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的第一天,花了差不多3个小时,
卖了155块钱,想象很美好,结局很残酷,下面我分享一下摆摊第一天的心里感悟。
我是一边摆摊一边带孩子,本来是计划今天边做成品边拍摆摊视频,由于边带孩子又是第一次出摊,时间上没有掌握好,搞得太忙了,没时间拍视频。
我一共做了三样小吃,想着第一天卖就没做那么多,做了13盒寿司,12碗双皮奶,11个砵仔糕,从上午九点多就开始做双皮奶,因为双皮奶要早点做好凝固上面加水果,后面再做砵仔糕,寿司我是等到最后才做,因为米饭不能放时间太长,那样味道口感会没那么好吃,边哄孩子边做,做好后差不多五点了,厨房收拾了一下就陪孩子玩了一会,差不多五点半外面太阳也没那么大了,背个娃一边推着小推车出门了。
到了街上其它摆摊的人也陆陆续续地来了,我就找了一个卖衣服旁边的摊位摆着,没过多久连续来了两个人各买了一盒寿司,另外还有一个小孩买了一个砵仔糕,随后就没人了,差不多到了七点半时候过路的人就多了,问价格的人也多,有的闲贵了,有的小孩要吃大人不肯买,眼看都要快八点了还没怎么卖这可咋办?
没多久逛街的人回来了,路上人来来回回一下子多了,不到半小时差不多都卖完了,就剩下两盒寿司,一个砵仔糕,三盒双皮奶没卖出去,第一天出摊忘了打印收款码,只能用手机收款,这个时候了手机也快要关机了,没办法剩下不多就便宜卖了,还好手机关机前来了一个大姐带了两个小孩问我寿司怎么卖,我说要收摊了便宜卖10元两盒,砵仔糕6元两碗,这个大姐也挺爽快的一下子就拿了两盒寿司跟双皮奶,剩下的一个砵仔糕我直接这个大姐了。
第一天出摊虽然没做多少,基本上也算卖完了,不管做什么事情还是要勇敢的跨出第一步,跨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坚持了,相信自己坚持下去就有希望。晚安~
这娃这么小就这么社会,不送去德云社都可惜了。关键是,被夸的人听得贼拉舒服。
近日,天津一萌娃因太会夸人火了,引起大家的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爷爷在给做寿司时,孙子在一旁变着花样的夸爷爷,一会夸爷爷疼他,一会夸爷爷的手艺好,还表示长大后要好好地孝顺爷爷[小鼓掌]。
左一句:谢谢爷爷,给您添麻烦了。
右一句:大孙子想吃什么,不管多大风您都给买,您对我实在是太好了。
蕞后还不忘说:看我爷爷多疼我,等我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听爷爷奶奶话,挣钱给爷爷奶奶花,行吗?
把爷爷夸得都找不着北了,爷爷听到了后开心得合不拢嘴,连忙说好。
不管孙子说什么,爷爷都会回应他,看得出爷爷对待大孙子很用心。
据爷爷介绍,孙子平时挺能说的,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强,有意锻炼他的表达能力。
爷爷做好寿司后,大孙子也很懂事,把第 一个寿司拿给爷爷尝,还给爷爷剥大虾,祖孙俩其乐融融。
网友说,真羡慕爷爷有你这个大孙子,以后到社会也讨喜。
网友直呼,这娃嘴儿真行,果然天津人都自带相声天赋,看他爷孙对话感觉就像在看小品。
网友表示,这大孙子成功地把爷爷拿捏了,这么小就懂得给爷爷画大饼[我想静静],哈哈哈。
是不是所有天津的小孩,一出生就会说相声[奸笑]
不知道我在做饭的时候,儿子能不能也在旁边这样吹捧我!
#天津头条# #天津# #我要上微头发# #天津身边事#
美呆了!三个孩子用钱如流水,随时要努力挣钱。今天周末我又摆摊了,看见这些亲手制作的寿司,感觉就像艺术品一样。
几天不做,手都发痒痒了。
孩子说:妈妈,我流口水了。
邻居小孩说:阿姨,你什么时候做呀?
