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曾要求和汪精卫结拜,汪精卫的妻子陈璧君极力反对,说:“你愿做他的阿哥,我还不愿做他的阿嫂呢。”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交友之道,又莫过于结拜盟兄弟,这是蒋介石的处世经验。他自己也承认一生中最喜“异姓昆弟之交”。现已查明他的盟兄弟主要有以下诸人。
蒋介石13岁时,去外公家葛竹读书,小小年纪,就和一些同学结成了“葛竹十兄弟”。其中有栖霞坑的王恩溥、剡溪的陈泉卿、江岸的董凤阳、肖王庙的何先德、班溪的章云、石门的毛如水、亭下镇的沈新成、陈世荣等。这十兄弟曾有过一次惊人之举,就是在奉化搞过一次绑票,十兄弟中和蒋介石关系密切的是王恩溥和陈泉卿。
陈泉卿是有名的恶霸地主,人称“剡山王”,其子陈式正,曾任国民党军师长,后与人合伙经营长途汽车公司,1949年逃往台湾。
1905年,蒋介石在奉化城里凤麓学堂读书时,又结拜了一个“凤麓十兄弟”,其中有胡朝臣、周采臣、凌阿道、周知外、周飞来、汪阿蟾、陈毓南、朱孔阳、刘祖汉等。和蒋介石关系密切的是朱孔阳、刘祖汉。
朱孔阳,字守梅,又名鹤年,奉化城里人,北伐时任蒋介石总司令部的军需处长,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军需署长,因贪污公款,在家乡大兴土木,被撤职。后任浙江省府委员、浙江地方银行董事长,病死于浙江金华。
刘祖汉,奉化城里北街人,小蒋介石7岁,参加过东征陈炯明,在福建白沙战斗中,因救护蒋介石左臂被打断。后任惠阳县知事、水上警察局局长、监察院委员;随蒋介石去台湾。
在此期间,和蒋介石结拜的还有:
周日宣,字淡游,奉化城里东门村人,凤麓学堂的体育老师,长蒋介石6岁,对蒋多有关照,后去日本入警监学校,与陈其美是同学,经他介绍,蒋介石才结识了陈其美。他的侄子周天声,曾任蒋介石的侍卫官。
俞镇臣,字作屏,曾任广东淡水县县长,其次子俞国华随蒋介石去台湾,曾任行政院院长。
陈杏佳,蒋介石在奉化读书时就住在陈家,二人十分要好,陈的侄女陈志坚还和毛福梅结为异姓姐妹。蒋经国在奉化读书时也住在陈家,陈志坚之弟陈舜耕,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多年。
陈积澍,字云汀,蒋介石在箭金学堂读书时,二人结为盟兄弟,后曾任宁波洋广税捐局局长、镇海船货税局局长等职。
何禄山,肖王庙镇何家村人,蒋介石在堂舅孙琴风家与何相识,结为金兰。
杨凡庆,曾任奉化县县长。
蒋介石在日本留学期间结拜的有:
孙星环、孙洞环兄弟,孙星环曾镇海要塞司令、浙江省府委员等职。孙洞环曾任陆军医院院长。
杨志春,溪口财神殿人,曾任总司令部军械局局长、军委会总务处长等职。
竺绍康,浙江嵊县人,蒋介石在葛竹读书时与他相识,二人又在日本重逢,倍感亲切,结为金兰。
1912年,蒋介石与陈其美、黄郛结拜,蒋还特制了三把短剑,将他们的结拜誓言刻在上面:“生死与共,安危同仗”,留作纪念。后蒋多得这二位盟兄的帮助。同年,蒋介石再与黄郛、张群结拜。
1915年,在上海讨袁期间,蒋介石与杨虎结拜,杨是安徽宁国人,小蒋2岁,曾任总司令部特务处处长,两人后来决裂。
