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博士爸爸带5岁儿子看地理绘本,被媳妇嘲笑做无用功,儿子上小学后却次次考第一,成了老师同学口中的“小百科”。
一位北大博士爸爸育儿方式很奇葩,不带孩子去早教班,而是天天带他读“闲书”,媳妇说你不教孩子点有用的知识,将来上了小学要吃亏。
他天天带儿子看地理科普绘本,给孩子讲一些中国地理,媳妇觉得孩子太小听不懂,他依然每天带着儿子读,而且读完让孩子照着书复述刚才的内容,结果儿子上小学后不仅成绩次次考第一,还被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小百科”。多次在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中获奖。
[玫瑰]1-6岁是婴幼儿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这时候重复性的图像辅助阅读帮助孩子记忆更加深刻。这时候并不需要过多教孩子小学阶段的知识,而是要拓宽思维、开阔眼界,也就是输入大量常识性的词汇,大量阅读能帮孩子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子5岁的时候,他每天带他阅读《我们的中国》绘本,看了3个月,他已经熟记了整本书的内容,华北地区有故宫、颐和园、祈年殿、京剧、马头琴、避暑山庄、大同有煤矿等。华东地区有南昌滕王阁序、南丰蜜桔、孔子、昆曲、雷峰塔、蓬莱阁、横店影视城、庐山瀑布等。
[what]每个地方在哪个省?什么方位?有什么风景?有什么小吃?每个地方的由来是什么?发生过什么故事等等,孩子都能头头是道讲出来。方向感、空间感、记忆力非常棒。
为啥要带孩子读历史、地理类绘本,因为他们属于通识类知识,对孩子思维、理解能力、空间感、方向感有很大帮助。
[心][心]一、开发右脑,培养空间感、立体感
很多孩子数学不好,归根到底是数感不好,而地理绘本自带东西南北的经纬度提示,帮助孩子建立方向感、纵深感,培养孩子从纵向看问题的深度,和横向看问题的广度。
孩子的空间感由右脑负责,是孩子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判断人和事物之间空间和距离的关系的感知。多读地理类绘本的孩子,将来数理化基础比较好。
他说儿子从小看这类绘本和地图,中国的各个省份、地名一清二楚,甚至方位也能脱口而出。
[心][心]二、积累百科知识
阅读量的大小决定了孩子储备量的多少,大量阅读的孩子,理解能力更强,看问题更加深刻。而多读地理类书籍,孩子不仅知道了一个地方的地名、位置,连山脉、河流、风景、美食、传统习俗等都了如指掌。
这类书籍被称为百科全书,对孩子百科知识的积累很有帮助。对以后上小学打基础,孩子读书多会变得自信、开朗,侃侃而谈。
[心][心]三、多学科交叉
地理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包含了语文、历史、政治、人文、经济、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而地理知识丰富的孩子,理解和记忆能力通常较好,读地理类绘本锻炼的是孩子的综合能力,对于孩子的认知培养、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大的益处。
很多高知家庭孩子2岁后就带他做地理启蒙,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百科思维。
[心][心]四、看和旅行结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都是孩子获取知识的途径,孩子在用眼睛阅读书、用小手拉一拉、推一推,3D立体书籍会把中国的建筑立体化呈现给孩子,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同时光读书不够,父母有时间带孩子去读过的地方看一看,用实践去验证这些景点是否存在,是否像书中所说的一样。对2-6岁孩子来说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启蒙。
[心]他推荐了一套《我们的中国立体书》,专门为2-8岁设计,如图所示超大超惊艳。
[玫瑰]1、知识含量丰富
里面涵盖了100个知识点+3大震撼立体效果+6大中国地区,全方位展示中国魅力。
[玫瑰]2、3D立体
如图所示,超大的3D立体展示效果,把山脉和建筑的巍峨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里面都是翻翻页设计,提升了孩子动手的能力,也增加了阅读趣味性。
[玫瑰]3、图文结合
如图所示,每个景点个建筑都有响应的图画,帮助孩子借助图画来形象记忆。
[玫瑰]4、百科全书
里面涵盖了多学科知识,帮助孩子健全知识体系,积累更多词汇。为以后打基础,喜欢的父母文末“看一看”即可获取。
#0-6岁育儿经# #聪明孩子养成记# #育儿#
我们的中国立体书
前几年到苏州那里的火车站刚下车,火车站里面就出来人问要不要一日游?我是外地人就报了一个苏州一日游。
要价是一百二十块钱,我还价六十块钱,那个女的说不行!我说不行就不行,那我就自己去看还自由。
女的又跟腚问能不能再加点钱?我说不加就六十,你如果允许我就去一日游,我怎么也都能去游了苏州。
那女的见我就是不再加钱,只好说那六十就六十吧!你千万可不要告诉她们是这个价钱!我心想真多余的,在这里我谁也不认识,能告诉谁呢?
后来旅游大巴拉着我们一车人去旅游,先是在一个园林外面下了车,我们进去看了能有半个小时,领队的就叫我们到外面的大巴车上集合,又领着我们到了苏州卖丝绸的地方去了,在那里看了一个多小时,满车的人没有一个买的!
