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头条生活家# 来到青海,意外地住在了海东市的平安区;让人更意外的是在这里吃饭真是又好又便宜!
酒店旁边就有一家面叫诺尔曼,不禁让我想起了白求恩大夫。此时气温7度还下着小雨,又冷又饿,赶紧点了一碗牛肉面才8块钱,比内地的拉面味儿正,面还特劲道。
意犹未尽又点了10块钱一盘的白切牛肉,不硬不软口感恰到好处,满口牛肉本真的味道,绝不是酥烂的酱牛肉能比。
最后还是没饱又点了一盘12块钱的干拌面,一大勺牛肉酱+一小勺咸菜碎+一小勺油辣子,点缀上一撮儿葱花,拌好一吃哎呀妈呀!原来干拌面才是这家店的魁首。
最后一杯免费的大枣茶,咋也那么好喝呢!
晚餐吃了一溜够,才花了30块钱!
国内美食遍地,哪儿哪儿都有令人惊艳的好味道,真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
青海的面食~馍馍[偷笑]
今天早上去了海东市乐都的早市转了一圈,早市上人不是太多,但是基本还比较齐全,有著名的乐都猪场辣椒,乐都大蒜,包谷,洋芋,羊圈村的鸡蛋,本地的长把梨,酥梨等等。最多的是看到好多本地做的面食馍馍,锅盔,好多我都不知道叫啥名字。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像面包一样的馍馍,本地人叫荷叶,可能是外形有点像荷叶的形状,吃起来确实好吃,比面包好吃多了,可能是农村种的面,没有什么添加剂,什么也没有放,自然的香味。有机会大家去品尝一下,好像只有乐都有,其它地方还没有看到,每次去都买好多,你们老家的馍馍怎么样,可以介绍一下[捂脸]
【海东“四大品牌”青洽会上大放异彩】
“一看到这里摆的青稞酒,就知道这是海东馆。”
“你怎么知道?”
“青稞酒是海东的‘四大名片’之一啊,知名度太高了。”
7月23日,在第22届青洽会海东馆,两名游客走过青稞酒展示区时连连赞叹。近年来,海东青稞酒产业不断向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方向发展,青海拉面、青绣、富硒三大特色产业品牌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知名度也大力提升,逐渐成为海东和河湟文化的闪亮名片。
今年,胡兰索卡是以省级非遗传承人的角色来参加青洽会的,记者见到她时,身着七彩艳丽民族服饰的胡兰索卡正在飞舞着银针,用七彩线赶制一幅名为《百年土乡情》的作品,绣面上土族太阳花图案精致秀丽,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围观拍照。
“这幅作品要历时3个月才能完成,太阳花在我们土族象征着光明和美好,这幅《百年土乡情》也表达了我们作为土族儿女在党的带领下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今后也将继续坚定信念跟党走的决心。”胡兰索卡不厌其烦地为往来的游客介绍手中的作品。
从鞋垫到枕头,从香包到手袋,从服饰到摆件……展馆里形形色色的青绣作品让省内外的游客驻足。展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两天最受欢迎的青绣产品还是香包。记者看到,相对于以传统的荷花、生肖等元素为主题的荷包,今年青洽会上,绣娘们开始更多地融入现代元素,为传统香包带来了新鲜气息。
在胡兰索卡眼里,青洽会不仅是一次展示青绣作品的平台,更是学习交流的宝贵机会。“青洽会我每年都参加,但是每次心情都不一样。”胡兰索卡说,往年都是自己一个人来,这次专门带了两名员工过来,让她们也去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场馆看看,学习一下先进经验。
同样受到游客欢迎的还有拉面展区,拉面师傅现场展示拉面技术,不一会儿,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拉面就端到了游客的手中。
“今年的青洽会上,我们在拉面食材还有面点方面,品种比去年更加丰富。特别是在拉面产业链打造、拉面产业数字化方面,都取得了更大的进步。”海东市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局长陈建宏说,下一步,海东要继续围绕拉面店的品牌化、连锁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把拉面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造好,通过拉面产业的数字化,进一步打通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
西宁市民闫素兰是青洽会的“铁杆粉丝”,但在场馆里现场吃青海拉面却是头一回。“刚出锅的拉面就是好吃,面条劲道,牛肉汤味道也浓郁。”闫素兰说,虽然自己每年都来青洽会,但是每年都觉得新鲜,海东本地化的特色品牌也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