1916年,蒋介石与张静江、许崇智结拜。同年,蒋介石去山东讨袁军中任参谋处处长,与参谋巴英、王柏龄二人结拜,王柏龄曾任黄埔军校教务部主任。
同年,蒋介石又与邵元冲结拜,邵为浙江绍兴人,两人曾同去山东讨袁军中工作,回到上海后二人结盟。
1922年元旦,蒋介石与吴忠信结拜,吴是安徽合肥人,长蒋介石3岁,吴忠信一直是蒋的亲信。
在黄埔军校时期,蒋介石曾和陈策(曾任虎门要塞司令)、欧阳格(曾任中山舰舰长)等人结拜。
1926年北伐时,蒋介石与李宗仁在长沙结拜;1928年二次北伐时,与冯玉祥结拜;1930年与张学良结拜。
还有三个人,蒋介石要与之结拜,却遭到拒绝。
一是汪精卫,1925年汪精卫出任国民政府主席,蒋对他毕恭毕敬,总想与他结拜,并主动送去了拜帖,汪也表示同意,但遭到陈璧君的坚决反对,汪历来惧内,此事只好作罢。
二是唐生智,北伐时蒋与唐在长沙相会,蒋提出与唐结拜,唐却说:“结拜也靠不住,从这次湖南大变动中,我摸透了,过去和我拜过把子的人,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拜把兄弟干起来,比外人还狠一些。”因而遭到拒绝。宁汉对峙时,蒋介石再次提出结拜,并请蒋百里来说,仍被唐拒绝。
三是陈铭枢,1931年,汪精卫、胡汉民、孙科、李宗仁等联合起来反蒋,在广州另组国民政府。蒋介石请陈铭枢、蔡元培、张继三人出面调停,粤方要求由陈铭枢出任京沪卫戍总司令。这时,蒋介石提出要和陈铭枢结拜,陈铭枢恳切地对他说:“桃园结义是旧时代的产物,今天搬用这一做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总司令,只需你能开诚心,布公道,政策方针昭示得正确,自然四海归心。倘若不然,但凭极少数人的恩情结合,将示人心不广,反堵塞了道路。人人都在看你的所作所为,来决定对你的背向。”一席话,恰似一盆冷水浇到蒋介石头上,结拜之事再也不提了。
你知道惠州现在有多少人还不起房贷,房子被拍卖?
朋友在惠州做法拍业务,根据他的叙述,受疫情影响,惠州法拍房数量一增再增,2022年每个月新增近1000套,今年年底很可能会突破2万套。
这些房子,很大一部分都是深圳外溢的客户过去炒房,因为负债太高还不起房贷或者欠债被迫拍卖。
比如,惠阳某岛一号,以前也算是惠阳豪宅,118.52平,成交价才68.2万。#深圳头条#
【#爷爷给2岁孙子针扎放血治抽搐#】近日,惠州惠阳2岁的小阳(化名)在家中发烧抽搐,突然失去意识,随后被送到医院急诊,初步诊断为热惊厥。然而医生进一步为男童检查的时候,却发现男童手脚有出血,每只手指脚趾都有针孔。询问孩子的爸爸王先生得知,原来当时情况紧急,一家人都很慌张,妻子把拳头塞进孩子嘴巴,自己按人中,孩子爷爷更是拿起回形针刺手指和脚趾。
医生介绍,家长的错误做法,归根到底是对“热性惊厥”的不了解。经过精心护理两天后,小阳才恢复平稳。(DV现场)
1995年,韩国电影节上,陈小春登上领奖台后,快速摘下手表,狠狠地摔在地上大喝: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我是香港演员?我们都是中国演员,都是中国人!”
