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三怪之一:锅盖面!这家面馆在古渡口西津渡,面条确实筋道好吃[钱][钱][钱]
周末没事,坐火车12.5元,四十分钟就可以从南京到镇江啦!打卡张二面馆,分量也太足了,锅盖面跟南京的皮肚面还不太一样,料都放在碗底,面条烫完放进碗里,端上来全是面,需要拌一拌,越拌料越多,面条有小刀面和细面之分,图片是小刀面,不是特别有劲道,配菜有蒜,干子,豆芽。味道没有皮肚面那么鲜,但是也还蛮不错的。张二分量太足了!
镇江不大,沿路走走,一路都是90年代的风格,这么多的模特摆出来还是头一回见到。西津渡打卡网红周家二小姐的店,香辣蟹一般般,甜甜的,麻麻的,其他无感,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吃吧!
美丽迷人的西津渡。
镇江“西津渡”一个因长江河道淤积而废弃的古代码头。古建筑群依山而建规模宏大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荣。现已辟为旅游景区商业气息浓重其间有一种叫锅盖面的面条沒敢品尝,就是把锅盖和面条放在锅里一起煮具说锅盖的味道也溶入到面汤里好吃。但怎么看也觉得别扭还是不吃吧。
突发!就在刚刚,镇江的0又被打破了。
今早8点,镇江通报,京口区新增一例阳性。
解读了一下轨迹,发现又是一只哈士奇——拴不住啊,出笼就狂奔。
11月8日晚9点,自驾下高速,落地检阴性。
半小时后,已经穿过大半个市区,在南门大街吃夜宵了。
根据导航,这点时间只够全速直达,稍微耽误一下都赶不到。
吃了一个半小时,深夜11点,才回到花山湾五区的家中。
11月9日,前一天长途开车后,睡了不到8小时,就迫不及待地起床了。
穿过喧嚣的市中心,8点出头,在西津渡附近的大西路西段,吃了面条。
20分钟后,赶到了三茅宫的亲戚家中,停留了10分钟,送去了隔离14天起步的问候。
随即就近找了个理发馆理发,用时30分钟,比对亲戚的问候用时长三倍。
随后一小时内,视察了药店(不知意欲何为)、电信营业厅、奶茶店,给时空伴随者撒出了黄码的惊喜。
下午14点,已经回到了市中心,在电脑耗材店视察了15分钟。
10分钟后,已经到了市区偏北的亲戚家中,停留1分钟(是的,就1分钟),送去了隔离14天起步的问候。
10分钟后,到了外国语中学附近,停留10分钟,比对亲戚的问候用时长十倍。
看上去,这对亲戚的感念,远不如对风景的留恋啊。
看完了外国语中学,又去了看了看红旗小学,停留10分钟。
根据花山湾的学区来看,这俩或许是它的母校。
傍晚17点,市区东西北都心满意足地跑到后,不情不愿地去做核酸交差了。
然后就爆了。
纵观整个行程,每一步都很紧凑,大多数地方,都只停留10分钟20分钟,忙出了领导视察的感觉。
太辛苦了,还是要保重身体。
#镇江头条#
“三怪”镇江有厚度
提起镇江,人们立刻想到它的“三怪”,其实镇江不仅有“三怪”,它的文化还很厚重,两次来镇江,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体验。
2021年5月,我与同学来过镇江,当地的一位同学热情地为我们安排住宿,并陪同我们游玩金山公园、西津渡和北固山。此次,我与太太于10月17日中午到达镇江,就住在金山公园的旁边。放下行李,吃过午饭,我们步行到达金山公园。
金山寺是太太到镇江的唯一理由,当年的《新白娘子传奇》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她想看看法海是怎样使法弄成水漫金山的。她指着“江天禅寺”问我为何不是金山寺?我是做过一些功课的,知道金山寺建于东晋明帝时期,原名泽心寺,又称游龙寺,“江天禅寺”是清康熙亲笔题写的寺名。传说法海原是唐朝宰相裴休的儿子,因父亲信佛,便将儿子送到镇江出家,取名法海。法海没有水漫金山大战白蛇和青蛇的经历,却干过驱蟒入海的事情,后又在此开山得金,重建寺庙,因而得名金山寺。金山寺外,还有一个芙蓉楼和天下第一泉。芙蓉楼因著名诗人王昌龄在此楼送别辛渐而出名,天下第一泉则由刘伯刍题写而留传至今。
