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山
浠水不说扫墓,而说标山。
祖宗们都睡在山坡上,春秋荏苒,草木葳蕤,坟冢都很快就会被湮没在荒烟蔓草中,每年清明,子孙们上山,除掉坟头的杂草,给坟头添土,让它在草莱中显露出来,便于来年辨认,这就是标山。
标山祭祖,祭祖如祖在,要准备鱼肉豆腐肉丸,犹如其生前饮食一样。用托盘掇上山,置于墓前,犹如到爹爹婆婆家走亲戚一般。
现在农村还在烧纸祭拜。纸钱有好几种,其中有一种是火纸(图六),这种钱不是用来烧,而是用来压在坟头,用以解煞。每个坟头压三张,估计是贿赂那些没有子孙祭拜的孤魂野鬼,让他们拿去,不要滋扰来祭拜的人。
小时候标山,坟冢行列整齐,分布合理,到后来乱葬,歪七八朔,每个坟头朝向都不一样,搞得摆放祭品和磕头非常不方便。死人的世界是活人世界的返照,农村村庄乱搭乱建,侵占耕地,埋人的时候,也把这违建风气带到了坟地里。

还有一个原因,修坟都要请地仙。盖老一代地仙都已经死去,新一代地仙几乎都是半路出家,没有理论体系,也没有文化功底,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也是坟地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
农村很多风俗,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是民俗文化和传统底蕴也非常浓厚,让它们存留下去,绵延不断,对增强后代敬天法祖和家族凝聚的观念非常有意义。
现在农村开始推行公墓,以后农村人可能就像城里人那样下葬和祭拜了,但这样农村味儿淡了,不是什么好事。
政府移风易俗,应该把农村各村的地仙和支派先生都要请到一起开会,一定给他们做培训,要让他们了解和熟悉传统看山望气的标准和做法,让他们把葬礼和坟地办得更加庄严肃穆,不要自我发挥,这一点很重要。
很多的老规矩和老礼,是需要一代代薪火传承的。我哥哥他们每年一定要把孩子带去标山,让他们认坟头,知道怎么操办,耳濡目染,驾轻就熟,这也是家庭教育很重要的部分。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标山只是一个虚空的仪式,死去的先人其实享受不到任何阳世的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看的,但是不能这么想。
我们用力营造一个风俗醇厚的死亡世界,为的就是活着的人彼此间能够守望和善待,很多新生代应该明白这些道理,标山,跟坟山毫无关系,标的是我们自己永不泯灭的善柔和良心。(西窗记)#春日里的城市# #武汉头条#
十多年前,在浠水县城的胡同学张罗了一次同学会。早上吃早餐的时候,胡同学将我们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带到一个大排档前。
大排档很简陋,支着一个大棚子,大油筒改成的炭炉上支着一口大锅,锅里的浓汤咕噜咕噜的冒着汽泡,几根大牛骨和几块大牛腱子肉在锅里翻滚。

胡同学在县城虽贵为局长,却也是这里的常客,同大排档的老板很熟。他递给老板一支烟说,这些都是我同学,一人一碗。老板接过烟却并没有抽,而是夹在耳朵上便忙开了。
我们自己照顾自己,分发小板凳,围坐在简易折叠桌旁。不一会儿,老板和老板娘便将一碗又一碗的牛肉面端上桌来。那牛肉面看起来真是赏心悦目啊!汤浓、面白、肉嫩,一撮青绿的小茐花点缀其间,芬香扑鼻。尝一口牛肉,入口即化。嗦一根面条,Q弹有嚼劲,喝一口牛肉汤,那叫一个鲜啊。再看我的同学们,一个个吃得满面红光,在深秋起霜的浠水县城,大家的额头上居然都起了一层汗珠。
大家都夸这顿早餐吃得好,比酒店早餐好吃一万倍。看来真正的美食就在民间,在那大排档里,在那小巷子里,在那苍蝇馆子里。难怪央视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国》那么打动人心,因为它将拍摄视角放在了芸芸众生上,是那么的富有烟火气。

