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 午饭炒烩面,给老佛爷弄的汤烩面,两锅全光啦……接着不停歇给老佛爷准备下午的加餐,怕中午吃不好,又饿了。早点准备,有备无患比什么都强,最主要我基本没吃,因为知道不够……
昨天发了一个山西晋城的带汤过油肉,并表示很好吃,结果引起很多人热烈讨论,今儿我再说一个晋城早上吃方便面,星级酒店也煮、有没有人说点啥呢?[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
#第三只眼看中国# #踏青正当时# #21天图文打卡挑战#
山西晋城本地的朋友请我吃的过油肉,据说只有晋城有,和山西其他地方都不一样,两份过油肉+两份汤才50、便宜好吃![机智]
#春日花样生活# #春日茶话会# #来我家乡过五一#

#晋城饮食大全# 开发区小四羊汤,非清真,在晋城这个羊汤荒漠,击败太原鼓楼、文林杂割以及一众小店,成为最具知名度的羊汤店。高温骤凉,正宜温补。忍住没吃羊拐、羊蹄、腱子肉;忍住没吃夹肉饼;忍住没加羊血粉条和烩面,甚至忍住没有偷拍对面两个温润如玉、气质如兰的美女,穷人就是这么拘谨。恶狠狠喝完最后一口盛满葱花香菜的汤,想起一句诗:人至中年岁到秋,百无聊赖万事休。
昨晚想起了豆腐汤,不知哪里有,就搜了一下,附近有个李强养生豆腐汤,一早起来跟着高德icon步行过去,一会往北150米,一会往南450米,一会又你去往的目的地到了,左看右看看不到,没办法问了下路边开店的,说早关了,你说这高德,你咋那么缺德,害的我来回跑了三十分钟,想起了以前在山西晋城,缺德的高德愣是给我导到了深沟边沿,应了一句老话:“谁都不能全信”。

#晋城# 五一假期,潍坊出发自驾太行,半道改变行程,邂逅美丽小城高平。 高平是全国百强县,山西十强县,城市建设很漂亮,经济发达,放到山东,也属上中游的县。
高平的朋友说,今年刚刚开通郑太高铁,高平也有高铁站了,很是自豪。高平是煤铁之乡,现有煤矿30多座,属资源型城市,经济也面临转型。比较好的企业是泫氏,主要是做铸铁建筑排水的。
高平是长平之战发生地,神农炎帝故里。下午,游览了羊头山炎帝文化旅游区,相传炎帝曾在此种了中国第一块农业实验田,种五谷,尝百草,创中国农耕文明之源。
山上的魏唐石窟造像精美绝伦,由散布山间的巨大石块雕凿而成,共计有40余洞窟。但在文革时遭到破坏,大多已残缺不全,十分可惜!
晚上,朋友热情相待,捎的青花汾酒,可惜我不喝酒。品尝了烧豆腐,水氽丸子,豆腐汤等特色小吃,感受到了高平朋友的热情。

听说晋城皇城相府不错,下次有机会再去吧!图为羊头山景色。 #高平#
"豫竹方便面"虽来自河南但畅销于晋城。在这个城市不论哪个年龄段似乎和它都早已结下了深深的情缘!它见证了这个城市的成长与发展也默默得陪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也成为了人们成长中的印记和离家在外游子对家乡割舍不下得思素!提到它的吃法,每个人都能说出自己的独家吃法。在晋城说到肉丸方便面坐落于城市各处的回民肉丸面让人如数家珍,还有来自陵川得肉丸也是独树一帜。但是这家‘肖强肉丸’却让人耳目一新打破肉丸面的单一吃法,不论是丸子面还是丸子海带、还是丸子得各种吃法都值得一吃给人不一样的美味体验,尤其是配上店家现做的油饼再喝口丸子汤[黑线]简直是人间美味[奸笑][奸笑][奸笑]

