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饥荒石龙虾做好吃美食(饥荒岩石龙虾)

中国的美食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在历史上,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的饥荒。我们需要把一切能吃的变成我们能接受的或者喜欢的口味。于是就有了丰富的美食文化。

中国的美食丰富,这是毫无疑问的。在历史上,我们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的饥荒。我们需要把一切能吃的变成我们能接受的或者喜欢的口味。于是就有了丰富的美食文化。

为了食品保鲜,我们学会和掌握了有种不同的腌制技术。小时候上学住校,那时候已经有可以买到饭菜了,但是总不忘记带一两罐腌制的咸菜,特下饭。

好多年吃不到了,还真想念那味道,有一次乡下姑姑带了一罐腌制的萝卜干我带到杭州,每次就夹一两片下饭。有一天来个朋友到家里吃饭,太实诚,一顿饭就把我那罐咸菜吃了个底朝天。这事心疼了我十几年。[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我小时候,记忆里的奶奶和外婆,一年到头忙碌的就是晒制各种干菜,春季晒笋干,夏天晒各种瓜果蔬菜,秋天晒红薯干,南瓜干,冬季晒菌菇,萝卜干。

有一个理论说是因为要长期的收集和储存食物,需要智慧,所以欧洲和东亚的人要比非洲和美洲人民更聪明。[偷笑][偷笑]

非洲人民拿根木棍出门就能养家糊口,晚上睡觉都不需要盖被子。所以根本用不着花时间思考,也不会想着去积累财富。[偷笑][偷笑]

美洲的巴西更是优越,傲娇到总统带头吃鱼都成了全球模范。[偷笑][偷笑]毕竟,吃鱼要挑刺,牛羊肉直接啃就是,真是难为总统了。

现在我们食物倒是不缺了,但是总感觉品质下降了,就比如猪肉,猪蹄都熬不出油,一些大鹏蔬菜连那种蔬菜本身的气味都没有。

现在的农副产品生产,想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产量,缩短生长周期,基本是用化肥换回来的。养殖业也是,几十天出栏,那骨头都没长硬。食品加工行业,添加剂防腐剂拼了命的往里加。这些老外也在用,但是没有我们这么用法,剂量太大了。[偷笑][偷笑]

食品质量虽然下降,但也确实给人养尊处优,下一代已经习惯了点一下手机就等人送到嘴边的生活。但愿不要几代以后变成笨了。[抠鼻][抠鼻]

吃过干几个省的豆腐乳,要说最棒的还是数江西的,一块腐乳一碗饭,鲍鱼龙虾都懒得多看一眼。

希望未来能够学习前辈,在食品质量和口感上多花时间。我真的想吃的好一点。食材生产和餐饮业咱就不工业化了吧。

毕竟,孔子和耶稣都说过,食色性也!食为先!

推荐一道家乡菜,浙西南的,安仁鱼头!会吃上瘾!

我们这辈子能熬过疫情么?

