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被叫做“黄脸婆”,
那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要记得做,
面如桃花也不是很难的事!
1、洗脸不要用力揉搓面部,轻柔的打圈圈就可以了;
2、护肤品选择适合自己的;
3、做好日常防晒,出门防晒霜、帽子、遮阳伞用起来;
4、家里的毛巾经常换,床单被套常换洗,家里常消dú;
5、每天多喝水,不喜欢喝白开水,可以换成柠檬水、玫瑰桑葚茶等;
6、拒绝过于油腻、甜蜜的食物,不吃油炸食品;
7、有条件的可以每天吃一块阿胶糕,或者每周喝2-3次红枣银耳粥;
8、多吃应季蔬菜和水果。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年轻有活力,每天坚持运动半小时,早睡早起,保持心情愉悦也同样重要!
有人说,要多吃某些水果,因为有营养。 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水果,不必在意营养成分,只当成正常水果吃就好,当然不要吃太多。
吃水果时,我们吃的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吃的是心情,是享受,是快乐,而决不是吃营养成分。包括吃饭亦是如此。
入口味道好,自己喜欢,能吃饱,就很好,关注成分远不如多关注脾阳!
《内经》强调,养生要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不主张以水果来代替粮食。
我们生活中常见有些年轻女性面如青色,往往是气血不足,兼有脾阳不振。再细细一问,竟然好多都是以水果为主食,而几乎不吃粮食。水果味道固然不错,但水果绝不能代替粮食。
为了健康,我主张以五谷为主,每天一定要正常吃饭。
当然,偶尔吃点水果,也未尝不可,但绝不可以水果为主食。若吃水果,尽量吃一些性温的水果,如桃、荔枝、龙眼、芒果、榴莲、无花果、金桔、红枣、杏子、樱桃等等,此类水果不伤阳气。
若体质偏于虚寒,则寒凉性的水果建议少吃或不吃。
寒凉性的水果有番茄、西瓜、甜瓜、香瓜、梨、柚子、香蕉、柿子、荸荠等等,以免伤损阳气,导致疾病。 #健康过大年##中医##脾胃#
《喻世明言》之A薇读书记
晏平仲二桃杀三士
本篇选自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五
本文开篇有一个小故事,这段小故事借古讽今,至理名言:远古时代三皇禅位,五帝相传。传至舜帝时发生了很大的水灾,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gun,传说中的一种大鱼)前往灾区治水。结果鲧虽然与上古大鱼重名,却不是块治水的料,干了四年还是把上头派的差使给办砸了,他把东海之滨的羽山一带堵水不疏,被舜帝派祝融在羽山削了脑袋。又派鲧的儿子大禹(这名字一听还是条大鱼)治水,大禹总结老爹的失败经验,改堵为疏,疏通了天下九河。因治水有功,舜帝禅位于大禹,大禹是个有眼光的帝王,想统一诸侯,开创华夏第一朝“夏朝”。
他号令天下诸侯到会稽涂山开会,迟到的就提头来参加,结果防风氏觉得自己脑壳铁,砍不烂,便迟到了,这让身为帝王的大禹很没面子,就削了防风氏的铁头,并将他的尸体抛弃在荒野。一千多年后,春秋时期的越国在野外发掘出了一种骨头(A微觉得是某种史前动物的化石。),一节骨头就能装满一车,天下无人能辨别此骨。后来请来了圣人孔子,子曰:“是防风氏的骨头啊。他被禹王杀掉后,没想到骨头还存在于世间。”众人一脸懵逼:骨头都这么大,那防风氏岂不是怪兽?