文游天下(480)
大阳古镇
文/石岩磊
山西晋城大阳古镇有“九十三阁、七十二巷、四十庙宇、五里长街”之说,足见它的规模非常宏大,其至今仍保留着34万平方米的完整古建,是我国最大的民间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三晋第一镇”。而在大大小小的寺庙中,“针神庙”最为特殊,其是我国唯一一座祭祀针神的庙堂,也反映出当地的制针业曾无比辉煌。
大阳古称阳阿,具有2600年的建镇史。它周围盛产煤炭和铁矿,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便是各诸侯国的冶铁中心,由此出产的“阳阿剑”名扬天下。到了明清两朝,大阳的锻造技艺日趋精进,通过70多道工序制成的钢针享誉大江南北,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中东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所以摘得“九州针都”的桂冠。
古镇里随处可见铁的印记。在古镇门前,矗立着“大阳古镇”四个黝黑的大字,它们全部由铸铁打造,每个都重达20多吨,可谓是字字千钧。镇中的“古法制铁馆”全面展示了大阳炼铁流程,人们可以通过大量出土文物目睹这一技术的具体制作过程,还可以举起锤子,亲身体验一下当铁匠的感觉。而每到傍晚,镇子里还有打铁花表演,璀璨的火树银花将整个古镇妆扮成童话世界。

大阳不仅有铁血的一面,其更具柔情的另一面。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大阳古镇的歌舞表演远近闻名,“阳阿奇舞 ”“阳阿薤露 ”即是其代表作。汉代的阳阿公主府中,还出了一位色艺俱佳的美人,她就是“环肥燕瘦”中的赵飞燕,其独创了“掌上舞”“踽步”,更是以妖娆的身段与销魂的舞姿征服了汉成帝,由一名舞女晋升为皇后。人们可以到“燕瘦楼”观览一代艳后的传奇经历,还可在古镇东门欣赏“飞燕省亲”大型歌舞演出。
到大阳游览,当地人都推荐人们去“汤帝庙”看看。这里供奉着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现存殿宇为元代所建,横梁立柱均由整个原木制成,尽显粗犷简约风格。最有意思的是,除了汤帝端坐大殿中央之外,左右配殿分别奉养着太上老君和释迦牟尼,佛、道两教共处一庙。据镇里的老人讲,这并非由于宗教的主动融合,而是因为当地百姓为了祭祀方便才把各路神仙齐聚一堂。看来,天神和圣人最终还得听凡人的摆布,也反映出大阳人的务实风格。

这种接地气的做派同样体现在景区里。五里古街现已被升级改造,在保留原有古建基础上,投资方将沿街古建进行了全面修葺,呈现出店铺鳞次栉比的光鲜亮丽之象。可当人们拐进幽深的小巷中时,眼前则是一幅未经粉饰的破败景象,铁锁紧闭的大门、几近坍塌的院墙、滋生野草的屋顶无不显得十分荒芜。但正是这种苍凉透射出古朴之美,美得原始自然,美得摄人心魄,引得众人前来良久驻足。
于是,大阳古镇变得愈加丰满,成为多维度、多层次的文物标本。一眼千年的斗转移星,令人慨叹时光留痕的魔幻,铁锤击打出的“铁花”映照出大阳人的铮铮铁骨,婀娜多姿的阳阿舞蹈带人穿越到大汉的文艺盛宴,残破的院落让人领略到沧海桑田的变迁。耳闻目睹的既是虚无缥缈的过往云烟,也是活生生的现世画卷,人们便在穿梭往复中触摸到真切的生活,古今无二,烟火如一,而阳阿已殊,大阳之旅则不容辜负。

2022.8.25
文游天下(480)
大阳古镇
文/石岩磊
山西晋城大阳古镇有“九十三阁、七十二巷、四十庙宇、五里长街”之说,足见它的规模非常宏大,其至今仍保留着34万平方米的完整古建,是我国最大的民间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三晋第一镇”。而在大大小小的寺庙中,“针神庙”最为特殊,其是我国唯一一座祭祀针神的庙堂,也反映出当地的制针业曾无比辉煌。
大阳古称阳阿,具有2600年的建镇史。它周围盛产煤炭和铁矿,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便是各诸侯国的冶铁中心,由此出产的“阳阿剑”名扬天下。到了明清两朝,大阳的锻造技艺日趋精进,通过70多道工序制成的钢针享誉大江南北,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中东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所以摘得“九州针都”的桂冠。

