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评论:大学生参与授课,和中小学生一起成长
【黄硕评论】
作者:黄硕(“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本学期每周一下午社团拓展课,全部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大四保研生授课。事实上,这门叫作《科技创新与电子科普》的课程,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正在修的一门课。“让大学生边上课边学习提升。” “杭电”通信学院的翟彦蓉老师这么介绍。(2022年1月11日 《钱江晚报》)
以上这种课堂教学以高校的大学生为课程的输出者,这样做的出发点在于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促进大学生与外界的交流和知识融通。大学四年大部分时间是知识的获取,在大学四年级时,参与相关课程的授课,促成知识的产出,可理解为大学生贡献其四年来所学以回馈社会的方式之一。
笔者觉得,课程的设置帮助高校学生提升所学知识的运用水平,学与教之间的角色转换,把大学教育的边际从高校课堂延展到了校外。该类型的教学合作提供给大学生知识巩固、内化的契机,间接地把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储备,以备未来之用。
据了解,杭州市勇进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学生在他们的年龄段开始了解科技领域,开阔眼界,正是时候。大学生在与初中或小学阶段学生互动中,通过答问环节,发现中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积累创新的动能。拓展课起到拓展中小学生知识面的作用,充实教育内容,互通的课堂成为不同教育阶段学校间的连接点。
拓展课是对大学生的一种锻炼,需要脑力激荡。大学生的特质体现在相对成熟和意志力,中小学生则活泼好动且好奇心强。出于好奇,中小学生可能问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大学生而言,从授课过程中得到创意的启发,创新的灵感可能就在其中。
给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讲什么,用什么方法及形式讲,如何围绕科技创新等话题来吸引中小学生并开启他们的兴趣,要看参与授课的大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除了考验对知识的掌握,还可增进口才方面的能力,为进入职场做铺垫。
处于直接交流的场景里,此类良性互动一方面是授课,另一方面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互动。知识面相对广的大学生跟中小学生之间能够不断擦出智慧火花,令人期待。
高校学生参与中小学生的拓展课,课堂内容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帮助,酝酿着未来人才的创新动能。发挥大学生专业方面的长处,激发中小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顺势而为,大学生跟中小学生分享知识的同时,也分享快乐,一起成长。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专栏作家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 - China news, business, travel & language cours...(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参加第六届“智利周”开幕式活动
2021年11月25日,中国北京,智利驻华大使馆,“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Huang Shuo)先生参加第六届“智利周”开幕式活动。
人物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专栏作家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 - China news, business, travel & language cours...(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黄硕评论:文化创意赋能博物馆持续的生机与活力
【黄硕评论】
作者:黄硕(“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
盲盒玩具近年在中国市场发展迅猛,这把火也“烧”到了博物馆文创领域。最近几个月,多家博物馆密集推出盲盒文创产品。(2021年8月13日 《钱江晚报》)
身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博物馆发挥的功能聚焦在传播和展示的部分。如何让人记住博物馆所传播的文化和知识,馆方对适合的方式及方法精挑细选,文化创意赋能博物馆持续的生机与活力,文化创意的新点子在其中闪闪发亮,盲盒文创产品的推出可见博物馆在与时俱进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20世纪70年代,我国博物馆就已涉足文化创意领域,拓展文创发展的脚步延续至今。各种创意层出不穷地出现在博物馆的各环节中,这里包括纪念品,纪念品是文化赋能的产品,带给参观者观展过程的回忆,生活用品、玩具等文创类纪念品让参观的观众把文化知识带回去,达到不白来一回的效果。博物馆深耕文创产品,一举两得,把文化传播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挖掘展览内容的内涵,提高文化价值和文化知识传播的持久性。
来看一组数字,这组数字体现出我国博物馆文创业态的情况。媒体报道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度全国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种类超过4万种,2020年度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种类超过12.4万种。从开发种类的数量上看,便知博物馆文创的热度。
文创产品的设计、研发立足文化,让展览和展品“活”了起来,释放出文化气息,参观者能够实际感受到,做到文化与流行趋势相匹配、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结合。可以看到,盲盒产品的推出是博物馆文创领域的又一次延伸,创意感十足。之前,文物或展品形状的雪糕、饼干等食品型文创产品已经面世,可以吃的文创产品创新了纪念品的形式,丰富了文创业态,加深了人们对博物馆以及展出物件的印象。
喜欢拍照分享的消费者给这类文创纪念品拍个照片或与之合影,发到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这类互联网平台的话,或可提高产品市场能见度,免费广告多多益善,带动营销的增长。这样看来,文创产品拉近着博物馆与参观者的关系,发挥关联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手段在博物馆布展中的优势被巧妙地运用,文化和科技的融合造就活灵活现的文化创意,博物馆的文创得益于科技进步。
