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顺流而下》十五
近现代的沁阳回族, 在不断发展壮大中,一个重要的节点不能忽略,这就是河南省博爱县许良镇的大辛庄村。这里不光有豫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的伊斯兰古寺东大寺。更有着500年来回汉一家的优良传统和习俗。东大寺始建于元代,与沁阳水南关几乎同时期,是目前豫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被河南伊斯兰界誉为“四大名坊”之一。其建筑规模之大,建造工艺之精湛,古朴典雅,宏伟壮观,是典型的中国宫殿式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不愧为豫北首坊。大辛庄位于太行山南麓,丹河东岸,翠竹环绕,渠水傍街,是古丹道和古运河的起点,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繁华的商埠重镇,而东大寺,是黄河以北最大的清真寺。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槐,院内的一株千年丹桂,见证了这个当年号称“小北京”的繁华。丹河是沁河的重要支流,在流经大辛庄后汇入沁河。而东大寺本在丹河东岸的上省庄,清朝初年,因水患搬迁至现址。清真寺分男寺女寺,20世纪40年代,为了方便村东来人礼拜,创立了一个新寺,被称作“东小寺”。
东大寺做为豫北首坊,自然有她的独到之处。该寺大门高约10米,系由12根圆木支撑着的三开间勾连撘式全木架构。门头上方正中镌刻着《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百字赞》。寺院中有两块雍正年间的碑刻,其中一块爱树碑是告诫人们爱护树木的,很有意义。
大新庄村属于博爱县,坐落在丹河东岸,前面曾经说过,丹河是沁河重要的支流。河对岸,是一个叫邘邰的村子,是属于沁阳市管辖,村中以汉族同胞为主。可这两个村,一回一汉,分属两县,隔河而居,但500年来确演绎出回汉一家亲的感人戏码。“邘新社亲”成为两个村子相亲相爱,相互帮助的纽带。成为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成为了两个村子守望相助的承诺。《邘新社亲》在2015年被河南省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邘新不用解释,代表着邘邰和大新庄村,而社,本是庙会,两个村子隔河而居,又分属两县,可村中却供奉着同一个神祇“二仙奶奶”。“二仙奶奶”是太行山南麓一方人心中最崇拜的两位神仙,其功德,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传是500年前大新庄村民在晋豫边界买卖牛羊,与当地卡口税官发生矛盾,一名税差心脏病突发,倒地身亡。于是税卡便以“抗税不交,殴伤人命”为由,将大新庄人告上县衙。村民闪耀宗,为乡亲不受拖累,毅然挺身而出,愿一人承担。县令陈我捷细审之后判定其中有冤情,再查再审后,断定村民无罪,但无罪开释,又不好对同僚交代,于是心生一计,将闪姓村民等一干人发配,始发陵川,终到“黄道庙”,此地离大新庄村不过二三里,等于是送村民还乡。这一善举感动了大新庄村民,打听到陈县令正是河西邘邰村人,于是登门感谢,由此至今500年,两个村子虽然分属两县,民族不同,各自的节日习俗也不尽相同,但仍然阻止不了双方互贺节日,更互有嫁娶,开创了一代新风,夯实了民族团结的基础。顺应当前形势,目前,大新庄村还推出了一个宗旨,两个原则,三发方案,继续巩固已有的民族关系。一个宗旨就是,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坚定不移的走民族团结之路。两个原则就是,不要把两个民族个别人之间的矛盾上升到民族矛盾。不要把两个村之间个别人的矛盾上升到两个村的矛盾。三发方案就是:发现。主动排查,发现矛盾隐患,及时解决,防患于未然。发生。一旦发生民族纠纷,村干部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两村干部及时沟通,不使矛盾恶化升级,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发展。发展与周边村庄的有好关系,加强团结,互助友好。 近年来,大新庄村坚决贯彻执行这一有特色的村规民约,使得大新庄村得以蒸蒸日上,为此,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该村多次获得市县两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
博爱有很多美食。最出名的是卤肉和套肠。许良镇有许良扯面也是特色。笔者在博爱的路卜昌,还吃过一次羊脸青萝卜,是个汤菜。配着葱油饼,那个美味至今难忘。
认真谋划全媒视角 精耕细作争先创优
