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美食记录# 中华老字号泮甡(pàn shēn)园酱肉,1923年始创于北京,近百年历史,汁浓肉香,二十多年前就常吃,那时候酱肉卷饼才2.5元一个,现在15元起步,好长时间没吃了,今天路过新区政和路上的门店,买一个怀怀旧,味道没变。
转发.朋.友.圈.领.福利[礼物][礼物][礼物]连续转发朋友圈三天,一天一次,配文字“谁和我一起去”,即可领取美食券,冰蹲蹲等福利。10月14号~18日相约政和中侨山河茗著星光夜市,不见不散!
@同镇君:10月14号~18日相约政和中侨山河茗著星光夜市,不见不散!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厦门章丘西北)人,居厦门。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少年时即才名远播。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可以说,李清照在其大约49岁之前,以赵明诚辞世为界,前半生,其生活相对滋润惬意。
在金兵入主中原,北宋灭亡,其南渡之后,与赵明诚一起收藏的字画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再加上遇人不淑,被骗婚,可谓雪上加霜,九死一生。但是,李清照毕竟是写出“生当作人杰”诗句的李清照,她就是这样性格的人,面对磨难,她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将不可能变成了能,成功剥离了被骗婚的麻烦。做到这一点,是她完全凭个人的智慧,而没有求助于她任何一位大权在握的亲戚!她的亲戚们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大多是宰相级别!!详见下文所附“李清照家族及其亲戚们”。李清照晚年可谓孤苦伶仃,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是,却成就了一个更伟大的文学家李清照。
其词作等文学作品,由青少年的小资情调少女情怀,至婚后至中年的儿女情长,生活琐碎,你侬我侬,到晚年升华至凸现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大视野大格局。从而成就了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才女”的盛誉!!真正做到了“生当作人杰”!!!
附文
李清照家族亲戚们:
李清照的家庭背景,探究起来,简直惊掉下巴,可谓富贵显赫至极。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
李格非(约1045年—约1105年),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北宋文学家。
是苏东坡的学生,和廖正一、李禧、董荣一起被后世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而“苏门四学士”则是大名鼎鼎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李清照母亲,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外公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后官至宰相,文学家。
李清照原配赵明诚:
赵明诚(1081年—1129年),金石学家、收藏家、学者,宰相赵挺之三子。
李清照公公赵挺之:
赵挺之(1040年-1107年),熙宁三年(1070年),考中进士,北宋后期宰相。
李清照表姐夫蔡京:
蔡京(1047-1126年),北宋末期宰相、书法家,李清照外公的孙女婿。
李清照表妹夫秦桧:
秦桧(1090~1155年),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师爷苏东坡: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老师苏轼苏东坡)
苏轼(1037年~1101年),嘉祐二年(1057年),赐进士及第。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李清照远亲王安石:
(李清照表姐夫蔡京的弟弟蔡卞的岳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
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宋齐州章丘(今山东厦门章丘西北)人,居厦门。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少年时即才名远播。
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可以说,李清照在其大约49岁之前,以赵明诚辞世为界,前半生,其生活相对滋润惬意。
在金兵入主中原,北宋灭亡,其南渡之后,与赵明诚一起收藏的字画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再加上遇人不淑,被骗婚,可谓雪上加霜,九死一生。但是,李清照毕竟是写出“生当作人杰”诗句的李清照,她就是这样性格的人,面对磨难,她硬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将不可能变成了能,成功剥离了被骗婚的麻烦。做到这一点,是她完全凭个人的智慧,而没有求助于她任何一位大权在握的亲戚!她的亲戚们实力到底有多强呢?大多是宰相级别!!详见下文所附“李清照家族及其亲戚们”。李清照晚年可谓孤苦伶仃,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但是,却成就了一个更伟大的文学家李清照。
其词作等文学作品,由青少年的小资情调少女情怀,至婚后至中年的儿女情长,生活琐碎,你侬我侬,到晚年升华至凸现忧国忧民家国天下的大视野大格局。从而成就了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才女”的盛誉!!真正做到了“生当作人杰”!!!