出来后领队男的对我们说,你们真好意思的,竟然没有一个买东西的,这是他这么些年来最差的一个队!他说自己近来打麻将老是输!
我没有好意思怼他,我们是来看苏州美景的,也不是来买东西的!
从那里出来后又到了古诗里面说的寒山寺,其中这个寒山寺真没有什么看头,转了一圈我出来到门口买冷饮喝。
在与卖冷饮的那个女的聊天时,她说原来寒山寺随便来也不要钱,我说与我们那个地方的蓬莱阁一样,原来也不要前随便看,现在也开始要钱了!
从寒山寺里面出开后,领队的那个男的说,在寒山寺东出的饭店吃饭,饭后我们再出发!
我问吃饭自己掏钱吗?那个领队的说,这是当然的,难受还有请客的吗?我们进去吃了一碗面条就出来了!
在外面等里面吃饭人的时候,有一对母女是潍坊人,在外省看到本省人就觉得亲,问她们两人花了多少钱?女人告诉是二百四十块钱!
她问我花了多少钱?我告诉她六十块钱,她说你的怎么才六十块钱呢?我说得讲价啊!她也跟我要一百二十块钱,我给还到六十块钱!
我说你以后无论到哪里去一日游,一定要还价钱的,不能他们要多少就给多少?市场上买东西还需要讨价还价呢?你没还价就多花一百二十块钱,留着这钱买啥不行啊?那女的说自己这回记住了!
吃完了午饭又坐大巴到了一个公园,在那里看了一会儿,那个导游的又领着来到卖化妆品的地方,在那里有大概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这里有几个人买了珍珠粉,还买了不少的东西,那个导游出来在车上还挺高兴的,并且给那几买东西的人,还发了一样小纪念品。
再然后领着我们到吴江口去坐船,船上有一个女的当导游解说了没有几句,说自己现在嗓子疼就说这些吧!
我觉得纯属任务观点,苏州一日游就这样的结束了,这六十块钱我觉得都白花了,我又重新第二天再自己出去游,看了苏州的几个著名景点!方便极了!
苏州所有的景点都有公交车到达,根本也不用到那里一日游去!独立的游随便极了,可以在苏州的街道随便看,随便的买美食!
只要鼻子底下的那张嘴勤问话,你可以不受任何的限制,我在苏州住了七天,连那个闻名的同里古镇也去看了看!其实就是一个七百多年的古镇罢了!
去的时候先坐地铁,然后再倒坐公交车,在车上遇到了古镇里面住的女人,还有两个女的也是去到古镇看的!
住在古镇里面的那个年轻女的真好,她说要是看到你们是外地的人,在桥头有两个人就会跟你们要钱的,他们欺负你们外地的人!以前是要钱的,没有事你们三个就跟着我走行了,他们就不敢跟你们要钱的!
结果到了桥头要进古镇的时候,果然有两个人跟我们要钱,让我们每个人掏二十块钱才能进去!
那个女的没有好音的怼那两个人,你们就知道要钱,他们三个是我家的亲戚,说着对我们三个说,不用理他们往里走!
我们三个这才没有掏钱进了古镇里面去,进去后我们谢谢她,女的挺豪爽的说,谢什么谢,你们进去自己看吧!
我觉得天下还是好人多,无论你走到哪都是好人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哪里都是这样!
那些你不知道的美丽地方
本期推荐山西大同和山东烟台
大同
煤都,他是目前中国产煤最多的地方,给全国运送煤炭最多的地方,源源不断的支持了中国曾经的重工业发展!曾经也是中国几个大城市之一!也是塞外古城,边关重镇!
石窟云冈绝,空寺恒山悬,龙壁池边耀,御河城中延,敢问可举目,瞻我大同蓝!
无法用语言形容大同的美丽,是那种,庄重,大气磅礴,震撼,融合的感觉!
大同的旅游景点有,云冈石窟,北岳恒山,悬空寺,九龙壁,大同古城等
而且美食也很多,价格也很便宜!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烟台
一个美丽大海滨城市,他可能没有青岛,厦门,大连的名气,但是绝对有不输他们的美景!
烟台经济发达, 人民生活幸福,特别像一个小康城市!
烟台的每一道风景,都美如仙境!如童话般静谧美好,湛蓝的海洋,清新的山林,醉人的花香!
烟台的景点有,蓬莱阁,南山景区,三仙山,养马岛等
无法用语言形容,美美美!
大同和烟台的女孩都很漂亮,一种是大气粗狂之美,一种是温柔灵性之美!
说起古城,人们会想到西安,北京等,洛阳最近的宣传也是很直接,但是我要告诉你们,去大同,去大同看一看!
说起海滨城市,人们会想到,青岛,厦门,大连,但是我要告诉你们,去烟台,去烟台看一看!