同样有这种体验的还有刘丽、刘桂兰姐妹俩,为了参加这次青洽会,她俩专程从海北州赶来西宁。走进海东场馆,两姐妹边观赏边感叹:“一圈转下来,我们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海东现在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了,像辣椒酱、方便面这类商品从前都是外地生产的,我们只能从超市里买,现在参加一次展会就能买到海东生产的产品,真是太惊喜了。”妹妹刘桂兰一时兴起,还参加了青稞酒展馆的划拳比赛,她高兴地说:“互助的青稞酒味道特别好,互助人的性格豪爽大方,青绣产品精美有特色,我们感受到了海东的热情。”
“富硒是啥意思?”“硒元素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在海东馆的另一侧,记者看到富硒黑蒜、亚麻菜籽油、有机食用菌、苦荞茶等海东特色农产品悉数亮相,引来不少外地游客驻足了解。
中意富硒杂粮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几年的青洽会他都会参加,在青洽会上,不仅展示和推介了海东富硒的特色农产品,还为公司找到了部分潜在客户。“希望通过参加青洽会,把我们公司的苦荞茶、苦荞饼干推广出去,实现公司更好更快发展。同时,也能进一步发挥富硒的品牌效应,让更多的人了解海东、关注海东富硒农产品的发展。”
近年来,海东市充分发挥商标品牌效应,努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品,做好品牌建设,增强农企竞争力,持续发力打造好青稞酒、拉面、青绣、富硒四张名片。以高原、青海、互助为地理标志和情感共鸣,积极推进青稞酒产业振兴计划省级战略,加强品牌质量建设,全力打造青稞酒产业集群,真正让青稞酒长“青”。在培植和打造青海拉面金字招牌方面,着力塑造统一的青海拉面品牌,构建标准的产业体系、质量标准体系、管理服务体系、投融资体系、食材供应体系,全面升级青海拉面产业,推动省级发展战略的落地,让“青海拉面”味道更香。在提升和做大高原富硒的养生品牌上,建设集人才、产品、高端生产链于一体的高原富硒产业基地,推介大品牌、培育大产业,让“平安富硒”健康名片更响。在聚合和做优“青绣”产业名片方面,扩大青绣集聚优势,加快样品向商品的转变、品种向品牌的转变、产品向产业的转变,引领带动以土族盘绣、撒拉族刺绣、藏族堆绣等为代表的青绣产业全面兴盛,共同推动产业做大做优,推进青绣从展品向商品转变、品种向品牌转变、产品向产业转变。
半价!免费!海东多个景区有优惠
赏花踏青、徒步登山……比往年多出两天的“五一”小长假,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记者从海东市旅游部门了解到,节日期间,我市多个景区推出了“优惠大餐”,许多景区都推出折扣价门票,甚至免票优惠政策吸引市民和游客畅游海东。
5月2日,集聚河湟文化、青海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的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成为假日里市民和游客携家出游和休闲游的好去处。针对小长假和旅游季游客大幅增多的实际,平安驿·河湟民俗文化体验地景区提前安排部署,通过推出系列活动、加强景区环境管理等方式,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五一’假期,我们景区1日至3日推出了电音节,以音乐为媒,摇滚酷派形式展示平安驿独具特色的魅力,1日至5日每天都有文艺演出,包括曲艺小调、皮影、相声等,让游客体验品美食、赏民俗的美好假期之旅,让游客享受惬意假期。”该景区办公室主任马元才说。据介绍,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该景区客流量逐渐增加。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周边群众出游热情高涨,节日首日景区接待游客6246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旅游市场和游客观赏、游玩、就餐等多元化需求,全市各县区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纷纷推出各类休闲娱乐项目。节日前夕,化隆回族自治县群科镇安达其哈村杏花水岸景区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工人们正在紧张施工,在原有的10余项游玩设施基础上,徒步木栈道、水岸山庄餐厅、儿童游乐场、民宿等七个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五一’假期我们正式迎客,景区里的设施升级了,但是票价没有涨幅,我们在节日里举行了唐卡非遗文化展、游玩嘉年华、踏青春游等系列活动,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活动。”化隆县杏花水岸景区负责人马金山告诉记者。