我身边有个朋友,快30了,也没啥出息,欠了一屁股饥荒,好不容易借了点钱,开了个外卖店铺。

基本没有堂食,直接开外卖,卖小龙虾的,结果我们这边冒出几个新冠。

吓都吓尿了,直接一手静态管理,全给我关门走球,我这哥们,拉着一屁股饥荒,开业的第一天,所有的小龙虾都没烹饪呢,直接被安排了。

咋办啊,那鲜活的龙虾,只能放到冷冻柜里,就这样,本该做外卖的他,被迫把小龙虾全部冷冻上了。

回到家里,封了好几周,一群人追着他屁股后面要饥荒,他也没法还,好不容易开了个店铺,因为一场疫情,又泡汤了一段时间。

VX他跟我说,真不如死了算了。

这只是千千万人中的一个,还有一个,我的哥们,在长春上大学,他的状况好点。

大学吃得饱,顿顿有的吃,没挨饿到,但他已经快2个月没洗澡过了,头发长得跟洪七公一样,头型都爆炸了,一个寝室的人都成了臭宝了。

这还算比较好的,大学生待遇好点。

这二人,只是千千万悲剧里的泡影,比他们惨的数不胜数。

各位想想,疫情之前的生活,那真是蒙多,想去哪就去哪,说去广东吃点肠粉就去了,说去北京吃点卤煮就去了。

现在呢,你去个吊毛,在家蹲着吧。

有时候我就想,就这个封法,还不如得上病省事了。

后来又细细一想,以中国这个人口密度,要真玩躺平那一套,立刻嘎巴一下就炸了。

具体咋做好,咱也不知道。

不过就说我吧,这几年还能搬搬砖,这辈子最能搬砖的时候就是这几年,全让疫情给我耽误了。

我现在是无所谓了,你爱封就封,爱咋样就咋样吧,也没办法啊!抗疫大伙难受,不抗疫大伙更难受,只能挺着了。

熬过去估计是够呛了。#社会##人生#

#上海男子抢菜突然想起楼顶有菜地#

现在这位男子可能是全上海最“富有”的人了。

上海因为疫情,市民们不得不居家隔离,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成了奢侈品,往日的下午茶没了,小龙虾没了,就连平时不怎么爱吃的青菜萝卜这时候也成了珍贵的食材,没错,上海闹“饥荒”了,万万没想到,这位男子居然自己种了这么多菜,还长得这么好,真是居家好男人。

头条热榜

这波炫富,让人不得不服!上海,一男子晒出自家的“存粮”,竟然是一头几百斤重的大肥猪,还说“弹尽粮绝”这头猪就是全家人的希望。网友们看了都羡慕不已,结果男子家不止有猪,还有更厉害的“存货”!

 

男子蹲在家中的大院子里,对着镜头给我们介绍“自家蕞后的希望”,只见他身后一头大肥猪悠闲自得地寻食。还说,等到家里啥吃的都没了,就得靠这几百斤的猪填饱肚子了。养猪千日,用猪一时!

 

没想到家人朋友正在吃烧烤。羊肉串、里脊肉、面筋卷,只见烤炉上的烤串冒着烟,肉上的油“刺啦、刺啦”的响,生活不是一般的好啊!

 

男子镜头又转到自家的鱼塘还有菜地。刚好一网兜的小龙虾被捞上来,鱼塘真不小,除小龙虾估计还有不少鱼。

 

接着,这一网兜的小龙虾就变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一大盆放在桌上,分量足,味道好,色香味俱全,看着真馋人!

 

十几个人就端着小碗围着桌子,高高兴兴地吃起来。不过男子说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如果还不解封,迟早要吃空了,毕竟家里还有几条狗子要养活。

 

这一幕发到网上,很快就有不少网友围观热议起来!直呼:这才是大户人家!

 

很多网友都替猪想法子保命:“别吃猪,想办法让她生一胎二胎三胎”、“多亏了这鱼塘和菜地”

 

有网友说:“真是羡慕得不行了,很久没有吃烧烤了,家里有烤炉,但是没有可以烤的肉和菜”

 

还有网友说:“竟然还有小龙虾,这哪里是隔离,这是度假才对”

 

不得不说,男子这波凡尔赛式的炫耀真是让人羡慕啊。我都怀疑这家人是开餐馆的吧,还是度假村那种,鱼塘、菜地、家宠,要啥有啥,啥也不愁。不过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这一刻,还真怀念农村的田园生活,不会饿着,去地里薅几棵菜,去鸡笼里拿几个蛋,再从鱼塘捞几条鱼,妥妥的一顿丰盛的大餐就有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啤酒脏腰小烧烤。人家隔离像度假,我们隔离跟闹饥荒似的。

#上海头条##我要上微头条#

【东北,留不住想赚钱的网红】

作者:Cloud

来源:营销娱子酱

转自:娱乐资本论

"都说东北轻工业直播,重工业烧烤,但我们东北的MCN想在这儿给烧烤带货,批文和证下不来,平台也不支持。"

这是摆在吉林长春MCN创业者云飞面前的现实问题,从段子、秀场的泛娱乐赛道,到地产垂类,再到食品和保健品,他和他的公司每年都会砍掉一条业务线,再上一个新项目,"创业的就不建议再入局了"是他给想来干网红产业的东北年轻人的第一条建议。