岂不知远古之人性情淳朴,但长相奇怪的也很多,传闻神农氏就头上长角。但:“古人虽然形状像野兽,却有大圣大德。而今的有些人虽然披着人皮,相貌端正,但都装着一颗深不可测的禽兽之心。
言归正传,今天主讲的是三个顶天立地的好汉,因为性格缺陷被一个身不满三尺的侏儒,用区区两颗桃子赚取了性命之事。本篇流传千古,最早可追溯至《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在春秋时期,列国纷争。齐国的齐景公(公元前547年—前490年)时期,有三个大汉,其一名叫田开疆,身长一丈五尺,长得面如噀(xun)血,目若朗星,雕嘴鱼腮,板牙无缝。曾随景公在桐山打猎,路遇猛虎袭击景公,被田开疆乱拳打死,救驾有功。文武百官都惧怕他,景公回朝后封他为寿宁君,是为齐国一霸。
其二名为顾冶子,身长一丈三尺,面如泼墨,腮吐黄须,手似铜钩,牙如锯齿。此人曾随景公渡黄河。遇到河中蛟龙兴风作浪,要害景公的性命。顾冶子二话不说,脱了衣服跳进河中削了那蛟龙的脑袋。景公大惊,封他为武安君,是为齐国第二个恶霸。
其三名为公孙接,身长一丈二尺,头如累塔,眼生三角,板肋猿背,力举千斤。曾于凤鸣山十万秦兵之中救回景公,被封为威远君。是为齐国第三个恶霸。
三人为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霸道之气,便结拜为异姓兄弟,发誓不求同生但求同死。一时间视举国君臣如草芥,横行朝野,让齐景公起了忌惮之心。
有一天,楚国派中大夫靳尚来使求和。齐楚两国本是邻国,但并不友好,两国打了二十多年,也不曾和解。楚王派靳尚为使来此商议和解之道,并提出让齐国尊楚国为上国的耻辱条件,就可以不再打仗。那田,顾,公孙三人听了却是火冒三丈。喝骂中不等景公开口,便要喊士兵杀死靳尚。这时被齐国丞相晏婴(字平仲)给拦住了,他听了靳尚的事情后,便让人将靳尚放回楚国。上殿奏知景公说自己亲自去楚国解决此事。三霸不依,晏婴许诺自己可以不用刀兵,但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说服楚国上下尊齐国为上。却招来了三霸的辱骂。景公却力挺晏婴。
晏婴带了十个随从来到楚国,楚国的君臣知晓晏婴巧舌如簧,最擅长打嘴仗,为他准备了一份见面礼:让矮小的晏婴钻狗洞。晏婴谈笑间说道:“我听说人有人门,狗有狗洞,咱们出使人国便走人门,出使狗国便要钻狗洞的,这叫入乡随俗。”楚国人听他如此说,便急忙打开了大门。期间面见楚王,与楚王相互吹了几句牛皮。楚王讽刺他矮小,晏婴说出使的是小国,不必派大个子。楚王见说不过他,就诬陷晏婴的随从偷盗了楚国财物,晏婴说他听说江南洞庭湖有一种树,生一种果子叫做橘子,色泽金黄,香甜美味。但是若把此树移栽到北方,结成果子后叫作枳,色泽青绿,味酸而苦涩。世称南橘北枳,是因为土壤环境改变了它。我这随从在齐国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何到了楚国就开始偷东西了,难道也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改变了他?楚王这下感叹晏婴的才华,不再为难他。二人便开始商量国家大事,期间与楚王谋划除掉齐国三霸。
晏婴随后回到齐国,景公亲率大臣迎接,招来了三霸的忌恨。次日,晏婴再次入宫,看到三恶霸在宫里公然打斗比武。于是上前见礼,三人故作不见。晏婴觐见景公,景公觉得三人日后必反,晏婴献计说此三人有力气但是没脑子,有办法让他们自杀。
方季儒和卢天林是城里最有名的茶商,可在这一年的斗茶大会上,卢天林家带有女儿香的“美人茶”刚刚端上来,方季儒便大喊一声“喝不得”,众人听了他的话后去卢家茶树下挖,竟然挖出了一角女人红裙…
原来,卢天林已经连续三年博得“茶王”的美誉。他没有茶庄,没有茶田,可每年斗茶,他的茶总能高出别人一筹。品他的茶如同看美人。茶在口中,一股美人香便弥散于唇齿间,如曼妙美人亭亭玉立面前,令人神清气爽。
