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茂县有什么好吃的美食(茂县县城美食排行榜)

推荐两条茂县冬游线路 能赏季节限定美景 能吃茂县特色美食 #茂县万亩李花开##解锁春光密码#

推荐两条茂县冬游线路

能赏季节限定美景

能吃茂县特色美食

#茂县万亩李花开##解锁春光密码#

旅行途中唯有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

这次来茂县除了赏李子花,还为了舌尖味蕾之欲。

在茂县的羌家土菜馆里,吃到了有着“茂县第一锅”

之名的牦牛牛排土火锅。

土火锅味道绝了,汤鲜肉美,凉菜更是麻辣鲜香,每一口都是享受。一口土火锅里荤素搭配,营养又健康。

出身没落贵族的杨玉环是怎么养成爱吃荔枝的习惯的?

杨玉环的祖父杨汪曾任隋朝银青光禄大夫,父亲只是七品以下的小官,她在册封妃子之前应该很难有机会接触到荔枝。

不过也有专家考证,说当时贵妃所吃的荔枝来自于四川。杨玉环出生于四川成都,父亲是蜀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司户。在唐朝的时候,成都的气候比现在温暖,荔枝曾经大面积种植。

到了北宋时期,成都的气候逐渐由暖变冷,荔枝的种植开始往南迁移,后来就只能生长在成都以南60公里的眉山。

此后,荔枝的种植地一直在难移,现在成都已经不是荔枝的产地了。

按照这种说法,杨贵妃应该是在家乡吃过荔枝,因为对家乡的思念,才会在进宫之后一直对荔枝念念不忘。

还有一种说法是,荔枝是高力士推荐的,

高力士是当时的宫廷总管,也是唐玄宗的心腹,杨贵妃能够入宫,也是因为高力士这位“伯乐”。

高力士荔枝的原产地潘州人(广东茂名),他将家自己家乡的特产带给杨贵妃尝鲜也是极有可能的。但这种说法也是清朝之后才开始出现的,此前也没有人说过。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因为荔枝的壳似“红颜”,而里面的肉似“玉肌”,古人认为这种水果既能养颜又能健体。

杨贵妃之所以得到李隆基的宠爱,首先就是因为貌美,但宫廷里面貌美的妃子何其之多,杨贵妃到唐玄宗身边的时候已经27岁了,死的时候37岁,为了保持美丽也算是绞尽脑汁,荔枝虽然上火,但为了养颜坚持在吃,再以含玉鱼和吸花露来解热润肺。

今天,我们将杨贵妃吃荔枝看作一件趣闻,但在当时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根据史料记载,福建巡抚在乾隆四十七年曾经进贡鲜荔枝100棵,一共结果了473个,每个荔枝都有准确的去向,皇帝一天也就只能吃几个。

所以,唐玄宗动用国家机器,大肆浪费来满足爱妃的嗜好,遭到了后人的讽刺和讥笑。

荔枝的美味无人可以抵挡,它在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和一位争议颇深的皇宫美人联系在一块,每次中国人在吃荔枝的时候,都会提一提这段历史。

这就是中国人的“美食情节”。

很少有一个国家的人像我们一样对美食如此执着,广袤的土地上有着琳琅满目的特产,数不清的名菜名酒,它们的身上都有着让人津津乐道的历史和传说。

最近发现一本十分适合文艺吃货收藏的书——《历史的味觉:食物背后的历史光影》,它以食物串起了中国悠长的历史,有文人的风雅,美人的哀愁,也有政治的刀光剑影和民族的存亡复兴。

这本书除了收藏之外,也非常适合给孩子阅读,特别是觉得历史枯燥无味的孩子,可以从中积累到大量的历史素材。一名资深的吃货,绝对不能光知道吃,而不知道吃的“文化”和吃的“精神”。