陈小春1967年,出生于广东惠阳,85年加入TVB舞蹈艺员训练班,最开始的时候,还给梅姐伴舞过。后来,陈小春也组过两个男团,可是不怎么景气,很快便解散了。
直到1994年,彼时,陈小春已经27岁了,才凭借一部电影《朝九晚五》,拿下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和最佳男配角奖。
1996年,陈小春参演《古惑仔》系列电影,在片中饰演豪爽率性的“山鸡”,自此一炮而红,为众人熟知。而此时,陈小春已经29岁了。
此后,他又接演了多部影视作品,其中最为出名的,那就是由金庸小说改编的《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角了。
随后,陈小春又开始往歌坛发力,一连推出《神啊,救救我吧》、《我没那种命》登封歌曲,在香港乐坛风靡一时。
随后,他又发布第二张专辑,该专辑中《我爱的人》、《抱一抱》、《犯贱》都是周杰伦的作曲。其中,《我爱的人》红遍大江南北,也成为了陈小春的代表作。
成名后的陈小春,性格上,似乎也越来越和“山鸡”相似,尤其是年轻的时候,那脾气叫一个暴躁。或许,年轻人的性格都是这么容易冲动吧!
但是,冲动的性格,也有着细腻的个性在造就,反而收获了一段好评。当年,陈小春因为一部电影提名韩国富川电影节。
能走出国门,陈小春一开始也是开心的,毕竟这样能进一步打开知名度。果然,自己主演的电影,获得了最佳故事片的大奖。
可是,在颁奖的时候,有一点让陈小春很不爽,那就是主持人介绍自己,总是张口“香港演员、香港演员的”。
这种称呼,放在中国国内,自然是很正常的,但放在国际台面上,就显得非常奇怪。因为,其他国家的人,就是直接称呼他们的国家,并不会以他们所在的地区当做前缀。
陈小春很细腻地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不清楚是不是主办方故意为之,但这样的称呼,总给他一种不爽的感觉,让他觉得对方在搞小动作。
于是,陈小春当场发怒,取下手表后,怒砸在地上,用英文大喝道:你们没人介绍谁谁谁是北京演员,广州演员,上海演员,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我是香港演员?我们都是中国演员,都是中国人!
一段话,瞬间把现场所有人吓倒了,逼得主持人只好当场改口。
陈小春的爆炸性格,自此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此前,他也曾在演唱会的舞台上,因为一些事情而怒摔话筒。可见其的爆炸性格,一直是存在的。
但在这件事情上,大家对于陈小春的做法,大多还是支持的。毕竟,那么重要的场合,还是不希望对方或有意,或无意地打着擦边球的。
其实,陈小春的爱国情怀,很早就体现得非常清晰,他也多次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对于一些事件,他也是敢直接站出来说话的。
几个月前,陈小春便在WB上,晒出两张辛丑年的对比照,并大骂当时对中国进犯的列强,还特别骄傲的配上了“雄起”两字,后面是一排国旗!
陈小春之所以,这么受人喜欢,除了演技到位。经典作品多,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性格和三观。
可是,虽然大家都挺喜欢陈小春的,但他其实没啥死忠粉,流量不算大,这也导致他最近搞直播带货“翻车”了。三场直播,只卖出5000元的商品,直播公司得赔给卖家41万元。
但是,陈小春的国民度还有知名度,还是非常高的,带不动货,可能跟他普通话不太好有关吧。
大家怎么看?