总投资1亿元的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圣母天池景区索道经过三年建设投入运行,标志着我省拥有了首条旅游观光索道,不仅填补了青海高原无登山索道的历史空白,还成为了市民们外出的“首选”。“五一”期间,互助县北山景区通过推出门票优惠活动,对自驾游到北山浪士当景区的游客,只需购买25元的半价门票就可以尽情游览北山景区。与此同时,互助县东和乡麻吉村油嘴湾花海生态文化景区也推出了免票入园活动吸引游客前来。
本报记者 巴迎桂
滇池边的官渡古镇
在距离昆明市中心十公里,滇池海东湿地四公里的广福路边,就有一座历史文化古镇-官渡,小镇不大,古庙挺多,云南地方小吃更加多,“八小碗”就值得一试,来昆明游玩,这么方便的小镇也不应错过了!
【海东持续打造拉面“金名片”】近日,海东市品牌产业促进局组成调研组前往化隆回族自治县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及省内相关企业开展青海拉面产业发展专题调研活动。
据了解,此次调研活动以实地走访、集中座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调研组先后参观查看了化隆县拉面产业电商服务中心、化隆拉面产业园、化隆牛肉面形象展示店、青海拉面产业数字化展厅等项目运行进展情况,广泛征求了基层行业部门、拉面驻外机构和产业链供应链企业意见,了解了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行业管理服务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产业发展对策建议,并与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中国拉面网等企业就当前产业发展合作模式交流了意见。
今年以来,海东市品牌产业促进局把拉面产业调研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先后组织召开青海拉面产业联盟组建、《青海拉面产品专利奖补办法》等三个办法制定、拉面从业人员疫情防控等多个专题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谋产业发展对策。同时,积极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发改委、省人社厅、省商务厅等有关行业厅局汇报,争取更大支持。近期,海东市品牌产业促进局还将以福建沙县小吃作为重点,赴省外开展餐饮品牌产业和供应链平台考察。通过摸清现状,学习经验,了解诉求,查找问题,厘清发展思路,形成调研成果,为省、市党委政府做强青海拉面这张“金名片”提供政策建议,为实现海东“十四五”时期良好开局和青海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近日,海东市平安区洪水泉回族乡妇联组织全乡广大妇女开展手工艺品展示比赛。此次比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展出十字绣、串珠、鞋垫、毛织、布贴画、书法、美食等手工艺作品,一件件手工艺品融合观赏性、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充分展现了广大妇女听党话、感恩党、跟党走的决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本报记者 胡生敏 通讯员 祝美甲 摄
平安驿,古丝路上的重要驿站。
位于现今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的平安驿,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坐落于河湟谷地的东段。是千年以前的三大强国唐帝国、吐蕃王朝和阿拉伯帝国相互争夺的交通要冲和军事重镇。因此,这里也是汉文化、藏文化以及阿拉伯文化的交融之地。当今青藏高原上居住的回族人,就是当年阿拉伯帝国和大唐及吐蕃作战时散落下来的阿拉伯士兵的后裔。
平安驿不管是在汉民族统治之下,还是在吐蕃统治之下,都是商家的重要中转站。
当地政府在原址之上改造成为民俗文化村,一图再现平安驿当年的盛况。
我们于7月5日来到了平安驿民俗村,外面停了好多车辆。可见这里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
我们大约中午12时许进入平安驿,里面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以小吃居多。我们品尝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酿皮、油炸糕和青稞饼等。价格比其他商业场所贵不少,但品质和口感不错。
来一次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