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保撰写《小时候的过年梦》
作者:许永保
到了腊八节的那时候,老人说小孩: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还有种说法,腊八祭灶,年下来到,小妞要花(儿),小小(河南浚县方言对小男孩子的俗称)要炮,老头老太婆(儿)要核桃。一进腊月,我们小孩子就开始数叨: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整房子;二十五,扫房土;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贴花画;二十九,嘡嘡抖(敲锣打鼓);年三十,捏面鱼儿(包饺子)。
小时候,是非常想念过年的,最低的要求能吃饱饭了。我亲历记得,1963年和1964年接连发大水洪涝灾害,西洼地里除了高粱露头,能抢救出来做为救命粮,其它的庄稼都颗粒不收。进入冬季,每天高粱面糊涂粥、高粱面馍,配着大个老咸菜,也只能吃两顿饭,晚上要忍饥度夜。
1964年社教“四清”运动开始时期,我们浚县城关乡西杨玘屯大队包村驻队干部,是原武汉军区程司令员和安阳地区地委书记崔光华搞的试点。在春节前召集大小队干部和包村驻队工作组会议,特别强调的中心任务,就是要确保贫下中农在大年初一,一定要吃上白面饺子。在腊月二十九下午,工作组的救济粮和小麦面粉送到街里老大队门口,贫下中农的贫困户排队,按家人口每个人可免费领到一碗面粉。
春节初一早上,工作组“访贫问苦”,在大街上见到贫协代表和贫下中农慰问时问候:吃上白面饺子了吗?大家就高喊“吃上了?吃上白面饺子了!”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真实的感情,真诚的感动,热泪盈眶………现在给孩子和子孙说起这话,有点太不可思议,不敢想了。正如赵丽蓉表演的小品…《吃饺子》节目再现[憨笑][憨笑][憨笑]。
后来日子逐渐好转了,生活仍然困难,春节都是萝卜菜加粉条的素饺子,现在吃素饺子是大鱼大肉吃腻了,或者为了营养均衡、保健什么的。那时候,吃肉可是奢侈品,渴望不及。第一没钱割(买)肉,就是有钱了也得凭肉票购买。腊月二十七、八,到浚县副食品公司钟鼓楼店或东关冷仓(库),起五更排长队凭票割(买)肉。当时扒皮肉(不带骨头,猪皮支援国家)为三级肉0.58元/市斤,带皮五花瘦肉为二级0.68元/市斤,带皮的大肥肉为一级肉0.78元/市斤。大多都争强着要,还得给售卖肉的主刀说好话,哀求着要大肥肉。因为吃着解馋、过瘾。大年三十和初一中午能吃上两片肥肉而兴高采烈,端着饭碗到处显耀。小伙伴玩的时候,见面就问,吃上肉了吗,是大肥肉吗?为能吃上肉,特别是大肥肉而高兴,而自豪,而骄傲。
我记得,正月初二到浚县小高村姥姥(外祖母)家,初三到东杨玘屯村姨家串亲戚,都为吃上较大的两块肥肉,经常夸耀,念念不忘。那时社会上流行“初二初三,至近亲戚串着走走,也有豆腐又有肉;亲戚串到初五六,也没豆腐更没肉”。
那时候,过年能吃饱,能吃肉,就幼稚而又天真的跟妈妈说,要是经常过年多好呀!亲爱的母亲就说:小啊,快点长吧,将来会好的,到那时候,就会天天如过年的……母亲所说的天天如过年,我牢牢铭记在心。并为之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那时候,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除夕之夜,开始到当街(大街)上开始尽兴地玩耍,父母就给我们放假到破五(初五),不用起早贪黑拾粪(交给生产队里记工分),扫树叶(当柴禾或喂养)了。就与小伙伴们开始藏老懵(捉迷藏),杀羊羔,挑将,碰拐,背躺趟,踢瓦,推桶骨(钢圈),踢毽子……
到了子夜时分,村里的新年火鞭(鞭炮)响起,我们就回家端出来事先用大白菜根或白萝卜块,掏出来心,挖成凹凹的“蜡墩”,当中用蜡燃烧时流下的蜡烛泪,放进去,用棉花套子挫成捻,特制而成的蜡墩照明,听到谁家放火鞭,就到他家地上捡绝捻的炮仗,过后与小伙伴将炮仗折断,露出火药,点燃比赛呲溜花和“撞飞机”游戏”。
#父亲节说出你的爱#都说父爱如山 在我们姊妹成长过程中却体会的是母爱的伟大,我们有什么心里话爱总爱找妈妈说,敢在妈妈面前撒娇,在父亲面前却不敢,我看着墙上挂着的父母的结婚照,勾起我小时候那段虽然日子清苦却有着母慈父爱幸福满满日子的回忆,父亲是个教书先生,但他不会教自己的孩子,邻居的孩子有不懂的问题来请教他,他十分的耐心,对我们却只有三分的耐心,为此母亲没少指责他,叨叨他,父亲的内心里永远藏这一个长不大的男孩,在母亲眼里我们姊妹三个加父亲这个大男孩就算四个,母亲在世的时候我们三个孩子加父亲让母亲操碎了心。父亲在家是个油瓶子倒了都不扶的人,生活邋遢,不修边幅,工作之余却有很多自己的爱好,诸如爱书法,爱音乐,爱运动,爱关心国家大事,就是不爱整理家务不爱搞卫生,不爱管孩子,遇到这样的父亲。母亲却无怨无悔地爱着他,宠着她。父亲虽然不愿意操心成长中我们性格的培养及身心的关怀,却愿意听妈妈对他的无休止的唠叨。妈妈说“要过年了给你布票去扯些花布给女儿们做新衣服吧”,父亲就用他聪明的头脑自学裁剪很快给我们做出了新年穿的衣服,让我们姊妹几个穿着父亲做的衣服能高兴好长时间,那个年代家家都有一个二八自行车,父亲经常骑着它给家里采购日常用品,自行车爆胎是常有的事,为了省钱父亲自学修补车胎,邻居的车胎坏了也来找他,因为他这里具有完整的补胎工具。父亲好吃肉,困难时期有肉票也很难买到好部位的猪肉,他就用那聪明的脑子想办法给家人改善生活,有一天父亲提回一个大猪头,自己动手清理干净猪毛,我们姊妹远远的站着看着父亲麻利干活的样子,只见他先用火钳插入炭炉中将火钳烧热,用烧的通红的火钳把猪毛烫去,然后用镊子一根一根的拔出猪皮里的猪毛,父亲很有耐心的细心的做着这些事,我心想猪头肉能好吃吗?父亲用他那有力的大手处理干净猪头后然后按部位分割,放入锅里放上调料煮炖,很快厨房飘出诱人的卤肉香味,在餐桌上母亲看着我们大快朵颐的吃相,这时她脸上露出慈爱幸福的笑容,邻居的叔叔阿姨见到父亲总是这样夸他:曾老师,除了你不会生孩子,没有你不会的。母亲每次听到别人这样说她老公心里还不知道怎么偷着乐呢。一阵手机铃声打断了我的回忆,妹妹来电话“今天是父亲节,我们一起去看望老爷子吧”我说:“好啊,我们一起祝90岁父亲节日快乐!”。#微头条日签# #老年人# @沁园斋的音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