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基辅响起了爆炸声。俄罗斯和乌克兰被引入死胡同了吗?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两天后,乌克兰首都基辅响起爆炸声。
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援引乌克兰内务部官员的话报道,当地时间10月10日上午,俄罗斯武装力量对基辅发动的袭击已造成8人死亡,24人受伤。
乌克兰将军泽连斯基也在其社交媒体上表示:(俄罗斯)正试图摧毁我们,将我们从地球上抹去。
其实,人们对基辅爆炸现场并不陌生。事情发生在俄乌冲突之初。
好像是一个轮回。当这一幕再次发生时,其内容或内涵明显不同。年初,大多数人认为俄乌冲突即将结束。但现在令人极为担忧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是否会从两难境地被引入死胡同?
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必须拉长时间线,进行整体分析。因为显而易见,俄乌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冲突开始到从基辅撤军。概括地说,这个阶段就是一开始,俄军势如破竹,在基辅附近进攻,甚至进入郊区。并成功攻占了赫尔松全境,以及扎波罗热南部,围困了马里的upor钢铁厂,马里的upor钢铁厂之战成为第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终于在5月20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已经完全控制了马里的upor钢铁厂,第一阶段结束了!
现在让我们来分析这第一阶段:虽然马里的乌波钢铁厂战役是俄罗斯军队赢了。但隐忧已经暴露。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现阶段能拿下基辅,显然比拿下这个钢铁厂更有意义。你为什么没赢?
当时网上有消息说普京被自己人骗了,以为他买通了乌克兰的相关重要人物,已经把基辅当成寻宝之地了。但是什么样的“活动经费”被俄罗斯人自己吞掉了——当然必须强调,这只是网上的。
所谓“无风不起浪”,显然是因为俄军第一阶段打得不好,甚至可以称之为“拉胯”。然而被马里upor钢铁厂的胜利掩盖了。正是这种“拉屁股”给了北约和乌克兰时间和信心。
于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所谓援助开始流入乌克兰。由于泽伦斯基熬过了这段时期,他显然比以前活跃了许多,无论是开腔还是强硬,他都有信心挑战俄罗斯普京。这就导致了第二个阶段,变得非常混乱。
表面上看,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简单明了。因为主要是围绕着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州,这四个州在进行一系列的攻守行动——无论是军事、舆论还是制裁。最后四州投票,并入俄罗斯。
之所以令人困惑,主要是因为在这个阶段的末期,乌克兰其实已经有了发动反击的实力。还有谁在轰炸扎波罗热核电站?这使整个情况变得混乱。
从利润来说,显然俄罗斯赢了,乌克兰四个州都成了俄罗斯的领土。
但是,如果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整个局势来看,可能会发生逆转。无论如何,之前是俄军占据了绝对的主动,而现在攻防趋势已经易手。
两者叠加在一起,怎么能不让这些外人看得目瞪口呆?但是,恐怕有一种感觉,俄罗斯好像打不起来,至少在战场上是这样的。
结合各方尤其是北约的表现,很明显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已经陷入两难。
也正是在这种扑朔迷离的状态下,迎来了第三个阶段:从北溪管道泄漏开始,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成为标志性事件,两天后,基辅再次传来爆炸声。
当我们谈到基辅的轰炸时,首先要谈到克里米亚大桥的轰炸。
北溪管道是谁做的?没有结论!但当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俄罗斯锁定了乌克兰。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基辅政权对破坏民用基础设施的反应证明了其恐怖主义本质!”这是俄罗斯对这一事件的定性!
与此同时,乌克兰《真理报》8日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炸毁刻赤海峡大桥是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一次特别行动。
更何况这次事件更糟糕的是,克里米亚大桥不仅是俄罗斯南线的重要补给线,同时也是乌克兰送给普京(10月7日)的生日礼物。
所以可以解读为:乌克兰和泽连斯基,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对俄罗斯和普京进行了精准甚至羞辱性的打击!所以基辅再次被炸是必然的。
第一,乌克兰反攻取得实质性战果,夺回了战略要地洪利曼——让俄罗斯更加尴尬。
第二,北溪管道泄漏(被炸)至少在一定时期内,使俄罗斯在与欧盟的资源博弈中失去了筹码。然而,资源筹码是普京的最佳出手,甚至是最有力的。
第三,克里米亚大桥,俄罗斯定义为民用基础设施,不管是否起到补给线的作用,这意味着俄罗斯将乌克兰定义为“恐怖主义行为”。
综合三者,我们会发现,俄罗斯如果一时不反击,必将陷入更大的困境或被动。但与此同时,对基辅的轰炸也让人们似乎意识到目前的形势对俄罗斯相当不利。
至于是不是因为这个被引入了死胡同?笔者持观察意见,因为现在把局势引入死胡同是对俄罗斯最不利的选项,意味着这场冲突会持续更长时间。对乌克兰人民来说,也意味着更大的灾难——似乎只对美国有利。
所以综合分析,恐怕这是俄罗斯的一次“非理性”报复。但是这个开头一打开,就意味着冲突升级的概率猛增,所以还需要观察。
但无论如何,期待这场俄乌冲突回归理性,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