今天一出摊,15分钟卖10盒,第一次这么快。因为是大白天,天气适中,老顾客也多,开心!
加油!努力吧!虽赚的是小钱,集少成多呀!孩子们零花钱够了。
我的女儿不需要善良。昨晚带琳琳出去玩,她想吃街边的寿司,因为当时已经挺晚了,摊主说只能做这最后一份了,后面赶来的一个小男孩没买到,一脸的失望,半天舍不得离开……
小编有话说:你可以跟十二三岁的孩子这样去讲,但是你不能跟五六岁的孩子这样讲,他们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去理解你的话就容易产生误解和扭曲,六岁以下儿童的教育在塑形阶段,目的是遏制动物本能里的弱肉强食和怯懦自私,所以我们要教孩子善良勇敢,而后才是三观的完善阶段,善恶,强弱,不公和得失。
#情感# #故事# #我要上 头条#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今天有一个妈妈带着小孩来买寿司吃,小孩大概4-5岁吧。 妈妈手机响了,不知道是微信,还是短信。 女儿说谁啊。妈妈说跟你有什么关系? 女儿说男的女的?妈妈说男的。女儿说我要告诉爸爸。 妈妈呵呵的笑,说是同事问她事情。 现在的小孩都这么懂事了吗?[惊呆], 我们这么小的时候还在玩泥巴吧?[打脸]
幼儿园因疫情停课,孩子无人看护,宝妈无奈带着孩子去上班。却没想到孩子竟然对“陪妈妈上班”这件事“上瘾”了[捂脸],天天闹着要和妈妈一起上班,得知原因,妈妈真是哭笑不得。
国庆节后,西安疫情反扑,幼儿园及中小学停课一周。孩子放假了,家长却还得继续上班工作。把一个4岁多的孩子独自留在家里,无人看护,肯定是不行的。想来想去,我决定带着孩子去上班。
带孩子上班的第一天,乘电梯时遇到了其他部门的一位同事,孩子大方礼貌地打招呼,被同事好一通夸赞,还邀请孩子午休时间去他们部门玩。
到了办公室,同部门的同事已经到了,告诉孩子,这就是专门做了寿司,让我带回去给她吃的那位阿姨,孩子赶紧道谢,夸郭阿姨的寿司做得比外面卖的好吃多了,自己特别喜欢。同事听了,脸上乐开了花,又是一通猛夸。
下午,另外一个部门的一位同事有事到我们办公室,就问了句“这是谁家的小孩”,孩子落落大方的打招呼,并解释说是因为疫情,幼儿园停课了,自己跟着妈妈一起来上班的。
本来,我是趁着领导在外地出差,我们各个部门在不同楼层,彼此独立,打算悄悄的带孩子来公司,把这几天应付过去的,却忽略了孩子自带“社牛”属性,弄得全公司都知道我带孩子来上班了。
大家都知道我带孩子来上班也就罢了,这个“自来熟”的孩子,还凭借自己的一张“小甜嘴”,赢得了大家的喜爱。午休时间,大家都不休息,跑来陪她做游戏,逗她玩。孩子觉得这比一个人闷在家里,好玩太多了。于是,便发现了“新大陆”:原来陪妈妈上班是这么好玩的一件事情啊!那我以后天天都要和妈妈一起来上班。
我原本想着,看这两天的疫情趋势,不确定下周一能不能顺利复课,我便和同事商量,周末我来值班(孩子在家由宝爸照看),如果下周幼儿园继续停课,我就调休两天。没想到孩子竟然对“陪妈妈上班”上瘾了,早上根本不用叫,早早的起床,非要跟着我一起来上班。
现在,我该发愁的,不是下周一能不能复课的问题,而是幼儿园复课了,孩子却非要跟着我来上班,那可怎么办呀?#2022育儿季#
(确实不愿叫新冠,因为取名新冠,让米国成功甩锅,最起码从字面上米国人认为撇干净了,2019年上半年米国举行了“赤色病毒”的演习,以及米国7月份开始的电子烟肺病和白肺病)
突然之间的放开,让很多专家集体发声就是个大号流感,真实情况是只有中招了才知道有多痛苦,下面就是我家中招痛苦历程。
2022年12月11日,星期日
老大11岁,先中招
