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述】抗疫政策调整之后,特别要关注医疗系统的挤兑状态,务必预先准备,优化调配医疗资源。#专家回应各城感染高峰时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疫情政策开始调整之后,医疗系统受到的冲击是比较大的,这个大家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防控放松之后,感染人数迅速增加,随着感染向高峰迈进,医疗机构开始出现承压,因为在公共服务系统工作的人受感染的人增加,包括交通运行、商场超市、快递外卖等从业人员,他们被感染的风险比较大,进而又传播开了,感染到一定程度,医疗机构的人就可能面临感染风险了。
医院里有很多的职工,首先是医生、护士,然后是药房、财务、后勤、保洁、行政等方面的人都可能出现严重的群体感染。这有可能扩大传播。
首先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的是药店,不少地方镇痛药、感冒药买不到了,原本这是非处方药,一般在药店都能买到,不需要去医院开处方,但是,由于被感染的人数多起来,加上有不少人囤积,使得药店的这方面的药断供了。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接着,医疗挤兑将主要出现在发热门诊、急诊。因为药店临时无法买到药,只能到发热门诊、急诊去看病,这无形中增加了发热门诊部门的压力,而这些地方也成了感染的“重灾区”。
最后,在年轻人感染的一波过去之后,极有可能出现老人群体被感染,因为前期感染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上班族,他们都在外面活动,而居家的老人由于出门活动比较少,被感染可能在后面,因为年轻人回家看望老人,可能传染给老人,而若老人有基础病,就可能使症状加重,因而,要关注感染高峰期前后老人群体的感染状况,这些时候有可能出现医院床位紧张状况,因为感染新冠后,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可能会出现肺炎和基础病不稳定状况,对床位需求会增加。这是需要警惕的,预先需要应对议案。
不过,也不必太悲观,李侗曾表示,现在很多医疗机构陆续已经有很多工作人员在返岗,已经开始康复了。
很多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不再像原来那个把防院感、防扩散放在第一条,而是将积极的救治患者放在第一步。
接下来要注意面对的可能是老年群体的住院需求会增加,这可能是一场硬仗。
在医疗资源有可能出现挤兑的状态下,个人加强个人防护,提升个人健康素养就变得特别重要。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长宁表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健康素养与发病率、死亡率、预期期望寿命都高度相关,可以说健康素养对于促进健康、疾病的防控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而,每一个个体自觉配合防控是非常重要的,应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既保护了自己,也对整体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健康素养,才能提高免疫力,少得病,这也是抗疫的最基本的措施。
头条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