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赶到鼓楼去尝尝传说中的大梁包子,这个是最正宗的地方,地方那是真不起眼,那人也是真的多,一直排队,没敢要多,一个肉馅一个素馅,肉馅吃着确实不错,素馅红萝卜的就不敢恭维了,特别是面皮那是难吃,馅料更是没啥说的!
这肉馅吃着跟开封小笼包味道基本一致,味道可以,但你要说特色也谈不上,就是小笼包的死面皮换成发面的了,个头大了。我觉得这家店是不是最初也是做小笼包的,但因为开封做小笼包的太多了,竞争太大,就改成早餐这种大的包子,反正肉馅是现成的[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不知道推测对不对?
鼓楼广场北面的大梁包子,一直坚持用好肉并且有一股特有的香味,这种味道开封人叫它做“大梁包子味儿”,江湖地位可见一斑。并且大梁包子的价钱一直是领先于其它包子铺,大梁包子没涨价别的包子也不好意思涨价。记得刚涨价到2元一个的时候还被好多人吐槽太贵,可渐渐的其它包子也有很多涨价到2元了,如今也不显得太贵了。
今天从这里路过,本来是太冷想找个暖和地方坐一下,却看到大梁包子铺今天没排队,于是便有了大梁包子+肯德基咖啡的搭配。[呲牙]#开封美食记录# #我的早餐日记#
开封第一楼!不要成为倒数第一楼!
开封“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源于我国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据《东京梦华录》载,时名为“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后经历代名厨师承和发展,演变为“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
记得小时候过年去第一楼吃包子,大概也就是八几年左右,在鼓楼附近,那叫一个香啊!好像那时是国营的!再后来这一口就留作了念想!
时隔多年,再一次走进这个儿时记忆的老字号,彻底让我失望了!
吃灌汤小笼包,讲究的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一扫光,满口香!而我一口咬开的是瓷实的肉馅儿,难道里面的汤汁是让厨师偷喝了吗?后来听说第一楼包子现在基本实现中央厨房统一配送了,速冻包子没有汤汁了!
再说说开封名吃桶子鸡,这次吃了两家店的桶子鸡,皮不脆,肉不香,真没有在洛阳买的桶子鸡好吃!
开封作为一个七朝古都旅游城市,吃住行是最能提现一个地方的满意度了,可是在老字号代表的第一楼,竟然让我失望至极!虽然黄家包子没有第一楼出名,但他家的菜品和包子做的都还不错,就是价格涨了不少,说真心话,洛阳的旅游环境和消费真的比开封强不少,同意的点赞!
第一楼包子馆
第一楼包子馆,主要经营小笼包子,吊卤细面,并备有佐酒小菜,是开封著名的风味餐馆之一
这家包子馆,地处热闹而繁华的相国寺后街靠近鼓楼广场。它有两层楼房,大小餐厅三个,其中大餐厅两个,雅座餐厅一个,200多人可以同时就餐。餐厅坐北向南,阳光充足宽敞明亮。坐在二楼小餐厅内,凭窗俯视,鼓楼广场的热闹景象尽收眼底,于此品评风味或小酌,趣意盎然
第一楼包子馆,由黄继善创建于1922年,原名“第一点心馆”,后来迁入二层小楼内,才更名为“第一楼包子馆”,至今已有近60年的历史
小笼灌汤包子,是开封市历史悠久的名点之一。它是由北宋时期“在京(汴梁)第一”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南宋期间始称“灌汤包子”(见《梦华录》、《宋稗类抄》、《武林旧事》)。1945年前后,为了便于经营和食用将原来的大笼蒸制改为小笼蒸制,才称为“小笼灌汤包子”(简称小笼包子)
小笼包子,选料严格,制作讲究。它采用猪的后腿瘦肉为馅,精粉为皮,爆火蒸制而成它外形美观,小巧玲珑,皮薄馅大,色泽光润,灌汤流油,鲜香利口。随蒸随吃,就笼上桌,掂起似灯笼,放下恰似一朵白菊花佐以香醋、蒜瓣食用,别有一番风味
2009年3月,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到开封,在第一楼品尝了小笼灌汤包子,并挥毫题词“宋都小吃,宋都爱吃,真是好吃,不能不吃”落款还盖了他的“大印”
如今第一楼已迈进国家级酒店行列,被国家商务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山南海北的连锁店已有几十家。“吃一楼包子,品宋都文化”已成为一种消费时尚
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起源于北宋,是72家正店之一“王楼”的名品,时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
20世纪30年代,第一楼名厨大师将大笼蒸制改为小笼蒸制,且连笼上桌,始称“小笼灌汤包子”
包子用料考究,制艺独到,具有“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特点,以及“提起像灯笼、放下似菊花”的优美外形,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
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中华名小吃中国名点、河南省名特食品、河南名吃等荣誉和称号,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美食# #江苏# #河南#
河南旅行‖逛吃开封,这份攻略请收好~
一直相信,美食与风景同样拥有治愈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