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麦饭,在老家又叫蒸疙瘩。
蒸麦饭的原材料很简单,菜叶子和面粉。
芹菜叶子、莴笋叶子、洋槐花、荠荠菜、蚂蚱菜等等,都可以用来蒸麦饭。用土豆丝蒸的洋芋擦擦,其实和蒸麦饭也差不多。
清洗叶子、拌上面粉、加盐少许,放在蒸屉里,蒸十多分钟就好了。
出锅以后,晾一会,放调料、蒜末和辣椒面,用煎油一泼,就可以食用。
我是@一点为凡 ,谢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
#西安头条#
#头条创作挑战赛#
#10个万能做饭小技巧#
也许是人到中年了吧,越来越喜欢迷上逛菜市场。这差不多算是人生规律。一般人都要在烟火边细火慢炖数年,才能把年少的心浮气躁,变成岁月静好,体会到精心制作一道美食带给人的幸福满足。这时候,才会懂得逛菜市场的妙处。
我边走边看菜市场各种各样的蔬菜、呵,真是琳琅满目,红彤彤的番茄,黄灿灿的玉米棒子,绿油油的青菜,紫莹莹的茄子,还有圆滚滚的大白菜、胖嘟嘟的土豆。菜都很水灵,似吸饱了白河的水汽。有卖鱼虾的摊子上,活鱼在水里游泳,十几斤重的大鲤鱼躺在案板上。卖鸡鸭的摊子上,鸡鸭在笼子里互相召唤。
也许是春天了吧,惊讶地发现菜摊上有许多我不太熟悉的菜。经打听,才知道那黄色的小疙瘩,原来是一堆堆嫩姜,鲜得像刚发出的新芽。那细长叶子的是南瓜尖,一堆绿意盎然,有的茎上还开着黄花。感受菜市场热闹的气氛,欣赏着叫卖声、笑闹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在一起的交响曲,体会俗世别样的热闹和温暖。
我象往常一样,首先来到了马大姐的菜摊上,摊主马大姐体态微胖,举止从容,整体一副乐呵呵、笑盈盈的模样,喜欢光顾马大姐的摊位,是因为她所有的东西都会摆得整整齐齐,分门别类,纷然杂陈,却又有条不紊。蔬菜色彩纷呈,有时候让人恍然眼前不是什么菜摊子,而是一幅出自名家手笔的彩色绚丽、线条鲜明的油画或水彩画。由于我光顾的多了,她五元的姜只收我四元,弄得我很不好意思,觉得白白占了别人的便宜。
在自己的城市逛菜市场,随着季节变化,也有不少乐趣——春天先吃荠菜饺、蒸白蒿,凉拌香椿,然后吃春韭。吃了头刀韭,再是盐水煮嫩豌豆,槐花鸡蛋包子。喜欢逛菜市场的人,细拾生之乐趣的同时,也会清清楚楚地看到,时光是如何一点点溜走的。
所以农村用野菜喂出来的猪,猪肉非常香,更是猪肉中的精品,营养更丰富,比现在喂饲料的猪好吃多了,你们看现在喂饲料的猪,猪肉好吃吗?//@何日风吹:你看不上的其实是最好的啊[尬笑]农村长大回头想一想,猪吃的比我们人吃的好多了,麦麸,豆粕,谷壳,玉米,红薯,土豆,南瓜,打猪草各种的艾草,蒲公英,狗牙草,过路黄,车前草,节耳根,牛舌草,荠菜…自己种的白菜,油菜苗,萝卜,红薯藤,包菜…都是粗粮和各种草药。想想哪一样在城市不贵还买不到?
【#贵州女子回应用猪食洗碗#:当地老人沿用的习惯】贵州遵义一女子将碗放进刚煮好的猪食里洗,并拍摄视频分享到网络。不少网友表示不理解,也有网友称自己家乡也有类似的做法。12月14日,当事女子告诉极目新闻,用猪食洗碗是当地老人沿用的习惯,猪食用的材料是人可以吃的红薯、玉米面、萝卜等蔬菜。自己平时都是用洗洁精洗碗,偶尔用猪食。对于部分网友不理智的评论,她表示不太理解,但也不愿多计较,“猪食都是干净的,能把碗洗干净就行。”
“果然是亲妈啊”[捂脸][捂脸]今天从老妈家回来,把后备箱里面的东西拿楼上来,打开后发现铺满了整个厨房桌面。[捂脸][捂脸]
大家看看都有啥?
熟食有(韭菜肉、荠菜肉)饺子、炸里脊;
蔬菜有:苞菜、豆角、茄子、土豆、辣椒、蒜苔、芹菜、莴笋、西红柿、小葱;
野菜有:焯水后的荠菜、槐花、香椿;
面类:去皮打的玉米面、燕麦片。
另外,还有几个环保的丝瓜瓤,剪成小段洗碗特别好用。
这些东西虽然不贵重,但凝聚着老妈的爱,心里暖暖的。
大家回家是不是也经常这样,老妈啥都要给,恨不得把整个家里东西都搬过来。[捂脸][玫瑰]
匆匆3天,短暂相聚又分离,期待下次有时间再回家,再享受家里的温馨氛围。这或许是离家在外的儿女最平凡最朴实的小小心愿。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回家看看。
3月正是吃白蒿的季节,今天我第一次吃白蒿,还是自己做的,感觉非常好吃。
第一次知道白蒿能吃,是2017年3月份,那时在邢台待了一个月,看到当地人在地里挖这个菜,问了一下才知道是白蒿,说拌上面蒸着吃,对肝有好处。
今天回老家,帮妈刨菜园地准备种土豆,空闲时就去村外地里看看有没有荠菜,找了几块地,没找到荠菜,反而看到了不少白蒿,突然想起邢台人吃这个,就挖了一些回家,我妈说白蒿可以泡水喝,但是不知道这个还能吃。
我回到自己家后,就百度了一下看怎么做,其实挺简单,洗好沥水,先拌少许油,然后把白面和玉米面按2:1的比例混匀,撒在白蒿上拌匀,篦子上垫笼布,放上拌好面粉的白蒿,蒸10分钟左右,再做蒜泥,或拌或沾,吃起来非常好吃,纯天然,大自然的馈赠。
白蒿可食用的时间非常短,就是3月份刚长出来的第一茬,再长大就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