#直播带货翻车的明星有哪些#
#八卦播报#
“傻大叔”骆锦星:34年前在深圳花525万买下一块地,后来如何了
红色基因邮电局长
骆锦星1935年出生在广东惠阳,他小时候国家正处于抗战时期,社会动荡,骆锦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抗美援朝战争打响,骆锦星在时代的感召下参军,来到了朝鲜战场做了一名通讯兵。
这场战争中我军以惨重代价最终换取了胜利,骆锦星也在抗战胜利后回国,被分配到了家乡的邮电局。
骆锦星优异的工作表现深受领导赏识,他的职位越来越高,最终一直坐到了邮电局长的位置。
在任期间,骆锦星依旧不改军人本色,严格要求自己,但安稳的工作让骆锦星心有不甘,他觉得自己可能就会一辈子在这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度过,也可能会有一个机会在等着他。
1978年,国家施行改革开放政策,深圳被设为了第一个经济特区,开始了如火如荼的建设。
1979年3月,骆锦星作为帮扶干部来到深圳,在来到这里之前他认为自己还会被调派到邮电局当局长,但最终委任结果让他大吃一惊。
骆锦星被调派到房管局当副局长,并专门负责基建工作,他还专门找到了领导核实,被告知分配结果没有问题,并交给了他一年之内建好两万平米三百多套干部宿舍的工作。
时势英雄接受挑战
如今的深圳经济繁荣楼宇林立,但在当时还只是个小渔村,道路两旁基本都是土坯房,路面还是坑坑洼洼,这样的景象让刚刚来到深圳的骆锦星有些震惊。
所谓的房管局其实就是一个两层楼,骆锦星就在其中的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办公,而骆锦星不仅是副局长还是采购员。
当时的工程承包方都不负责建筑材料,只负责施工,骆锦星为了能够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便主动负责采购材料的工作,房管局其他的工作人员也参与到了工程建设当中,大家工作热情高涨,工程进度也很快。
在当时,住房条件十分困难,有些干部职工一家几代人都挤在一间小房子里,有的结婚了还没有新房......
骆锦星在考察中了解到这些情况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也立志要把房子建好。
建房工程最缺的是资金,而当时深圳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三千万,骆锦星这个副局长要建设两万平米的工程也只拿到了五十万的财政支持,而按照当时的物价水平,工程全部完成至少需要上百万。
一次骆锦星同香港朋友吐槽,说建房子没有钱,他的朋友回应你一个房管局长就是捧着金饭碗在讨饭。原来按照香港的法律,土地是可以出售的,因此香港的房管局长确实是个捧着金饭碗的工作。
但在当时的国内,宪法明确规定禁止出租出售土地,骆锦星显然不能用这种犯法的方法来获取建房的资金,这让他一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补偿贸易敢为人先
就在骆锦星来到深圳的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故事在国内盛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做法在取得大丰收的同时在国内的批评声也是不绝于耳。
小岗村的故事似乎给了骆锦星启发,或者说骆锦星接下来要做的事同小岗村的做法有着某种联系。在省委领导的启发下,骆锦星想出了一个游走在政策边缘的做法,名为补偿贸易。
所谓补偿贸易就是由房管局提供土地,有投资商出钱建设,最终利润由双方平分,而为了将来对簿公堂能有依据,骆锦星甚至翻阅了《共产党宣言》和《列宁选集》,并在其中找到了找到了政策依据。
1980年,骆锦星同港商刘天就签订了合同,随后成立了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骆锦星任经理,注册资本为在公园里捡到的四部旧单车。
图纸,土地,资金全部到位,万事俱备后全国第一个商品房小区东湖丽苑建成,骆锦星不仅看到了干部职工的住房需求,更想到了普通老百姓。
因此楼盘对全社会出售,在未开盘前刘天就已经将楼盘放在了香港发售,均价不到三千港币,不到香港市场价的一半,很快就售罄。
骆锦星开发的楼盘提供购房入户政策,一个不到4万块就能获得户口的楼盘,受到民众青睐,当时每天有成千上万深圳人偷渡香港,这个政策的实施也为深圳弥补了人口流失。
骆锦星的做法带动了整个地产行业的兴起,土地使用的相关发挥也逐渐出台完善,而此时的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已经成为了行业龙头企业。
1987年12月,走在改革前沿的深圳举办了一场土地公开竞投大会,骆锦星的公司受邀参加,但在骆锦星眼中对这块地却是志在必得。
最后在拍卖会只剩下两家公司争夺时,对方被骆锦星的龙头企业名号打败,以525万元人民币成交了这块面积为8588平米的土地,后来被建设成了东晓花园。