“驴嫂平荣”直播洗脸

2月底,主播“驴嫂平荣”被卷入税务风暴,罚款金额超过6000万元人民币,在其背后是全网粉丝量近8000万的“二驴家族”,核心人物“二驴的”出身东北,在河北打工时靠直播闯出名堂,进而在广东落地发展壮大,就连商界著名狠人董明珠也要借助其流量才能卖出超3亿的GMV。另一位新闻不断的顶级网红辛巴也是出身东北,发迹之后却举家迁至广东,为“家人们”打造“辛选”供应链。

在热播剧《人世间》中,“到南方去”是发家致富的必经之路,“上北京”与学业仕途挂钩,留给东北的关键词则是“下岗”和“转型”,以及落寞接替辉煌之后的阵痛。

这种复杂的回忆,不仅没有打败东北人的幽默感,还成了班宇、双雪涛、李雪琴和宝石老舅们的素材。东北作家们开始在两岸三地收割奖项,东北方言和野生粤语“杂交”出的《野狼Disco》一度席卷全网,作为全国主播人才的输出基地,东北在过去的几年里迎来了一场“两极化”的文艺复兴。

但在短暂的“文艺复兴”之后,阵痛的历史正在东北重演。

人——最是能人留不住

在短视频爆发的2016到2017年,自带幽默基因的东北人一度定义了这个行业。

云飞是东北地方电视台出身的MCN创业者,在他看来MCN总体分两个派系,一类手握广告资源,一类掌握媒体流量密码,前者被云飞总结为“资源型”,他自己属于后者——“技术型”。早在2014年,他就开始在微信、微博做图文自媒体创业,2018年目睹短视频市占率暴涨,便以泛娱乐为切口入局,培养全类目变现的短视频达人。

由于自带经验和团队,加上入局早,云飞认为自己吃到了信息差的红利,东北人的幽默感和表现力在互联网上被迅速放大,“拍些段子什么的很容易火”。他并不否认早期有低俗喊麦和“生吃活鸡”博出位的人存在,但作为东北人,他认为这部分主播“用东北话说就是虎了吧唧的”,真正的东北人并不是那样,“只是敢演”。

爆红后被封的天某是东北秀场直播的重要人物之一

传统媒体人的追求和标准,干不过兵临城下的秀场直播家族,这些“虎了吧唧”的人,培养出了一批愿意为他们付费的“大哥”,用一种云飞口中“比较野蛮”的方式完成了一次饮鸩止渴的市场教育。

云飞看到秀场直播的机会,也尝试过把几个流量较好的短视频达人推向直播间,但接踵而至的“大哥”在砸钱冲到榜一之后,会在短时间内“私联”达人合伙开公司,“因为这,我们损失了一批流量不错的主播”。

短视频主战场也不乐观。在《野狼Disco》爆火的2019年,东北话看似席卷整个赛道,但云飞的MCN机构已经开始脱离泛娱乐短视频,“达人天天忙视频创作,变现不好”。

同样是非一线城市,重庆、西安、成都的“网红之城”战略早在2018年就相继确立,当地的机构因此可以顺利对接到包括旅游、探店在内的热门赛道广告资源,彼时东北的MCN缺乏类似的变现渠道和广告库存,对于云飞来说,“成本已经支撑不了创作了”。

从来被视为“粮仓”的东北,不得不面对数字时代的另类“饥荒”。在蛋糕越做越小的处境下,不离开,就只能陷入内卷。

2021年下半年,“1000万哈尔滨人,900万人在探店”的话题正是行业内卷的一种表征。一部分早期积累了粉丝和方法论的当地探店达人,通过几百元学费低价收徒的方式开枝散叶,催熟了一批“探店矩阵”,再利用“规模化优势”倒逼商家为其付费。

其中围绕“食拿酒稳”这家小龙虾店的视频段子更是成了一场大型连续剧,有博主发视频说小店干净又卫生,第二批探店达人就立刻跟进表示小龙虾都是黑的,进而第三批人进场围观复盘,然后“观剧感想”迅速跟上,这种“双向割韭菜”的玩法迅速搅乱了当地市场,甚至成了贻笑全国的段子。