中午,孩子们说吃寿司,就点了个外卖套餐(现在怀凝寿司中可能存在病毒,因为全面放开,不排除感染都继续工作),天黑后老大开始不舒服,晚上9点测体温38度4,给吃了板兰根冲剂,9点47分体温38度6,抗原阳性,给吃了小柴胡,10点39分,体温38度7,我和他妈妈给孩子手脚进行推拿,凉毛巾敷头等物理降温,高烧对孩子脑神经损伤很大(我小时候有个邻居小孩就因为高烧,最后脑烧坏了)
一夜在我和媳妇的无眠中总算平安度过。
12月12日,星期一
白天体温有所下降,继续吃板兰根,另吃连花清瘟颗粒
中午我问他大便状况,他说两天没拉,就建议让他去厕所蹲会,下午,他告诉我去厕所硬挤出大便来了,拉完感觉人舒服点了。
晚上10点,体温39度,11点16分体温39度5,除了饭后吃的小柴胡外,赶紧给吃百服宁(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液)主要是孩子防止孩体温过高产生惊厥,同时体温过高孩子也难受,速效降温后能有个好睡眠,对提升自身免疫力有帮助。
又是一夜无眠。
12月13日,星期二
起床后,还是难受,饭后继续吃板兰根。
午饭后,他说头晕,让他躺着,他说更难受,坐沙发都不舒服,自己坐櫈子上,在饭桌上扒了会,自己说要走走,在家走了几圈,去厕所拉完大便,说感觉好多了,头也不晕了,自己夹体温剂36度多。
总算熬过了。
轮到我和媳妇了
待续……
我一个姓李的朋友,在上海莲花路地铁站附近的一个商场里的一家寿司店工作,他跟我说,12月8号上海防疫政策更改。商场随之把之前要求的餐饮业员工必须每天中午12点之前做好核酸才能上班,核酸不得超过24小时,改为仅要求核酸不得超过48小时即可。昨天早上9点半我在常做的核酸亭做了核酸。今天早上路过核酸亭关闭了。想着晚上十点下班回家去另一个不远的24小时核酸亭做也行。十点二十分,我骑车到核酸亭,工作人员说,刚接到通知,不让做了,并可能拆除。让去2.5公里外的儿童医院。冒着小雨,我又骑着单车跑去儿童医院,导航一直绕圈,问保安才找到。折腾到现在终于做完可以回家了
转发了。[作揖][作揖]
日本人值得学习的5个健康饮食观念1、 数量要少,品种要多经典的日式餐,比如巴掌分量的鱼、肉或者豆腐、两份蔬菜等,量少却营养充足。不建议大家模仿日本料理,而是借鉴日式饮食中的营养结构和比例。2. 如何“随心所欲”吃零食“严格的食物限制”和“偏食”不是日本人崇尚的生活方式,反而很多父母会鼓励孩子享受小吃和零食,重点在于分量和频次。与家人一起享用披萨、冰淇淋、饼干或者薯片,只要控制住热量,一切都是美好的体验。3. 把白大米变幻出无数美味很多人认为白米饭的“高血糖指数”能让人在饭后血糖迅速飙升,并导致体重增加。日本人喜欢把米饭变换花样,比如寿司,升糖指数就不高,因为其中混合了鱼肉、蔬菜和海苔,这样便可以减少米饭的摄入量。4. 没事儿走两步日本人很小就开始参加体育活动,并将活动融入到生活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98%以上的日本儿童都会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去学校,很多日本人因此养成了终身运动的习惯。重点不是走路去上学,而是要有定期锻炼的意识,比如饭后全家一起散步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5、健康始于午餐日本的午餐计划在全球都很著名,从小学开始,孩子们每天都享用非常健康和新鲜的午餐,这些菜肴通常产于当地,并现场烹制。如果碰到不喜欢午餐的孩子们,那可能需要饿肚子了,因为学校不提供不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