这个价格超出了拍卖底价300多万,也十分逼近骆锦星公司之前分析的可接受的530万的价格,整个拍卖过程持续了17分钟,这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场拍卖会。
骆锦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盈利不会超过15%,而在东晓花园建成之初可以卖到2000元/平的时候,骆锦星兑现了这个承诺,定价只有1600元,尽管如此他也净赚400万。
这惊世第一拍迅速在国内传来,报纸相继报道,香港大公报也有刊发,这直接推动了法律建设,随后宪法删除了关于不得出租土地的条款。
【当年他一意孤行,以525万拍下深圳第一块土地,后来过得如何? 】 一直以来,北上广深都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代称。经国家大力支持,这几座城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背景等因素,领跑全国,傲视世界,其惊人的GDP增速,更让人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与骄傲。不过,与北、上、广悠久的文化历史不同,深圳曾一直都是一个小渔村。但在时代的浪潮之下,它仅用时30多年,就完成了华丽逆袭。曾经的渔村摇身一变,成为了繁华的国际大都市。而在无数奋斗者的努力下,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里也成为了“梦开始的地方”。
不过,在深圳开发早期,这里其实并不被人看好。当时,深圳贫民窟和臭水沟遍布,蚊子大个数量又多,其脏乱差穷的形象深入人心。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却有一人率先“吃螃蟹”,促进深圳发展。而在后来,他以当时525万的天价,买下了深圳的一块土地,这一举动也被载入史册。如今30多年过去了,那么他现在过得怎样?而他究竟是谁呢?
率先“吃螃蟹”的这人,名为骆锦星,广东惠阳人,生于1935年这个全国动荡的时代。自小以来,骆锦星在战火纷飞中家破人亡,他见证了祖国山河破碎,经历着饥荒、匪患,而为了活命更是半生颠沛流离,忍辱负重。为了将外敌赶出中国,骆锦星15岁就参军,以通讯兵的身份参加过众多战役,表现极佳。
中国新生后,他曾担任惠阳地区邮电局副局长,但就在不久后,他却收到上级通知,将被调往深圳房产管理局任副局长。当时,深圳的烂摊子是出了名的,虽说国家已敲定改革试点政策,但却并没有给到相应的扶持,不管是政策还是人才,基本都是应有尽无,所能提供给他的财政金额,更只有50万。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上级还给出了硬性指标,要求一年之内拿出结果。重重困难让不少人都产生动摇,但骆锦星却选择咬牙坚持,而且还要干得更好。
面对眼前的困局,骆锦星赌上自己的前途与命运,以所谓的“补偿贸易”为由,与港商进行合作。在合作初期,由于过穷,骆锦星甚至只能以四部捡来旧单车为资本,成立了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这就是整个深圳的第一家房地产公司。不过,由于“补偿贸易”的做法名不正言不顺,他也一度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的确对深圳的发展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后随着土地政策的陆续出台,为进一步推动深圳的发展建设,深圳决定进行第一次土地公开竞投,土地使用期限为50年。这一消息的传出,一时惊动了大量企业参加,也让骆锦星激动不已。此时,深圳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穷山恶水”,发展的潜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拼搏多年,骆锦星全部身家只有530万,与众多强企相比,还是不值一提,因此大家都不赞成他和大商们“正面对决”。不过,骆锦星却不管不顾一意孤行,当价格被其增至525万时,几大商家终于决定罢手,他才侥幸取得胜利。而“中国土地第一拍”的名头及8588平方米的土地,就这样让骆锦星拿下。
1988年,他盖起了楼盘东晓花园。尽管他只是以房价每平1600元进行售卖,但却仍难挡住群众的热情,不到一小时便将房源售光,挣得纯利润400万。而后,他又以此为资本遍地开花,其业务甚至走出国门,让外国人刮目相看。
纵观几十年风起云涌,房地产圈里的老人已经所剩无几,由于贪婪、由于种种原因,大多人不是破产,就是被诉诸法律。但骆锦星却不一样,他年年接受审查,却年年被评为先进。在他从业数十年中,他一直都是为了深圳,为了国家而奋斗。办公期间,自己住着国家分下的房子,内饰装修简单到惊人。而在退休后,他手中甚至没有一股深房的股票。但他却成为了房产界的一个传奇,更推动了时代的发展!