古镇里随处可见铁的印记。在古镇门前,矗立着“大阳古镇”四个黝黑的大字,它们全部由铸铁打造,每个都重达20多吨,可谓是字字千钧。镇中的“古法制铁馆”全面展示了大阳炼铁流程,人们可以通过大量出土文物目睹这一技术的具体制作过程,还可以举起锤子,亲身体验一下当铁匠的感觉。而每到傍晚,镇子里还有打铁花表演,璀璨的火树银花将整个古镇妆扮成童话世界。
大阳不仅有铁血的一面,其更具柔情的另一面。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大阳古镇的歌舞表演远近闻名,“阳阿奇舞 ”“阳阿薤露 ”即是其代表作。汉代的阳阿公主府中,还出了一位色艺俱佳的美人,她就是“环肥燕瘦”中的赵飞燕,其独创了“掌上舞”“踽步”,更是以妖娆的身段与销魂的舞姿征服了汉成帝,由一名舞女晋升为皇后。人们可以到“燕瘦楼”观览一代艳后的传奇经历,还可在古镇东门欣赏“飞燕省亲”大型歌舞演出。

到大阳游览,当地人都推荐人们去“汤帝庙”看看。这里供奉着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现存殿宇为元代所建,横梁立柱均由整个原木制成,尽显粗犷简约风格。最有意思的是,除了汤帝端坐大殿中央之外,左右配殿分别奉养着太上老君和释迦牟尼,佛、道两教共处一庙。据镇里的老人讲,这并非由于宗教的主动融合,而是因为当地百姓为了祭祀方便才把各路神仙齐聚一堂。看来,天神和圣人最终还得听凡人的摆布,也反映出大阳人的务实风格。
这种接地气的做派同样体现在景区里。五里古街现已被升级改造,在保留原有古建基础上,投资方将沿街古建进行了全面修葺,呈现出店铺鳞次栉比的光鲜亮丽之象。可当人们拐进幽深的小巷中时,眼前则是一幅未经粉饰的破败景象,铁锁紧闭的大门、几近坍塌的院墙、滋生野草的屋顶无不显得十分荒芜。但正是这种苍凉透射出古朴之美,美得原始自然,美得摄人心魄,引得众人前来良久驻足。

于是,大阳古镇变得愈加丰满,成为多维度、多层次的文物标本。一眼千年的斗转移星,令人慨叹时光留痕的魔幻,铁锤击打出的“铁花”映照出大阳人的铮铮铁骨,婀娜多姿的阳阿舞蹈带人穿越到大汉的文艺盛宴,残破的院落让人领略到沧海桑田的变迁。耳闻目睹的既是虚无缥缈的过往云烟,也是活生生的现世画卷,人们便在穿梭往复中触摸到真切的生活,古今无二,烟火如一,而阳阿已殊,大阳之旅则不容辜负。
2022.8.25
文游天下(480)
大阳古镇
文/石岩磊
山西晋城大阳古镇有“九十三阁、七十二巷、四十庙宇、五里长街”之说,足见它的规模非常宏大,其至今仍保留着34万平方米的完整古建,是我国最大的民间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城镇的活化石”“三晋第一镇”。而在大大小小的寺庙中,“针神庙”最为特殊,其是我国唯一一座祭祀针神的庙堂,也反映出当地的制针业曾无比辉煌。