不过,也只有在每年斗茶的时节,才有几位老茶仙喝得上卢天林两盅美人茶。
据卢天林说,后院两株茶树虽被悉心养护,长得却不旺盛,每年只能采得三两叶。二两送入京师进贡,一两用来斗茶,连卢天林自己都喝不上三五回的。物以稀为贵,这“美人茶”自然越传越神,众人无不啧啧称赞。
方季儒也曾是茶王,在卢天林种出美人茶之前,他年年夺得擂主,他家的茶庄也因此财源滚滚。
可自从“茶王”花落卢家,方季儒的茶叶虽然卖得仍然很多,但没有了“茶王”之誉,价钱也就打了折扣。所以,方季儒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想方设法想要打听出美人茶的秘密。
眼看又快到了斗茶会,这天,卢府来了个名叫阿三的伙计来卖身投靠,卢天林见他很机灵,就留下了他。
这天傍晚,阿三外出归来,却明显感觉卢家气氛不对。西厢房里,还隐隐透出女孩的轻声哭泣。阿三从窗子偷看到,一个生得非常美丽的女孩坐着哀哀哭泣。
他好奇地向家仆打听,家仆支支吾吾,半晌才含混地说,今天八月十五,年年都要在这个日子买年轻女孩的。
入夜,阿三刚要蒙眬入睡,却听到院中传来女子哭泣声。他悄悄从窗口探出头,只见一个约摸十五六岁的女孩被绑住手脚,拖到了茶树之下。
明月高悬,卢天林跪倒在地,朝着天空虔诚叩拜。片刻之后,卢天林直起身,挥挥手。一个家丁手起刀落,女孩倒在地上。
接下来,卢天林令家丁将女孩的尸首深埋茶树之下,重新填土。阿三蓦然明白:这是古老的祭祀方式——祭茶!
可是,一般祭茶是用糕点水果或者是猪头为茶神上供,而像这样用活人祭茶,他还是头一回看到!
转眼20天过去,一年一度的斗茶又开始了。这回,应方季儒的建议,斗茶就选在了卢家。
很快,卢天林的美人茶已经烹好,发出诱人的清香。
仆人正要将茶逐一倒入杯中,却听方季儒大喝一声“喝不得”。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事。
方季儒朗声说道,早听人说卢先生善于祭茶,但没想到,他竟然敢用活人祭茶!
一听这话,卢天林脸色大变,方季儒冷笑着一指旁边茶树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有人亲眼看到,卢天林将一名妙龄少女杀死之后埋到茶树之间。
卢天林额头冒出冷汗,他结结巴巴地辩解自己绝没有此事,但方季儒却走到茶树边,一指下面的新土说,如果他所言有假,从此再不斗茶。
见方季儒发下重誓,再看一边的卢天林哆哆嗦嗦,面如白纸,众人不信也不行了。
吴县令一挥手,过来几个衙役七手八脚挖了起来。新土并未压实,不过几十锹下去,土中竟露出了一角女人的红裙……
众人吓得要死,卢天林早被人看管起来,动弹不得。终于,新土全被掀了起来,下面露出了完整的人形。有人小心翼翼地将女尸翻转过来,众人都伸长脖子探出了头。
可是,茶树下哪里有女尸,分明是一具人偶!是腐木做成的人形,已经腐烂殆尽!
方季儒又羞又气,哑口无言。一顿足,他朝吴县令拱拱手,拂袖而去。斗茶,自然又是卢天林胜出了。
第二天,卢天林就把阿三赶出了家门。原来,他其实是方季儒安插于卢家的内应。但卢天林早识透了方季儒的伎俩,便陪他好好演了场戏。现在,戏演完了,跑龙套的阿三自然也没了用处。
美人茶,其实来自后山悬崖峭壁处。两株阴阳老茶树隔山相望,中间却长出几株小茶树。这茶品,可遇不可求。
@爱电影爱读书的猫
这个故事改写自民间故事《美人茶的秘密》,卢天林巧借美人茶,让野心勃勃的方季儒折戟而归的故事。
方季孺之所以丢尽颜面,就是因为被贪欲遮住了眼睛,失去了对事物基本的判断。
试想,美人茶何等珍贵,怎么可能会让一个刚来的仆人随随便便看到它的秘密,又怎么能让他轻易传递出去呢。
而卢天林就是抓住了他人性中的弱点,灭其锐气,挫其精神,轻易制服住了他。
毕竟,以方季孺的贪念让他得了茶王之名,他更将变本加厉,为所欲为。卢天林与他斗茶,旨在让他在茶行出不了头,霸不了市!