由于苏轼在文学、诗词、书画方面的造诣,人们往往忽略了他杰出政治家的身份。
苏轼一生是从政为官的一生,他在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年仅20岁就考取进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开启了他起伏的仕途生涯。他一生曾在14个州县担任职务,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关至翰林院学士及吏部、礼部尚书,文学,诗词,书画美食研究,反而是他的业余爱好。
苏轼为官有着多年的贬谪生涯,然而他从不灰心丧气,对黎民百姓之疾苦,忧心如焚,牵挂有加。他始终主张“以民为本,急民所急,想民所想,为民谋利。”每到一地,他总想着造福一方百姓。
北宋神宗元丰8年,苏轼被安排到山东登州做登州知府。他们一行人,从这一年6月出发,辗转数月才到登州,因路途较远,加之路费不足,粮食短缺,他途中还丧失幼子,一路历尽艰辛苦难。到达登州后,不顾旅途劳顿和丧子之痛,苏轼即理政事。然而他15日到任,20日却又接到调任礼部员外郎的任命,也就是说他在登州任上,仅仅5天便又要调离。而就在这几天时间,他深入地方了解民情,视察海防,作出了重大贡献。
登州乃北方著名海军要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苏轼上书建议朝廷加强沿海防务,固定驻军,教习水军。这道奏文很快引起了朝廷重视,在蓬莱阁建成了刀鱼寨,为应对边患做好了准备。
另外,当时登州府灶户煮盐为生,老百姓的食盐本来可以从灶户那里买,而榷盐制度规定,灶户所产的盐只能卖给官方,由官方再转卖给百姓,普通百姓买不起盐,只好少吃或不吃,以致身体因长期缺碘缺盐而虚弱多病。发现这一制度的弊端后,苏轼不畏触及一些权贵既得利益,上述请求免除登州榷盐制度,准予蓬莱沿海一带“灶户以煮盐为生,百姓赖灶户食盐”,让灶户直接把盐卖给百姓,国家收税即可。由于奏章分析有理有据,很快得到了朝廷批准,为蓬莱百姓争得了不再花高价购买官盐的优惠政策,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邓州百姓对这位关心民生疾苦的知府大人感激不尽,纷纷立石以志,并且为了缅怀苏公恩德,建起了供后人纪念瞻仰的苏公祠。罢榷盐政策在登州一带一直沿用到清朝,至今在蓬莱民间还流传着“五日登州府,千年苏公祠”的美谈。
苏轼在30年的州县任职期间,每到一处都是首先解决当地老百姓的吃水和洪涝灾害问题。
苏轼曾两次出任杭州地方官,一次是1071年,苏轼年仅35岁,到任后,看到市民吃水的“六井”几乎干涸,杭州军民为吃水叫苦连天,于是立即建议并协助杭州知府千方百计修复“六井”,很快就解决了百姓吃水问题。
15年后再次回到杭州就任太守的苏轼,第一件事仍是重新修复已经干涸荒废的“六井”,解决了居民经常断水和花高价异地买水的现状。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杭州缺水和水患的问题,苏轼率领军民疏浚西湖并将挖出来的葑根、淤泥铸成一条贯穿西湖的长堤,被后人称为“苏堤”。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到当时荒僻异常的海南儋州,他发现当地井水“百井皆咸”,致使当地百姓常常因饮用不干净的水而得病。为此他带领当地老百姓多方勘探,选择水源,终于找到了一处好地,挖凿了一口净井,该井泉旺水甜,百姓因此水大大减少了疾病。乡亲们为表达感激之情,称此井为“东坡井”。据说,该井自开凿以来一直没有干涸过。为纪念苏轼为民办事的善举,当地村子也改名为“东坡村”。
苏轼在任职期间主持或参与的水利工程不胜枚举,除积极参与治水实践之外,他还撰写水利著述《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这都是他关心百姓疾苦,参加抗洪抗旱打井修堤工程的实践经验。
宋代,平均每6年半就有一次重大的瘟疫。为了挽救百姓的生命,苏轼利用在京城和各地为官的便利拜访名医、医学大家和民间郎中,收集了不少民间偏方,学到很多医学医药知识。
元祐4年的春季,杭州出现了流行性疾病,百姓横死,惨不忍睹。苏轼捐出秘方,并自费采购大量药材,令人在街头支起大锅,让过往行人每人服用一大盏,治愈病人无数,一场可怕的瘟疫迅速得到遏制。
苏轼还决意创立一所常设医院,他拨出公家积余钱款,又捐献出自己的积蓄,在众安桥建立了一所以预防传染病为主的病坊,取名安乐坊。每年春天熬制汤药,免费发放给百姓。这是中国古代史上第一所官办的防疫机构。
绍圣元年十月,苏轼被贬到惠州,时逢广州瘟疫横行,惠州离广州不远,广州太守王敏仲又是他挚友,他得知当时广州人民正饱受瘟疫之苦,苏轼不忍看百姓受苦,多地走访,觉得白云山上的泉水清澈干净,可饮可引流,于是就设计了一套自来水系统。王敏仲采纳了他的意见,并修建了自来水系统,当地百姓得以喝到洁净的水,这场瘟疫也很快消失了。现在的白云山蒲谷溪边还有一座“东坡引水”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