食品的小卖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要先在商品介绍页醒目位置标明该商品非预包装食品,下单表明已认可。
另外,遇到大订单还是少接,一定要合理规避法律风险,预防职业打假人以该商品不合法规巨额索赔。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可避免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们相信“毛妈妈”土特产遭遇到的新问题,一定会在市场和法规的不断磨合下,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土特产能够更加安全、优质地走进千家万户。
听完这样的讲述其实很多人一边同情王女士,一边又认为问题确实说出在“毛妈妈”经营部身上,既然你们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就应该按照合格的食品流程进行包装销售。
虽然,最近很多人都在打着维权的幌子,搞什么地域食品名称注册之后,来把商家告上法庭表演一出敲诈勒索的把戏。最终也在法律的正义之下认定是无效维权,撤回了荒唐的维权请求。
但是,像这种农村土特产食品在网上销售,没有做到食品名称,保质期,生存日期这三项重要的标识,还是土特产经营部自己的问题,不能埋怨人家顾客故意找茬。
对于“毛妈妈土特产经营部”来说,自己一家人辛辛苦苦做了150份传统美食,如今浪费了时间精力之外,还搭上了原材料的经济损失,最终这十倍的赔偿有点冤枉。
大家对于这种土特产被质疑三无产品的新闻有什么想说的,你认为“毛妈妈经营部”这次成为被告冤吗?
这件事,你怎么看呢?评论区留言分享!
谢谢大家关注@幽默西柚J9 #重庆头条# #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三无产品# #315全民行动#
#重庆头条#重庆市忠县忠州街道东坡梯道东坡商城处于县城核心地段,其独特的风格矗立于千城一貌的建筑群中,它是忠县的一个形象窗口。按理讲,它应该是政府重视,或者商贾必争之地。但不知究竟是什么原因,它却门庭冷落,与该核心地理位置格格不入,如今沦落得分散出租给一些小吃店、理发店等,并且分格出很多小单间,出租给个人居住,更有甚者,在其上下梯间过道上有种菜的,还有人小便的痕迹……不知能否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东坡商坡焕发出它应有生机活力,给“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添彩。
#重庆头条# #重庆旅游# #石柱旅游#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隶属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南岸、重庆东部、三峡库区腹心,是以古代巴人为主体,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土家族栖息地之一。
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
石柱有三个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千野草场、西沱古镇、黄石国家森林公园。
其中千野草场和黄石国家森林公园海拔比较高,比较适合在炎炎夏日前往避暑,西沱古镇目前还在开发中。可玩的地方相对另外两个地方要少一些。
千野草场在六一之后,高考完毕温度开始上升的时候就可以往山上赶了,可以直接开车进去,一台车几十块的费用,里面有骑马、野营、游乐场等设施,非常凉爽。值得一提的是门口的镇上有住宿的酒店,但是餐饮可选择的不多。
黄石国家森林公园可以驾车到大风堡景区公园门口,景点内有悬空玻璃廊桥、林海听涛、思归亭、玉泉寺等著名景点。当然,从黄石镇上到大风堡景区的途中,森林公园不管是行驶还是在路边小憩一会儿也是非常舒服的。附近镇上做菌类美食的店家特别多,值得一试,还有一家小店卖梨子酒,味道非常好,喜欢果酒的可以去尝试买一些来品尝。
