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探访贵阳青云市集# Part2:打卡区 | 打卡攻略请查收→】这个区域,可以说是潮流聚集地了。各种风格的墙面设计,丰富的美陈道具,氛围感爆棚!找到一个你喜欢的角落,不论是手机还是专业设备,即使不会拍照的你,都可以分分钟拍出专属于你的大片。
你以为这些就足以代表它潮流集聚地的称号了?旁边的“寻味贵阳”美食文化工程IP概念店才是这个区域的扛把子!据说这里每天晚上18:00-20:00都会进行直播,说不定会偶遇“网红”哦!#青云市集将于12月11日正式开市#(来源:多彩贵州网/文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图)
青云市集
贵阳·青云市集
生于疫防时点,启于革故鼎新,旧地新语,记录昂扬向上的一抹城市里的烟火气。
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一推”讯息,在七夕夜成功地完成“出口转内销”。行径在林林总总的店面,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群,交织在灯火集市,一打活力气息。
贵州,深处祖国腹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肩负起内循环发展战略纵深的使命。数代人的拼搏、努力、积累,改变了“地无三尺平”的发展限制要素条件。如果还因区位劣势、政府投资杠杆过高、产业链的脆弱性而怀疑这座城市后劲,这个2020年启动的城市旧改项目、升级版的夜经济,告诉你她的活力与韧性。
韧性,这个是生活在山区的人民普遍的共性,数千年的传统农业耕种,乡野山路的上下往返,养成了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意志作风。“文化基因”持续接力,注解未来的解密。
之前收到的一封读者的来信,看的还有些感动,文笔很好,今天又翻出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书籍,我的文章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是我觉得很有意义的事情。
————————————————
寄彦祖:
壹
有的人写了三十万字,就还有几十万要写;而我读了一遍卢彦祖的书,就还有好几遍要读。
我是彦祖两千万读者里普普通通的一个,但也不是那么普通,每个人总是认为自己有与众不同的点。卢彦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点是帅;我认为自己与众不同的点是喜欢思考。
2019年下半年,我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转发了一篇《走向存量残杀的危险世界》,这个标题有点刺激,于是我点了进去。开头是一段邵阳往事,后来我发现彦祖总是喜欢用从前的经历来开头。正是这样个人命运被世界命运覆盖的感觉,让我对时政有了一点点兴趣。
在不关注卢彦祖之前,我并不清楚特朗普是什么人物,美国总统?和我这个废宅大学生(现在变成了肥宅打工人)有什么关系。
高中时我正是因为政治课过于无聊才投了理科,整本政治书学完,就记住了两句:
一句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句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简而言之就是先要有钱;有钱了再谈别的。
可是我没有钱,至少现在没有。
我读《风云录》的代自序,也就是《青春少年》,觉得彦祖写的平凡质朴,没有用什么技巧也没有很跌宕起伏的转折,但字里行间却一直把我的回忆往童年里勾。
我的童年和很多人一样,穷、贪玩、偶尔被父母打,但喜欢看书。看一本扔一本,书荒了再把旧书找回来再读,反复反复,结果不知不觉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想来也是巧合,卢彦祖在《命运的鸿沟》里写他的第一本书是西游记,我的也是。
贰
二十多来年,我一直在摸索中长大,老老实实地念书考试,对于课本外面的世界,认知十分有限,也没有人指引我未来到底怎么走。所以直到大学毕业,我都摸不清楚社会的真实样子。
在没进入社会前,我对它是抱有幻想的。
早在大学里,我很喜欢逛知乎,不懂的问题基本都能找到回答。那时知乎上天天讨论996和贫富差距,我往往是躺在宿舍的床上,一脸惊奇地点进去,看着屏幕里的大神们或者痛骂资本主义,或者痛心世风日下,或者痛苦现实之难。
我看得满心离谱,心想这有这么重要吗?越看戾气越大,所以卸载了一段时间。
转身去了卢彦祖的微信公众号。
开玩笑的,当时我还没关注。
对一个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来说,他的观念是非常狭窄,他对于社会的想象来自于父母,来自于乡里乡亲的叙述,和书上描述的文字。
我记得小学时,有主任来班里给班主任发工资,当时还在上课,主任走进来给了老师一沓纸币,我们好奇地问班主任工资多少,老师自嘲地扬了扬手,“一千块”。当时的烧饼还是五毛钱两个,而书本费则是一百左右。
社会真的就那么大,几毛钱,学校,村里的马路,每周一次的集市,还有要跑很远才能进一趟的城。
现在我知道了,社会远不止那么大,大得是不可想象。
社会是什么样子我迟早会知道,即便我从未读过卢彦祖的文章,我肯定也会知道;但我现在提前了几年知道,确实要感谢彦祖。
叁
回到那篇《走向存量残杀的危险世界》,讲的是存量不足之后,新一轮的国际竞争。通俗,深刻,且非常有道理。
所以当时看完我非常激动,顺着头像下面的蓝字就点进了公众号,然后点了关注,加了私号,从此安静地成了彦祖的读者。
看见彦祖痛斥美国红脖子们是一群娘炮,也看见彦祖十分深沉地讨论为什么湖南不再出猛人。
我方知天地广阔,人应该从善如流。
各种政治八卦逐渐纳入了我感兴趣的范围内,拜登、萨勒曼等等名人渐渐耳熟能详,GDP、工业化等等名词也不再枯燥无味。
“天地为之一宽”,这句话出自《掌握了经济链分析法,就是掌握了自己的命运》,风云录第364页第五行。虽然还没有掌握经济链分析法,但仅仅是读过彦祖的这么多文章,我就已经有这种感觉了。
所以当某天下午收到一条来自“卢克文”的私信时,我很快就点了进去。原来是他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名字干脆利落,叫做《卢克文作品二〇二〇》,然后我没买,因为我当时真的很穷,68也很珍贵。
后来《二〇二一》出版,我大爱里面的《深海·李齐篇》,但下半部分《杨琳篇》文章阅读需要青云会会员,我既没有,好在书里有,自己也有了收入支持,所以就要了一本。
自己买的书果然还是香。
又后来,《风云录》也正式上线,这就是今年的新书了。
肆
最喜欢里面的省份篇,因为我有太多的地方没有去过。
省份篇真的很重要,每一个想了解家乡的人都可以看一看。
国际篇则是一如既往地启人心智。
我始终相信,国家是在变好的,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社会变好的程度,对每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相同。
而理解这一不同,是我正在努力的方向。
虽然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我已经找到了好的榜样。
(附:彦祖,明年的书快出来了吗?)