许多博物馆重视科技应用在馆内的使用,例如多媒体、数字沙盘、动态投影、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丰富的科技手段参与到展览内容当中,协助参观者找到融入其中的“入口”,沉浸式体验使展出内容深入人心。
科技因素是博物馆发展进程中离不开的推动力。技术赋能所起的作用活跃了博物馆办展与文创思路,带来精彩的观感及体验。展览部分不拘泥于文字和图片形式,观众因此拥有更好的参观过程和体会。
作者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中国日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新海南客户端“黄硕评论”海南号作者,澎湃新闻“黄硕评论”澎湃号作者,封面新闻“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上游新闻“黄硕评论”上游号作者,海报新闻“黄硕评论”海报号作者,今日头条“黄硕评论”头条号作者,百度“黄硕评论”百家号作者,一点资讯“黄硕评论”一点号作者,凤凰网“黄硕评论”大风号作者,搜狐网“黄硕评论”搜狐号作者,腾讯网“黄硕评论”企鹅号作者,新浪网“黄硕评论”新浪看点作者,网易“黄硕评论”网易号作者,东方资讯“黄硕评论”东方号作者,360“黄硕评论”快传号作者,趣头条“黄硕评论”趣头条号作者,东方财富网“黄硕评论”财富号作者,中金在线“黄硕评论”财经号作者,“黄硕评论”微信公众号作者,“@黄硕评论”新浪微博博主,“黄硕评论”新浪博客博主,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 - China news, business, travel & language cours...(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黄硕评论:养老服务突出普惠优势,增强老年人幸福感
【黄硕评论】
作者:黄硕(“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了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推算,这一数字在2035年将上升至4亿人。当前,“银发经济”正在成为一片巨大蓝海。(2021年12月21日 《证券日报》)
生活品质是美好生活的构成要件,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生活自然而然在品质方面有所注重。养老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具有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特征,综合了家政服务、医护照料、“老年大学”等,匹配这些工种的人员的专业度近些年来不断提高,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创造条件。
引导相关企业为“银发经济”开拓新业态。丰富养老产业的业态,在现有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等的基础上,打造多面向的大众化养老服务。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给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贴心的便捷服务。根据养老人群的具体需求,开展“一对一”服务,让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更广。
政策给力,与养老相关的政策举措日趋成熟,为养老行业的未来发展梳理逻辑。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于近日出台,提出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支付能力,引导社会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性建设。在笔者看来,普惠是其中的关键词之一,涉及养老服务的普惠属性。
善用社会资本,促进养老设施的完善。产业平台的存在为资本注入谋划落脚点,实实在在地从养老服务的角度来配置相关资金,脚踏实地,把钱投入到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关键之处,以满足需求端的具体要求。
平常生活中,针对养老服务,可以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新增服务项目,跟有需要的家庭保持联系,延展与养老服务配套的功能。比如,养老食堂及其送餐上门服务、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养老医护服务等。
从政策扶持、产业对接到服务跟进,三个层面都在给养老产业的升级及其纵深发展提供向前的动力。搭建养老产业平台,打通产业平台中各环节之间的通路,实现资源互补,方便养老领域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产业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的养老产业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当中。完善养老行业标准,创新养老模式,建构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养老模式的适用性,应用区域既包含城市,又囊括乡村,这就需要在城市和乡村的养老服务实践中积累经验。简言之,养老服务突出普惠优势,从整体上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专栏作家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 - China news, business, travel & language cours...(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参加第十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
2021年9月3日,北京市东城区,大磨坊文化创意产业园,“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HUANG Shuo)先生参加作为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的第十届中国文化金融创新大会。
人物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专栏作家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 - China news, business, travel & language cours...(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近日,友人送我一本书,书名是《蘑菇园》,简要浏览之余,却让我心情难以平静。
这本书是一个英译本,英文著者是意大利美食教父安东尼奥,而中文译者是中国残疾青年姚武斌。
姚武斌是不幸的,从小因脑瘫导致双腿残疾,失去了一个健康人应有的行动能力,但就是这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青年,身残志不残,意志坚如钢,以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创造了自己的人生奇迹,完成了这本书的译著,这是一个人生逆袭的传奇故事,让我十分感动!
