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饭啦!金湾学子在饭堂吃些啥?来一探究竟!】“孩子吃得好不好?”“食堂饭菜安不安全?”“食材是否新鲜可靠?”……这些关系到孩子身体健康的问题应该是各位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了。
现在,我们就带各位走进金湾各校饭堂一探究竟!看看娃儿们每天都吃些啥~
林伟民纪念小学学生:我们的早餐有鸡蛋、面包、牛奶、炒米粉、汤河粉、瘦肉粥……午餐含一荤两素一汤,饭菜周一至周五每天不重复的哦!营养又美味!爱了爱了~
军建小学学生:妙啊!今天有我最爱的大鸡腿!
南水中心小学学生:南小美食,你pick哪一款?
三灶镇海澄小学学生:我们每个班级都有预留多的饭菜,大家可以自行加餐~
金山实验学校学生:爱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
目前,区内23所公办小学已全部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工作。其中,在校用餐学生和教职工人数达1.8万人,为保障广大师生用餐安全,金湾区具体怎么做呢?一起来看~
今年以来,金湾区教育局积极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具体要求,重点结合落实“民生微实事”,持续推进落实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工作。为保障广大师生用餐安全,金湾区多措并举,切实为老师、学生提供健康、安全、营养的食品,不断提高辖区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把好上岗关
学校以孩子的健康饮食服务为宗旨,要求食堂工作人员穿着统一工作服,戴工作帽,佩戴口罩,持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合格证等证件上岗。
⬤把好质量关
学校对食品加工过程严格管控,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加工,确保全过程卫生监管,保证每一个环节均有责任人。部分学校建立食品快速检验实验室,将食品安全关口前移,确保师生的饮食安全。
⬤科学定菜谱
学校及营养师依据学生膳食营养要求,制定科学合理平衡的营养食谱,做到营养膳食,均衡搭配。学校每周更换食谱,确保学生既能“吃得饱”,又能“吃得好”。
⬤“陪餐”式监管
学校实行陪餐制度,校长每周五固定陪同学生用餐,行政领导则是值班当天陪餐。此外,家长们还可参与学校陪餐,监督学校饭菜质量。
南水中心小学学生:今天妈妈来学校陪我吃饭啦!好开心呀~
⬤透明化监管
学校积极探索监管新模式,成立食堂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管理模式,积极与市场监管局对接,形成长效的线上监管机制,真正实现“透明厨房”。区市场监管局不定时到各学校、幼儿园饭堂检查食材并向社会公布检查结果。
⬤家校勤沟通
学校建立“在校用餐情况反馈群”,及时向家长公布学生用餐制度、一周食谱、每日用餐情况等。学生家长第一时间获悉学生每日用餐情况并提出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学生在校用餐事宜。
⬤发挥“在校用餐”教育作用
在保障师生饮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值班领导、老师认真开展“吃饭礼”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有序取餐、按需加餐等良好用餐习惯,践行“光盘行动”,培育“舌尖文明”,切实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等。
期待金湾各校继续努力,不断改进,为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饮食,让学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丨金湾教育
#学党史·开新局#
从古到今,漳州古城,一直是漳州的中心,她就这样静静的待在那,看着漳州发展。她也在变化,但是变了又没变,一直是烟火气十足。变得是它更合理了,不变的是它的内涵。
晚上九点多,漳州中山公园旁的老街上,一家四果汤店门前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不远处,古城步行街上人声鼎沸。各种闽南古厝、骑楼店面和中西合璧的洋楼交错,修旧如旧。一间间小店比邻而立,少不了当地特色的面煎祭、海蛎煎、莲子圆、肉粽、卤面、沙茶面、四果汤和手抓面。那些每个城市都有的网红饮食也穿插其中,是年轻人扎堆的地方。
这样的步行街早已是中国一二三线城市的标配,真真假假的古城也遍地都是,但漳州古城却有些不一样。比如,在网红烧仙草店和奶茶店之间,是一间传统鞋铺,鞋款陈旧,一望便知只做街坊生意,兼营修鞋和配钥匙。一间民国味道的杂货店里,中年店主静静看着电视,仿佛街上喧嚣与他无关.....
那些街道与店铺都整齐划一的假古城里,喧嚣过后往往是死寂,因为店员下班就门回家。而漳州古城里的原住民守着自门回家。而漳州古城里的原住民守着自家铺子,晚上没生意可做就与邻居聊天,聊累了关铺上楼睡觉。夜晚的街头街角、巷口树下,总有老人闲坐与聊天。漳州的古朴况味因此而真实,烟火气十足。
唐垂拱二年(公元 686 年)建州的漳州,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明朝隆庆年间,漳州更因月港(今龙海海澄)的对外贸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中国最兴旺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之一。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漳州古城,「枕三台、襟两河」,自唐代便已是治所,一直是漳州的中心。
现在里面有很多新晋网红小吃。当然不能说人家没历史,只是往前推二十年,那些小吃都实在排不上名号。比如排长队的四果汤,和同条街上另两家并没什么差别,甚至和整个市区无数摊四果汤的差别也不大,但所有排过队拿到的人都信誓旦旦地说他家的就是好吃。
对比这二十年莫名其妙冒出来的“名小吃”,我更喜欢街头巷尾不起眼的小店,比如生烫,哪有那么多的门道,生意好些用料新鲜,汤头自然就好了。调出来的汤头,只是在喝味精,一锅白开水焯过无数生料之后,便是最好的汤头。
漳州古城就是如此朴素,富有烟火气,历史沉淀的留给古城一副安详,平和的样子,这样的漳州古城,你爱了吗?