大阳古称阳阿,具有2600年的建镇史。它周围盛产煤炭和铁矿,早在战国时期这里便是各诸侯国的冶铁中心,由此出产的“阳阿剑”名扬天下。到了明清两朝,大阳的锻造技艺日趋精进,通过70多道工序制成的钢针享誉大江南北,不仅满足了国内需求,还远销中东的伊朗、伊拉克等国,所以摘得“九州针都”的桂冠。
古镇里随处可见铁的印记。在古镇门前,矗立着“大阳古镇”四个黝黑的大字,它们全部由铸铁打造,每个都重达20多吨,可谓是字字千钧。镇中的“古法制铁馆”全面展示了大阳炼铁流程,人们可以通过大量出土文物目睹这一技术的具体制作过程,还可以举起锤子,亲身体验一下当铁匠的感觉。而每到傍晚,镇子里还有打铁花表演,璀璨的火树银花将整个古镇妆扮成童话世界。
大阳不仅有铁血的一面,其更具柔情的另一面。经济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大发展,大阳古镇的歌舞表演远近闻名,“阳阿奇舞 ”“阳阿薤露 ”即是其代表作。汉代的阳阿公主府中,还出了一位色艺俱佳的美人,她就是“环肥燕瘦”中的赵飞燕,其独创了“掌上舞”“踽步”,更是以妖娆的身段与销魂的舞姿征服了汉成帝,由一名舞女晋升为皇后。人们可以到“燕瘦楼”观览一代艳后的传奇经历,还可在古镇东门欣赏“飞燕省亲”大型歌舞演出。

到大阳游览,当地人都推荐人们去“汤帝庙”看看。这里供奉着商朝的开国君王成汤,现存殿宇为元代所建,横梁立柱均由整个原木制成,尽显粗犷简约风格。最有意思的是,除了汤帝端坐大殿中央之外,左右配殿分别奉养着太上老君和释迦牟尼,佛、道两教共处一庙。据镇里的老人讲,这并非由于宗教的主动融合,而是因为当地百姓为了祭祀方便才把各路神仙齐聚一堂。看来,天神和圣人最终还得听凡人的摆布,也反映出大阳人的务实风格。
这种接地气的做派同样体现在景区里。五里古街现已被升级改造,在保留原有古建基础上,投资方将沿街古建进行了全面修葺,呈现出店铺鳞次栉比的光鲜亮丽之象。可当人们拐进幽深的小巷中时,眼前则是一幅未经粉饰的破败景象,铁锁紧闭的大门、几近坍塌的院墙、滋生野草的屋顶无不显得十分荒芜。但正是这种苍凉透射出古朴之美,美得原始自然,美得摄人心魄,引得众人前来良久驻足。

于是,大阳古镇变得愈加丰满,成为多维度、多层次的文物标本。一眼千年的斗转移星,令人慨叹时光留痕的魔幻,铁锤击打出的“铁花”映照出大阳人的铮铮铁骨,婀娜多姿的阳阿舞蹈带人穿越到大汉的文艺盛宴,残破的院落让人领略到沧海桑田的变迁。耳闻目睹的既是虚无缥缈的过往云烟,也是活生生的现世画卷,人们便在穿梭往复中触摸到真切的生活,古今无二,烟火如一,而阳阿已殊,大阳之旅则不容辜负。
2022.8.25
河南获嘉、修武、武陟、沁阳、济源、博爱,山西晋城、阳城、陵川、平顺、壶关、长治、长子、屯留、潞城、黎城、襄垣等地区90多年前(1938年)发行的高清等高线地图,精确到村。此图采集于1925年左右,后有增补。当地的朋友来找找以前老地名。另外,看看哪些历史名人和您是老乡,欢迎补充。

.
.
~获嘉~
今获嘉县驻地城关镇
《中州杂俎》记载,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春,汉武帝驾幸豫北,走到汲县的新中乡时,伏波将军路博德派使者献来挑战汉朝的南越国丞相吕嘉首级,武帝大喜,取擒获吕嘉之义,改新中乡为获嘉县。
.
.
~修武~
今修武县驻地城关镇
商朝时名寗邑,周武王伐纣途中曾在此地驻扎练武,故得名。
前221年,秦始皇兼灭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修武县
历史名人:西晋名将苟晞、开国中将李雪三……
.
.
~武陟~
今武陟(zhì)县驻地木城街道西南、大虹桥乡东北沁河河道
相传周武王伐纣路过此地,登高望远,因而得名,“陟”即登高、兴起之意。
武陟在周初称怀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置武德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修武县南部,于武德故城置武陟县。