很多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牛肉面。那浠水县城清晨的大排档里,那深秋的一碗牛肉面,到现在还停留在我的味蕾记忆里。
武汉的外来牛肉粉面武汉的牛肉粉面市场,一直很火,但都是几方诸侯割据,俨然春秋时期的混战,没有一家能独大。这两年,瞅准了武汉的市场,外来牛肉粉面不少,要人点赞的也有好几家。他们不同于武汉的红油辣汤或者是给糖吊汤,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积玉桥的蓉城见面,川味牛肉面加上夫妻肺片的搭配,牛肉是牛腱子肉,这在江城很难得,汤底我喜欢,是牛肉萝卜汤慢慢煨出来的香醇,可以说,四川风味遇见江城风流,两者融合,金风玉露,别开生面,令人回味无穷。与蓉城见面一样主打连锁,同样多半分布在武昌的是浠牛鲜面。这是一家来自湖北浠水的牛肉面连锁。亮点是自制的手工面,相当劲道,神似日本的乌冬面。汤头很好,鲜美一个字了得。牛肉就很一般般,甚至有点儿嚼不烂,这是我一直诟病浠牛的地方。因为住的近,我常到这家吃,有时候发懒,也会叫下外卖。武汉人的早餐,喜欢干湿搭配,一碗牛肉面必须要搭配一个圆滚滚的油饼,或者是油条,抑或面窝。浠牛的油条是冷油条,预制好的,并非烟火气十足的现炸酥松,但并不影响油条泡汤的风味。一碗牛肉面,一根油条,吃到肚子很饱饱。#夏日酷生活# #荆州头条#

今天听说了一件不幸的事。家乡浠水县城修建“一河两岸”,竟然将明清时代留下的东坡文化遗迹“泝流光”摩崖石刻给炸掉了。此处在早年修大桥的时候就刻意回避,当时的领导都知道保护起来。而现在修一河两岸,因为石头挡住了步道,于是就炸掉了。“泝流光”摩崖石刻承载了文化记忆一一浠川八景之一。还有念之哉和湧月两处也破坏了。一河两岸工程将浠水河畔古迹几乎斩草除根了!听这个消息我气得发抖,毁掉真古迹,再建新的仿古亭台楼阁,哪有这荒唐的事呢?(西窗记)
帮你忙的人,不要请他吃饭,要学会用这3种报答方式!
1.强者互帮,谁都有雨天没伞的时候
《增广贤文》有云:“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世间之大,瞬息万变,没有人能确定自己的地位是最高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挫折,也唯有在这种时刻,人们才能看到人情冷暖,懂得人情冷暖。帮助过一个人的人,总有一天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报恩的最好时机,若是自己能及时将对方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不但可以弥补自己的亏欠,还可以加深双方之间的友谊,这种感觉,甚至要比任何美食都要“美味”。在《新警察故事》里,郑小峰从小就有陈国荣这个警官的帮忙,因此他对警方一向是非常仰慕的,尽管他的出身不能成为一名警官,但他终日梦想着成为一个充满正义感的人。陈国荣这个刑警,就是一个不小心,让所有的同事都被杀了,心理上的巨大打击,让他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郑小峰无意中认识了陈国荣,他就鼓起勇气,两人联手,将那些混混给捉住了。聪明人之间的友谊,往往会有双赢的结果,真正的高手,都会相互扶持,在对方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对方的支持,也会给予对方的支持,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天造地设的一份子。将来,一方遇到困难,对方都会尽力相助,从而收获感激之果,共同成长。

2.智者搭桥,谁都有孤独无助的时刻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一个丰富的天性,如果不拿自己来喂养饥肠辘辘的别人,自己也就要枯萎了。”对弱者产生同情心和同理心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当他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人们都会下意识的去帮助,特别是经历了他人的苦难之后,他们更容易体会到他人的苦难。所谓知己知彼,就是在接受了别人的好感之后,心甘情愿的将自己的好意传承给别人,一块块木板相连,就是一座桥梁,可以让更多的人通过这条大河。湖北浠水“苹果女孩”潘群,在她刚出生没多久就被爸妈抛弃,两个本地老人把她抱了回来,五岁那年,她因脊髓灰质炎,两条腿都走不动了,后来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帮助下,她终于有了一份工作。潘群凭着自己的力量,在浠水引入了陕西的苹果,潘群一家靠着果园发家了,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不但给一个女大学生提供了帮助,还帮着家里的贫困群众筹集了医药费。“我什么都没有,但我能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政府对我的帮助,也是对我的成长。”潘群说,她觉得自己从别人的帮忙变成了能够帮别人的时候,真的很快乐。善心是一种很有内涵的东西,遇到好东西,一定会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生活是一个回音,仁慈是一个循环,你的仁慈不但可以拭去附近的泪水,也可以让远方哭泣的人们得到安慰。