众多茶商若是知道,也会为卢天林拍手叫好吧。
我是@爱电影爱读书的猫 写情感故事,品百味人生,想每天看到有趣的情感故事,就请关注我吧。
舌尖上的《中国股市》
“收盘了,股民小刘起身合上电脑,用滚烫的开水为自己泡制一碗腾着热气的老坛酸菜面,中国的股民更偏爱拉上窗帘,在黑暗中享受这独特的美食。江浙一带的股民口味清淡,他们往往不加料包,由脸颊自然淌下的热泪补充恰当的盐分。他们相信,用这种方式,能够抹平买在顶部和卖在底部带来的大部分忧伤。”
小刘的父亲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从爷爷手里接收了套牢的股票财产,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到小刘这一代,很多东西都遗失了,但是中国股市的味道保存的是如此的完整。
时间回到六年前,可没这样不讲究,很多食材需要应景搭配精选上桌,太太的红糖荷包蛋是开盘前定神的妙物,每当行情跌宕起伏,两钱花茶斟泡的淡香往往能平抑极端情绪,至于一包干脆的炒花生,则是复盘时临时充饥的点心,因为又套牢了,晚上的餐桌少了腊肉。
同样在千里之外,广东的股民正在为“三叫”的食材发愁。这种流传已久的美味,其实就是老鼠,从老鼠仓里捉来的幼鼠,鲜美细嫩,眼睛还没有睁开,蘸料生吃,营养价值极高,但原料却难以寻获和扑捉。因而,只有少数庄家才有机会得以享用。其他股民,大抵只能是望老鼠仓兴叹、 空流馋涎而已。
与此同时,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北京,ipo的企业家们正在享用着油而不腻的炒肝,富有层次的口感,仅为少数人专享,他们知道,这是来自A股股民的馈赠。
牛是族人最忠实的伙伴,传说远古时代,是牛给这个族群带来了富足的生活,在牛的庇护下,家家户户的人们吃香的喝辣的,男男女女欢快的唱歌跳舞。不过自从来了一头大熊,生活便愈发的艰辛,族人们许久也没吃上一顿肉只能吃些绿绿的菜个个面如菜色。不过生活还需继续,人们便竖起了牛图腾,期待牛再次到来。
就在24小时之前,A股市场一线飘红,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股民们补仓,平仓,抛售,割肉,四季轮回的等待换来这难得的丰收时刻。卓玛知道 ,股市的保鲜期只有短短两天,股民们要以最快的速度对个股进行精致加工,任何一支绩优股都可能在24小时之后变成一文不值的垃圾食材。
股民老张一边咀嚼着煎饼果子一边看着电脑上的K线,嘴里不时咄弄着:做煎饼果子要掌握火候,制作的时候动作一定要快要果断,该翻面的时候切记不要犹豫。长此以往,老张也悟出了一个炒股的道理:做多做的火热的时候,就要像煎饼果子一样,准备翻面再煎煎了。
湖北股民小张,一大早起床就买一碗热气腾腾的热干面挤上2路公交车。坐在最后一排,一手拿着手机,查看昨夜和今早股市小道消息。一手拿着筷子,挑起放在腿上的热干面。完全不顾公交上你拥我挤的人群。一边享受着热干面,一边相信2000点的政策底。
这就是舌尖上的《中国股市》。
年过80的张老太有三个儿子,且都住同一个小区里,老伴去世后,她便搬去和大儿子同住。可五年前,大儿子因病失明,妻子同他离了婚,自己都自顾不暇。老太心疼大儿子,让老二老三帮忙照顾自己。可两个儿子却说:“你偏心偏成这样,还想让我们照顾?”