西津渡是镇江一个奇特的现象。此地原是江边码头,因地面抬高而向内地延伸。西津渡虽有成片的街巷,但真正属于老街极少,好在街上烟火味很浓,锅盖面、红豆鱼圆子、桂花藕粉圆等各种镇江小吃在这里都能吃得到。焦山是镇江不多的国家五星景区,这里既有定慧寺、万佛塔,还有佛学院,更有古炮台,八个炮台马蹄形分布,相当壮观。最传奇是江边两块巨石,当地政府曾动用大型启吊设备欲将其移走,但却无法撼动。焦山的碑林、石刻相当有名,尤以南朝《瘗鹤铭》最为珍贵,清朝四十五岁的乾隆皇帝还在此留下御笔。
镇江最有名也是我最想吃的就是锅盖面。我们去镇江的当晚就找到一家锅盖面馆。店里有三张宣传画,分别介绍镇江的“三怪”,从中知道镇江的“三怪”都是在鬼使神差中成就的。第一张是“面锅里煮锅盖”的介绍:相传清乾隆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吃面,张嫂子见皇帝驾到,慌乱中误将小锅盖掉进下面条的大锅里,成就了独一无二的锅盖面。我吃过两碗锅盖面,觉得它与其它面条相比多了一种木香味,它与食材的味道混在一起就与众不同;第二张是“香醋摆不坏”的介绍:传说杜康举家来镇江造酒,其子黑塔酿酒睡过头,将琼浆酿成了黝黑而透明的液体,用手指蘸点尝尝竟然香酸微甜,因为酿了21天,又是酉时发现,杜康便给它起了醋的名字,由此成就了香飘万里的镇江陈醋;第三张是“肴肉不当菜”的介绍:镇江有一个夫妻店,丈夫买了四只猪蹄,准备用盐腌制,却误将硝当盐使,做成的菜因味道特别而不敢上桌。哪知一食客闻之便向老板讨要,吃罢大呼好吃,于是就有了味道独特的肴肉。
中秋节独自打卡镇江:
首站是金山公园,从指点江山酒店打车11元不到二十分钟就到金山公园门口,还蛮近的。扫码购票后直接进园,游客不多,但每个人都很自觉,都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由于很多地方在维修,所以只用了一个小时就逛完了整个园内。
第二站西津渡,商业化很浓的古街,品尝了一碗28元的锅盖面。面条很劲道,底菜有韭菜、豆芽,佐料是猪油、镇江醋,芹菜粒,味道还不错,就是有点咸[可爱]也不知道正宗的锅盖面是不是就这样的?
镇江是长江中下游一个重要的城市,在民国时代南京作为首都,镇江就变成省会,只是建国后地位慢慢让步于苏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但是作为苏南五大城市,它的经济地位还是依然不可忽视的。从南京到镇江高铁不用半小时,镇江城市不大,公交和出租都十分方便,我们入住的是镇江历史名街区西津渡的小山楼国际青年旅舍。这是一个有着历史年轮的老屋,在老板一个大姐的操劳下,办得有滋有味,充满国际青年旅舍的味道。西津渡,原来一个濒临长江的码头,始于三国以前,现在长江已经远离了,只留下一条老街和两旁的一些历史建筑。夜晚的西津渡,铺着青石板的道路,细雨和花灯和还有挂着的红灯笼把街道点缀得迷离缤纷,登高望远处一片迷茫。
西津渡老街依山而行,从低到高。小山楼上有余秋雨老先生题匾“金陵渡”,附近有待渡亭,古人坐在这个亭子,等待江边的舟船靠岸。而今即看不见江水,也听不到浪涛,只有风声雨声在回忆着过去。再往前走就是西津渡景点最集中的地方:昭关石塔和观音洞。昭关石塔是国内现存难得一见的元代过街石塔,和它一样难得一见的是镇江革命委员会留下的江苏省保护文物的石碑。观音洞就在它边上,从宋代开始依山而凿的洞体,敬奉着观音等菩萨。西津渡一侧的终点是英国领事馆建筑群,有办公楼、宿舍等。从鸦片战争起,英国人的军舰就横行在中国长江流域,直到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国的军队就是在镇江的江面上炮击了英国的“紫石云”号护卫舰,迫使英国舰队从此离开中国的领土,收回中国的主权。
西津渡上有很多不错的面馆,其中镇江“三怪”之一的锅盖面配上“三怪”之一的肴肉再掺入“三怪”之一的镇江老醋特别的好吃,是当地最著名的一道面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