历史的味觉

从汶川到茂县的213国道,穿行于雄伟壮观的岷江大峡谷之间,岷江两岸是绵延不绝的邛崃山脉支脉,悬崖峭壁高耸入云。

出汶川县城十几公里处,有山路直达云深深处的几个寨子,穿过层层鲜花盛开的樱桃林,最高处的萝卜古寨便置身其间。

这是一个羌族古寨,据当地村民王国林师傅介绍说,古寨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这一点无从考证,但村高处的大峡谷观景台上几株古树,明确标注着千年历史的标牌,可见其历史的久远。

古寨鲜花盛开,头顶云雾缭绕的山峰,俯瞰巍峨壮观的岷江大峡谷,干净整洁,安静祥和。

汶川大地震时,古寨遭到毁灭性损坏,房屋倒塌,人员损失。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在旁边进行了重建。

十几年过去了,老寨子作为文物得以保存下来,新寨子成片的小楼在云雾间时隐时现,颇有人间仙境的味道。

午餐是在王师傅开的农家乐吃的,牦牛肉炒笋干,麻辣鸡,野生山核桃苗加上各种青菜,才50元一位,可口又地道。

临行时,王师傅坚持驾车送我们下山,欢迎我们下月再来品尝这漫山遍野的樱桃。

其实,旅行中最幸运的不仅是看到美景美食,而且遇到热情诚实的地主。

#文博暴论# 牙齿是人类各个器官中最坚硬的,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也是最难清洁的。我们要感谢这个清洁的难度,不就之前,考古学家分析了四川茂县营盘山遗址墓葬中发现的两位古人的牙齿,发现他们主要吃鱼和小米。后来,营盘山人搬到了成都平原,成为三星堆文化的来源。这么看来,摸鱼应该是四川的地域技能。

2022年2月3号下午从绵阳出发经北川(国道347)到茂县晚上住在中国古羌城附近的宾馆(费用标间120元),4号早上(早餐自备)8点30步行至古羌城(现场买票30元)观看9点开城表演,参观羌城(至少用时一上午时间),午饭后从茂县直接到黑水县城住宿在芦花酒店(费用标间280元有地暖,酒店很多有空调的标间150元左右)马上订第二天达古冰川的门票(费用270元,在超市订的),5号早上(酒店早餐后),8点左右到景区门口买上20元一瓶的氧气,每人一瓶(氧气一般用不上,但有备无患),20元的鞋套,眼镜租用5元一副,用身份证进入景区,景区门口到索道口三十多公里,经过3个景点(下车游玩),到索道口后(已经是海拔3千多),个人建议在入口处有休息半小时左右喝点热水,吃热东西(入口处有免费开水,卖热的食物),不急着上冰川顶上去,适应半小时海拨后,又用身份证坐观光缆车到冰川顶上,到顶上后建议慢慢走(慢走是最佳的方式)过几个景点,照相,拍摄,(因为要排队人多,记住千万不要小跑,大的运动),一个半小时后下山直接绵阳(以上是个人的体验)

中秋寄语二

月有阴晴圆缺的哲理

伟大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美丽的借着月亮,倾吐着对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间情义的词,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雨世界的冲刷,却依然熠熠燃烧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被文人雅士们经常挂在嘴边。尽情地享受着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光辉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之美。即使一般文学爱好者也是将它经常挂在嘴边,摇头晃脑地闭月诵出。而且每逢月中月圆之夜,尤其是一年一季的中秋之夜,人们一边喝着闲茶,一边咀嚼着香甜的月饼,在银白如昼的月光下,仰望着那明亮的,大大

的一轮圆月。一边享受着人间平安祥和的生命之美,一边追忆,追思伟大词人的爱国情怀和豪放气慨!