#漳州# #漳州古城#
香草田园如何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牛年正月初一香草田园试营业,人流如潮,场面火爆;十天后中央一号文件颁布,提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紧接着,国家乡村振兴局也正式挂牌成立……这一系列的巧合和呼应,香草田园的经营团队想必非常欣喜: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项目发展提供了空前广阔的机遇和前景;另一方面,作为有梦想有情怀的乡村创业者,他们正跃跃欲试,要通过做精做美香草田园,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应有的探索和贡献。笔者试着从政策解读角度,为香草田园更积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格局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打造人无我有的特色产品品牌,培育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农产品。一号文件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香草田原研发的芳香系列产品,在目前的海南乡村旅游市场还具有相对稀缺性,这为特色打造提供了更多空间,比如以前香世界以南渡江河鲜为食材研发的香草味菜肴就具有良好的口碑效应。如今移师定安,应注重结合定安当地独有的乡村资源和乡村文化,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承功能的香草系列农产品,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争取两三年内能研发出具有中国地理认证标志的产品。
二、带动当地村民参与、共享田园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扶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香草田园落址定安文笔峰下南丽湖畔,规划面积2674亩,为一处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田园的发展与当地政府、村民的大力支持分不开,为当地村民谋福祉也应是田园经营者的主动行为。不仅仅是满足于吸收村民就业,而应在制度设计上更科学化更与时俱进。比如对于经济效益预期良好的项目,可发动当地村民自愿参股,通过股权激励使每位村民意识到在田园也是在为自己工作,与自己的收入息息相关;也可提供一些项目的众筹平台,村民自愿参与。让当地村民对田园发展有更多的主人翁意识,田园建得越好,村民的获得感、满足感、自豪感也就愈得提升,他们会主动告诉游客:生活不止眼前,还有香草田园。
三、通过项目研发培育乡村工匠,通过产品销售培养直播网红。中央《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香草田园的芳香系列产品研发本身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科研性,可在特邀专家的指导下,培养田园自己的乡村工匠,着重培养几个产品研发的技术带头人和产品代言人,他们可成立自己的“乡村工匠工作室”或“名师工作室”,通过技术攻关、现场教学、现场讲解等途径,宣扬芳香产品的品牌效应、深入挖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作为一个网红景点、知名打卡地,香草田园也需要培养自己的网红直播,在线上展现原汁原味的乡野情趣和土味产品、美食,接地气而不乏时尚潮流。乡村工匠和直播网红的培养,不仅可以让更多村民拥有一技之长,真正实现“扶贫”又“扶智”和“扶志”,更可为香草田园的长远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四、对接研学旅行市场,打造省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教育,目前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载体新方式就是研学旅行。早在2016年底国家教育部等11部委就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目前研学旅行已成为广大学生的必修课,承载的是两亿学生人口和千亿级的市场规模。笔者注意到香草田园的功能定位中有提到“以芳香产业赋能驱动乡村振兴,将香草文化与教育结合,塑造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芳香产业交流平台”,目前开放的园区也有“香草学堂”项目,可见田园的经营者已将研学旅行的市场开发纳入发展规划。以后关键是要在特色课程的设置上下足功夫,提高互动性、实践性和教育性,切实培养学生的知行合一学习理念和人文精神。香草田园可立足自身的芳香文化,融合定安当地丰厚的红色基因、农耕文化、乡村风俗和历史人文资源,建立融自然科普教育、生命体验教育、文化传承教育、国情乡情教育于一体的研学旅行基地,与省内外各大旅游公司展开合作,在完善课程、设施配套的前提下,早日申报省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五、融入区域乡村振兴大局,完善产业链条。按照海南省十四五规划,目前定安已被纳入“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定安未来发展会得到更多加持。在定安的“三区一轴多点”城乡联动发展格局中,香草田园属于中部“文笔峰—南丽湖片区”,围绕“健康+”重点建设集度假疗养、乡村休闲、时尚运动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健康养生基地,打造琼北康养中心。香草田园必然要主动配合这一功能定位,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和周边的文笔峰、南丽湖等景区景点形成区域乡村休闲的精品路线,同时在完善内部的产业链条时,突出差异性,寻求互补性,主动和区域资源对接,为当地的乡村旅游“云平台”和农产品电商体系多谋划、多出新点子好点子,共同整合该区域的农旅融合产业链。
一家之言,提出一些思路和愿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