3.仁者记恩,谁都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丹尼尔·笛福曾经说过,“我们老是感到缺乏什么东西而不满足,是因为我们对已经得到的东西缺少感激之情。”人总是会选择性的忽略手中的美丽,只会用一种贪婪的眼光望着远处,诉说着人生的艰辛,痛斥着自己的不公,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感激,而是在认真的检讨自己的缺陷,改正自己的错误。做人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别人帮再多次的忙,最多也只是帮你一阵子,只有你自己才能帮你,如果你不去做,你不去想办法,那么你的一切都是白搭。一九七九年,吴孟达在《楚留香传奇》中扮演“胡铁花”这个角色,一夜成名,成为一位名人,而吴孟达则逐渐失去了自己,沉溺于酒色之中,嗜赌成性,将所有的财产都给挥霍殆尽。吴孟达穷途末路,向朋友周润发求援,周润发深知他嗜赌成性,死活不肯借,为此吴孟达对周润发愤愤不平,回家之后,他痛彻心扉,决定从头再来,把自己的身份和身份都拉下来,去当了几个小角色。再之后,吴孟达以《天若有情》获得了金像奖最佳男主提名,吴孟达得知,这个片子就是周润发提出来的,唯一的条件就是让吴孟达做他的女二号,吴孟达感动地流下了眼泪:“我很感激你。”当一个人得到了别人的支持之后,他就可以凭借自己的成就,用自己的能力去赢得别人的认可,这样的话,那些支持他的人,就会发自内心的开心。永远不要成为一个“烂泥遮不住”的人,不然别人也会失望。把自己做得更好,这样可以对得起别人的帮助,对得起人生中遇到的一切。

4.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改变命运的开始
《诗经》中有一句话:“投我以木瓜,抱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在别人对自己好的时候,向自己伸出援手的时候,自己也要学会感激,用更大的爱心去报答对方,然后将这种善良,传播给别人,让自己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脱离这个世界。尽管现在的社会很冷淡,但是最重要的是温馨与感动,要有一份感激之情,别对别人的帮助,对别人的付出,对别人的帮助,对别人的帮助,都要记得。希望你能报答我的恩情,不要让我亏待你,让你的人生问心无愧。#分享你的今日感悟##感悟人生#
那是2010年8月份,我孤身一人从佛山去到昆明,一呆就是12年。今年8月,又从云南再次来到广东,已经两个小孩的爸爸, 有人说,人生不过是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人已遇到,可城却未定。好像哪里都可以,又好像哪里又缺点意思,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异乡,在定与不定之间,甘与不甘之间,徘徊转折,如无根的浮萍随波飘摇。人终归是要学会和自己独处的,和时间做朋友。在无聊的人生世界中,寻找有趣的人和事,就像王小波说的,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在此,我不禁想起来苏轼,他一生在诸多的地方生活过,不管在哪个地方都会留下他的诗歌轶事,他曾在我的老家黄冈生活过,发明了一种至今在我们那里流行的美食——东坡肉,在浠水留下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诗句,其豁达可见一斑。在我现在生活的广东,他也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名句,妥妥的吃货一枚,有料有趣,也许是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吧。活着就得向苏轼学,把所有的异乡,都处成了故乡。

浠水成功引进旅游综合体,总投资6个亿:中国红树林研学实践国防教育营地。
巴河镇河庙铺村,举行开工仪式,总规划占地面积1461亩、建设面积90亩,分三期开发。
1.一期建设23亩,投资约1.5亿元,建设研学实践基地、科学探索乐园、国防军事游乐园。
2.二期建设31亩,投资约2.5亿元,建设主题酒店、军事教育馆、党史文化馆、廉政教育馆、田园美食街、稻梦田园、农耕年华、飞越丛林、定向越野、星光民宿、水上乐园、实弹射击训练场等;
3.三期建设36亩,投资约2亿元,建设康养村、康复疗养中心、体检中心等。
建成后:
有利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有利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有利于带动,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冈头条# #浠水#

