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今儿下午的活动吧,上午净等快递了。
上午快递没来,中午开始做饭,西红柿面条儿,吃完喝了一大碗面汤。
下午一点钟才出门儿,坐地铁到大郊亭地铁站,此时是下午两点整, 背着包走回西单。
今儿下午有风,不是很热,正好散步。
路边有个合生汇,以后有机会再来看看吧。
虽然也有高楼大厦,但总体感觉这边比较荒,两边的店铺没什么可逛的,美容院,中医养生的店铺比较多,表面上看不到有大型菜市场,此处居民怎么买菜做饭的?
力力餐厅边上一个小门脸儿,写着“老正兴”。老字号什么时候沦落成这样儿了?看价格可也不便宜啊!
往西走,居然看见“崇文门菜市场”的招牌了。再往西有个大市场在路边,进去看了看蔬菜的价格,明显比二环内贵不少。
珠市口西大街上有晋阳饭庄,再往西就是纪晓岚故居,在门口看了一下,票价10元,门口一大堆外地人挤着,有不少人没戴口罩,有导游员说咱们要是进去就得把口罩戴上哈,然后他们都从西边一个小门儿进去了,并没有走正门儿,挺奇怪的。我没跟着走进去,咱北京人就得守规矩是吧!
在胡同里,几个学生背着书包不知在干吗?我路过的时候伸头看了一下,原来是在做题,北京的孩子也不容易啊!
路过沃尔玛超市进去买了倆生鸡腿,买了一斤虾和散香菇,拎着回家烹饪美食啦!
本打算去给公交月票充值,结果人家上厕所去了,等了半天都没来,算了回家,明天再去公司附近的站点充值吧。
胡同里遇见个小可爱,它是从树上走下来的,眼看着它钻到胡同里停着的汽车下面了,我就跑到汽车头那里截止它,谁知小猫咪并不在那里,这就奇怪了!
抬头一看,小猫咪原来早就在我脑袋附近的台子坐着等着我了,我俩大眼瞪小眼儿的互相眯眼!然后我撕下块鸡肉逗猫咪吃了。
这一天就这么过去了,从大郊亭一路走回家,大约需要四个小时。
还说东单
东单当年比西单,王府井不差,因为这边是居民区,有很多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店。像山货店,百货店,食品店,文具店,饭馆,澡堂子,电影院……。
记得最清楚的是出菜市场东门旁边有个卖炸春卷的,窗口永远摆个小铁筐,里边摆着炸好控油的春卷。我没买过,太油的东西我不喜欢。
挨着它好像就是戏剧服装店了,它把着二条口,里屋卖做戏服的布料,外屋是裁缝店,我常去那裁衣服,拿回家自己做。我妈是服装厂的,自己出的样子比外头卖的时尚。
有一天我正裁衣服呢,豫剧大师常香玉也来裁衣服,是做演出服。她脱去外套,里面的背心露出好几个窟窿,那件背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原来大师也这么艰苦朴素。
过了二条就是百货店,别看商店不大,里边东西特齐全,我曾在那买过一件处理羊毛衫,才5块钱一件,湖蓝色翻领的,也不起球,后来缩水了,儿子接着穿了两年。那时的东西质量真好。
还有一次是在那买暖壶,正抻着脖子看呢,感觉衣服口袋被人碰了一下,一摸兜,钱包没了!我旁边站着的是个年轻人,我一把抓住他……,就这样,我和商店的管理人员一起把小偷送到了北京站口的派出所。这件事我一直觉得我特牛,我怎么反应那么快呢?
其实,后来我在西四与这个小偷擦肩而过,我当时一愣,怎么这么眼熟?噢!是那个偷我钱包的人。他可能也认出了我,眼神很慌就走过去了。
挨着百货店应该是饭馆,当年也是非常红火。也不知当年哪来那么多人,到处都是熙熙攘攘。
记得是82年,我刚吃完饭往出走,门口站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妇女,应该是等着吃剩饭的。抱着的孩子也就几个月,光着脚,没穿鞋。我一看孩子那样眼泪就下来了,自己刚生了孩子,心特别脆弱,我跑到百货店里买了一双鞋给孩子穿上了。那个年月,真的有吃不饱肚子的,应该不是北京人。
再往北还有个理发店,记得好像叫‘京华,理发店,楼上是照相馆,楼下理发。那时王府井的中国照相馆正在维修,临时搬到就在这里。在这,是特级
大师谢黔云给我儿子拍了一张两岁的纪念照片。当时他还没有大师的头衔,他戴着厚厚的眼镜片,说话挺和蔼。这张照片我特满意,很多年后才知道他是特级大师。
再往北还有电器行,饭店,旅馆,上海小吃店,神学院,东城体校……除了去红星电影院看电影,那边就去的少多了。
#北京头条# 外地人来北京,千万不要报旅行团
⬆️住:不一定住在前门、王府井、西单,地铁沿线就可以,交通十分方便。
⬆️出行:坐地铁方便快捷、不着急的话做公交,还可以选双层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