虽然这首词是苏轼思念多日不见的弟弟苏辙所写,尤其是中秋满月,银光倾泻而下,凝望圆月的情景,思绪纷飞,怎能遏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然而又何偿不是对人生失意的惆怅呢,因为写这首词的苏轼,在公元1076年的中秋,当时因为苏轼和王安石等变法的人政见不合,不愿待在京城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因为"高处不甚寒"请求外放做官,被调任密州(今山东诸城 )时中秋喝酒赏月,他本想着能调到离弟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但事与愿违。并没能如愿,这时他与弟弟苏辙已7年未见了,因此特别怀念他。

思古论今,在我们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琐事和烦恼实在太多。尤其这是一个蒸蒸日上的高速发展时代,同时又是一个机会多多,竞争多多,压力多多的时代。尤如逆行于激流中的帆船,和处上山的手推车。进(竟)则上,不进则退。机会稍纵即逝,不会等到弯弯的月亮用半个月的时光成为圆月才开始进击。而要只争朝夕,当月亮还是芽月时就果断出击,而到丰月圆满时就功成名就。达到了巅峰状态,收获满满。这个年龄段应该在25~40岁,而不是40~50岁。

月有阴晴圆缺中的'阴晴'是因为月光不是万能的,月光从月宫出发时,同样是要经过孙悟空九九八十一难的。不但要经过长途跋涉,如果大气层中各种尘埃,有时还要被厚厚的云层所遮挡,这时的月亮,即使满月又能怎样?还不是被挡在太气层之外。不要说月光是被反射产生,即便是那灿烂的太阳光线倾泻而来,在乌云满布时,依然也是被遮挡在外,只是在稀薄的云层之处或间隙方可破云而出,阳光才能滋润万物。当然,这只是偶尔发生,不是经常。但我想说的是,宇宙万物都是如此,更何况我们自己。

浩瀚宇宙,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皆有各自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造物主创造人类社会的时候,早就将许多潜在的内在规律与自然界关联起来了,而且贯穿整个人类社会。

太阳有日出和日落,月亮有牙月至满月,人类有出生到年老直至死亡。这是宇宙自然的恒定法则,也是人生法则。人们无法选择宇宙与自然界的法则,但起码能更好地遵循、运用这些法则为已所用,使自己走得更远,获得最多,过得更好。这就是人生之规律。比如当我们在太阳尚未升起时、月芽准备开始露脸时就瞄准目标,整装待发。一旦日出,月芽微露就冲天而起!向着既定的目标急飞而行。不管风吹雨打,不畏荆棘坎坷,不顾饥寒交迫,永往直前。这样到日落西山的时候,月芽丰满圆月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收获满满,到达理想的彼岸。我们的人生也如中秋的浩月,银光洒满大地,辉煌无比!

今天是公元二零二二年,九月五日,星期一。再过五天,即九月十日就是祥和、美满的中秋佳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思念远在北京的朋友们;怀念远在四川茂县黑虎乡,那些在二零零八年7月间汶川抗震救灾中曾经日日夜夜工作、战斗过的乡亲们、干部们、英雄的解放军将士们、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支援的人们;想念曾经的各个阶段的同学们以及多少年来相逢、相识、相处的兄弟姐妹们、朋友们和天各一方的健在的和逝去的亲人们!衷心祝福各位及家人中秋快乐!幸福安康!代代强盛!也衷心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早日复兴!人民安康!日月同辉!永照大同!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在那一个瞬间,突然喜欢上了一个历史人物?

今天要说的是:冉闵,「武悼天王冉闵,屠胡数百万,拯救汉民族」他出身汉族,说当年纵横天下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化作天上的星宿,终有一天会重新下凡来拯救汉人于水火之中,而冉闵据说就是西楚霸王项羽投胎转世的化身。

古代东晋时,塞北胡人部落入侵中原,对汉人的大地造成了一次致命性的屠戮,据说当时汉人的人口瞬间缩小了75%左右,五胡乱华后,汉人两脚羊。地位不如奴,杀了做食物。那些胡人刚刚走出原始部落,非常野蛮,劫掠数万汉人女子,肆意凌辱,随地侵犯,他们烹食汉人的女子,以之为过冬的粮食,五万无辜少女,仅仅一个冬天就被吃完了,那一个时期,几乎是整个中华历史上最惨不忍睹的篇章。”

五胡乱华时,大规模食人记录的记载:

