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小动物一生有四个阶段,最后一个阶段它就会死去,把它做食物很好吃。
蝉一生有四个阶段,即卵、幼虫、拟蛹和成虫,蝉的蛹叫蝉猴或蝉龟,它在地下进行三次蜕变后爬出洞口,最后一次是在树枝上怒放直至生命消失。成虫就是蝉了。我们逮的是消息牛和蝉。
记得小时候,房前屋后知了最多了,也有方言如“消息牛”“嘟了龟”“知了猴” 等,它们在地下孕育3到15年左右,及至卵成了幼虫再到蛹,就会在夏天爬出洞口,迎接一到两个月的歌唱。公知了的歌唱很热烈,母的不会唱。
六月底,学校放假了,盼着傍晚来临,来捉消息牛的人都满了,不时听到“我看到一个”,也许是刚出窝的消息牛,张舞大刀。
有的还没有出窝,要是发现一个圆形的如豆子粒大小的洞,拿着小棍一戳,它们会暴露于你的眼前;有的很聪明,你一打开洞口,它就下溜,遇到干旱时节土很硬,没有铁铲,就要用小木棍搅动,不小心就把消息牛弄死。
也有办法对付小精灵们,你打开洞后,伸进一段树枝,静止不动,它们会顺着小棍子爬上来,也有最原始但也很有效的方法——在树底下,看到哪里消息牛窝多,就在原地用铲子划一下,刮去土层,洞口就暴露。做事要讲究方法策略!
说到方法有很多,一般是选择时间,六月底,七月初。地点是树林里;树木最好是柳树或者榆树,因为蝉喜欢吃柳树和榆树的汁液。
还有就是夏天的雨后去找,是消息牛最爱出洞的时间。开始是趁着黄昏的余韵,到处找、挖,天黑下来就拿出当时最现代的工具——手电筒(俗称电棒子),光线围绕树桩绕一圈,再在树干上下照,看看有没有,一旦发现,兴奋不已,用手逮住放入瓶子里,若再高些的就踮起脚跟,或者爬到树上去捉。
后来有了心眼,手里拿一根竹竿,更高的位置看到“猎物”,竹竿一碰就会落下。有的却很聪明,一看到人或者电光就会落在树下的草堆里,不仔细找很难发现呢。
人们如同赶集,一波接一波,你来了我去了,你找了,我照了,等到过了最热闹的时间,逐渐地人稀少了,夜晚也会慢慢地恢复平静。当然也有些与众不同的,开始不出来,9点后,大部队人群散去了,再出来找。
这时候就可以见识到金蝉的绝技——倒挂金钟了。金蝉爬到树的高处,巧妙利用地球吸引力,在背部逐渐裂开一条缝隙,先出来背部,后出来翅膀,翅膀由金黄色浅绿色构成,金黄的喜人,浅绿的惹人,然后是腿、肚子,整个身体往下,往后拉伸,直至全部出来。眼睁睁是一个很丑的家伙,豁然蜕变成了一个披着长纱的天使,细嫩得舍不得触摸。
最后一个鲤鱼打挺,朝下的头部抬升到上边来,上来爬在壳上,继而爬到树枝上,逃离躯壳一米左右的距离,此时天敌就是碰到空壳,一时也未必能找到本尊了。静静地隐藏,出来后就不动了,只待天亮后,迎接第一缕阳光。
更有智者,晚上不出来,却在每天清晨五点左右起来,这时空气湿润,变出来的蝉还是娇嫩的,手拿竹竿一戳,自然落网了!可见一个小小的精灵想高歌一曲很难呢!但始终是有成功蜕变的,你听,夏天满树上、树林里那高亢的声音不都是生命的赞歌?
将这些“猎物”拿回家,娘给腌在盐水里,等过些日子拿出来,在锅里油炸,好香。
地上的没有捉到,就想法逮树上的蝉,最初用马尾,绑在竹竿上,往知了身上套,等蝉的前腿进去后,一挑就逮住一个。
以后知了很聪明了,遇到影响就会飞了,再说马尾巴的毛很难找到。再后来用小麦面筋,先用嘴巴嚼烂麦子粒成面筋,弄一个团,粘住竹竿顶部,去粘知了的翅膀。
再后来用洗衣粉袋子,铁丝围绕袋子口,一个袋子弄好了,绑到竹竿上,成功率在80%以上,一上午30个很轻松!