#天津头条#
赤脚医生的本领与英名
赤脚医生这个名称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啊?年轻的肯定不知道了吧?它是毛泽东时代为了老百姓都能及时就医而制定的国策。
我有一个亲戚,他是祖传中医,又赶上上山下乡运动,所以他就水到渠成地成了当地的赤脚医生,如今虽说他已是满头华发,可是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那真是硬邦邦地真功夫。
三个月前我从北京回津,按照天津当时防疫要求自己居家隔离,我坚决执行不含糊,就在一个不常住人的房子里自我隔离,锅碗瓢盆都是家里人送过来,没有炉灶就用一个极小的电蒸锅代替,晚饭也是能凑合就凑合,牛奶面包也可以了,可是蒸锅小盆太小,我就只能半袋牛奶加热,我一想那也没关系,最后没加热的半袋牛奶一兑也可以啊,还不会太烫,真是太聪明了,自鸣得意再加上不可一世,吃完了洗一洗就睡觉了,好不自在。那个床是带轮子的旅行床,我一翻身好像床在动,不好了,头晕了,恶心了,要吐吐不出来。我开始自我判断咋回事呢?这是血管要堵了吗?没经历过啊,头晕肯定是脑血管啊,坏了,此时已经是入夜了,给谁打电话求救呢?孩子太远不可能,老婆睡觉前关手机,多么孤独无助啊,不好还要拉肚子,一顿浠水啊,我自我哀鸣,我一世英名要就此终结了吗?这一夜几乎是不眠之夜四次排泄都是浠水,总算是天亮了。症状减轻了,饿了也不敢吃太多东西,怕继续吐啊。

终于可以给我当过赤脚医生的亲戚打电话了。他听完我的讲述,不慌不忙做出诊断,你食物中毒了。这个诊断把我自己吓一跳,我?会中毒?不可能啊,补充说明一下啊,我好像对医生没说过牛奶冷热混合的事。我自己仔仔细细过滤一遍我吃过的东西,只有可能牛奶冷热混合是最大疑点!我没吃任何药物,自己康复了。
赤脚医生的诊断给了我不吃药不打针的底气。
我躺在床上思考了很多,他是有多么丰富的临床经验啊,在我那么多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陈述中,一下就抓住了关键,做出诊断,他是经历了多少病人啊。太宝贵了,巨量的临床经验,只有实践才能获得,没有捷径。
武汉吃货研究所 洗马花灯
去年上元夜,花市灯如昼。上元赏灯,自唐宋迄于今日,长盛不衰。
我们小时候都玩灯,到了正月初九,大人们都会上街给孩子买花灯,悬挂在家中,从正月十三开始,每晚给孩子发一根红烛,让他们点亮灯笼,四处游玩。

黄昏之后,灯笼点亮后,要先把每个房间照一遍,至于何故,尚不知晓,估计就是一种民间求吉祛邪仪式。
我们浠水花灯制作最精美的地方就是洗马。小时候我们玩的花灯,大多是花纸拼接粘贴成花花绿绿的样子,稍微讲究的蘸上红颜料在纸上绘上花鸟福禄,不像洗马的花灯,除了造型百变,花样繁杂,而且会用上刻纸、模印等复杂工艺,很多花灯简直就是艺术品,与乡间普通花灯不可同日而语。
洗马位于蕲春、浠水、罗田、英山四县交汇处,一直是商贾云集、商贸辐辏的商业重镇,当地有叶、何两大望族,家大业大、生活讲究,每逢上元节,两家有斗灯传统,故而花灯文化冠绝浠蕲罗英四县。
有深厚的商业传统,又有本地豪强大族的支撑,洗马本地形成了一个传承有绪的扎匠群体,例如何金寿、何艳明、姜百盈、叶松炳、叶新林、周济安、叶崇德、黄国庆等,他们师徒相承,奠定了洗马花灯文化的繁荣。
去洗马镇的非遗馆观赏了当地的精品花灯,正是叶松炳老师(图一)亲自带我们参观,馆中各色花灯有不少是他的手作精品,只是浮光掠影看了一下,还没有掌握其中堂奥。
不过不得不承认,地方文化要根深叶茂,必须靠发达的地方经济和世族大家,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形成专业的工匠群体,文化的精致优雅也就无从谈起。洗马花灯文化能够一枝独秀,就是最好的例证。(西窗记)#2021年味儿回来了# #红红火火过大年# #元气过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