到现在,哈尔滨探店圈的主流收割对象,已经从街头小店,降级为盒饭商家。

不仅榜一大哥们砸钱撬人,一线城市的资源型MCN也有挖角整个成熟团队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付出高额违约金直接“摘桃子”百万粉丝的大主播,更可以用双倍甚至数倍于东北地区的工资,直接买下经验丰富的运营人才……

……

全文:网页链接

注: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提及的鲁满为化名。

【思进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交流之目的。文章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侵删。

五一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传来两条消息,一好一坏,坏消息来自印度,好消息来自中国,正当印度全国上下都在“缺氧”的时刻,印度政府还在大搞氧气出口,网友惊叹的只剩两个字“无语”。

坏消息来自印度,一场比疫情更严重的危机正悄然来临。

据一位被困在孟买的英国记者描述,近日,一位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的老人敲响了他的房门并向他祈求食物,随后他进行了调查,这位记者发现,因为疫情影响,印度多地物流、零售环节皆受到严重影响,多地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

事实上,比死亡危机更严重的是疫情带来的社会危机。孟买一家非政府组织发现,仅孟买地区申请食物援助的人数就增加了一半以上,即使疫情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他们也将面临严重的贫困问题。如果产粮地区也受到疫情影响,凭着印度政府目前的财政状况根本无力大量进口粮食,这意味着从下半年开始直至明年印度都将处于饥荒当中。

好消息来自#抖音五一数据报告出炉# !根据《2021抖音五一数据报告》显示,重庆和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北京,杭州,郑州一起,成为抖音热门城市TOP10,并且勇夺第一!

城市代表美食小龙虾和臭豆腐,高居抖音美食点赞前三名,网红美食螺蛳粉不敌小龙虾屈居第二!

抖音爱买书的城市中,北京高居第一,上海,深圳,广州,成都入围了榜单前五名。

抖音举行婚礼最多的省份,被河南省摘取,不愧为人口大省。江苏和广州也高居榜单前三名。同样人口大省四川,和安徽也入围了,榜单前五名!#五一河南用户发布婚礼视频最多#

只有国家繁荣昌盛,才有百姓安居乐业,作为中国百姓,我们是幸福的!

儿子想买一台车,手里面的钱不够,昨天,我凑了6万块钱给送去了,晚上儿媳留我吃饭,给我做了排骨,端上桌后,他们一家三口的一个举动,让我大开眼界!我起身就拿着钱走了,以后和他们老死不相往来。

我叫李淑华,今年65岁,是一个本本分分的农民,出生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使我们这辈人都非常节约,我和老伴是通过媒婆介绍认识的,他比我大一岁,相处了不到一年我们两个人结婚了。

公公和婆婆身体不好,经常打针吃药,而且家里面就分了几亩地,生活压力特别大,婚后的第二年我还怀孕了,生了一个儿子,这让我和老伴是又喜又忧。

为了能够多赚点钱,就管娘家的亲戚借了点钱,弄了一个买煎饼果子的小摊,月子都没做完,我就和老公天天练摊,早出晚归的,风里来雨里去的,有的时候有个头疼脑热都舍不得休息。

儿子看我和老伴这么辛苦,也倒是懂事,从小到大几乎没有我们两操过什么心,而且还经常帮忙做家务,13岁的时候就会做饭菜了,每次回来我和老伴都吃锅里现成的。

看到孩子这么优秀,我和老伴就算受再多的苦和累都是值得的,日子虽然过得不富裕,但是一家三口倒也温馨,儿子学习成绩也不错,高考的时候是班级里的第一名,也成了我们村唯一一个大学生。