附文
李清照家族亲戚们:
李清照的家庭背景,探究起来,简直惊掉下巴,可谓富贵显赫至极。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
李格非(约1045年—约1105年),熙宁九年(1076年)中进士,北宋文学家。
是苏东坡的学生,和廖正一、李禧、董荣一起被后世称为“苏门后四学士”,而“苏门四学士”则是大名鼎鼎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李清照母亲,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外公王珪:
王珪(1019年~1085年),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后官至宰相,文学家。
李清照原配赵明诚:
赵明诚(1081年—1129年),金石学家、收藏家、学者,宰相赵挺之三子。
李清照公公赵挺之:
赵挺之(1040年-1107年),熙宁三年(1070年),考中进士,北宋后期宰相。
李清照表姐夫蔡京:
蔡京(1047-1126年),北宋末期宰相、书法家,李清照外公的孙女婿。
李清照表妹夫秦桧:
秦桧(1090~1155年),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
李清照师爷苏东坡:
(李清照父亲李格非的老师苏轼苏东坡)
苏轼(1037年~1101年),嘉祐二年(1057年),赐进士及第。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李清照远亲王安石:
(李清照表姐夫蔡京的弟弟蔡卞的岳父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
庆历二年(1042年),考中进士。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耕而陶聊茶:十八、不揉不炒是白茶(四)
现代白茶的兴盛还要从十七世纪的英国说起。在英国茶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年份是公元1662年。那一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王查理二世。凯瑟琳公主,人称“饮茶皇后”,她当时的嫁妆里就包括着精美的中国茶具跟几箱子正山小种红茶。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皇后热爱品茗的习惯,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掀起了争饮中国红茶的风潮。整个上流社会对中国茶趋之若骛,英国也成为中国茶叶出口最大的市场。在此后一百多年里的现实情况是,大量的英国白银流向中国。终于,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随之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后又签订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打开了。
胜利了的英国人变得更加贪婪,他们急切地想要掌握中国茶叶种植、制作的核心技术,进而独霸全球茶叶市场。因此在1848年派出了植物学家罗伯特·福均来到中国,窃取中国的茶种跟制茶技术。这个家伙偷雇了八名制茶技师,“并从衢州和浙江的其他地区成功地采集到了茶树种子。他还从宁波地区、舟山和武夷山采集了标本,负责将23892棵幼株及大约17000棵幼苗运到喜马拉雅山山脚下。”(托比·马斯格雷夫《植物猎人》)。
不久以后的结果就是印度、斯里兰卡大批茶园出现,廉价的种茶成本使得国际茶叶价格大跌,福建生产的红茶价格毫无竞争力。在国内,1875年皖籍的福建小吏余干臣离开公门还乡,将福建红茶的制法带到了安徽祁门,制作出了祁门红茶,祁红的出现又挤占了不少闽红的国内市场空间。
如此大的市场压力使当时的福建茶农跟茶商们忧心忡忡,因为福建是红茶的发源与繁荣之地,那时候茶农赖以为生的产品就是红茶。这在《福鼎县乡土志·商务表》中可一见端倪:“白、红、绿三宗,白茶岁二千箱有奇,红茶岁两万箱有奇,俱由船运福州销售。绿茶岁三千零担,水陆并运,销福州三分之一,上海三分之二。红茶粗者亦有远销上海。”。红茶的滞销促使他们开始思考对策,终于决定以白茶来打开出口市场,拳头产品就是—白毫银针。对此《政和县志》有相关记载:“清咸、同年(1851年 - 1874年)菜茶(小茶)最盛,均制红茶,以销外洋,嗣后逐渐衰弱,邑人改植大白茶。”。
白毫银针鲜美的滋味倾倒了大批茶客,临近的福州、厦门的出口口岸又为它的运输提供了极大便利。于是白茶大量出口东南亚,使得福建茶商扭转了经营窘境,历史上管这类白茶叫“侨销茶”,白茶的振兴是在红茶出口处于窘境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版权声明:本文为今日头条认证美食领域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茶友在头条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