姚武斌又是幸运的,送我这本书的友人,就是姚武斌的第二个妈妈,范妈妈。范妈妈从最初到现在,帮助姚武斌的时间,有七年之久。如此仁义善举,充分体现了一位女性的高尚品德,这位范妈妈以及上海各界爱心人士,给我们传递了一个真实的人间大爱故事,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社会正能量的榜样,这一点更让我十分感动!
而这本译著的科普价值,也是值得称道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增长,过去人们追求的是吃饱、吃好,现在人们更多的追求吃得健康。菌类是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食品,专家研究表明菌类富含可提高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成分,因此,经常食用菌类对促进人体健康功能食是十分有益的。相信各位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增加对食用菌食用价值、药用价值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我国现在虽然是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但距离食用菌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学习欧美日韩等国家先进的育种、工厂化、精深加工技术,很有必要。从这个意义上,范妈妈帮助斌斌完成这一个翻译著作,对普及食用菌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功德无量,值得赞誉!
本人从事食用菌行业多年,曾去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考察食用菌产业,也购得多本英文版食用菌著作,读后深受教益。本人虽已进入耳顺之年,今天见到《蘑菇园》一书,今后当以斌斌、范妈妈为榜样,老当益壮,不负光阴,为我们这个行业发挥一点余热。
所附图片,《蘑菇园》是本人正在读的书;其它的书是读过的书,还需要再读。
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参加2021中国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
2021年5月13日,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Huang Shuo)先生参加2021中国光通信高质量发展论坛。
人物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中国日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新海南客户端“黄硕评论”海南号作者,澎湃新闻“黄硕评论”澎湃号作者,封面新闻“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上游新闻“黄硕评论”上游号作者,海报新闻“黄硕评论”海报号作者,今日头条“黄硕评论”头条号作者,百度“黄硕评论”百家号作者,一点资讯“黄硕评论”一点号作者,凤凰网“黄硕评论”大风号作者,搜狐网“黄硕评论”搜狐号作者,腾讯网“黄硕评论”企鹅号作者,新浪网“黄硕评论”新浪看点作者,网易“黄硕评论”网易号作者,东方资讯“黄硕评论”东方号作者,360“黄硕评论”快传号作者,趣头条“黄硕评论”趣头条号作者,东方财富网“黄硕评论”财富号作者,中金在线“黄硕评论”财经号作者,“黄硕评论”微信公众号作者,“@黄硕评论”新浪微博博主,“黄硕评论”新浪博客博主,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参加2021人力资源AI科技生态大会
2021年6月25日,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黄硕(HUANG Shuo)先生参加2021人力资源AI科技生态大会。
人物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中国日报中文网专栏作家,新海南客户端“黄硕评论”海南号作者,澎湃新闻“黄硕评论”澎湃号作者,封面新闻“黄硕评论”封面号作者,上游新闻“黄硕评论”上游号作者,海报新闻“黄硕评论”海报号作者,今日头条“黄硕评论”头条号作者,百度“黄硕评论”百家号作者,一点资讯“黄硕评论”一点号作者,凤凰网“黄硕评论”大风号作者,搜狐网“黄硕评论”搜狐号作者,腾讯网“黄硕评论”企鹅号作者,新浪网“黄硕评论”新浪看点作者,网易“黄硕评论”网易号作者,东方资讯“黄硕评论”东方号作者,360“黄硕评论”快传号作者,趣头条“黄硕评论”趣头条号作者,东方财富网“黄硕评论”财富号作者,中金在线“黄硕评论”财经号作者,“黄硕评论”微信公众号作者,“@黄硕评论”新浪微博博主,“黄硕评论”新浪博客博主,央视网经济台财经评论员,环球网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北京时间”网站及新闻客户端(APP)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和讯网专栏作家,时事评论员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养老服务突出普惠优势,增强老年人幸福感