西沱古镇和忠县的石宝寨隔江相望,花上几块钱的船费就可以摇到对面石宝寨去,既欣赏了长江风景,又凉爽了心情。在古镇的牌匾下方,旁边有一家开业不到一年的江湖炒菜馆,味道很好,价格也很公道。
如果去到县城里面的话,据“不可靠”的朋友介绍,街心花园的胡辣壳大包面、石桥子转盘处的杂酱面、酸辣粉和石柱本地的洋芋饭都是不错的选择。
你还知道石柱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和好吃的美食呢?#重庆旅游# #重庆# #石柱旅游# #重庆避暑##毕业旅行# #渝东南#
她喜欢用手机记录自己创业的经历、孩子成长的历程,她觉得这是给她自己老了最好的礼物。说到创业都难,农村创业更是难上难,农业更是苦中苦。在农村,条件有限,尤其是在我们重庆农村,不像北方那样平。很多时候都要靠挑、抬、背和扛,机器有时候都没办法操作。正因为在农村创业非常苦,条件非常的艰辛,所以当初她的爸爸妈妈非常反对。
最初她回来创业的时候,毛妈妈一直很担心且极力反对,毛妈妈觉得她吃不下来农村的苦,最重要的是怕她半途而废。当父母的总是心疼钱,怕她回来创业亏钱了也没了工作,所以当初她回农村创业的时候,她的爸爸妈妈是不支持、不高兴的。在县城开店开得好好的,回农村创什么业?为回来做土特产她们一家小吵过,但她想做的事,全世界反对她,她都要去做!哪怕是撞得满头是包,满身是伤也要去做。记得刚回来那会,她拍照、拍视频,她爸爸反感得很,说:看到就烦!但她做微商,就是要通过手机朋友圈把整个生产过程、打包过程展现给朋友们看,离她家近的是可以来先尝后买,但太远了就无法尝了,只能通过她的朋友圈去了解、去购买。
有一个性格倔强的儿媳妇,当父母的也只能妥协,没错, 她爸爸妈妈向她妥协了。当她用坚持、努力,用实际行动让她爸爸妈妈心服口服,向她妥协。四年来她爸爸妈妈看到土特产的变化,有县领导、有记者朋友来她们家采访,上过电视、上过报纸,还有很多很多慕名而来的客人,她爸爸妈妈心里乐开了花,脸上的笑容也格外的灿烂。当然高兴,因为他们的手艺很受朋友们的追捧,他们的手艺有了价值,应该高兴。
毛妈妈土特产的今天,真的离不开她爸爸妈妈的功劳,她这个80后也是四年前才来学做农村土特产,以前真的不会!做麦酱几乎全是她爸爸的功劳,做咸菜、渣海椒、泡菜是毛妈妈的功劳,她一直在学习中。看似简单的土特产,说实话,做起来一点都不简单,她们失败了很多很多次,扔掉了太多太多的东西。做农村的这些土特产得活到老学到老,她立誓要做一辈子,也要学一辈子。做这些季节性的土特产,是真苦、是真累。春天做咸菜,要洗、要晾、要背、要挑,因为天气不好的原因这些青菜要烂很多,要扔掉很多。夏天做麦酱是更累的,要满坡去找黄荆,要蒸麦子,二十几道程序何其的麻烦,衣服湿透又湿透,经常是累到不想吃饭!秋天做渣海椒,辣椒一个一个挑,一点一点清洗,洗得手火辣辣的痛。冬天做风豆豉、做豆腐乳,那么冷的天也是起早贪黑,虽然做这些土特产很辛苦,但她们一家人一条心,一辈子做这件事,她总觉得甜比苦多。
做了四年的土特产她最大的收获是她爸爸妈妈的思想改变过来了!现在,她爸爸妈妈有时搞生产的时候都会说:妹,快来拍视频,快来拍照,拍照也非常的配合,再也不反对了。但她爸爸妈妈还是严格把控土特产的品质,绝不允许任何人走半点捷径。做食品一个步骤不对,做出来的味道就不对。她从心里感谢爸爸妈妈任劳任怨,和她们一起吃苦受累,甚至是受伤。没有她爸爸妈妈的付出,也没有今天的毛妈妈土特产,所以她要努力的做好毛妈妈土特产,让她爸爸妈妈的晚年无忧、安啍!
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基地,不串门,很少上街,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她把所有时间和精力全部花在毛妈妈土特产这里,但忠县很多人,很多部门都说毛妈妈咸菜做得好,做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