(1)军阀张方,掠走洛阳宫中奴婢万余人,把她们随时杀了当做军粮,和牛马肉混在一起吃。

(2)羯赵政权石虎的太子石邃,奸杀了许多有姿色尼姑,并将她们的尸体混合牛羊肉煮食,还分赐给左右部下同食。

(3)慕容氏前燕俘虏冉闵后,围攻冉魏国都邺城,冉闵之子冉智闭城拒守,城中大饥,人相食,原羯赵政权掳得的宫女,尽被吃尽。

(4)氐人前秦的苻登,与羌人后秦的姚苌攻战时,将敌军俘虏和尸体充作“熟食”,甚至对属下士兵扬言“你们早上打仗,晚上便能吃到饱肉”,来激励士气。

后来“冉闵不堪其辱,遂起兵攻略五胡之地,苍黎一战天下扬名,随后连战连捷,杀得五胡部落闻风丧胆,一生纵横天下据说被他率军杀死的胡人超过50w人,最后创建的冉魏政权,某一日,冉闵率领一万人出城征粮,被鲜卑族的慕容偶十五万大军团团围住,最终被俘,死前对慕容倩说了一句:天下大乱,尔等夷狄禽兽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耶.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这句话。 最后迫于冉闵军队和诸路中原汉军的武力威胁,羯、氐、羌、匈奴、鲜卑数十万人不得不退出中原。在返回的路上,这些野蛮胡族相互进攻对方,抢夺粮食,甚至人肉相食,最后能成功回去的人也没剩多少了。在此之后,最残暴的羯族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以至于被灭族;相对残暴的羌族和氐族大部分也被杀光了,仅仅留下少量的人融入了汉族。匈奴是北方族厉害的民族,在经历此次战乱后,大部分被赶到了欧洲,相对温和的鲜卑族主动学习汉族文化,逐步融入汉族。

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jié)、羌(qiāng)、氐(dī)五个胡人大部落,他们所建立的十六个政权合称十六国。

1、匈奴: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匈奴后裔成为中国居民之后,逐渐改为汉姓。

2、鲜卑: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兴起于大兴安岭。据说锡伯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属于外国人

3、羯:羯族从某种意义上说还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因为它只是当时匈奴族的一个分支或部落

4、羌: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又称"云朵上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茂县、汶川、理县、北川县、平武县等地

5、氐:原在中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游牧,从东汉起陆续内迁,主要居住在今陕西、甘肃、四川等广大地区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不管他们曾经属于哪里,现在他们属于中国。

对冉闵网上一直都有左右极端的讨论,

不少人认为冉闵只是一个爱屠杀的军阀而已,没必要被抬高成民族英雄,说冉闵是三姓家奴,两面派,是吴三桂之流,以前为羯赵之臣,是屠汉急先锋,后来杀胡也杀汉,杀汉不比胡人少,甚至比胡人多,以及讽刺冉闵能力不行,立国两年后就不行了,被慕容鲜卑吊打。所作所为呢也不符合现在的史学观,也不符合统一战线政策吧,毕竟中华民族不只有汉人。

小编认为历史不是抒情,历史是冷冰冰的数据,石赵徙戎四百万,中原胡化,冉闵屠胡反徙戎,胡人损失三百万。

文人传承盛世的风骨,武人挺起乱世的脊梁。虽然我也偏爱李杜文章,也欣赏魏晋风流。但有-点确实是很明确的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振臂-一呼,让我们“起来,不做奴隶”的英雄。

2008年5月14日,为救受灾群众,15名战士从5000米高空纵身跳下,主降落伞竟无法打开,战士们自由落体近1500米!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一片狼藉,群众的呼救声、哭喊声夹杂在余震声中,让人心碎。

灾情就是命令,数万名解放军官兵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投入到救援之中。

然而,位于震中的茂县却因为道路和通信全部瘫痪,与外界彻底失去联系

如果不及时进入茂县,那里的群众将面临更危险的境地。此时,茂县的受灾情况、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无不揪紧了全国人民的心。