新书上架!《风云录 二〇二二》
贵阳青云市集,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发推特盛赞的地方,昨晚到此一游,果然名不虚传。
#贵阳头条# 今天这么好的天气,又是周末,受世界杯,疫情的影响,青云市集冷清了不少。难呀!!!
贵阳青云市集[呲牙]
半月前山东临沂兰山静态的时候,菜价是贵的:猪肉二十五一斤,白菜一块二一个,青椒二三块一斤,鸡蛋价格直迈六块,其他菜价都很高。现在我们除部分村街社区严控外,大多都恢复了常态化,集市也开了,也允许小商贩上街卖东西了。但是菜价却一落再落,白菜五毛甚至有二毛的,猪肉价稳落二十上下。鸡蛋价在五元多点。看快手上菜农都将自家的菜耙在地里了,伤害呀,想吃菜的吃不到,种菜的卖不上好价钱!大菜椒菜农送到批发点才三毛来钱,这老百姓的日子被疫情拉伤了。现在防疫第一!愿家人们都健康平安!
王登与焦卒,王登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庄稼汉,他为人也很正直,因此不少乡亲都愿意和他来往。王登的家乡有个恶棍,名叫焦卒,他对待雇工很刻薄,因此很多人都受不了他的欺压,没干几天就受不了了。
焦卒四处雇工,大家都不愿意去,王登听说了这件事,便想去试一试。他找到一个曾经在焦卒那里工作过的乡亲,打听焦卒是一个什么样的货色?乡亲告诉他,焦卒是一个最喜欢傻子的人。王登一边走一边想,焦卒既然喜怀傻子,那我到了他家,就当一个傻子吧。
王登到了焦卒家,焦卒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焦卒对别人说,王登真是个“傻子”,我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服服帖帖地帮我干活,从来没有说过“不”字。
有一次焦卒吩咐王登去买鱼,对他说,俗话说最好吃的是鳙鱼头,鲤鱼尾,鲢鱼托腮田鸡腿,你就给我买几斤鲢鱼托腮,要马上去马上回,越快越好。
王登来到马棚里,牵出焦卒的大红马,骑上马背,往大路上飞奔而去。到了集市上,王登来到买鲢鱼的就买,并且只要鱼鳃,卖鱼的人感到很奇怪。
买了好多鲢鱼腮,王登用绳子把它们紧紧地穿起来,抛到地上,他骑着马,快速地往村庄跑去。
回到村里时,大红马已经累的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浑身发抖,焦卒看到他的马累成这样,便责问道,你怎么骑着我的马到集市上去买鱼?把马累成这样。王登说,老爷你不是让我马上去马上回吗,越快越好。焦卒听了没有办法,只好继续问,那鱼在哪里?王登抖抖绳子,用手指着地上,说那不是鱼吗?
焦卒上前一看,地上穿着一串密密麻麻又脏又臭的鲢鱼鱼鳃,便说道笨蛋,这能吃吗?王登笑道,老爷你不是说要鲢鱼托腮吗?我这拖回来的可全是鲢鱼腮呀。焦卒无奈,只好说到真是个傻子,王登答到老爷你不是最喜欢傻子吗?焦卒闻言,望着地上的鲢鱼腮,又看看大红马哭笑不得。
我今天到集市上转了转,看到大家都在抢购生姜。都由最初的三块钱一斤的生姜抢到了二十块钱一斤了。真要命,生姜能抗奥密克戎病毒!不知哪位老先生给引导的?生姜加冰糖或明矾对感冒咳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止咳消炎药。止咳消炎的土办法起不了决定作用。别再抢这个抢那个地随风跟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