直到他参加工作后我们老两口才松了一口气,可谁知还没过几天舒坦日子,这混小子又来电话说他谈恋爱了。

谈了两年多,他俩有了结婚的打算,我们砸锅卖铁,求爷爷告奶奶四处去借钱,筹够了儿子的首付钱。

婚礼当天,看着台上西装革履的儿子,我不禁湿了眼眶,时间过得真是快啊,似乎前几年还在牙牙学语的小胖孩儿转眼就成家立业了,我和老伴心里面的大石头也算落地了。

因为结婚买房子借了很多钱,虽然我俩岁数大了,但为了还饥荒不得不继续摊煎饼,但是也赚不了几个钱,因为村子里的人几乎都走的差不多了,一天也就能对付个几十块钱,这钱我们一分都舍不得花,平常吃饭也舍不得卖肉,菜园子里有什么就吃什么。

儿子结婚后的第三年,儿媳妇就怀孕了,没办法作为婆婆我只能去伺候,老伴自己一个人出摊,我去了后每天调着样的给她做吃的,儿媳妇直接胖到了160斤,后来儿媳妇生了是一个女孩子。

儿子一个月工资5000块钱,也不干啥的,儿媳妇一出月子就要继续工作,但是孩子没人待雇保姆又太贵了,于是我就把孙女带回乡下照顾了,他们小两口一个月来两次。

后来孙女渐渐大了,儿媳妇就把她接回了城里,因为要上幼儿园了,孩子走了,我们老两口又清闲了下来,偶尔出去到附近打几天零工,多少也能补贴一下家用,想孩子的时候,我们老两口就坐上大巴车,去儿子那住两天。

生活平静而安详,可是人老了,身体各个零部件都不好使了,动不动就头疼脑热、身体酸痛,我们也自己在村里诊所开点药,从未惊动过儿子儿媳妇。

毕竟他们在城里,上班辛苦不说,水电气暖样样都要钱,你要吃根黄瓜也得花钱买。而我们在农村,自己种点地,就够我们吃的了,反正现在大孙女也不在跟前,不用吃太好,每天我们都是稀饭就咸菜,偶尔买点肉改善一下生活。

孙女走后不到一年,儿子就打电话来说想买一台车,平时上下班接送孩子也方便,但是手里面的钱不够,差6万块钱。我和老伴手里也没有什么积蓄,就3万块钱还是养老钱,于是我又管邻居借了3万,准备给他送去,苦什么也不能苦了孩子啊。

昨天我做客车去了儿子家,到了已经是下午了,儿媳妇留我在那吃饭然后住一宿第二天早上回去,给了做了一盘子排骨,没一会孙女也从幼儿园回来了,孙女看见我特别的高兴,还不忘了问:“奶奶,爷爷怎么没来?”

聊了一会,我们就准备吃饭了,饭桌上,孙女见到排骨的时候说:“妈妈,能不能换一个菜啊,咱家天天吃红烧排骨,我都吃腻了。”这个时候儿媳妇竟然把一盘子排骨直接倒在了垃圾桶里,然后说:“不吃了,不吃了,我们下馆子去吧。”

听完这话后,我心脏蹦蹦跳,把我气的不行,我和老伴在农村受苦受累的,他们一家三口人在城里过得倒是滋润,一盘子排骨说扔就扔,平时不得吃鲍鱼龙虾啊?买车的时候却没钱了,于是我穿起衣服拿着钱就走,决定和他们老死不相往来。

回家之后,我把这事和老伴说了,老伴说年轻人习惯不好,作为父母要多担待竟然还要给他们拿钱买车,但是我不同意,老师,我做的对吗?(网友投稿)

感谢你的信任与分享,小两口过日子不知道节约,这一点的确不行,这样子是不可能把日子过好的,作为长辈有的时候要说说他们。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老两口也不要担心,我觉得这6万块钱还是别给了,毕竟你们手里也不富裕,而且给了后你们还得欠饥荒,你们年纪大了,赚钱也不容易,应该让儿子和儿媳妇懂得体谅你们,而不是张口就要钱。

#英国印象#大英帝国之所以会衰落,说到底都是隐藏在成就他的两个因素之中。

日不落帝国有两个傲视天下的根本,一个是殖民地体系和英镑体系;一个就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优势。