救援就是与死神赛跑。既然陆军进不去,空军飞机又无法着陆,那只有空降兵。

5月13日,曾在某空降兵团服役、时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接到紧急命令:带领一支空降部队空降茂县。

接到命令后的李振波没有犹豫,带着在机场待命的100名空降兵战士,坐上了飞往灾区的飞机。

飞机上,李振波眉头紧锁,思考着跳伞的方案。

茂县的地形复杂,多为高山峡谷,有的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要想空降,必须从5000米高空跳下。

但是,这个高度是平时训练的几倍,再加上地面又无指挥引导和标识,同时降落区地形复杂。降落的难度之大,风险之高,可想而知。

既要快速抵达茂县,又要保证战士们的生命安全。

思前想后,李振波决定采用翼形降落伞。这种降落伞张开后如同机翼,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选择比较合适的降落地点。

但是,这种伞也有致命的缺点,如果在降落时撞到山壁,而主伞没时间打开,人就会直接掉入山谷。

救援工作迫在眉睫,已容不得多想。

李振波根据战士们在部队的职务,以及跳伞的经验,果断挑选了14名战士,和他一起实行第一批空降。

也许他们的勇敢感动了老天爷,5月14日上午,连着下了几天的雨忽然停了,天空豁然开朗。

李振波严肃地望着14名战士,一一走过去拍着他们的肩膀,语气坚定:“在5000米跳伞时,伞包可能无法自动打开,大家要做好打开备用伞的准备,切记!”

面对危险重重的任务,将生死置之度外的14名战士目光如炬,坚定而果断地齐声回答:“是!”

更让人感动的是,当李振波决定第一个跳伞时,战士们纷纷走过来,抢着第一跳。

李振波望着一张张年轻而坚毅的面孔,这个七尺男儿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滚落下来。

他不由分说地命令:“我的经验比你们足,我先跳,你们跟着我的方位跳,这是命令!”

中午12时22分,飞机升上5000米的高空。李振波望着若隐若现的茂县,打开舱门,纵声一跃,消失在层层白云中。

随即,14名战士相继飞入云层。

预料之中的危险还是发生了。

李振波的主伞一直无法打开,人急速向地面坠落。然而,李振波没有慌张,他沉着地拉开备用伞阀门,在距离地面还有700米的时候,他的备用伞终于打开。

还有好几名战士的主伞也没有正常打开,在空中自由落体1500米以后,战士们果断打开备用伞,最终有惊无险,平安着陆。

还有一名叫殷远的战士,在着陆时,降落伞的绳子缠在一颗大树上,被几个年轻的村民救了下来,脸上早已刮得伤痕累累。

当地的群众看着降落的空降兵,激动地热泪盈眶,拉着他们的手哭着:“我们的救星来了。”

当天,李振波带领14名战士迅速集结,投入到紧张的灾情侦查和救援之中。

在他们的指引下,源源不断的物资、食物、药品等从天而降。而他们却因为过度疲劳,在5月19日撤出茂县时,几乎全都病倒了。

之后,中国空降兵在无地面标识和指挥、无气象资料的条件下,从5000米高空降落茂县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世界各国的军事专家们震惊不已:这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是奇迹!

在灾难面前,15名空降兵战士不畏生死,用肩膀和血汗为群众撑起了生命之伞。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李振波、李亚军、李玉山、王君伟、王磊、雷志胜、于亚斌、殷远、任涛、郭龙帅、刘志宝、刘文辉、赵四方、赵海东、向海波。

作者:秋月

编辑:剩草

#头条历史##汶川512大地震14周年#

#图文创作打卡挑战活动#计划新疆自驾游的车友,除进疆路线规划外对目前防疫政策以及安全检查还有疑虑吗?

多年来往返于内地与新疆,自驾路线的选择总想来点不一样的,这次挑战0过路费[碰拳][得意]。

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tj.jiuquan.cc/a-2412901/
1
上一篇固安温泉美食好吃农家(固安 美食)
下一篇 小麦岛好吃美食在哪(小麦岛附近的景点)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alzn66@foxmail.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