再到了最后,秋风起时,知了们也到了生命最后。蝉喝了立了秋的露水后,就到了生命尽头 。
秋天夜里树下点一堆火,去摇晃树木,或者用脚跺树,知了到处乱飞,看到光明,落下来,小孩将它们收入口袋,这是最后捕捉知了的时间了!
7月底知了们交配后,在树枝上产卵,等到秋风吹落地就等下一个轮回,也许是3年,也许是15年。
东营附近的蝉有两种,一种是很小的消息牛,体型如花生米,变成蝉后体积达到大拇指甲大小,大的消息牛是我们平常捉到的大约3—4厘米左右的,样子很黑,成蝉后公的叫声很响亮,能传到百米外。
潍坊的知了体型没有东营的大,身体黑中透着浅绿色。叫声是吱—吱—吱,不同的环境养育不同的美!
小时候捕捉消息牛幸福是因为解馋。如今很多消息牛都是人工饲养的。果树林里撒了蝉卵,来年就会出来,一个由几分钱涨到了8角或1元一个了。
“今晚去捉消息牛”你约吗?
故事改编自《捉蝉》,作者曹务传,1972年生于垦利黄河入海口。本文和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
环环想说,
蝉的一生告诉我们做一个有生命取向的人,锤炼自己,经得起风吹雨打,更要熬得住惊涛骇浪,在夜雨中不断啜行,在春光中不耽误前行,这就是蝉的坚定信念。
#情感点评大赏# #我要上微头条# #故事#
我快看吐了,原来这些虫子都可以吃。
夏季来临,正是吃虫子,补蛋白的季节。
这些虫子你敢吃吗?
1.坦克虫
2.蚂蚱
3.知了猴
4.蚕蛹
5.竹虫
6.面包虫
7.蜂蛹
8.蜈蚣
9.蝎子
10.臭屁虫
11.豆虫
12.棕榈象幼虫
————————————————————————
听说这些虫子都很美味,
我只吃过蚂蚱和知了猴,
其他的看着就恶心。
大家有吃过的吗?
#夏日生活打卡季##我的夏日美食日记#
蝉的一生在树上产卵,落到地里长大,然后又要费劲地爬上树,冒着被人类抓住和被天敌吃掉的风险繁育后代,这种进化行为会不会很傻?
咱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个蝉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
首先,怀孕的雌蝉会用产卵期刺破树枝下方的树皮,将虫卵产在树枝里面。在经历了第一个冬季到第二年夏季6月的时候,虫卵就会孵化出若虫。这些若虫刚钻出来就会从树枝上摔下来,落在地面上,然后它们就会寻找比较潮湿的地面钻洞,开始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地下生活。等到时机成熟再爬上树枝,寻找配偶和繁衍后代,最后重复这一过程。当然,其中不乏有被人类或者其他动物抓住,变成食物的。
实际上,蝉在幼年时期之所以要爬进地里,而不是留在树上,主要有2个原因。第一,蝉在树枝上长期生活是非常危险的。蝉的成虫在羽化和爬上树枝以后,会发出鸣叫来吸引异性交配,这种频率很高的叫声很容易吸引天敌和人类,然后被做成“知了猴”一口一个。
即使没有被天敌吃掉,它们在自然界也无法忍耐冬天的寒冷气候和风吹雨打,一般在产卵后的2-3个月时间内就会死去。鉴于如此脆弱的身体,他们只好在幼年期钻入地下,因为冬季时地下的温度会高一些。可即使如此,在一只雌蝉产下的400枚卵中,也只有10%能够活到成年。
这些幸运儿在地下10几厘米处挖洞,寻找树木的根系,并且以吸食里面的汁液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幼虫的体型逐渐增大,它们平时除了吃就是挖出一个适合自己身体活动的洞。蝉的幼虫会在地下过完自己90%的人生,不同品种的蝉寿命各不相同,有的几年就会出土羽化,长出翅膀,而有的在长达17年后才肯钻出来。
明明可以藏在地下生活,为什么蝉非得光明正大地爬上树枝,任人宰割呢?