历史名人:竹林七贤之向秀、山涛……
.
.
~沁阳~
今沁阳市驻地覃怀街道
北魏天安二年(467年)设置怀州,治所在野王县,野王县在隋朝改名河内县。
清代为怀庆府附郭县河内县。1912年废,由怀庆府直辖。1913年2月复置并改名,以故沁阳城为名。
历史名人:二十四孝之丁兰、晚唐诗人李商隐、明室律学家朱载堉……
.
.
~济源~
今济源市驻地沁园街道
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得名于此地是中国古代四大水系的济水发源地。
1988年6月25日撤县设市。
历史名人:西汉丞相张禹、唐朝宰相裴休、金山寺法海……
.
.
~博爱~
今博爱县驻地清化镇街道
1927年8月时任河南省长冯玉祥命析沁阳县东北部丹河以东、沁河以北地置。以孙中山三民主义之“博爱”得名。

.
.
~晋城~
今晋城市城区
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均活动于今晋南一带,而晋城属当时“京畿之地”。
据传女娲氏炼石补天于今晋城市郊浮山的娲皇窟。
上古为冀州,春秋时期多国并于晋国。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为建州,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建州为泽州,依境内获泽河为名。
明洪武二年(1369年),升泽州直隶州
清雍正六年(1728),升泽州府,府治凤台县城。
1912年5月裁府留县。因与安徽省县名重名,1914年1月易名。以唐代晋城县命名。
历史名人:北宋天文学家刘羲叟、元代水利学家贾鲁……
.
.
~阳城~
今阳城县驻地凤城镇
阳城古称濩(huò)泽,北魏时始称阳城。
历史名人:明代清官杨继宗、明代天官王国光、清代重臣陈廷敬……
.
.
~陵川~

今陵川县驻地崇文镇
战国属韩,秦代属上党郡高都县。两汉属泫氏县,东晋属建兴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分高平置陵川县。
历史名人:金元时期大儒郝经……
.
.
~平顺~
今平顺县驻地青羊镇
民国元年(1912年)年5月析潞城县平顺乡置,以清代旧县名得名。
1915年3月裁入潞城县。1917年5月复置。
1958年撤销并入壶关县和黎城县。1960年1月复置。
历史名人:民国议员石璜……
.
.
~壶关~
今壶关县驻地龙泉镇
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始置壶关县,属上党郡,因境内有古壶关口而得名。
.
.
~长治~
今长治市城区
殷商时为黎国,战国时韩国在此设上党郡。
隋朝置上党县。明朝废县入潞州,嘉靖时复置县,称长治县。
清代为潞安府附郭长治县,民国元年(1912年)5月裁府留县。

历史名人:初宋名将李继隆……
.
.
~长子~
今长子(Zhǎngzǐ)县驻地丹朱镇
尧舜时代,尧之长子丹朱受封于此,并由引得县名,并简称为“丹城”。
秦汉400年间,长子城一直为上党郡郡治,西汉置长子县。
.
.
~屯留~
今屯留区驻地麟绛镇
春秋时赤狄的支属留吁被晋国占领后,晋人改称这里为“纯留”。古代“纯”通“屯”,故纯留又作屯留。“屯留”之名形成于战国时期初。西汉初,在屯留故城置屯留县,属上党郡。
.
.
~潞城~
今潞城区驻地潞华街道
殷商时,微子曾封于此,称“微子国”
西周时,此地有“潞子国”“潞”来源于当地一条河的名字“潞水”。
秦时置“潞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始称“潞城县”。
.
.
~黎城~
今黎城县驻地黎侯镇
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析潞城县地置刈 (yì)陵县,治所在今县城北5千米古县村。隋开皇十八年(598)改黎城县。
历史名人:西汉名将冯奉世……
.
.
~襄垣~
今襄垣县驻地古韩镇
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
历史名人:东晋高僧法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