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的最大症结,不完全是“应检尽检”,而是“应控尽控”。
两天之内,香港媒体纷纷批评政府的核酸检测的不够尽责和不够作为。诸如,大排长龙,“打蛇饼”,让百姓疲惫不堪,质疑其检测能力严重不足,等等。
依愚之见,核酸检测并非香港防疫的最大软肋。一般而言,港人配合强检的态度还是不错的。许多人已经习惯了一而再再而三的检测。拿本人来说,短短两个月已被强检十次。前六次是“回港易”规定动作,后四次则是在某饭店与“次密接”的擦肩而过。我认识的朋友里,类似被“安心出行”通知强检的人,不计其数。
这些天来,香港的核酸检测能力从日均十万次,增加到了二三十万次。广东也派出了医疗队,增加了检测人手。有关“火眼实验舱”,已在支援选项之中。“应检尽检”,对民众而言不是问题。只要政府有通知(特别是刊宪要求),老百姓肯定执行,港人的法律意识还是强的。
然而,香港的疫情仍然快速蔓延。最新消息,今天初步确诊数已突破1500例,这意味着,明天的确诊数字肯定会再创新高。港府如今需要考虑的优先问题,应该是“应控尽控”。目前,被筛查出来的阳性病例,以及密接者,政府能否克服困难,提供有效的隔离措施和硬件条件,及时将其控制起来。这才是天大的难题。
专家们还注意到,仍有许多人,在等候检测结果期间(一般需要12到24小时),该上班上班,该买菜买菜,该去饭店还是去饭店,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天晓得,这中间,又会有多少阳性感染的潜伏者呢?
因此,如何让社会真正停一下下,已是当务之急。现在,已不是如何精准溯源的问题了(量太大了溯不过来了),而是必须想办法“应控尽控”,最终做到所有病患的“应收应收”,这才是防治的最大的任务。
这一条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一切都是空谈。
随手拍:叮叮车座位还是满的。
#香港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