其实,蝉之所以要爬出地面,主要是为了羽化和变成成虫,而这一切活动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繁衍后代。在本能的驱使下,成虫们会沿着树干不断向上爬,在高处靠自己腹部的发音器震动发出“蝉鸣”吸引雌性交配,然后很快在一个隐蔽的地方产好虫卵。
产完卵的蝉再也无法回到地下了,可以说它们的一生就只是为了这么一个时刻,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听上去,这种传承了千万年的进化方式非常危险,但其实这就是这个种群演化了千万年后找到的最好的存活方式。#蝉##蝉的蛹在地下几年,可以变蝉##头条创作挑战赛#
浣溪沙.知了(中华通韵)
小小身躯大气场,高枝独佔美声飏,声声求爱向八方。 凭借微风痴梦送,呼来酷暑热情翔。树荫深处做新郎。
注:知了,蝉的别称。蝉当年树旁泥土内产卵,卵三年成蛹化虫上树,利用鸣声唤来对象……“知了、知了”的歌声对雌蝉来说就是一曲美妙的求爱歌谣。几个星期后,牠们完成种族延续,无声无息的逝去。
中午在朋友家,几样家常菜甚是地道,其中,油炸知了蛹(我老家叫知了猴)是朋友从徐州买回来的,五毛钱一只,边吃边引起了满满的回忆。
小的时候,夏季晚饭后,便拿着手电筒去公园专门抓知了猴,知了猴从土里钻出,顺着树干往上爬,这其间的一段,被我们发现,便会成为“俘虏”,每天晚上出去一趟,总能抓到几十只,第二天早上,一过油,撒上细盐,就是最高档的早点小菜。
知了猴蛋白含量很高,属纯天然无公害食品。
江南一带没有吃知了猴的习惯,所以,我在无锡几十年,平时已很难吃到。
今天的这个菜,过油时间还不够,壳太硬,影响了口感。
最佳的状态应该是,油温不能高,壳酥脆,牙齿不用太费劲,酥香。
(一怪食旅偶得)
#今日头条# #无锡头条# #苏州资讯# @一怪食志
#头条创作挑战赛# 诗《蝉》#父母的家永远是儿女的家,儿女的家却不是父母的家,你认同吗?# #优质内容我来评# #优质自荐#
蝉
五年地下苦坚持,
破土成蝉两周时,
漫长等待熬出头,
又入红尘化云烟
呼朋引伴话情思
引颈高歌唱未来
辉煌精彩时不多
天地之间我来过
看了大宝的绘本,蝉成蛹之后,要在地下土里生活四 五年才能破土而出,飞上枝头。它们从破土而出,到生命结束,只有两周呼朋引伴,绽放歌喉的快乐时光。
蝉在不见天日的地下,顽强的生活那么久。破土后,留下短暂的歌声,只为了在自然界证明:天地之间,它们来过。
蝉努力向上生活的精神很可贵!很像我们勤劳的农民工,虽然生活在底层,却顽强拼博,努力向上。2018.5.6号
《蝉》
虫趣满童年,蝉唱一夏天。
蛹出夜树绕,箭轻飞枝尖。
如此小精灵,年年陪伴短。
如今犹入梦,想来好虚幻。
文/司马涛
世间真是无奇不有啊,难怪说吃美食还得看我大天朝。
一个朋友回家一段时间,说带点硬菜给我品尝一下,这不,从老家带这个给我吃,当时一脸的懵逼和惊讶啊,只听说过吃蝎子,吃蚂蚱,吃蚕蛹,吃知了的,没想到还有吃蜜蜂的[捂脸]。
难怪在老外眼里,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中游的,没有我大天朝不敢吃,可以吃到它破产,吃到它灭绝[捂脸]。
说一下我的个人感受,油炸后,口感还是不错的,没有啥异味,嘎嘎的响,胆小者慎入。
如此较真,那你不用在地球上生存了:蜂蛹、大蛹、蝉、豆虫、蚂蚱…是不是虫子?我照样吃而且还挺贵!空气中到处有细菌、病毒、浮尘,那不用呼吸了吗?//@植物园311:我们一直在吃虫卵?
科学記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买回来的大米或面粉放久了,就会“凭空”生出一堆黑色的小甲壳虫亦或是乳白色的肉虫?即使是用袋子密封得很好,时间久了还是会滋生出虫子?这是怎么回事?密封的米里为什么会生虫?我们刚买回来的米、面明明是很干净的,这些虫子究竟从哪里来的?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天呐!胆小勿进!
朋友居然吃这个,我以为图一是知了,
他说是蚂咋,是不是蚱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