“我那两个儿子根本就不管我!”张老太当着众人的面如是说道。
听到这话,老人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坐不住了:“娘,这话可不能乱说,当年大哥生病,我们俩兄弟要把你接过来,是你自己怎么都不肯来的。”
“我要是走了,谁照顾你们大哥?你们照顾我的时候,顺便带上你大哥不就好了!他眼睛又看不见,你让他一个人怎么生活?”张老太心疼地说道。
“他又不是没得钱,你把房子都给他了,他现在请保姆还要我们出钱,你说有这个道理吗?”二儿子听完这话,气不打一处来。
“他好歹也是你们亲哥哥。你们就当给我请保姆,顺便照顾他了好不好?”老人苦苦劝解道。
可两个儿子依旧不为所动,老太太见状,拄着拐杖大骂两个儿子,母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十几年前年,张老太的老伴儿癌症去世,老太太整天以泪洗面,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后来被大儿子阿东接到了家里,一直住到现在。
那个时候阿东是当地的干部,在当地很高的威望,唯一不好的是阿东脾气急,嘴上没一个把门的,时常说出一些伤人的话。
尽管如此,老太还是觉得这个大儿子是很孝敬她的!
可五年前的一场变故,改变了一切。
那段时间,阿东被查出了急性脑炎,情况十分危急,经过好几天的抢救,终于把他从鬼门关给拽了回来。可还是留下了不可挽回的创伤。
出院后,阿东的视力急剧下降,直到最后看不清任何东西了。
双目失明的阿东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脾气一天比一天坏,媳妇儿受不了这种生活,在某天不告而别了!
就此,阿东更加消沉,本来风光了大半辈子的他,没想到竟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看着原本意气风发的儿子变得如此颓唐,张老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默默地为阿东打理好生活的一切,常带着他出去散心!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东也慢慢走出了阴霾。
可张老太毕竟也是80多岁的人了,难免有个头疼脑热。
两个儿子看一把年纪的母亲,还要照顾双目失明的大哥。他们也于心不忍,于是对着张老太说,想把她接到他们家里去住。
可老太太放心不下大儿子阿东,怎么也不肯离开,两个儿子只好作罢。
阿东的女儿也心疼老太,由于住得不远,她每天做好三顿饭给他们送来,这样极大地减轻了两人的生活压力。
可阿东觉得,他照顾母亲十几年,如今这个样子,也该叫两个弟弟来承担这个责任了。
于是他便将两个弟弟叫来,一起商议为母亲养老的事情!
经过商议后,母亲张老太还是和大儿子阿东住在一起,两个弟弟协同照顾。母亲去世后房子归阿东,其他的财产归另外两个儿子所有。
阿东的女儿代他签字完成了协议。可就在这段时间,张老太身体越来越差已经到了生活不太能自理的程度。
阿东便找一个保姆照顾他们两人,他觉着保姆主要是照顾母亲的,而这保姆的费用自然而然归两个弟弟出大头。
可两个弟弟却不干了,请个保姆费用太高不划算,他们觉得可以把母亲接过来。
脾气暴躁的阿东一怒之下,把两兄弟给告了。经判决,两人每月拿出800元作为母亲的赡养费。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落下帷幕,可支付了四个月,第五个月的钱阿东迟迟没有拿到。
于是他拄着拐杖,靠着自己仅存的那一点点视力,到了两个弟弟家,找他们要钱。
可两人压根儿不开门,阿东气得在门外大骂,一通发泄后无果,他只好找来了节目组来帮忙。
最后可能怕事情影响太坏,老二老三提着水果,主动来到了大哥家中看望两人,并承诺以后会按照规定,把每个月的赡养费打到母亲的卡上。
“咱们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都一把年纪了,和和气气才是最好的。”二儿子笑呵呵地说道。
最后:
大哥照顾了母亲十多年,这变相的就是在为老二老三减负,现在大哥几乎双目失明,作为兄弟的在照顾母亲的同时,顺便搭一把手,这又何尝不可呢?不要把金钱和物质看得太重,亲情才是最珍贵的!
在我看来,老人也没有太过偏心,毕竟老伴走后,大儿子同她生活相处了十来年。
现在又双目失明,把房子给大儿子合情合理,老二老三作为儿子,作为兄弟,都不应该觉得父母偏心,从而心生不满!付出了多少,才会有多少回报,不是吗?
大家觉得呢?
#婚恋手册#
#情感点评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