【黄硕评论】
作者:黄硕(“黄硕评论”新媒体创始人,资深媒体人、评论员)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了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推算,这一数字在2035年将上升至4亿人。当前,“银发经济”正在成为一片巨大蓝海。(2021年12月21日 《证券日报》)
生活品质是美好生活的构成要件,伴随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生活自然而然在品质方面有所注重。养老产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具有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特征,综合了家政服务、医护照料、“老年大学”等,匹配这些工种的人员的专业度近些年来不断提高,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创造条件。
引导相关企业为“银发经济”开拓新业态。丰富养老产业的业态,在现有养老院、社区养老服务等的基础上,打造多面向的大众化养老服务。延伸养老服务产业链,给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贴心的便捷服务。根据养老人群的具体需求,开展“一对一”服务,让养老服务的覆盖面更广。
政策给力,与养老相关的政策举措日趋成熟,为养老行业的未来发展梳理逻辑。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方案(2021年-2025年)》于近日出台,提出要充分考虑老年人实际支付能力,引导社会增加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性建设。在笔者看来,普惠是其中的关键词之一,涉及养老服务的普惠属性。
善用社会资本,促进养老设施的完善。产业平台的存在为资本注入谋划落脚点,实实在在地从养老服务的角度来配置相关资金,脚踏实地,把钱投入到老年人养老生活的关键之处,以满足需求端的具体要求。
平常生活中,针对养老服务,可以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新增服务项目,跟有需要的家庭保持联系,延展与养老服务配套的功能。比如,养老食堂及其送餐上门服务、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的养老医护服务等。
从政策扶持、产业对接到服务跟进,三个层面都在给养老产业的升级及其纵深发展提供向前的动力。搭建养老产业平台,打通产业平台中各环节之间的通路,实现资源互补,方便养老领域的市场主体参与到产业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的养老产业处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当中。完善养老行业标准,创新养老模式,建构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提升养老模式的适用性,应用区域既包含城市,又囊括乡村,这就需要在城市和乡村的养老服务实践中积累经验。简言之,养老服务突出普惠优势,从整体上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简介:黄硕(HUANG Shuo),男,1986年7月生于中国北京,“黄硕评论”(Huang Shuo's Comments)新媒体创始人、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新媒体人、专栏作家和旅游美食达人。他在China Daily(《中国日报》)及其网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Global Times(《环球时报》英文版)、《小康》杂志、China.org.cn - China news, business, travel & language cours...(中国网)、红网、华声在线等媒体上发表时评文章,并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China Drive和《七嘴八舌“趣”旅行》节目、甘肃卫视大型财经证券电视节目《交易日》以及“黄硕对谈”(Huang Shuo's Talk)里,对热点话题进行资讯分享与评论。
黄硕评论,传播正能量!
看这8部文学纪录片提升文学素养
#日更写作变现# #成长# #写作# #自媒体创业人# #女性成长#
不想看书的时候,换种方式刷刷纪录片也好