——法治频道积极推进《平安•豫界行》全面开拍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河南省民政厅、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策划制作大型全媒体纪实报道《平安•豫界行》。平安是主题,省界是路径,小切口大主题,致力于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原的一扇窗。记者实地行走省界线,用车轮丈量、用影像纪录发展变化中的中原大地;行走省界,遇见平凡而见证伟大时代的豫界人物;讲述古老中原大地近十年沧桑巨变的平安故事;挖掘历史、探寻奥秘,古村落、美景、美食,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平安之美。地图上,河南省界,4993公里,116颗界桩连线构建了河南版图上的一道金色之边。这条金边作为着眼点,通过鲜活的凡人故事将位于省界上红色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内核融入其中。巍巍大别山,碧绿金刚台。6月16日上午九点,在信阳市商城县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来自河南省民政厅、河南广播电视台、河南省遥感测绘院,以及信阳市商城县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齐聚充满英雄色彩的金刚台广场上,共同见证《平安豫界行》的开机仪式。
接下来的近两个月时间,作为这个项目执行方的法治频道派出最强的创作团队,以“保省一等奖、争全国行业大奖”的创新创优思维进行创作,制定详细拍摄计划和时间节点排期,确保二十大之前顺利播出。截至目前,摄制团队秉承躬下身、沉下心、挖细节、出精品的精神,对河南省界的鄂皖鲁 冀晋陕等六条省界线进行实地采风,经过实地走访,比较充分地了解六条省界线上的平安故事。前期的拍摄文案基本成型,故事精彩纷呈,平安立意高远。其中“太行山上红旗渠,旧话新说不一般”,省界上红旗渠的背后故事与山西人民的无私奉献,共话两省人民血脉相连的平安故事;“红绿文化大别山,通江达海一首歌”,豫鄂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是一方红色的圣地,“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永恒的底色。山花烂漫、茶香扑鼻,绿水青山的大别山成了“绿色”的海洋。这一红一绿就是省界线上一抹靓丽的风景。“淮”抱天下,“滨”至如归,千里淮河第一港的淮滨饮马港,是通江达海的内陆港,是河南水上货运通往世界的桥头堡。以“小人物连接大世界”的视角,展示豫皖线上一位船运工人眼里的平安之美。7月25日,《平安•豫界行》豫陕省界摄制组卢氏首站开拍,8月1日豫鲁省界摄制组濮阳台前县开拍,8月8日豫晋省界摄制组沁阳站开拍,8月9日豫晋省界第二摄制组济源站开拍,之后摄制组还将深入豫冀、豫鄂、豫皖等省界线拍摄。在接下来的拍摄中,摄制团队积极创新创优,力争为出彩河南贡献河南广电的力量。
嫂子是河南人,昨天去她家吃饭时,跟我说了河南人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河南人“南北不分”
所谓的南北不分,并不是说河南人分不清南北方向,而是北方人说河南人是南方人,而南方人则一直以为河南人是北方人。打开中国地图,你就会明白其中原因了,如果以长江为界的话,那河南就是北方,如果以黄河为界的话,河南就是南方。不过也难怪,河南毕竟是曾经的中原。
2、河南人喜欢往外地跑
嫂子说她就是那些喜欢往外地跑的河南人之一,19岁的时候跟着同乡去外地打工,每年过年回去的时候,是整个镇子最热闹的时候,因为所有年轻人都回来了,要是平时,其实镇子里还是比较冷清的。虽然没有去过河南,但我的确发现了这一点。
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遇见很多生意人都来自河南,或者坐个网约车,吃点小吃什么的,随口问一句老板是哪儿人,经常会得到一个河南人的回答。难怪河南被称为外出打工大省,不过我倒也发现,在生活中遇到的河南人都非常地热情善良,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能行遍全国吧。
3、河南是一个古城大省
河南有18个地级市,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曾是一国古都。不过嫂子也是在上学时听老师大概提过这一点,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回去之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还的确是如此,除了洛阳、开封、郑州以及安阳四大古都之外,还有新郑、濮阳、禹州、许昌、汤阴、商丘、淇县、南阳、邓州、沁阳等11个城市都曾做过古都。
关于河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地方吗?#我要上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