这条先分析殖民地体系。

殖民地给英伦岛带来了几乎取之不尽的资源。英国贵族和资本家,包括一部分文官等“中产阶级”,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到来自西印度群岛的甘蔗和咖啡、非洲的象牙、印度的宝石、东南亚的香料、大吉岭的红茶和中国的瓷器。

当时,全球的供应链是以英国为终端的,而英国再将之分销到全世界。

而英镑体系也是根据英国的全球殖民体系搭建的,因为这些原料产地几乎只认英镑,一战以前任何货币都无法进入全球支付体系——惟有英镑和黄金地位永恒。

尽管一战一度让美国成为了最大的债权国和具有了国际货币的地位,但一战之后随着英国的复苏,世界迅速抛弃了美元,重回英镑体系。

因为全球供应链和贸易体系掌握在英国人手里。

直到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一起拆分了英国的殖民地体系。美元才真正替代了英镑。

但殖民地的诅咒也在这里,因为要维护全球的殖民地,英国要面对不同的地方在不同地区的进攻,还要防备土著的民族觉醒、还要维持庞大的军事势力。

问题是,英国的龙虾兵长期跟殖民地土著打低烈度的“治安战”,缺乏和同等对手对抗的能力。这个问题开始并不明显,但到1900年开始表现得特别明显。

那是一个军事变革的时代,新的杀人利器带来了新的战法,而英国一定程度上还留在米尼步枪和战术时代。

殖民地是英国的奶牛“分基地”,但强枝必然弱干。等殖民地体系一解体,英国就会发现自己的“主基地”,既缺少科技、又缺少产品。

事实上,在德国发动的潜艇战中,英国就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账面上自己什么都有,但生产资料、工业体系却分布在全球,甚至帝国的供应体系中,而英伦岛和殖民地的联系一但中断设置受到严重威胁,本土就几乎面临各种短缺。

光说这大家可能很难理解,我们举个例子,目前英国也面临各种短缺。因为原来英国没有脱欧之前,工人、商品、原材料都是自由流动的,英国没有短缺的烦恼。

但是现在所有来自其它国家的商品都需要再检验检疫、需要通关报税、需要应付来自英国、欧盟官僚体系和繁琐法规的羁绊,所以物资的通过自然会放慢很多。

由于没有廉价的工人,英国的猪、鸡没有人杀,农场主只能出口到欧盟国家,由当地的屠宰场屠杀之后再出口给英国。一来一去时间浪费不说,因为添加了运输和出口税费,肉也贵了很多。

现在英国的短缺就跟当年类似,原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英国盘坐在供应链的高层用出口货币的方式盘剥全球,但一旦遇到问题使这个体系不同,英国就会跌落到连普通欧盟国家都不如的境地。

而且由于习惯了殖民地的供应(尤其是来自印度的财富),英国的社会支出和军队都是按照如此标准配套的。一旦失去了印度这个现金奶牛,英国就会面临全社会领域内的“调结构和缩减规模”,这些都是很痛苦的。

英国二战首相丘吉尔是“最后一个殖民地主义者”,因为妄想维护殖民地体系,二战之后的英国依然保持压榨本国人民的极端财税体系和军事支出,最后他被忍无可忍的英国国民抛弃了。

但丘吉尔不是个傻瓜,他知道殖民地在,大英帝国才能存在。殖民地解体,大英帝国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他非常想呼吁自己的国民能忍受痛苦,维持一个庞大的国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维持现在的生活。

但国民抛弃了他,他的国家抛弃了他,殖民地抛弃了他,时代也抛弃了他。

1946年印度发生大饥荒,有官僚将当时的情况报告给丘吉尔,他愤愤不平地说道:我不关心多少印度人死去……反正他们像兔子一样能繁殖……我只关心那个半裸的骗子(指印度圣雄甘地)死了没有。

这是一种来自殖民者的残忍,更是一种对大英帝国即将解体的绝望。

大英帝国的最后三年,才是他的“至暗时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16484/
1
上一篇章鱼灌肠怎么做好吃美食(章鱼香肠用什么香肠)
下一篇 昌平好吃外卖武汉美食城(昌平美食地图推荐餐馆)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