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过后,申城气温日渐转凉。就在前不久,刚过不惑之年的李先生,突然胸口一阵剧痛、呼吸困难,与以往一样,他含下一粒硝酸甘油,可这次并未减轻疼痛。家人将李先生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心肌梗塞,抢救多日,病情较终稳定下来。
气温下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所回升,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本期专刊,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医大附属龙华医院老年科主任顾耘教授,请她讲解心脑血管疾病罪魁祸首——动脉粥样硬化的防与治。
粥样硬化:动脉血管“生了锈”
顾耘说,李先生患的心肌梗塞,属于冠心病的一种。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提供心脏的血液供应,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就会形成粥样斑块,仿佛水管被水垢、铁锈堵住一般,减少、阻断了冠状动脉的血供。其实,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疾病,远不止冠心病。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常使人觉得头晕脑涨,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中风。此外,部分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上世纪50年代,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平均值低于西欧各国,冠心病发病率也较低;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到上世纪80、90年代,血清总胆固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这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如高糖、高动物脂肪膳食,运动过少、吸烟、大量饮酒、体重增加等,上述生活方式都会引起血脂代谢异常,较终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防患未然:饮食行为都要管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心脑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我们常说“防患于未然”,如何早期阻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顾耘建议,中老年朋友在寻求医生帮助时,也应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
1、不要吸烟。吸烟会使低密度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坏”的血脂成分升高;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吸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是可逆的,停止吸烟一年,“好”的血脂成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可增至不吸烟者水平。
2、参加体育锻炼。科学家们已发现,有规律地进行锻炼可增加10%至20%的高密度脂蛋白。
3、减肥。肥胖人群的平均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者。
4、控制饮食。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低脂肪饮食降低了低密度脂蛋白,却也降低了高密度脂蛋白。那么,怎样的食谱才算合理?专家认为,较佳饮食是从脂肪中得到30%的热量,总热量的合理分配则是早餐占30%,中餐占40%,晚餐占30%,可适度饮酒。
5、矫正A型行为。A型行为特征包括:强烈的竞争性,持续的时间紧迫感,表现为急躁、恐慌、压抑,容易激动、愤怒等。这种行为会促使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当前,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暗示疗法等来矫正A型行为,也是临床治疗中的一个方向。
初秋深秋:防治重点有不同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时,可能没有明确症状,许多病人也未必会到医院就诊,等出现症状后,大多已形成并发症。为此专家建议,45岁以上人群要定期做必要检查、预防措施。论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现有许多降脂西药有较明确疗效,但其中一些会对肝脏、肾脏、肌肉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主张1至3个月复查血脂、肝肾功能、肌酸水平。常年服药时,可3至6个月复查一次。
除却一般的降脂药,绝经期妇女可服用小剂量雌激素,作为替代疗法应对动脉粥样硬化,但这种治疗有增加患乳腺癌等肿瘤的风险,另外,即使因严重动脉狭窄运用介入治疗后,仍有不少病人会发生支架内再狭窄,需要长期服药。针对这类病人,中医药治疗不失为一种较好选择。
正值夏秋交际,专家尤其提醒,除上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措施外,以下注意事项需格外警惕:初秋时,“秋老虎”依然肆虐,气候与盛夏相仿,人体大量排汗,易致血粘度升高、形成血栓。因此,初秋鼓励病人适当多饮水,改善血液黏稠度。至于深秋,往往冷暖气候交替,气温大起大落,易致血压忽高忽低不稳定,一旦易损斑块脱落,会导致心肌梗塞、中风等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深秋病人应当适时加减衣物、注意保暖、密切关注血压变化,随时根据血压调整降压药的剂量和服法,保持血压的合理、平稳。 -本报记者 顾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