1929年8月,彭湃因被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上海市龙华监狱。在监狱中,他受尽折磨,坚贞不屈,英勇斗争。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
当年8月30日,彭湃与战友杨殷、颜昌颐、邢士贞4人高唱《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1921年回国,在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
彭湃出身富贵,却亲近农民。农村凋敝、农民贫苦的现实曾让年少的彭湃深刻了解了旧社会的腐朽和苦难。
1922年,彭湃只身走进农村、了解农民疾苦、组织农民起来、开展农民运动。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他也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他号召农民起来进行斗争,表示愿意拿出家产来支持农民。母亲知道后十分伤心,边哭边说:“祖宗无积德,就有败家儿。想着祖父艰难困苦经营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岂不是要破家荡产吗?”
当时的情况是,家里特地花了一笔钱送他出洋留学,他回来不但不去挣钱,反而说要拿家产去运动什么社会革命。彭湃回到家里没有一个人肯对他说话,好像对着仇人一样。除了三兄五弟不置可否外,其余男女老幼都是恨他入骨。
大哥也以分家相威胁,但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的彭湃认定家里的财产都是从农民手中抢来的,应该归还给农民。堂兄代他领回了分得的田契,彭湃便亲自将田契送到佃户家里,可是佃户们却不敢接受,他决定采取一个更激烈的行动。
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请来许多农民,当众烧毁了属于他的全部田契。
这样,贫苦农民开始跟彭湃一条心,海丰的农民运动很快就发展起来。通过搞农会的实践,彭湃积累了丰富的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担任了海陆丰总农会的会长。
1922年7月,彭湃和张妈安等6人成立海陆丰第一个农会——“六人农会”,从此点燃农民运动的火种,农民运动以燎原之势迅速发展。
到次年7月,扩展到陆丰、惠阳等10县,彭湃相继组建了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省农会。
1924年4月,彭湃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和骨干教员。
1925年3月上旬,彭湃组织成立中共海丰支部,并担任书记。
1927年3月赴武汉,彭湃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并任执行委员兼秘书长。
大革命失败后,彭湃赴南昌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选举了临时中央政治局,他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10月底返抵海陆丰,策动武装起义。
后来,彭家人受彭湃的影响,大部分家庭成员前后都参加了革命,年纪大都在17岁到30岁之间,其中包括彭湃的妻子。
文革中,彭湃亲属及海丰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彭湃的儿子彭洪被抓走批斗,失踪十年成谜;侄子彭科被砍头示众;堂弟彭劲、堂侄彭株等亲属也相继遇害。
彭洪是彭湃与妻子蔡素屏的第三个儿子。他出生仅两个月大时,母亲在海丰县城被敌人枪决;1岁时,父亲牺牲。乡亲彭承训冒着危险,将他隐姓埋名哺育成人。彭洪15岁就成为海丰中学地下党组织一名年轻的党员。
正值壮年的彭洪,准备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时,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5月迅速爆发。彭洪还来不及思考这股“反彭”浪潮究竟是怎么回事,就从华农校园被拉回海丰批斗。
在全县一次特大型游斗中,他们将遍体鳞伤,已无法行走的彭洪紧绑在一辆汽车上,头戴用铁条、铁丝做的几十斤重的大高帽,全身涂上黑油墨,在炎炎夏日的曝晒下游斗了数个小时。
多年后,谈起爷爷彭湃对彭家后人的影响,彭伊娜说,彭湃从自身开始进行理想的实践,为了让农民翻身过上好日子,他进行艰苦卓绝的农民运动,直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彭湃为革命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特质遗传了下来。 #历史##抗日战争##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