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今天晚上8点,9妹在西瓜视频直播间给朋友们带来隆林的鲜果特产。在开播前先给朋友们来一波福利,关注“巧妇9妹”+转发即有机会获得茂谷柑一份,仅限5份哟~明晚开奖~@张阳城大侄子 抽奖详情
9妹在直播间给大家准备的都是隆林特色美食哟~最出名的当数隆林西贡蕉,还有有隆林特色黑粽子、甘蔗红糖、高山贡香米、隆林腊肉等,9妹在直播间也准备了各种福利,今晚8点,记得锁定9妹的直播间哦!
万万没有想到,隆林县竟然有那么多品种农特产品,假如有老板大胆投资,把百色山区野生马蜂经过深加工,变成更容易长期保存,又不失原来野生马蜂营养价值的特色小吃,一定大受消费者喜爱#百色头条# 你还知道隆林县有哪些人们最爱吃的土特产?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广西身边事# 在广西工作两三年,终于知道为何沿海省市就广西发展不起来了。广西人说好听点叫知足常乐活在当下,说难听点就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我所在的百色市隆林县,许多街边小吃店十点前基本都关张,有的甚至只做白天生意,下午七点就关门了。有钱不赚有生意都不做,这在其他地区简直不敢想象。广西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过节,几乎月月有节日,逢节必过。而且无论手头工作有多忙有多赶,大部分广西人只要一到过节,把工作一扔就不管不顾,回家过完节再说。这样的民风民俗只适合吃饱不饿、安逸悠闲的农业社会,根本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
【多彩民俗闹新春,非遗美食寻年味!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元宵虽意味着春节的结束,也代表着春天的开始,而中国人心底的年味情结依然浓烈。今年1至2月,全区各地积极组织开展“非遗过大年 文化进万家”主题活动,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两级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推出了近40期图文、影像相结合的线上非遗展示展演活动,让广大群众一起“云”品春节,共享家的味道、年的味道。
民俗篇
侗族婚礼
牛年新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程阳八寨,传统侗族婚礼如期而至。
按照侗族传统,每逢除夕夜“偷新娘”,大年初一新娘要到井里挑水,年初二大办喜酒,年初三送新娘。特别是初三送新娘回娘家是侗族婚俗最隆重的环节,送亲队伍抬上红猪,挑着酸鱼、酸肉、糯米、侗布等彩礼,走村串寨,处处充满了喜庆的氛围。
坡会
侗寨的婚礼喜气洋洋,苗族系列坡会群同样热闹非凡。
坡会是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苗族为主,在春节期间举行的集禳灾祈福、鼓舞斗志、庆贺丰收、交流情感、集体聚会娱乐为一体的盛大民族节日。坡会不仅是融水苗族地区的文化象征和文化认同标志,更承载着丰富的苗族传统文化内涵。
宾阳炮龙节
若以热闹程度进行民俗节庆排名,宾阳炮龙节必定榜上有名。
宾阳炮龙节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东方狂欢节”。炮龙节主要包括“游彩架”“灯会”和“舞炮龙”三个部分,尤其以“舞炮龙”最为热闹,民间认为炮烧得越多,龙在自家门前停得越久越吉祥,并认为炮龙节蕴含着祈求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及喜添贵子之意。
手艺篇
新春佳节,生动有趣的剪纸不仅装扮了家家户户的门窗,也给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喜庆氛围。南宁剪纸传承人钟昀睿在秉承中华传统剪纸文化基础上,创新性地发展了壮族人物、壮乡风光和壮族风俗等题材的剪纸作品,令人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
过新年,穿新衣。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最具隆林特色的民族服饰为当地壮族同胞亲手缝制的壮族衮服和壮族“三层楼”。其中,壮族衮服的衣襟、衣袖镶绲按不同年龄段配花配色,突出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三层楼”则由上衣、裙子和裤子三层搭配,上衣以白、蓝、黑三色为主,裙子一般为蓝色。
服饰制作技艺体现了壮族妇女的智慧、聪敏和灵巧,而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同样有一项考验手艺的技术活。透过历时半年多拍摄、共由六个单元组成的《木心墨魂:侗族掌墨师与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线上摄影展令人眼前一亮。展览跟随16位侗族掌墨师的脚步,追寻古老技艺的传承密码,展现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
美食篇
一桌丰盛的团圆饭,填饱了游子的胃,也温暖了思乡的心。今年过年期间,许多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透过网络,一道道色香味倶全的广西非遗美食“送”至游子身边。
隆林黑粽子
广西人向来“无粽不成年”,其中隆林黑粽子是产自广西隆林地区的一种黑色的粽子,主要用云贵高原盛产的草果、板栗、绿豆、胡椒、黑糯米、芝麻秆灰、猪肉等食材相拌,并用具有“通经活络”作用的粽粑叶包成粽子,是隆林人民节庆时必备的传统小吃之一。
柳州龙塘扣肉
除夕夜的餐桌最少不了的就是肉菜,柳州龙塘扣肉便是当地乡村传统宴席中的头牌菜。
一般制作扣肉都会避开香菇、红枣等容易抢味的食材,龙塘扣肉则反其道而行之,大胆选用冬菇、红枣等材料,同时以本地特产的山楂叶茶水调制,既保留了冬菇、红枣之醇,又增添了山楂茶叶之香,使扣肉口味别具一格。
南宁柠檬鸭
哪道美食可与龙塘扣肉争锋?不妨尝尝南宁本土原汁原味的“草根美食”——柠檬鸭。
经大厨烹制上桌的柠檬鸭,鸭肉冒着油汁,金黄诱人,咬上一口,柠檬酸香中透着梅子的甜味,微辣中嚼出鸭肉的细腻,可谓香而不腻、清新爽口,倍感开胃。
来源 | 南宁晚报·南宁宝客户端记者 陈蕾、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南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图
编辑 | 陆丽
校对 | 韦梅芬
审核 | 张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